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磁共振兼容的育婴箱送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09 22:40: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共振兼容的育婴箱送风结构。


背景技术:

2.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3.局限于较高的磁场强度,磁共振系统育婴箱的送风装置通常放置在扫描间外,经风管连接到育婴箱,通过输送恒温恒湿气体实现恒温恒湿环境。气体进入育婴箱后既要保证各部分温度均匀、恒定,又要保证风速足够低,避免皮肤表面水分流失,同时还不能产生过大的噪声影响婴幼儿。
4.申请号为cn201721103006.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婴儿保育箱,其壳体未涉及静音或真空夹层结构,其风道只在育婴箱底部,当婴儿在育婴箱内部时,会阻碍部分气体流通,均匀性较差;若要快速升温时,大流量气体会因出风口较少而造成风速过高,会使婴儿皮肤水分流失增加,同时风速过高还会增加噪音,甚至可能引起啸叫,给婴儿带来不适。
5.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送风稳定,且保持育婴箱箱内各部分温湿度均匀、恒定的磁共振兼容的育婴箱送风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共振兼容的育婴箱送风结构,该结构可以解决育婴箱内送风不稳定,且育婴箱内各部分温湿度不均匀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磁共振兼容的育婴箱送风结构,包括:箱体,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包括底板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和底板内部设有互相连通的中空层,两个所述侧板以及所述底板面向所述箱体内部的端面上均布有第一送风孔,所述第一送风孔用于连通所述箱体内部和所述中空层;箱盖,通过合页转动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沿,并与所述箱体盖合,所述箱盖内部中空,且所述箱盖与所述侧板连接处的侧壁上开设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连通中空的所述箱盖和所述中空层,所述箱盖面向所述箱体内部的端面上均布有第二送风孔;导风管,位于所述侧板与所述箱盖连接处,用于连通所述通孔和所述中空层;进风管,固定在所述侧板外壁上,用于和所述中空层连通;出风管,位于所述侧板上,且不同于所述进风管设置的所述侧板,所述出风管贯穿所述侧板外壁与所述中空层,并与所述侧板内壁连接,用于和所述箱体内部连通。
8.优选地,所述箱体还包括位于所述侧板两端的端板,所述箱体与所述箱盖共同形成密闭的育婴箱,所述育婴箱通过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完成内外空气的交换。
9.优选地,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出风管位于两个不同的所述侧板上,且位于两个所述侧板的不同端。
10.优选地,所述端板上设置有可打开及取下的箱门,所述箱门上设置有箱门把手。
11.优选地,所述导风管为透明软管,且所述导风管的设置不影响所述箱盖的打开与盖合。
12.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箱体内或者所述箱体外的功能部件,所述功能部件包括婴儿托、射频线圈、恒温功能模块、恒湿功能模块、心电监护模块、供氧功能模块、视频监控模块、呼吸监测模块、机械缓冲功能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13.优选地,所述底板为所述底座的一部分,且所述底板与所述箱体位置对应。
14.优选地,所述第一送风孔和所述第二送风孔均通过所述进风管送风,并通过所述出风管排风。
15.优选地,所述箱盖和所述箱体均为透明结构。
16.优选地,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的材料为无磁材料,以使所述育婴箱构成磁共振兼容的育婴箱。
17.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技术的育婴箱送风结构整体采用外层、内层的夹层机构,即箱体的两个侧板以及底板内部设置互相连通的中空层,两个侧板以及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送风孔,同时,箱盖同样为中空,中空层通过导风管与中空的箱盖连通,并在箱盖上设置第二送风孔,从而使育婴箱内除端板外的四个方向均可以送风,送风结构在空间上环绕婴儿,因此可以做到箱内温湿度的均匀、稳定控制。
18.同时,本技术的送风结构送风孔设计较多,其总面积较大,因此能在大风量条件下实现小风速送风,来保持育婴箱内温度、湿度恒定,可以根据不同婴幼儿的检查需要进行快速控制;且无明显风吹感觉,能减少婴幼儿体表水分流失;同时因风速降低,不会产生额外的噪音甚至啸叫,避免危害婴幼儿。采用上述方式设置的送风结构,可以解决育婴箱内送风不稳定,且育婴箱内各部分温湿度不均匀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磁共振兼容的育婴箱送风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磁共振兼容的育婴箱送风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磁共振兼容的育婴箱送风结构的实物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箱盖
ꢀꢀ
2、侧板
ꢀꢀ
3、底座
ꢀꢀ
4、婴儿托
ꢀꢀ
5、箱门
ꢀꢀ
6、箱门把手
ꢀꢀ
7、合页
ꢀꢀ
8、进风管
ꢀꢀ
9、出风管
ꢀꢀ
10、端板
ꢀꢀ
11、导风管
ꢀꢀ
12、第一送风孔
ꢀꢀ
13、第二送风孔
ꢀꢀ
31、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4.如图1至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磁共振兼容的育婴箱送风结构,它包括箱体,箱体固定设置在底座3上,上述箱体包括底板31和固定设置在底板31上的两个侧板2,两个侧板2和底板31内部设有互相连通的中空层,两个侧板2以及底板31面向箱体内部的端面上均布有第一送风孔12,第一送风孔12用于连通箱体内部和所述中空层。
25.具体的说,上述侧板2以及底板31采用外层、内层的夹层机构,外层结构作为箱体的外壁,与外界空气接触,内层结构作为箱体的内壁,而在外壁与内壁之间设置有中空层,并且中空层连通了两个侧板2以及底板31,也就是说,两个侧板2通过底板31连通。
26.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侧板2以及底板31的稳定性,可以在中空层内部加设支撑柱,支撑柱用于加固外层结构和内层结构,当然,也可以将两个侧板2和底板31设置为一体结构,通过侧板2以及底板31的侧壁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27.在本实施例中,箱盖1通过合页7转动设置在侧板2上沿,并且可以与箱体盖合,当然,箱盖1与侧板2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这里不做详述;需要说明的是,箱盖1内部也为中空状,且仅通过通孔与中空层连通,并且在箱盖1面向箱体内部的端面上均布有第二送风孔13;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箱盖1仅通过通孔进风,并通过第二送风孔13送风,确保第二送风孔13的送风稳定性。
28.当然,为了确保中空的箱盖1能够与中空层稳定连通,在侧板2与箱盖1连接处设置导风管11,导风管11用于连通通孔和中空层。
29.进一步的,在侧板2的外壁上设置有进风管8,具体的说,进风管8用于连通中空层,进风管8的作用主要包括空气循环、供氧、恒温恒湿等,通过进风管8将恒温恒湿的气体排入到中空层内,中空层将气体一份为二,一部分通过第一送风孔12吹向箱体内;另一部分通过导风管11进入箱盖1内,并通过第二送风孔13吹向箱体内。
30.此外,为了达到育婴箱内空气循环的目的,在侧板2上设置了出风管9,且该侧板2不同于进风管8设置的侧板2,也就是说,进风管8和出风管9位于两个不同的侧板2上;此外,为了确保育婴箱内部空气能够排出装置外,出风管9贯穿侧板2外壁与中空层,并与侧板2内壁连接,能够和所述箱体内部连通,连通后的出风管9便能够将育婴箱内废气排出。
31.综合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技术的育婴箱送风结构整体采用外层、内层的夹层机构,即箱体的两个侧板2以及底板31内部设置互相连通的中空层,两个侧板2以及底板31上设置有第一送风孔12,同时,箱盖1同样为中空,中空层通过导风管11与中空的箱盖1连通,并在箱盖1上设置第二送风孔13,从而使育婴箱内除端板10外的四个方向均可以送风,送风结构在空间上环绕婴儿,因此可以做到箱内温湿度的均匀、稳定控制。
32.同时,本技术的送风结构送风孔设计较多,其总面积较大,因此能在大风量条件下实现小风速送风,来保持育婴箱内温度、湿度恒定,可以根据不同婴幼儿的检查需要进行快速控制;且无明显风吹感觉,能减少婴幼儿体表水分流失;同时因风速降低,不会产生额外的噪音甚至啸叫,避免危害婴幼儿。采用上述方式设置的送风结构,可以解决育婴箱内送风不稳定,且育婴箱内各部分温湿度不均匀稳定的问题。
33.此外,上述箱体还包括位于侧板2两端的端板10,箱体与箱盖1共同形成密闭的育婴箱,育婴箱通过所述进风管8和所述出风管9完成内外空气的交换,从而保证了育婴箱内
部温湿度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医护人员对育婴箱内部温湿度等条件的控制。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进风管8与出风管9位于两个不同的侧板2上,且位于两个侧板2的不同端;也就是说,为了确保育婴箱内部的气体能够得到充分循环,将进风管8与出风管9尽可能的设置在相距较远的位置,从而保证育婴箱内部气体能够充分更换,提高育婴箱内部环境的整体稳定性和舒适性。
35.进一步的,端板10上设置有可打开及取下的箱门5,箱门5上设置有箱门把手6;也就是说,为了方便调整婴儿以及内部其他部件,箱门5设置为可打开并可取下的结构,提高装置的实用性;此外,箱门5的具体设置数量以及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可以设置多个,也可以设置在除端板10外的箱体其他位置上,这里不再详述。
36.当然,导风管11可以为透明医用硅胶软管,也可以为其他方式的透明软管,但是需要考虑透明软管的可靠性,以及医用效果,同时还需要确保导风管11的设置不影响箱盖1的打开与盖合。
37.此外,该送风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箱体内或者所述箱体外的功能部件,功能部件包括婴儿托4、射频线圈、恒温功能模块、恒湿功能模块、心电监护模块、供氧功能模块、视频监控模块、呼吸监测模块、机械缓冲功能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38.具体的说,婴儿托4为如图1所示部分,可能样式有所不同,射频线圈为射频接收线圈,置于箱体内部用于接收射频信号成像,孔径、形状可能多样;心电监护及呼吸监测模块是将探头置于箱体内部来监测婴儿状态;恒温、恒湿模块即通过风道来送风保持箱体内部的恒温恒湿状态,或只保持其中一种状态;供氧功能模块即先将氧气与气体混合后达到要求后一块送入箱体,或单独开孔只供给氧气,同时探头置于箱体内部检测氧气浓度;视频监控模块即摄像头置于箱体内部在远程观察婴儿情况;机械缓冲功能模块即增加其他缓冲措施如软垫、胶垫等。
39.当然,底板31可以为底座3的一部分,且底板31与箱体位置对应,也可以在底座3上单独设置一块底板31,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这里不再详述。
40.综合上述实施例,第一送风孔12和第二送风孔13均通过进风管8送风,并通过出风管9排风,从而确保育婴箱内部环境的稳定性,且便于医护人员调控。
41.进一步地,箱盖1和箱体均为透明结构,以便观察育婴箱内部情况。更具体地,两个侧板2、箱盖1、底板31与箱门5可采用有机玻璃制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侧板2、箱盖1、底板31与箱门5也可以不全是透明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这里不再详述。
42.进一步地,箱盖1与箱体的材料为无磁材料,以使育婴箱构成磁共振兼容的育婴箱,该育婴箱可以应用于磁共振检查,具体可以应用于超导磁共振环境下。
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44.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