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雾化结构以及电子烟的制作方法

2022-11-11 18:40: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结构以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烟的导油管体和雾化芯一般是分体结构,会存在漏油的现象,因此均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到吸油棉,并且需要在导油管体内部进行组装,其工艺难度大。此外,由于现有的导油管体和雾化芯均由陶瓷材质制成,将分别成型的两个陶瓷材质的物件进行结合时,难免会有结合强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结构,通过使雾化芯直接成型在导油管体的气腔腔壁并填满导油管体的进油孔,达到提高导油管体与雾化芯结合强度的目的。
4.一种雾化结构,包括导油管体以及用于对烟油进行加热雾化的雾化芯,所述导油管体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部位形成气腔,所述导油管体开设有与所述气腔连通的进油孔,所述雾化芯成型于所述导油管体的内壁并填满所述进油孔,所述雾化芯贯穿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气腔连通形成雾化通道。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油管体为陶瓷管。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为多孔陶瓷;
7.所述多孔陶瓷的孔隙率为40%-70%,所述多孔陶瓷的孔径为12μm-50μm。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油管体与所述雾化芯通过烧结一体成型。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雾化芯设有发热件,所述发热件靠近所述通气孔的内壁。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为发热丝,所述发热丝绕所述通气孔的内壁呈螺旋状分布。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孔的位置与所述发热丝在所述雾化芯上的径向投影位置对应。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的孔径为0.8mm-3.0mm。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孔至少设置有1个。
14.上述雾化结构,采用导油管体与雾化芯一体成型的结构,具体为将导油管体先预置成成型模具,然后通过成型的方式在导油管体的内壁成型雾化芯,使雾化芯贴合于所述导油管体的内壁并填满导油管体的进油孔,从而使导油管体与雾化芯一体实现密封,该成型方式的导油管体与雾化芯的结合强度更高,由于进油孔被填满,因而不会有烟油进入导油管体与雾化芯之间的间隙,可进一步解决漏油问题。
15.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烟。
16.一种电子烟,其包括上述的雾化结构。所述电子烟的雾化结构使雾化芯成型在导油管体的内壁并填满导油管体的进油孔,从而使得该雾化结构的导油管体在不使用吸油棉的前提下实现密封,有效避免漏油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的雾化结构在进油孔处的横向剖视图;
19.图3为图1所示的雾化结构在进油孔处的轴向剖视图。
20.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21.1-导油管体;11-气腔;111-小径段气腔;112-大径段气腔;12-进油孔;13-管壳本体部;14-烟杆连接部;141-凸起;
22.2-雾化芯;21-通气孔;
23.3-发热件;31-发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7.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雾化结构。
28.如图1至图3所示,该雾化结构,包括导油管体1以及用于对烟油进行加热雾化的雾化芯2,所述导油管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部位形成气腔11,所述导油管体1开设有与所述气腔11连通的进油孔12,所述雾化芯2成型于所述导油管体1的内壁并填满所述进油孔12,所述雾化芯2贯穿有通气孔21,所述通气孔21与所述气腔11连通形成雾化通道。
29.该雾化结构,采用导油管体1与雾化芯2一体成型的结构,具体为将导油管体1先预置成成型模具,然后通过成型的方式在导油管体1的内壁成型雾化芯2,使雾化芯2贴合于所述导油管体1的内壁并填满导油管体1的进油孔12,从而使导油管体1与雾化芯2一体实现密封,该成型方式的导油管体与雾化芯2的结合强度更高,由于进油孔12被填满,因而不会有烟油进入导油管体与雾化芯2之间的间隙,可进一步解决漏油问题。
30.此外,所述雾化芯2为带有通气孔21的管状结构,所述雾化芯2的内表面即为雾化面,通气孔21与气直接贯通形成雾化通道,使得所述雾化的雾化面与雾化通道直接贯通,减少抽吸阻力。而导油管体1上形成有连通外部储油腔和雾化芯2的进油孔12,可使外部储油腔的烟油直接与雾化芯2接触并渗透到雾化芯2中,若所述发热件3通电,则雾化芯2内侧的烟油将被雾化,使得产生烟雾通过雾化通道供人抽吸。
31.优选地,所述雾化芯2可通过注射成型、压铸成型、挤出成型或注浆成型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气腔11的腔壁上。
32.进一步地,所述导油管体1的一端靠近电子烟的吸嘴位置,相对的另一端靠近电子
烟的烟杆,所述雾化芯2位于所述陶瓷管壳靠近烟杆的一侧。
3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气腔11包括小径段气腔11以及与所述小径段气腔111连通的大径段气腔112,所述小径段气腔111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大径段气腔112的截面面积,所述进油孔12与所述大径段气腔112连通,以形成整个所述导油管体1。
34.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芯2成型在所述大径段气腔112的腔壁并上填满所述进油孔12,以使外部储油腔的烟油通过进油孔12可有效渗透到雾化芯2中。
35.优选地,为增强烟油的渗透性,同时进一步防止烟油进入所述雾化芯2与导油管体1之间的缝隙内,可使所述雾化芯2突出于所述进油孔12设置。
3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进油孔12设置有多个,多个进油孔12沿所述导油管体1的周向设置,以保证在烟油量较少的时候,烟油仍能与雾化芯2接触并浸渗到雾化芯2上。
37.在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进油孔12也可沿所述导油管体1的轴向设置,从而使得雾化芯2接触到烟油的长度加长,使烟油浸渗更充足,避免产生干烧现象。此外,还可将多个所述进油孔12沿矩阵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导油管体1上,这样既可保证在烟油量较少的时候,烟油仍能浸渗到雾化芯2上,还可使烟油浸渗更充足,避免产生干烧现象。
38.在图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孔也可仅设置1个。也就是说,所述进油孔至少设置有1个即可。
3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导油管体1包括管壳本体部13以及设置在所述管壳本体部13的一端用于连接烟杆的烟杆连接部14,所述气腔11贯穿所述管壳本体部13与部分所述烟杆连接部14,所述进油孔12设置在所述管壳本体部13靠近所述烟杆连接部14的一侧。这样,当烟油量较少的时候,可以保证烟油还能浸渗到雾化芯2上。
40.所述烟杆连接部14包括凸起141,以实现所述导油管体1与烟杆之间的连接,同时可实现所述导油管体1与烟杆之间的密封,使所述导油管体1与烟杆之间围成一储油腔。优选地,所述凸起141为连接凸环或连接凸台。
4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导油管体1为陶瓷管,所述陶瓷管的材料可以为zta、氧化锆或氧化铝等耐高温陶瓷材料。
42.所述雾化芯2由多孔陶瓷注射成型,即所述雾化芯2为多孔陶瓷,以保证烟油的浸渗程度。优选地,所述多孔陶瓷的孔隙率为40%-70%,所述多孔陶瓷的孔径为12μm-50μm,所述导油管体1与所述雾化芯2通过烧结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芯2上通气孔21的孔径为0.8mm-3.0mm。
4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雾化芯2包括一体的芯体本体22以及芯体凸块23,所述通气孔21形成在所述芯体本体22上,且所述发热件3设于所述芯体本体22上。所述芯体本体22成型于所述导油管体1的气腔11内壁,所述芯体凸块23成型于所述进油孔12内。
4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雾化芯2设有发热件3,所述发热件3靠近所述通气孔21的内壁,以对所述雾化芯2上的烟油进行加热。
45.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件3为发热丝31,所述发热丝31嵌设在所述雾化芯2上,且所述发热丝31绕所述通气孔21的内壁呈螺旋状分布。具体地,所述发热丝31嵌设在所述雾化芯2的雾化面上,所述雾化芯2的雾化面与雾化通道贯通,以对所述雾化芯2的雾化面进行加热,使所述雾化面的烟油被雾化,而产生烟雾可通过雾化通道直接供人抽吸,从而减少抽吸阻
力。
46.优选地,所述发热丝31的螺距为0.1mm-1.4mm,所述发热丝31可选用为双线发热丝31。
47.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孔12的位置可与所述发热丝31在所述导油管体上的径向投影位置对应,以对渗透至所述雾化芯2的烟油充分加热。
4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其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雾化结构。
49.所述电子烟的雾化结构使雾化芯2成型在导油管体1的气腔11腔壁并填满导油管体1的进油孔12,从而使得该雾化结构的导油管体1在不使用吸油棉的前提下实现密封,有效避免漏油现象的发生。
50.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1.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