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自行车花毂降噪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9:55: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是有关于自行车的花毂结构,尤指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花毂结构。


背景技术:

2.现代生活想要身体健康显得年轻,运动是最直接的方法,而骑单车是近年来被广泛提倡的运动项目之一,现代人骑单车已经从过往的代步需求逐渐转为运动需求,因此愈来愈多人在假日闲暇时间骑着单车四处趴趴走,不仅轻松惬意,也能沿途饱览美好风景,相对于跑步运动方式更不容易感到疲累,也能减轻膝盖的负担,适合长时间进行,特别是骑单车比起健走、慢跑更能减轻膝盖的负担,且同样具有良好的运动效果。
3.自行车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由传统的交通工具扩展到竞赛、运动及休闲功能,不断推陈出新,自行车轻量化及具吸震功能已成为近年来自行车市场非常重要的需求。而一般自行车以链条带动后轮的棘轮座旋转,该棘轮座再通过一棘轮组带动后花毂旋转,该棘轮组包含有一第一齿盘、一第二齿盘,该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相对面分别设有多个棘齿,该第一齿盘、第二齿盘轴向外侧各设一金属材的弹性件如弹簧,第一齿盘可被棘轮座带动旋转,第二齿盘可游离并可带动后花毂产生旋转,当正向踩踏自行车踏板时,该棘轮座同时带动第一齿盘正转,并通过该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外侧的弹性件的弹力使第一、第二齿盘靠合令棘齿相啮合,以带动后花毂旋转,进而带动自行车往前行走,而当反踩自行车踏板时,该棘轮座反转带动第一齿盘反转其棘齿会推开第二齿盘的棘齿,使该后花毂形成空转,不能驱动自行车往前行。
4.由于该第一齿盘侧方的弹性件是界于第一齿盘与棘轮座之间,该弹性件的两面各与该第一齿盘的径面及棘轮座的内面接触,当第一齿盘/棘轮座旋转时皆会产生磨擦而发出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棘轮组的连动齿盘与棘轮座之间装设橡胶材的垫圈,该垫圈具有多个凸出部与棘轮座的止挡环接触,及一抵靠面与该连动齿盘贴合,使棘轮座带动棘轮组驱动花毂壳体转动时可降低噪音。
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自行车花毂降噪结构,包括:一心轴、一花毂壳体、一棘轮座及一棘轮组,该心轴为固定状具有不同方向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花毂壳体通过至少一轴承可转动地套设于该心轴,该花毂壳体设有环形的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的内部设有一凹环,该凹环具有一挡壁,该容置空间组配一从动齿环;该棘轮座通过至少一轴承可转动地套设于该心轴的第二端,该棘轮座面对该花毂壳体壳体设有一第一驱动齿及一止挡环邻近该第一驱动齿;该棘轮组包含:一主动齿盘、一偏压构件、一连动齿盘及一垫圈,该主动齿盘设有一第二驱动齿与该棘轮座的第一驱动齿啮合,该主动齿盘面对该棘轮座方向环设有多个第一棘齿,该连动齿盘是可带动该从动齿环旋转,该连动齿盘面对花毂壳体方向环设有多个第二棘齿与该主动齿盘的第一棘齿啮合,该偏压构件设于该花毂壳体
的凹环,并将该主动齿盘推向该连动齿盘,该垫圈为弹性材具有一抵靠面与该连动齿盘贴合及一侧表面与该棘轮座的止挡环保有一间隙,该垫圈朝向该棘轮座的止挡环轴向延伸有一弹性抵靠部,该弹性抵靠部具有多个凹陷部,二该凹陷部之间形成一凸出部抵顶该止挡环。
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垫圈朝向该棘轮座的该止挡环轴向延伸有至少一个该凸出部。
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连动齿盘面对该棘轮座方向设有一凹部可装设该垫圈,该凹部具有一径面及一周面,该垫圈的抵靠面与该凹部的径面贴合。
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棘轮座的止挡环与该第一驱动齿之间具有一凹颈,该垫圈并环设于该凹颈外周。
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主动齿盘面对该棘轮座方向为锥形并布列有凹凸的多个该第一棘齿,该连动齿盘面对该花毂壳体方向具有向该心轴方向斜设的一锥形面,该锥形面环设有凹凸的多个该第二棘齿。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偏压构件为一弹簧套设在该主动齿盘的套环外周,该偏压构件的一端抵顶于该花毂壳体的挡壁,该偏压构件的另一端抵顶该主动齿盘。
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齿为一右螺旋斜齿轮,该第二驱动齿为一左螺旋斜齿轮。
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容置空间设一内螺纹,该从动齿环设有一外螺纹与该容置空间的内螺纹螺合,该连动齿盘的外周设有一外环齿,该外环齿与该从动齿环的一内环齿啮合。
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花毂壳体是通过一第一轴承及一第二轴承可旋转地套设于该心轴的第一端,该棘轮座是通过一第三轴承与一第四轴承可旋转地套设于该心轴的第二端。
15.本技术主要是通过连动齿盘与棘轮座之间装设有橡胶材的垫圈,由于垫圈具有相当的弹性度,并且垫圈一侧的抵靠面与连动齿盘的凹部的径面贴合,垫圈朝向棘轮座的止挡部延伸有弹性抵靠部,该弹性抵靠部具有多个凹陷部,二该凹陷部之间形成一凸出部抵顶该棘轮座的止挡环,且垫圈为橡胶材料制成,装设于连动齿盘的凹部内与凹部径面贴合,其弹性抵靠部的凸出部与棘轮座的止挡环径面接触,具有良好的弹性度,多个凸出部以增加接触面积可降低棘轮座/连动齿盘旋转摩擦而产生噪音。
16.有关本技术的其它功效及实施例的详细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19.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另一方向的分解立体图;
20.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21.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垫圈的立体图;
22.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垫圈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23.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垫圈的平面剖视图;
24.图7a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部分放大图;
25.图7b为图7a的动作图。
26.符号说明
27.10:心轴
ꢀꢀꢀꢀꢀꢀꢀꢀꢀꢀꢀꢀꢀ
11:第一端
ꢀꢀꢀꢀꢀꢀꢀꢀꢀꢀꢀꢀꢀ
12:第二端
28.13:第一封盖
ꢀꢀꢀꢀꢀꢀꢀꢀꢀ
14:第二封盖
ꢀꢀꢀꢀꢀꢀꢀꢀꢀꢀꢀ
20:花毂壳体
29.21:第一轴承
ꢀꢀꢀꢀꢀꢀꢀꢀꢀ
22:第二轴承
ꢀꢀꢀꢀꢀꢀꢀꢀꢀꢀꢀ
23:受动端
30.24:容置空间
ꢀꢀꢀꢀꢀꢀꢀꢀꢀ
241:内螺纹
ꢀꢀꢀꢀꢀꢀꢀꢀꢀꢀꢀꢀ
25:凹环
31.251:挡壁
ꢀꢀꢀꢀꢀꢀꢀꢀꢀꢀꢀꢀ
26:从动齿环
ꢀꢀꢀꢀꢀꢀꢀꢀꢀꢀꢀ
261:内环齿
32.262:外螺纹
ꢀꢀꢀꢀꢀꢀꢀꢀꢀꢀ
30:棘轮座
ꢀꢀꢀꢀꢀꢀꢀꢀꢀꢀꢀꢀꢀ
31:第三轴承
33.32:第四轴承
ꢀꢀꢀꢀꢀꢀꢀꢀꢀ
33:第一驱动齿
ꢀꢀꢀꢀꢀꢀꢀꢀꢀ
34:止挡环
34.35:凹颈
ꢀꢀꢀꢀꢀꢀꢀꢀꢀꢀꢀꢀꢀ
36:防尘套
ꢀꢀꢀꢀꢀꢀꢀꢀꢀꢀꢀꢀꢀ
40:棘轮组
35.41:主动齿盘
ꢀꢀꢀꢀꢀꢀꢀꢀꢀ
411:第二驱动齿
ꢀꢀꢀꢀꢀꢀꢀꢀ
412:第一棘齿
36.413:套环
ꢀꢀꢀꢀꢀꢀꢀꢀꢀꢀꢀꢀ
42:连动齿盘
ꢀꢀꢀꢀꢀꢀꢀꢀꢀꢀꢀ
421:外环齿
37.422:第二棘齿
ꢀꢀꢀꢀꢀꢀꢀꢀ
423:凹部
ꢀꢀꢀꢀꢀꢀꢀꢀꢀꢀꢀꢀꢀꢀ
424:径面
38.425:周面
ꢀꢀꢀꢀꢀꢀꢀꢀꢀꢀꢀꢀ
43:偏压构件
ꢀꢀꢀꢀꢀꢀꢀꢀꢀꢀꢀ
44:垫圈
39.441:抵靠面
ꢀꢀꢀꢀꢀꢀꢀꢀꢀꢀ
442:侧表面
ꢀꢀꢀꢀꢀꢀꢀꢀꢀꢀꢀꢀ
443:弹性抵靠部
40.4431:凹陷部
ꢀꢀꢀꢀꢀꢀꢀꢀꢀ
4432:凸出部
ꢀꢀꢀꢀꢀꢀꢀꢀꢀꢀꢀ
l: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41.在下文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位置关系,包括:上,下,左和右,若无特别指明,皆是以图式中组件绘示的方向为基准。
42.首先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7a,本技术自行车花毂降噪结构,包括:一心轴10、两端贯通的一花毂壳体20、一棘轮座30及一棘轮组40。心轴10具有不同方向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心轴10的第一端11螺接一第一封盖13,心轴10的第二端12螺接一第二封盖14。
43.花毂壳体20通过多个轴承可转动地套设于心轴10的第一端11,于本实施例中,花毂壳体20是通过一第一轴承21及一第二轴承22可旋转地套设于心轴10的第一端11,花毂壳体20面对棘轮座30方向具有一受动端23,受动端23设有环形的一容置空间24,容置空间24的内部设有一凹环25,凹环25的径面为一挡壁251,容置空间24组配有一从动齿环26,从动齿环26的内环面设有多个凹凸的内环齿261,于本实施例中,容置空间24设有一内螺纹241,从动齿环26设有一外螺纹262与容置空间24的内螺纹241螺合。
44.棘轮座30为两端贯通的一中空筒体,并通过多个轴承可旋转地套设于心轴10的第二端12,于本实施例中,棘轮座30是通过一第三轴承31与一第四轴承32可旋转地套设于心轴10的第二端12,棘轮座30面对花毂壳体20方向的一端设有一第一驱动齿33,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齿33为一右螺旋斜齿轮,棘轮座30邻近第一驱动齿33的外周设有一止挡环34,止挡环34与第一驱动齿33之间具有一凹颈35,止挡环34的外周套接有环形的一防尘套36。
45.棘轮组40,是包含一主动齿盘41、一连动齿盘42、一偏压构件43及一垫圈44,其中
主动齿盘41为一环体其内径设有一第二驱动齿411,第二驱动齿411是与棘轮座30的第一驱动齿33啮合,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齿411为一左螺旋斜齿轮,主动齿盘41面对棘轮座30方向为锥形并布列有凹凸的多个第一棘齿412,主动齿盘41面对花毂壳体20方向凸设有一套环413。
46.连动齿盘42,为一环体,其外周面设有一外环齿421,外环齿421与从动齿环26的内环齿261啮合,连动齿盘42面对花毂壳体20方向具有向内斜设的一锥形面,锥形面环形设有凹凸的多个第二棘齿422,主动齿盘41的第一棘齿412与连动齿盘42的第二棘齿422啮合,可驱动连动齿盘42旋转,连动齿盘42面对棘轮座30方向设有一凹部423,凹部423具有一径面424及一周面425。
47.偏压构件43设置于花毂壳体20的凹环23与主动齿盘41之间,于本实施例中,偏压构件43为一弹簧套设在主动齿盘41的套环413外周,偏压构件43的一端抵顶于花毂壳体20的凹环25的挡壁251,偏压构件43的另一端抵顶主动齿盘41而将主动齿盘41推靠向连动齿盘42。
48.垫圈44,请再一并参阅图1、图4、图5、图6及图7a,为橡胶材具有相当的弹性度而可被压缩,装设于连动齿盘42的凹部423,并环设于棘轮座30的凹颈35外周,垫圈44的断面为扁平,具有与连动齿盘42的凹部423的径面424贴合的一抵靠面441,及面向棘轮座30的止挡环34的一侧表面442,侧表面442与棘轮座30的止挡环34间保有一间隙l,垫圈44朝向棘轮座30的止挡环34轴向延伸有一弹性抵靠部443,弹性抵靠部443具有多个凹陷部4431,于本实施例中,弹性抵靠部443环形等距设有五个凹陷部4431,二凹陷部4431之间形成一凸出部4432抵顶止挡环34,该些凸出部4432是由垫圈44的抵靠面441往棘轮座30的止挡环34方向斜设而顶着止挡环343。
49.通过上述的结构,请再参阅图3、图7a、图7b,当踩踏自行车向前行时(正转带动),棘轮座30会被链条带动产生正向旋转,棘轮座30的第一驱动齿33与主动齿盘41的第二驱动齿411啮合,会带动第一驱动齿33旋转,由于偏压构件43推动主动齿盘41靠向连动齿盘42,使主动齿盘41的第一棘齿412与连动齿盘42的第二棘齿422啮合,进而带动连动齿盘42旋转,连动齿盘42的外环齿421与花毂壳体20的从动齿环26的内环齿261啮合,因此带动花毂壳体20正向旋转,使自行车向前行。
50.当反踩自行车踏板时,棘轮座30会被链条带动产生反向旋转,棘轮座30的第一驱动齿33反向带动主动齿盘41反转,主动齿盘41上的第一棘齿412反向转会脱开连动齿盘42的第二棘齿422,而往偏压构件42方向位移,压制偏压构件43,如此连动齿盘42不能带动从动齿环26旋转,进而使花毂壳体20形成空转,不能带动自行车向前行。
51.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于连动齿盘42与棘轮座30之间装设有橡胶材的垫圈44,垫圈44具有相当的弹性度,且垫圈44的弹力小于偏压构件43的弹力,由于垫圈44一侧的抵靠面441与连动齿盘42的凹部423的径面424贴合,垫圈44朝向棘轮座30的止挡部34延伸有弹性抵靠部443,弹性抵靠部443具有多个凸出部4432抵顶棘轮座30的止挡环34,垫圈44为橡胶材料制成,装设于连动齿盘43的凹部433内与凹部433径面424贴合,其弹性抵靠部443的凸出部4432与棘轮座30的止挡环34径面接触,具有良好的弹性度,可降低棘轮座30/连动齿盘42旋转的摩擦而产生的噪音。
52.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及/或实施方式,仅是用以说明实现本技术技术的较佳实施例
及/或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内容所公开的技术手段的范围,当可作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其它等效的实施例,但仍应视为与本技术实质相同的技术或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