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产养殖用捕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8:34: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捕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用捕捞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人工水产养殖中,一般以池塘养殖及水箱养殖居多,由于池塘养殖具有一定的面积及水深,一般捕捞时均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捕捞设备进行水产捕捞操作;而水箱养殖受限于实际情况的影响,通常采用网兜进行水产的捕捞操作;而现有的网兜通常尺寸固定,不能根据所捕获的水产体积及重量的大小进行调整,灵活性较差,当所需捕捞的水产体积小重量轻时,使用大网兜时一方面因网兜体积大,在水箱内与水接触面积大吃水量较多,对体力耗费较大,不便于捕捞操作,另一方面也不便于将捕捞到的水产取出,给捕捞操作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捕捞装置,能够根据需求调整其尺寸大小,提升捕捞操作的灵活性及便利性。
4.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水产养殖用捕捞装置,包括多个安装环,相邻两个所述安装环之间设置有柔性的捕捞网,且位于底部的所述安装环底端设置有网状的承接底面;相邻两个所述安装环之间均可拆卸的连接;其中位于顶部的所述安装环上设置有操作把手。
6.优选地,所述的安装环设置有三个。
7.优选地,上下两个所述的安装环相对的一端均设置有支撑连杆,每个所述支撑连杆均可同位于中间的所述安装环滑动连接,且每个所述支撑连杆的自由端从位于中部的所述安装环滑出后,可与远离其固定端的所述安装环可拆卸的连接;其中上下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连杆交替设置。
8.优选地,每个所述的支撑连杆的固定端与对应的所述安装环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9.优选地,所述的弹性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环上的套筒,所述套筒内通过缓冲弹簧与所述支撑连杆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的套筒内部设置有导向限位槽,所述支撑连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限位槽滑动接触的导向限位块。
11.优选地,所述的捕捞网外部设置有箍圈,所述安装环内部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供所述箍圈放置的支撑凸缘。
12.优选地,所述的支撑凸缘为网状支撑结构。
13.优选地,每个所述的安装环上均设置有上下导通的空腔,所述安装环的侧部设置有内外导通的通孔。
14.优选地,所述的操作把手角度及长度均可调整。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捕捞网设置在相
邻两个安装环之间,利用相邻两个安装环之间的连接实现对捕捞网的压缩收纳,从而达到减小捕捞装置尺寸的目的,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增强其使用时的便利性及灵活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位于中间的安装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以清楚和完整的说明:
2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捕捞装置,包括多个安装环1,相邻两个安装环1之间设置有上下导通的捕捞网2,其中捕捞网2为柔性材质制成以便对其进行折叠收纳,位于底部的安装环1底端设置有网状的承接底面,以便为捕获的为水产提供支撑;相邻两个安装环1之间均可拆卸的连接,以便通过将相邻两个安装环1进行连接,并对位于二者之间的捕捞网2进行折叠收纳,以达到减小捕捞装置尺寸的目的;位于顶部的安装环1上设置有操作把手3。
21.进一步地,安装环1优选设置有三个,上下两个安装环1相对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支撑连杆4,每个支撑连杆4均可同位于中间的安装环1滑动连接,以便位于中间的安装环1沿上方的支撑连杆4向上滑动与位于其上方的安装环1进行贴合连接,或者沿下方的支撑连杆4向下滑动与位于其下方的安装环1进行贴合连接;每个支撑连杆4的自由端从位于中部的安装环1滑动穿出后,可与远离其固定端的安装环1可拆卸的连接,(即上方的支撑连杆4从中部的安装环1穿出后与下部的安装环1连接,下方的支撑连杆4从中部的安装环1穿出后与上部的安装环1连接),以便实现捕捞网2折叠后整个捕捞装置结构的稳定性;其中上下两个相邻的支撑连杆4交替设置,以免对相邻两个安装环1之间的贴合连接产生阻碍;同时也能在相邻两个安装环1贴紧后,均匀的排列在未收纳的捕捞网2外侧,增强其结构强度。优选地,每个支撑连杆4分别与所连接的安装环1转动连接,每个支撑连杆4与位于中间的安装环1接触的一端均设置有螺纹连接头5,且螺纹连接头5的直径大于支撑连杆4的直径,中间的安装环1设置有与螺纹连接头5对应的螺孔6;由于支撑连杆4的直径小于螺孔6的直径,所以通过转动支撑连杆4,使螺纹连接头5从螺孔6内移出后,便可实现支撑连杆4与中间的安装环1相对滑动的操作,此外,顶部及底部的安装环1上还均设置有与螺纹连接头5相匹配的螺孔6,以便中间的安装环1与上部安装环1接触时,实现上部的支撑连杆4与下部的安装环1螺纹连接;中间的安装环1与下部安装环1接触时,下部的支撑连杆4与上部的安装环1螺纹连接的操作,保证整个捕捞装置在使用时结构的稳定性。
22.每个支撑连杆4的固定端与对应的安装环1之间均设置有弹性件,以便在捕捞时,减小捕捞网2所承载的重力;其中,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捕捞网2处于非张紧的状态,随着弹性件的受力捕捞网2才逐步被拉伸张紧受力。优选地,弹性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安装环1上的套筒7,套筒7内通过处于初始状态的缓冲弹簧8与支撑连杆4连接。为了避免螺纹连接头5与螺孔6在转动连接操作时,因转动支撑连杆4导致的带动缓冲弹簧8发生扭转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在套筒7内部两侧均设置了导向限位槽9,支撑连杆4上设置有与导向限位槽9滑动接触的导向限位块10,通过导向限位块10在导向限位槽9内的滑动设置,既能为支撑连杆4受力时的移动提供导向,又能避免支撑连杆4转动时,缓冲弹簧8因受力产生扭转的现象,对缓冲弹簧8进行防护,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为了避免捕捞重量过大对缓冲弹簧8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优选将套筒7向远离所在的安装环1的方向延伸一定距离设置,并在端部将导向限位槽9进行密封,以便对导向限位块10在导向限位槽9内的行程进行限制,进而达到对缓冲弹簧8进行保护的目的;为了保证相邻的两个安装环1连接时接触的紧密性,优选在中间的安装环1上设置有供套筒7容置的孔洞11。
23.捕捞网2外部设置有箍圈12,安装环1内部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供箍圈12放置的支撑凸缘13。箍圈12的设置能够对捕捞网2起到加固作用,增加捕捞网2的结构强度,又能将每个捕捞网2进行分层,方便对其进行有序的折叠收纳。支撑凸缘13能够为收纳后的多个箍圈12提供放置空间;其中,捕捞网2与箍圈12的内圈连接,上部安装环1上的支撑凸缘13的设置位置与其顶面平齐,中部及底部的安装环1上,支撑凸缘13均低于其顶面设置,以便相邻两个安装环1接触时,相邻的两个支撑凸缘13之间存在供箍圈12及捕捞网2放置的空间。支撑凸缘13优选设置为网状支撑结构,每个安装环1上均设置有上下导通的空腔14,且安装环1的侧部设置有内外导通的通孔15,以便捕捞时,水流能够透过,降低捕捞时的阻力。
24.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操作把手3的角度及长度均可调整,以满足不同的操作者的使用需求。优选地操作把手3包括内杆3-1及外杆3-2,内杆3-1活动插设在外杆3-2内部,外杆3-2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对内杆3-1进行锁合固定的锥形螺母锁紧头3-3;内杆3-1底端则通过调节旋钮16固定在顶部的安装环1上,通过旋转调节旋钮16操作把手3的角度进行调整,然后在将调节旋钮16旋紧即可,操作简便实用性强;此外,操作把手3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滑动伸缩式或螺纹旋转伸缩式结构,由于这些均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展开叙述。
2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当所捕捞的水产体积及重量均较小时,可以转动上方的支撑连杆4,使其底部的螺纹连接头5从中间安装环1上的螺孔6内完全穿出,此时中间的安装环1可相对上部支撑连杆4件滑动,通过中间安装环1的上移,位于上部的箍圈12及捕捞网2会被逐步压缩收纳至上下两个支撑凸缘13之间的空间内,直至中间的安装环1与顶部的安装环1接触,此时可将下部的支撑连杆4端部的螺纹连接头5与顶部安装环1上的螺纹孔连接(由于螺纹连接头5与中间的安装环1在螺纹连接的初始状态下,螺纹连接头5穿出中间的安装环1一端距离,所以下部支撑连杆4端部的螺纹连接头5与上部的安装环1螺纹连接时,螺纹连接头5并不与中间的安装环1脱离,以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中间的安装环1在使用时发生上下滑动的情况),上部的支撑连杆4的螺纹连接头5与下部安装环1上的螺孔6连接即可;也可压将中部安装环1与下部安装环1进行接触连接,使上部捕捞网2保持工作状态,操作灵活性高,实用性强。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