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0:42: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安装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2.现有漂浮式光伏支架一般由马道、主浮体和支架构成,支架通过螺栓与主浮体本体固定,光伏组件通过螺栓与支架固定,组成一个单元。
3.漂浮式光伏主浮体都包含本体和连接耳(一般为四个,个别设计更多),支架固定在主浮体或者马道或其他连接件上并与光伏组件连接;现有支架通过一个或两个螺栓连接浮体和光伏组件承载支架,目前采用的支架形式基本都是垂直上下,使系统在受到压力的情况没有缓冲,使光伏组件和支架受到的应力很大,增加了系统损坏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支架的设计成本。
4.中国专利申请:cn215436844u公开了漂浮式光伏电站技术领域的一种浮体与金属支架结合的漂浮式光伏电站,包括若干组横纵并排连结的光伏组件单元,每组光伏组件单元均包括两组走道浮体单元,每组走道浮体单元由若干走道浮体构成,两组走道浮体单元之间并排设置有三根连接杆,三根连接杆上方具有可安装光伏板的安装空间,每块光伏板的底部两端均分别通过两个前安装块和两个后安装块支撑固定,位于同一行的前安装块和后安装块均分别固定安装于组件檩条上,且对应前安装块安装的组件檩条直接安装于连接杆上、对应后安装块安装的组件檩条下方与连接杆之间垫设有垫高支撑件以使光伏板呈倾斜状安装,该技术方案通过组件檩条将各垫高支撑件连接为一体,通过连接杆支撑所述垫高支撑件,可以运用少量的浮体构建较大的光伏阵列,但是其受力均依靠连接杆两端的浮体,而且垫高支撑件为a型刚性连接,这种刚性连接同样会使相关的连接组件承受较大的应力。
5.综上所述,亟需一种为光伏板提供受到外力下的缓冲,减小外力对光伏系统的影响,降低系统受损风险的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为光伏板提供受到外力下的缓冲,减小外力对光伏系统的影响,降低系统受损风险的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包括安装部、支撑杆、支撑部;所述安装部与支撑杆一端相连,所述支撑部与支撑杆另一端相连,所述安装部与支撑部朝向相反;所述安装部与浮体可拆卸相连;所述支撑部与光伏板可拆卸相连;所述支撑杆分别与所述安装部、支撑部成锐角。
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部其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浮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螺栓孔、圆孔或半圆孔,用作螺栓连
接;所述半圆孔其开口尺寸小于螺栓直径。
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浮体其本体和或连接耳相连。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部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光伏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螺栓孔或压块。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块为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部可拆卸式相连。
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块其一端与所述支撑部通过轴杆活动相连。
16.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所述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包括安装部、支撑杆、支撑部,所述支撑杆分别与所述安装部、支撑部成一锐角,且所述安装部与支撑部朝向相反,使得所述安装部、支撑杆、支撑部呈z型相连,其支撑部连接有光伏板,使得z型支架能够对光伏板提供受力缓冲。
18.2、所述安装部其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浮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螺栓孔、圆孔或半圆孔,用作螺栓连接;所述半圆孔其开口尺寸小于螺栓直径;所述安装部与浮体具有多种连接方式,既能连接在本体上,又能安装在连接耳上,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19.3、所述支撑部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光伏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螺栓孔或压块,使得光伏板可通过多种连接方式与支撑部相连。
附图说明
20.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立体示意图。
21.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与浮体配合示意图。
22.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与浮体配合局部示意图。
23.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与浮体配合示意图。
24.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与浮体配合局部示意图。
25.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与浮体连接耳配合示意图
26.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与浮体配合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28.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29.1.安装部2.支撑杆3.支撑部
30.4.光伏板5.浮体6.连接耳
31.7.压块11.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
32.71.压合平面72.安装平面73.支撑脚
33.实施例1
34.请参见附图1,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立体示意图。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包括安装部1、支撑杆2、支撑部3;请参见附图2、附图3,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与浮体配合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与浮体配合局部示意图;所述安装部1、支撑杆2、支撑部3为依次连接的长方形平板结构,所述支撑杆2用于支撑光伏板4,所述安装部1、支撑部3分别与浮体5、光伏板4相紧固;所述安装部1与所述支撑杆2呈一锐角连接,可以为50
°
、60
°
等,所述安装部1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为螺栓孔或圆孔,可通过螺栓与浮体5本体连接,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1安装于浮体5上的连接耳6上,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为圆孔或半圆孔等,且孔径与连接耳6上的螺栓直径相适配,且半圆孔的开口尺寸小于螺栓直径,确保螺栓安装后不会滑出;所述支撑部3与支撑杆2另一端相连,其朝向与安装部1相反,且与支撑杆2呈锐角连接,支撑部3与支撑杆2的角度和安装部1与支撑杆2的角度不同,使得支撑部3所形成的平面与安装部1所在的平面即水平面具有一定夹角,光伏板4则可倾斜安装于该支撑部3上,应理解的是,角度的大小可依据光伏板4的安装角度进行设计。所述浮体5上配有四根所述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一端两根支架提供高处支撑,一端两根支架提供低处支撑,为光伏板4提供稳定的倾角支撑。所述光伏板4与所述支撑部3的固定方式为螺栓固定,所述支撑部3上设有第二连接部31,为螺栓孔,通过螺栓与光伏板4直接固定。
3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将所述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通过安装部1安装于浮体5本体或浮体5连接耳6上,通过支撑部3与光伏板4固定连接,所述光伏板4整体通过所述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呈一倾角安装于浮体5上,各安装有光伏板4的浮体5可通过连接耳6互连。
3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包括安装部1、支撑杆2、支撑部3,所述支撑杆2分别与所述安装部1、支撑部3成一锐角,且所述安装部1与支撑部3朝向相反,使得所述安装部1、支撑杆2、支撑部3呈z型相连,其支撑部3连接有光伏板4,使得z型支架能够对光伏板4提供受力缓冲;所述安装部1其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1,所述安装部1与所述浮体5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为螺栓孔、圆孔或半圆孔,用作螺栓连接;所述半圆孔其开口尺寸小于螺栓直径;所述安装部1与浮体5具有多种连接方式,既能连接在本体上,又能安装在连接耳6上,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所述支撑部3上设有第二连接部31,所述支撑部3与所述光伏板4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3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1为螺栓孔,使得光伏板4可通过多种连接方式与支撑部3相连。
37.实施例2
38.请参见附图4、附图5,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与浮体配合示意图;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与浮体配合局部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1为压块7,对应的,所述支撑部3的一端超出光伏板4边沿,所述压块7设有压合平面71、安装平面72、支撑脚73;所述压合平面71与光伏板4上表面紧贴压合,所述安装平面72与所述支撑部3平行,其上设有螺栓孔,通过螺栓将安装平面72与支撑部3平面进行紧固,使得压合平面71可以对光伏板4进行固定,支撑脚73与支撑部3垂直接触,为受力提供支撑。
39.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还可安装于浮体5的连接耳上,如附图6所示,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与浮体连接耳配合示意图;其连接耳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安装部1,同时其连接耳可与其他浮体的连接耳相连组成光伏阵
列。
40.请参见附图7,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种z型漂浮式光伏支架与浮体配合局部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块7其支撑脚73与所述支撑部3通过轴杆活动相连,且所述安装平面72与支撑部3之间连接有弹性连接器74如弹簧,安装光伏板4时,可转动抬起所述压块7,并通过弹性连接器74回位并提供压力紧固光伏板4,其优点在于,避免了利用螺栓进行紧固,操作相对简便。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