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04:45: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粉料类产品经常采用给袋式包装机进行包装入袋,包装过程中,包装机体和机身周围常常残留有大量粉尘,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增加包装机的故障率,甚至流通到包装机的房内环境中,危害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除尘装置成为了包装机的重要配套设备。目前,现有的包装除尘设施存在着结构复杂、占地空间大和功能单一等缺点,除尘效果不理想,难以满足高要求的除尘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除尘装置,不仅占地空间小,而且功能强大,除尘效果好。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多功能除尘装置,包括:
6.风机;
7.除尘壳体,所述除尘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固定有若干个滤筒,所述隔板将所述除尘壳体的内腔分割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下腔体上连接有除尘吸气口;
8.一号通气管,所述一号通气管上设有一号换向阀,所述一号换向阀分别连通所述上腔体、所述风机以及外界大气;
9.二号通气管,所述二号通气管的一端设有二号换向阀,另一端穿过所述下腔体并从所述下腔体的一侧伸出并形成涨袋出气口,所述二号换向阀分别连通风机、外界大气以及涨袋出气口。
10.作为优选,包括反吹装置,所述反吹装置的一端连通所述上腔体,另一端连通带压气源。
11.作为优选,包括三号通气管,所述三号通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上腔体,另一端连通外界大气,所述三号通气管上设有封口阀。
12.作为优选,所述除尘壳体包括上盖和除尘本体,所述上盖通过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除尘本体上,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上盖和除尘本体之间。
13.作为优选,所述风机包括风机本体,所述风机本体上设有排气口和进气口,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二号换向阀,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一号换向阀。
14.作为优选,所述一号换向阀和所述二号换向阀设于所述除尘壳体的同一侧,所述除尘吸气口和所述涨袋出气口设于所述除尘壳体的同一侧。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设置一号换向阀和二号换向阀,通过换向阀控制风机与大气或者除尘器相连通,当一号换向阀切换至风机进气口连通外界大气以及二号换向阀切换至风机排气口连通
涨袋出气口时,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涨袋功能;当一号换向阀切换至风机进气口连通上腔体以及二号换向阀切换至风机排气口连通外界大气时,本实用新型实现负压除尘功能。
17.2、二号通气管穿过下腔体并从下腔体的一侧伸出,本实用新型将大部分二号通气管设置在下腔体内,其他管道均直接与上腔体或下腔体连接,不仅实现了多功能除尘,而且压缩了装置的体积,占地空间更小。
附图说明
18.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实施例1的剖面图;
20.图3是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实施例4的立体图;
25.图中:1、风机;101、风机本体;102、排气口;103、进气口;2、除尘壳体;201、上盖;202、除尘本体;3、一号通气管;4、二号通气管;5、隔板;6、滤筒;7、上腔体;8、下腔体;9、除尘吸气口;10、一号换向阀;11、二号换向阀;12、涨袋出气口;13、反吹装置;14、三号通气管;15、封口阀;16、积粉排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8.实施例1
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除尘装置,包括风机1、除尘壳体2、一号通气管3和二号通气管4。
30.除尘壳体2内设有隔板5,隔板5上固定有若干个滤筒6,隔板5将除尘壳体2的内腔分割为上腔体7和下腔体8,具体地,除尘壳体2包括上盖201和除尘本体202,上盖201通过锁紧装置固定在除尘本体202上,隔板5设置在上盖201和除尘本体202之间,上盖201的内腔形成上腔体7,除尘本体202的内腔形成下腔体8,滤筒6的开口朝向上腔体7,滤筒6的过滤组件设在下腔体8内,滤筒6用于连通上腔体7和下腔体8,下腔体8上连接有除尘吸气口9,除尘吸气口9通过管道与包装袋相通。
31.一号通气管3上设有一号换向阀10,一号换向阀10分别连通上腔体7、风机1以及外界大气,也就是说,一号换向阀10有三个接口,第一个接口与外界大气相通,第二个接口与风机1相通,第三个接口与上腔体7相通,一号换向阀10用于切换上腔体7、风机1和外界大气之间的相互连通。
32.二号通气管4的一端设有二号换向阀11,另一端穿过下腔体8并从下腔体8的一侧
伸出并形成涨袋出气口12,涨袋出气口12通过管道与包装袋相通,二号换向阀11分别连通风机1、外界大气以及涨袋出气口12,也就是说,二号换向阀11也有三个接口,第一个接口与外界大气相通,第二个接口与风机1相通,第三个接口与涨袋出气口12相通,二号换向阀11用于切换风机1、外界大气和涨袋出气口12之间的相互连通。
33.参考图3,风机1包括风机本体101,风机本体101上设有排气口102和进气口103,排气口102连接二号换向阀11,进气口103连接一号换向阀10,作为优选,可采用大流量真空发生器替代本实施例的风机1。一号换向阀10和二号换向阀11设于除尘壳体2的同一侧,便于风机1同时布管连接,除尘吸气口9和涨袋出气口12设于除尘壳体2的同一侧。
34.本实施例包括自动涨袋功能和负压除尘功能。
35.自动涨袋原理:切换一号换向阀10,使得风机1的进气口103连通外界大气,切换二号换向阀11,使得风机1的排气口102连通涨袋出气口12,启动风机1,风机1排出的带压气体经二号通气管4流到涨袋出气口12,从涨袋出气口12进入包装袋,使包装袋鼓胀。
36.负压除尘原理:切换一号换向阀10,使得风机1的进气口103连通上腔体7,切换二号换向阀11,使得风机1的排气口102连通外界大气,启动风机1,在风机1的吸力作用下,包装袋及管道内的粉尘气体在除尘吸气口9处被吸入下腔体8,经滤筒6过滤后,从上腔体7的滤筒6开口排入风机1的进气口103,最终从排气口102排出到外界大气。
37.实施例2
38.参考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包括反吹装置13,反吹装置13的一端连通上腔体7,另一端连通带压气源,为了达到更好地反吹效果,反吹装置13应伸入上腔体7,并对准滤筒6的开口向滤筒6内吹风。
39.本实施例除了具有自动涨袋功能和负压除尘功能外,还具有自动反吹清理滤芯功能。
40.自动反吹清理原理:风机1停止运转,切换一号换向阀10,使得风机1的进气口103连通外界大气,切换二号换向阀11,使得风机1的排气口102连通外界大气,此时,上腔体7和下腔体8构成密闭环境,启动反吹装置13,反吹装置13喷出的高压气体吹向滤筒6,对滤筒6进行清理,从滤筒6上吹落的灰尘落入下腔体8底,最终从下腔体8底部的积粉排料口16排出。
41.实施例3
42.参考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包括三号通气管14,三号通气管14的一端连通上腔体7,另一端连通外界大气,三号通气管14上设有封口阀15。
43.本实施例在实现自动涨袋功能和负压除尘功能时,封口阀15关闭,三号通气管14不起作用。另外,本实施例还具有常压自然排气除尘功能。
44.常压自然排气除尘原理:风机1停止运转,切换一号换向阀10,使得风机1的进气口103连通外界大气,切换二号换向阀11,使得风机1的排气口102连通外界大气,打开封口阀15,包装袋及管道内的粉尘气体通过自身压力经过下腔体8,经滤筒6过滤后排放至大气中。
45.实施例4
46.参考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包括反吹装置13和三号通气管14,反吹装置13的一端连通上腔体7,另一端连通带压气源,三号通气管14的一端连通上腔体7,另一端连通外界大气,三号通气管14上设有封口阀15。
47.本实施例除了具有自动涨袋功能和负压除尘功能外,还具有实施例2的自动反吹清理滤芯功能和实施例3的常压自然排气除尘功能。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换和改进等,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