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阴端子及阴端子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2022-10-29 05:17: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阴端子及阴端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日本特开平7-45322记载的阴端子。该阴端子是将阴型触头的阳型触头接纳部形成为由上壁、侧壁以及底壁构成的大致箱形,并在其内部配置有弹簧片的阴端子。进一步地,将具有比弹簧片高的弹性模量的不锈钢制的弹簧构件配置于弹簧片的下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4532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4.根据上述的构成,因为弹簧构件配置于呈箱状的阳型触头接纳部内,所以有难以确认弹簧构件在阳型触头接纳部内是否配置于正规位置的问题。
5.本公开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提供涉及如下阴端子的技术为目的:该阴端子能够容易确认弹簧构件配置于正规位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6.本公开是一种阴端子,具有:端子主体,具有底壁;和弹簧构件,装配于所述端子主体,所述端子主体具有:连接筒部,与所述底壁相连,并且被插入阳端子的突片;弹性接触片,与插入到所述连接筒部内的所述突片弹性地接触;以及贯穿孔,贯穿所述底壁,所述弹簧构件由具有比所述弹性接触片大的弹性模量的金属构成,所述弹簧构件的一方端部与所述弹性接触片抵接而向使所述弹性接触片接近所述突片的方向施力,所述弹簧构件的另一方端部在所述弹簧构件装配于所述端子主体的状态下位于所述贯穿孔的孔缘部的内侧区域。发明效果
7.根据本公开,能够容易确认弹簧构件相对于端子主体配置于正规位置。
附图说明
8.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阴端子的剖视图,是图3的i-i线剖视图。图2是示出阳端子和阴端子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阴端子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弹簧构件的立体图。图5是图1中的v-v线剖视图。图6是示出图2中的区域p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7是示出图3中的区域q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8是示出图1中的区域r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9是示出通过第1金属板材被冲压加工而形成的端子主体裸片的俯视图。图10是示出通过第2金属板材被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弹簧裸片载置于端子主体裸片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1是示出通过第2金属板材被冲压加工而形成有弹簧构件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2是示出敛紧部紧固于弹簧构件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9.[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0010]
(1)本公开是一种阴端子,具有:端子主体,具有底壁;和弹簧构件,装配于所述端子主体,所述端子主体具有:连接筒部,与所述底壁相连,并且被插入阳端子的突片;弹性接触片,与插入到所述连接筒部内的所述突片弹性地接触;以及贯穿孔,贯穿所述底壁,所述弹簧构件由具有比所述弹性接触片大的弹性模量的金属构成,所述弹簧构件的一方端部与所述弹性接触片抵接而向使所述弹性接触片接近所述突片的方向施力,所述弹簧构件的另一方端部在所述弹簧构件装配于所述端子主体的状态下位于所述贯穿孔的孔缘部的内侧区域。
[0011]
通过对弹簧构件的另一方端部是否位于贯穿孔的孔缘部的内侧区域进行确认的简易的手法,能够容易确认弹簧构件相对于端子主体是否配置于正规位置。
[0012]
(2)优选的是,所述弹簧构件由形成于所述端子主体的敛紧部紧固于所述端子主体。
[0013]
通过从贯穿孔确认弹簧构件的另一方端部,从而在利用敛紧部将弹簧构件固定于端子主体时,能够确认弹簧构件是否倾斜。
[0014]
(3)优选的是,所述端子主体具有:电线压接部,压接于电线;和连结部,设置于所述连接筒部与所述电线压接部之间,将所述连接筒部和所述电线压接部连结,所述贯穿孔设置于所述连结部的所述底壁。
[0015]
在电线压接部压接于电线时,对电线压接部施加较大的力。另外,在阳端子的突片和连接筒部电连接时,从弹性接触片对连接筒部施加较大的力。另一方面,对连结部,不象电线压接部及连接筒部那样施加较大的力。因此,能够抑制端子主体的强度降低,并且能够形成贯穿孔。
[0016]
(4)优选的是,在所述弹簧构件的另一方端部形成有剪切面。
[0017]
根据上述的构成,当在将弹簧构件载置于底壁的状态下进行冲压加工时,能够使用于切断弹簧构件的模具插通到贯穿孔内。由此,能够在将弹簧构件载置于底壁的状态下进行冲压加工。
[0018]
(5)优选的是,在所述底壁设置有过度挠曲抑制片,所述过度挠曲抑制片朝向所述弹性接触片突出,并且在对所述弹性接触片过度施加力的情况下,所述过度挠曲抑制片通过与所述弹性接触片抵接而抑制所述弹性接触片的过度挠曲,所述过度挠曲抑制片与所述弹簧构件的所述一方端部分离。
[0019]
因为弹簧构件的弹性模量比较高,所以当弹簧构件与过度挠曲抑制片接触时,过
度挠曲抑制片有可能变形。根据本公开,因为过度挠曲抑制片与弹簧构件分离,所以能够抑制过度挠曲抑制片变形。
[0020]
(6)优选的是,所述连接筒部具有从所述底壁的侧缘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具有贯穿所述侧壁的窗部,所述弹性接触片和所述弹簧构件的所述一方端部抵接的部分从所述窗部露出。
[0021]
从窗部能够容易确认弹性接触片和弹簧构件的一方端部抵接。
[0022]
(7)本公开是一种阴端子的制造方法,所述阴端子具备:端子主体,具有底壁;和弹簧构件,装配于所述端子主体,所述阴端子的制造方法具备:通过对第1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从而形成在所述底壁具有贯穿孔的端子主体裸片的工序;通过对弹性模量比所述第1金属板材的弹性模量大的第2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从而形成弹簧裸片的工序;将所述弹簧裸片载置于所述底壁的工序;以及通过将冲压加工用的模具插通于所述贯穿孔以对所述弹簧裸片进行冲压加工,从而形成所述弹簧构件的工序。
[0023]
通过在将弹簧裸片载置于底壁的状态下进行冲压加工,能够形成弹簧构件。
[0024]
(8)优选的是,具备将载置于所述底壁的所述弹簧裸片或者所述弹簧构件紧固于所述底壁的工序。
[0025]
通过将弹簧裸片或者弹簧构件紧固于底壁,能够将弹簧构件或者弹簧裸片牢固地固定于底壁。
[0026]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27]
《实施方式1》一边参照图1至图12一边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阴端子1与具有突片81的阳端子80(仅图示突片部)连接。阴端子1具备端子主体10和与端子主体10分体形成并装配于端子主体10的弹簧构件70。在以下说明中,将用箭头线z表示的方向设为上方、将用箭头线y表示的方向设为前方、将用箭头线x表示的方向设为左方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构件标注附图标记,对其他的构件省略附图标记。
[0028]
如图1所示,端子主体10通过对由铜、黄铜等的铜合金构成的第1金属板材90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为在前后方向细长的形状。端子主体10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底壁22。底壁22从端子主体10的前端部连续到后端部。如图2所示,在端子主体10的大致前半区域形成有阳端子80的突片81从用箭头线a表示的方向插入的连接筒部20,在大致后半区域形成有连接电线60的电线连接部40。
[0029]
如图2所示,连接筒部20形成在前后方向细长的方筒状,在其前端设置有阳端子80插入的端子插入口21。连接筒部20具备:一对侧壁23,从底壁22的前半部分的左右两端缘向上方立起;和顶壁24,横跨这一对侧壁23的上端与底壁22对置地配置(参照图1)。
[0030]
如图1所示,电线连接部40通过从连接筒部20中的底壁22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连结部30连结到连接筒部20。该电线连接部40具备从连结部30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底壁22的后半部分、和从底壁22的后半部分的左右两侧缘突出的一对线筒部42及绝缘筒部43。线筒部42及绝缘筒部43紧固于在底壁22的后半部分载置的电线60的芯线61及绝缘包覆部62,而
电气、机械地连接。
[0031]
如图1所示,在连接筒部20的内部配置有弹性接触片50。弹性接触片50从底壁22的前端缘向后方折弯地形成。弹性接触片50在前后方向延伸到连接筒部20的大致中央位置。弹性接触片50形成为以底壁22的前端部为支点,在连接筒部20内能向上下方向弹性变形。在弹性接触片50的靠近后端部的位置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触点部54。触点部54相对于阳端子80的突片81从下方弹性地接触。
[0032]
弹簧构件70通过对具有比第1金属板材90大的弹性模量的第2金属板材91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2金属板材91由不锈钢形成。弹簧构件70在整体上形成为在前后方向细长的板状。
[0033]
如图1所示,在弹簧构件70载置于底壁22的状态下,弹簧构件70的前端部(一方端部的一例)在前后方向位于连接筒部20的大致中央。弹簧构件70的前端部形成为在弹性接触片50向下方弹性变形时与弹性接触片50的后端部从下方抵接而对弹性接触片50向上方施力的施力部71。由此,弹性接触片50被向接近突片81的方向施力。在弹性接触片50为自然状态时,弹性接触片50的后端部和弹簧构件70的施力部71既可以分离,也可以接触。
[0034]
如图1所示,弹簧构件70的后半部分形成为载置于端子主体10的底壁22的上表面的载置部72。载置部72与底壁22的上表面接触。施力部71与载置部72之间的区域成为倾斜部73,倾斜部73在弹簧构件70载置于底壁22的上表面的状态下朝向前方成为上坡。
[0035]
如图3所示,在弹簧构件70载置于底壁22的状态下,载置部72的后端部76延伸到比连接筒部20的后端部靠后方。由此,载置部72的后端部76位于连结部30的底壁22的上表面。在载置部72的后端部76的后表面形成有后述的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剪切面77。
[0036]
如图4所示,在载置部72的前端部形成有从左右两侧缘向左右两侧方突出的卡止突部74。卡止突部74在载置部72的各侧缘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形成有两个。
[0037]
如图5所示,在连接筒部20中的一对侧壁23形成有敛紧部25,敛紧部25向连接筒部20的内方突出,并且紧固于弹簧构件70的载置部72。敛紧部25通过对连接筒部20的侧壁23进行切割冲起而形成。敛紧部25紧固于在载置部72的两侧缘设置的前后排列的两个卡止突部74之间。由此,弹簧构件70以被限制向前方及后方的移动的状态装配于端子主体10。两个敛紧部25不会重叠,而在相互的顶端之间隔开一些间隙地配置。
[0038]
如图2所示,连接筒部20的侧壁23在与弹性接触片50的后端部及弹簧构件70的施力部71的左方及右方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将侧壁23在左右方向贯穿的窗部26。如图6所示,窗部26从左右方向呈大致长方形。从左右方向观看,在窗部26的孔缘部的内侧区域配置有弹性接触片50的后端部和弹簧构件70的施力部71。由此,能从窗部26视觉确认弹性接触片50的后端部和弹簧构件70的施力部71。
[0039]
如图7所示,在连结部30的底壁22形成有将底壁22在上下方向贯穿的贯穿孔31。贯穿孔31从上下方向观看呈四方形。详细地,贯穿孔31形成前侧的孔缘部的长度尺寸比后侧的孔缘部的长度尺寸大的大致梯形。在弹簧构件70装配于端子主体10的状态下,弹簧构件70的后端部76位于贯穿孔31的孔缘部的内侧区域内。弹簧构件70的后端部76的下表面从贯穿孔31向下方露出。在弹簧构件70的后端部76与贯穿孔31的孔缘部之间形成有间隙32。
[0040]
如图8所示,有时在弹簧构件70的后端部76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毛刺75或者向下方的变形部分。毛刺75是在弹簧构件70被冲压加工时形成的。毛刺75位于贯穿孔31的孔缘
部的内侧区域。由此,毛刺75配置于底壁22的板厚内,不向底壁22的外方突出。
[0041]
如图1所示,在连接筒部20的底壁22,在弹性接触片50的下方且比弹簧构件70的施力部71靠前方的位置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过度挠曲抑制片27。过度挠曲抑制片27通过底壁22被切割冲起而形成。在过度挠曲抑制片27的上端部与自然状态的弹性接触片50的下缘部之间形成有间隙。在阳端子80的突片81插入到连接筒部20内的状态下,也在过度挠曲抑制片27的上端部与弹性接触片50的下缘部之间形成间隙。在弹性接触片50被阳端子80的突片81向下方过度按压的情况下,过度挠曲抑制片27的上端部与弹性接触片50的下缘部从下方抵接,由此抑制弹性接触片50向下方过度挠曲。此外,弹性接触片50处于自然状态是指不从外部对弹性接触片50施加力的状态。
[0042]
因为过度挠曲抑制片27设置于比弹簧构件70的施力部71靠前方,所以过度挠曲抑制片27不与弹簧构件70接触。
[0043]
[阴端子的制造工序]阴端子1的制造例如按如下进行。此外,阴端子1的制造工序不限于以下记载。
[0044]
首先,如图9所示,通过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的第1金属板材90被冲压加工,从而形成端子主体裸片10e。此时,在端子主体裸片10e的底壁22形成贯穿孔31。
[0045]
接着,通过由不锈钢构成的第2金属板材91被冲压加工,从而形成弹簧裸片70e。接着,如图10所示,弹簧裸片70e载置于底壁22上。
[0046]
接着,如图11所示,通过切断用的模具92从上方插通到贯穿孔31内,从而弹簧裸片70e被切断,形成弹簧构件70。此时,在弹簧构件70的后端部76的后表面形成剪切面77。另外,有时在弹簧构件70的后端部76形成毛刺75。模具92设定成能在贯穿孔31的孔缘部与弹簧构件70的后端部76之间在上下方向插通的大小。
[0047]
接着,如图12所示,在弹簧构件70载置于底壁22上的状态下,敛紧部25以向内侧完全倒下的方式被弯曲加工,从而弹簧构件70紧固于端子主体裸片10e。
[0048]
此外,敛紧部25的弯曲加工也可以在弹簧裸片70e载置于底壁22上的状态下、且弹簧构件70切断(剪切面77形成)前进行。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弹簧裸片70e在被冲压加工时错位。
[0049]
通过端子主体裸片10e被弯曲加工,从而形成弹性接触片50及连接筒部20。由此完成阴端子1(参照图1)。
[0050]
[本实施方式1的作用效果]接着对本实施方式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阴端子1具有:端子主体10,具有底壁22;和弹簧构件70,装配于端子主体10,端子主体10具有:连接筒部20,与底壁22相连,并且被插入阳端子80的突片81;弹性接触片50,与插入到连接筒部20内的突片81弹性地接触;以及贯穿孔31,贯穿底壁22,弹簧构件70由具有比弹性接触片50大的弹性模量的金属构成,弹簧构件70的施力部71与弹性接触片50抵接而向使弹性接触片50接近突片81的方向对弹性接触片50施力,弹簧构件70的后端部76在弹簧构件70装配于端子主体10的状态下位于贯穿孔31的孔缘部的内侧区域。
[0051]
通过对弹簧构件70的后端部76是否位于贯穿孔31的孔缘部的内侧区域进行确认的简易的手法,能够容易确认弹簧构件70相对于端子主体10是否配置于正规位置。
[005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弹簧构件70由形成于端子主体10的敛紧部25紧固于端子
主体10。
[0053]
通过从贯穿孔31确认弹簧构件70的后端部76,从而在利用敛紧部25将弹簧构件70固定于端子主体10时,能够确认弹簧构件70是否倾斜。
[0054]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端子主体10具有:电线连接部40,压接于电线60;和连结部30,设置于连接筒部20与电线连接部40之间,将连接筒部20和电线连接部40连结,贯穿孔31设置于连结部30的底壁22。
[0055]
在电线连接部40压接于电线60时,对电线连接部40施加较大的力。另外,在阳端子80的突片81和连接筒部20电连接时,从弹性接触片50对连接筒部20施加较大的力。另一方面,对连结部30,不象电线连接部40及连接筒部20那样施加较大的力。因此,能够抑制端子主体10的强度降低,并且能够形成贯穿孔31。
[0056]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在弹簧构件70的后端部76形成有剪切面77。
[0057]
根据上述的构成,当在将弹簧构件70载置于底壁22的状态下进行冲压加工时,能够使用于切断弹簧构件70的模具92插通到贯穿孔31内。由此,能够在将弹簧构件70载置于底壁22的状态下进行冲压加工。
[0058]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在底壁22设置有过度挠曲抑制片27,过度挠曲抑制片27朝向弹性接触片50突出,并且在对弹性接触片50过度施加力的情况下,过度挠曲抑制片27通过与弹性接触片50抵接而抑制弹性接触片50的过度挠曲,过度挠曲抑制片27与弹簧构件70的前端部分离。
[0059]
因为弹簧构件70的弹性模量比较高,所以当弹簧构件70与过度挠曲抑制片27接触时,过度挠曲抑制片27有可能变形。但是,根据本公开,因为过度挠曲抑制片27与弹簧构件70分离,所以能够抑制过度挠曲抑制片27变形。
[006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连接筒部20具有从底壁22的侧缘延伸的侧壁23,侧壁23具有贯穿侧壁23的窗部26,弹性接触片50和弹簧构件70的施力部71抵接的部分从窗部26露出。
[0061]
因此,从窗部26能够容易确认弹性接触片50和弹簧构件70的施力部71抵接。
[0062]
在本公开的阴端子1的制造方法中,阴端子1具有:端子主体10,具有底壁22;和弹簧构件70,装配于端子主体10,阴端子1的制造方法具备:通过对第1金属板材90进行冲压加工,从而形成在底壁22具有贯穿孔31的端子主体裸片10e的工序;通过对弹性模量比第1金属板材90的弹性模量大的第2金属板材91进行冲压加工,从而形成弹簧裸片70e的工序;将弹簧裸片70e载置于底壁22的工序;以及通过将冲压加工用的模具92插通于贯穿孔31以对弹簧裸片70e进行冲压加工,从而形成弹簧构件70的工序。
[0063]
通过在将弹簧裸片70e载置于底壁22的状态下进行冲压加工,能够形成弹簧构件70。
[0064]
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阴端子1的制造方法具备将载置于底壁22的弹簧构件70紧固于底壁22的工序。
[0065]
通过将弹簧构件70紧固于底壁22,能够将弹簧构件70牢固地固定于底壁22。
[0066]
《其他实施方式》(1)弹簧构件70和端子主体10的固定方法不限于紧固,弹簧构件70和端子主体10也可以被焊接,另外,也可以被铆钉锁固。
[0067]
(2)贯穿孔31可以设置于与连结部30不同的位置,例如,既可以设置于连接筒部20的底壁22,也可以设置于线筒部42的底壁22。
[0068]
(3)过度挠曲抑制片27也可以省略。另外,过度挠曲抑制片27也可以是与弹簧构件70抵接以抑制弹簧构件70的过度挠曲的结构。
[0069]
(4)窗部26也可以省略。
[0070]
(5)弹簧构件70的毛刺75也可以设为向上方突出的构成。
[0071]
(6)在本实施方式1中,设为弹簧构件70被两个敛紧部25紧固于底壁22的构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利用三个以上敛紧部25将弹簧构件70紧固于底壁22的构成。附图说明
[0072]
1:阴端子10:端子主体10e:端子主体裸片20:连接筒部21:端子插入口22:底壁23:侧壁24:顶壁25:敛紧部26:窗部27:过度挠曲抑制片30:连结部31:贯穿孔32:间隙40:电线连接部(电线压接部)42:线筒部43:绝缘筒部50:弹性接触片54:触点部60:电线61:芯线62:绝缘包覆部70:弹簧构件70e:弹簧裸片71:施力部72:载置部73:倾斜部74:卡止突部75:毛刺76:后端部
77:剪切面80:阳端子81:突片90:第1金属板材91:第2金属板材92:模具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