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挂式立体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9:31: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挂式立体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拥有私家车,随着汽车数量的增长,立体车库的数量也随之增长。现如今的挂式立体停车设备中,在车辆驶入前需要对载车板进行铺设,在使用后需要对载车板进行收纳。而现有的载车板需要按照车辆驶入的方向特定的铺设和收纳,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载车板收纳的挂式立体停车设备。
4.本实用新型提出挂式立体停车设备,包括:
5.框架,包括多根立柱;
6.载车板,设于所述框架内,并挂设于所述立柱上,所述载车板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横梁、设于两所述横梁之间的纵梁及设于所述纵梁两侧的多个梳齿,其中,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所述梳齿包括最靠近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梳齿及最靠近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二梳齿,所述第一梳齿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梳齿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的距离。
7.进一步地,所述梳齿还包括第一组梳齿、第二组梳齿、第三组梳齿及第四组梳齿,所述第一组梳齿及第二组梳齿设于所述纵梁的一侧,所述第三组梳齿及第四组梳齿设于所述纵梁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组梳齿、第二组梳齿、第三组梳齿及第四组梳齿沿所述载车板中心对称。
8.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两端设有挂耳,所述立柱上设有挂钩,所述挂耳挂设于所述挂钩上。
9.进一步地,所述挂钩包括平直部及凹陷部,所述平直部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凹陷部设于所述平直部一侧,且延伸出所述立柱,所述挂耳搭载于所述凹陷部处。
10.进一步地,所述平直部设于所述挂钩的中部,所述凹陷部对称设于所述平直部两侧,所述立柱上设有与所述挂钩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挂钩穿过所述安装孔,且两所述凹陷部对称延伸出所述立柱。
11.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挂钩的加强垫片,所述加强垫片的顶部与所述平直部的底部抵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立柱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纵梁上分别设有用于与搬运器配合的顶升垫片,所述顶升垫片上设有用于与搬运器配合定位的定位孔。
14.进一步地,所述顶升垫片至少设有一个。
15.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与载车板接触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挂
钩下方。
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载车板上通过设置梳齿,同时第一梳齿及第一横梁、第二梳齿横梁之间的距离相同。不使用的时候,无需考虑收纳的方向。同时针对后续再使用时,无需特意辨别方向后铺设。节省安装或拆卸时间,操作方便。针对多层或者空中的挂式立体停车设备,通过挂设式的连接,在搬运器带动载车板及上方车辆时,无需上抬很高再向下放置载车板,利用梳齿,便于搬运器与挂式立体停车设备之间的交换,只需将载车板抬高至悬挂件上方而后放下即可实现载车板的放置。车辆搬运时操作更加简单,搬运过程增强车辆与载车板的稳定。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挂式立体停车设备的立体图。
18.图2是图1所示的挂式立体停车设备的正视图。
19.图3是图1所示的载车板的分解图。
20.图4是图1所示的立柱的部分分解图。
21.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框架;11、立柱;12、底座;2、载车板;21、横梁;211、第一横梁;212、第二横梁;22、纵梁;23、梳齿;231、第一组梳齿;232、第二组梳齿;233、第三组梳齿;234、第四组梳齿;235、第一梳齿;236第二梳齿;24、盖板;31、挂耳;32、挂钩;33、加强垫片;321、平直部;322、凹陷部;41、顶升垫片;51、传感器;52、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2.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26.请参阅图1及图2,挂式立体停车设备,用于立体式停放车辆。挂式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框架1和载车板2。其中框架1包括多根立柱11,且呈矩形对称设置,从而围成用于容纳载车板2的空间。
27.载车板2挂设于立柱11上。通过载车板2挂设在框架1内,实现载车板2承载汽车,汽车停放于挂式立体停车设备内。框架1内可间隔放置有多个载车板2,每个载车板2都可以用于承载汽车。
28.立柱11至少为四根,以保证四根立柱11能够支撑一块载车板20。
29.在一实施例中,立柱11为四根,且呈矩形对称设置,四个立柱11分别用于搭载和支撑载车板2的四个角。
30.在其他实施例中,立柱可以为六根或六根以上,其中四根用于搭载和支撑载车板的四个角之外,其余立柱11用于支撑载车板2的其他位置。
31.立柱11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的底座12,底座12通过螺钉或螺栓安装于地面上,保证立柱11的平稳,以及挂式立体停车设备整体的稳定。同时针对空中的挂式立体停车设备,底座12通过螺钉或螺栓安装于棚顶或房梁,实现空中的挂立式立体停车设备的固定。
32.请参阅图3,载车板2包括横梁21、纵梁22、梳齿23及盖板24。
33.请参阅图1及图3,立柱11上设有挂钩32。横梁21位于载车板2的两端。并且,横梁21的两端设有挂耳31。挂耳31配合挂设在挂钩32上。载车板2通过挂耳31与立柱11上的挂钩32相互配合卡挂,实现将载车板2挂设于立柱11上。
34.立柱11上设有安装孔(图未示),挂钩32与安装孔配合,挂钩32穿过安装孔。通过载车板2上的挂耳31与挂钩32之间的挂设配合,实现载车板2搭载于立柱11上。
35.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横梁21两端的挂耳31与挂钩32之间配合挂设,实现载车板2的放置。
36.在另一实施例中,立柱11之间设有搭载凸梁(图未示),载车板2的横梁21通过与搭载凸梁配合,即可实现载车板挂设立柱上。
37.在其他实施例中,立柱11之间安装设有滑槽(图未示),载车板2底部设有滑块(图未示),载车板2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内。
38.挂钩32包括平直部321和凹陷部322。平直部321连接于立柱11上,凹陷部322延伸出立柱11外,挂耳31搭载于凹陷部322处。则载车板2的四角分别挂设于立柱11上。针对载车板2承载和支撑汽车,利用载车板2和梳齿23的设置,便于搬运器与挂式立体停车设备之间的交换,只需将载车板2抬高至悬挂件上方而后放下即可实现载车板2的放置。车辆搬运时操作更加简单,搬运过程增强车辆与载车板2的稳定。
39.在一实施例中,凹陷部322设于平直部321的一侧,则一根立柱11同一安装孔的位置能够挂设一个载车板2。
40.在另一实施例中,凹陷部322对称设置在平直部321的两侧,平直部321穿过安装孔,两凹陷部322延伸且出立柱11外。进而在立柱11的两侧,能够向两侧延伸出凹陷部322,在挂式立体停车设备中,一根立柱11同一安装孔的位置能够挂设两个载车板2,节省资源的同时,减小占地的空间,使得挂式立体停车设备更加紧凑。
41.安装孔设有多个,且沿立柱1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本实施例中仅展示一根立柱2上两个安装孔。在具体应用时,根据挂式立体停车设备的大小以及车辆的多少,预设多个安装孔。
42.请参阅图1及图4,立柱11上设有加强垫片33,加强垫片33的顶部与挂钩32的底部抵接。用于提供支撑,加强载车板2挂设时平稳。
43.请继续参阅图3,横梁21包括第一横梁211及第二横梁212。第一横梁211及第二横梁212相对且平行设置,纵梁22设于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之间,且连接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纵梁22的两端部与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焊接。
44.在一实施例中,纵梁22为一个,且纵梁2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横梁211及第二横梁212。
45.在另一实施例中,纵梁22为两个,且平行设置于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之间。通过设置两个纵梁22,保证减小载车板2的重量基础上,增强载车板2的结构强度。
46.在其他实施例中,纵梁22可以设有多个。在一实施例中,纵梁22设有两个,目的是保证载车板2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载车板2的平稳性,同时减小载车板2的重量。
47.在其他实施中,纵梁22可以为一个或三个及以上。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车辆的大小重量,预制安装时,进行增设或减少纵梁的数量,以达到承载车辆的目的。
48.盖板24盖设在纵梁22上,且盖板24与纵梁22焊接。盖板24与两相对设置的纵梁22形成一盒体。该盒体的强度较大,提高载车板2的强度。同时,盖板24为pvc板或亚克力板,能够遮挡载车板2上汽车的灰尘和承载汽车的漏油。
49.梳齿23设于纵梁22的两侧。梳齿23分别设有纵梁22的两侧。具体地,梳齿23设于盒体的两侧。本实施例中,梳齿23穿过盒体,且分别与纵梁22焊接。
5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则梳齿23分别设于纵梁22的两侧,且分别与纵梁22焊接。
51.梳齿23包括第一组梳齿231、第二组梳齿232、第三组梳齿233及第四组梳齿234。第一组梳齿231及第二组梳齿232设于盒体的一侧,第三组梳齿233及第四组梳齿234设于盒体的另一侧。通过设置梳齿23,甄别传统载车板上的单侧凸起,汽车在驶入载车板2时,无固定方向驶入。
52.其中梳齿23中,最靠近第一横梁211的梳齿23为第一梳齿235,最靠近第二横梁212的梳齿23为第二梳齿236。第一梳齿235与第一横梁21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梳齿236与第二横梁212之间的距离。进而载车板2在使用时,车辆驶入无需考虑驶入方向,便于车辆行驶。
53.同时,第一梳齿235与第一横梁21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梳齿236与第二横梁212之间的距离小于一般车辆轮胎的直径长度,保证车辆在驶入载车板2时,避免车轮陷入载车板2的空隙内,保证车辆正常行驶。
54.本实施例中,第一梳齿235与第一横梁211、第二梳齿236与第二横梁212之间的距离为282.5,小于一般汽车的轮胎直径。第一组梳齿231和第二组梳齿232最靠近的两梳齿23的距离为630,一般汽车轴距为2100-3250,第一组梳齿231和第二组梳齿232最靠近的两梳齿23的距离能够保证汽车正常承载在载车板2上。既能够满足车辆正常行驶,同时减小载车板2本身的重量。
55.第一组梳齿231、第二组梳齿232、第三组梳齿233及第四组梳齿234沿载车板2中心对称。进而在不使用的时候,无需考虑收纳方向。同时针对后续再使用时,无需特意辨别摆放方向后铺设,节省安装或拆卸时间,操作方便。
56.本实施例中仅展示第一组梳齿231、第二组梳齿232、第三组梳齿233及第四组梳齿234。在其他实施例或实际应用中,根据汽车的长度增加或减少梳齿23的数量即可。
57.请参阅图3,纵梁22上设有用于与搬运器配合的顶升垫片41,顶升垫片41上设有用于与搬运器配合定位的定位孔。顶升垫片41焊接于纵梁22的底部,且设于梳齿23的下方。顶升垫41至少设有一个,即与搬运器配合定位。
58.在一实施例中,顶升垫片41为一个,即与搬运器配合定位即可。
59.在其他实施中,顶升垫片41设有多个,且多个顶升垫片41呈矩形对称分布。目的是
在搬运载车板2和车辆时,保证载车板2平稳,避免发生偏移或翻转。
60.其中,顶升垫片41为四个,保证载车板2与搬运器之间的配合。
61.请参阅图4,立柱11上设有传感器51。传感器51通过支架52安装于立柱11上。传感器上设有用于与载车板2接触的接触开关。通过接触开关与载车板2接触,则在载车板2搬运至挂式立体停车设备上时,载车板2与传感器51接触后,该挂式立体停车设备便记录为已有车辆停入的状态。
62.传感器51和支架52可以设有多个,且设于安装孔处,能够对应挂式立体停车设备中需要停放的位置进行设置,在大型的挂式立体停车设备或多数量的挂式立体停车设备中,便于记录停车的位置。
63.具体应用时,将载车板2铺设于车辆驶入位置,待车辆驶入后,由搬运器与顶升垫片41上的定位孔配合定位后,进行搬运。在搬运至所需位置时,搬运器抬升至挂钩32上方,而后再向下放置载车板2,使得挂耳31挂设在挂钩32上,实现载车板2的挂设。传感器51接触到载车板2后,传输信号,则该挂式立体停车设备的该位置已有车辆停放。随后搬运器脱开顶升垫片41,脱离载车板2。
6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