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自动加药排污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20:29: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冷却水系统的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自动加药排污设备。


背景技术:

2.冷却水系统的加药设备是一种进行循环水处理监测和控制的支撑设备,在进行循环水处理的时候,需要对冷却水系统进行监测与控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控制多路冷却水系统的加药设备的制造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
3.现有的冷却水系统的加药设备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目前市场上的加药设备在进行加药处理污水时容易出现沉淀物堵塞管道或者堵塞过滤装置的情况,其次,在污水处理时,药物无法进行充分的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自动加药排污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中问题。
5.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自动加药排污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设置有反应罐,所述反应罐的下方设置有沉淀排污组件,所述沉淀排污组件的下方设置有储水罐;
7.所述沉淀排污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反应罐和储水罐之间的排污箱,所述排污箱的内部转动设置有排污转轴,所述排污转轴上设置有排污螺旋叶,所述排污箱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排污电机,所述排污电机的输出端与排污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排污箱另一端的下方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箱的下方设置有沉淀滤网。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应罐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反应电机,所述反应罐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加速转轴,所述加速转轴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搅拌架,所述搅拌架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加速扇叶。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架上且位于反应罐的一侧设置有混药罐,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混药罐与反应罐之间固定设置有加药泵,所述加药泵的进水口通过第一水管与混药罐的底部连接,所述加药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水管与反应罐的顶部连接。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药罐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加药口,所述混药罐的内部设置有药物滤网。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药罐的顶部设置有混药电机,所述混药罐的内部转动设置有混药转轴,所述混药转轴的一端与混药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混药转轴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混药扇叶。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药转轴靠近药物滤网的一端上设置有防沉扇叶,所述防沉扇叶与药物滤网滑动接触。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应罐的一侧设置有污水入口。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水罐的下方设置有净水出口。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1)本发明中,当污水在反应罐中反应之后,沉淀物沉淀于排污箱的底部,此时,净化后的水也由排污箱的底部流入储水罐内,此时,过多的沉淀物聚集在排污箱的底部会出现堵塞沉淀滤网的情况,此时,通过排污电机带动排污转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排污螺旋叶进行转动,便可以将沉淀在排污箱底部的沉淀物缓慢的推送至排污口处,并由排污口排出,有效地解决了药物与污水混合之后的沉淀物无法快速解决的问题,避免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沉淀物堵塞滤网使净水无法进行流动的情况;
17.(2)本发明中,通过混药电机带动混药转轴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带动混药扇叶进行转动,便可以对药物的溶解进行充分搅拌,避免出现药物沉淀的情况,同时,混药转轴在进行转动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其端部的防沉扇叶进行转动,由于防沉扇叶与药物滤网接触滑动,所以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将过滤在药物滤网上的药物刮掉,使得药物更好的浮散在药水中并进行搅拌并充分溶解,解决了现有加药排污过程中出现的药水沉淀的情况。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中排污箱与反应罐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
21.图3是本发明中混药罐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机架;2、混药罐;20、加药口;21、混药电机;22、混药转轴;23、混药扇叶;24、防沉扇叶;25、药物滤网;3、加药泵;31、第一水管;32、第二水管;4、反应罐;40、污水入口;41、反应电机;42、加速转轴;43、搅拌架;44、加速扇叶;5、沉淀排污组件;51、排污箱;52、排污电机;53、排污转轴;54、排污螺旋叶;55、沉淀滤网;56、排污口;6、储水罐;60、净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自动加药排污设备,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固定设置一个反应罐4,用来对污水进行加药进行反应并使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并收集,另外,在反应罐4的下方设置一个沉淀排污组件5,用来排出反应罐4内的沉淀的杂质,再在沉淀排污组件5的下方设置一个储水罐6,储水罐6用来对处理过的净水进行收集并储存,在储水罐6的下方设置净水出口60;
25.具体的,沉淀排污组件5包括固定设置于反应罐4和储水罐6之间的排污箱51,其中,排污箱51的内部转动设置有排污转轴53,在排污转轴53上设置排污螺旋叶54,然后,在排污箱51的一端固定设置一个排污电机52,并将排污电机52的输出端与排污转轴53的一端
固定连接,然后,在排污箱51另一端的下方开设排污口56,最后,在排污箱51的下方设置有沉淀滤网55,沉淀滤网55位于排污箱51与储水罐6之间,当污水在反应罐4中反应之后,沉淀物沉淀于排污箱51的底部,此时,净化后的水也由排污箱51的底部流入储水罐6内,此时,过多的沉淀物聚集在排污箱51的底部会出现堵塞沉淀滤网55的情况,此时,通过排污电机52带动排污转轴5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排污螺旋叶54进行转动,便可以将沉淀在排污箱51底部的沉淀物缓慢的推送至排污口56处,并由排污口56排出,有效地解决了药物与污水混合之后的沉淀物无法快速解决的问题,避免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沉淀物堵塞滤网使净水无法进行流动的情况。
26.其次,参照图2所示,反应罐4的一侧设置有污水入口40,在反应罐4的顶端固定设置一个反应电机41,然后,在反应罐4的内部转动设置一个加速转轴42,再在加速转轴42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搅拌架43,最后,在搅拌架43上等间距设置若干加速扇叶44,在进行加药排污的过程中,通过反应电机41带动加速转轴4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架43和加速扇叶44进行转动,可以快速有效的对药物和污水进行快速混合,使得污水与药物进行充分反应,更好地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27.另外,参照图1和图3所示,在机架1上且位于反应罐4的一侧设置一个混药罐2,然后,在机架1上且位于混药罐2与反应罐4之间固定设置一个加药泵3,且加药泵3的进水口通过第一水管31与混药罐2的底部连接,加药泵3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水管32与反应罐4的顶部连接,然后,在混药罐2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加药口20,在混药罐2的内部设置一个药物滤网25,用来过滤没有充分溶解的药物,最后,在混药罐2的顶部设置一个混药电机21,在混药罐2的内部转动设置一个混药转轴22,将混药转轴22的一端与混药电机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混药转轴22的另一端可以采用悬空的方式,也可以与药物滤网25连接,然后,在混药转轴22上等间距设置若干混药扇叶23,用来对药物的溶解进行充分搅拌,其次,在混药转轴22靠近药物滤网25的一端上设置防沉扇叶24,且防沉扇叶24与药物滤网25滑动接触,药物在进行溶解时,有时会出现药物过多或者因为温度的变化出现溶解不充分而产生沉淀的情况,通过混药电机21带动混药转轴22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带动混药扇叶23进行转动,便可以对药物的溶解进行充分搅拌,避免出现药物沉淀的情况,同时,混药转轴22在进行转动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其端部的防沉扇叶24进行转动,由于防沉扇叶24与药物滤网25接触滑动,所以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将过滤在药物滤网25上的药物刮掉,使得药物更好的浮散在药水中并进行搅拌并充分溶解,解决了现有加药排污过程中出现的药水沉淀的情况。
28.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29.工作时将,药物与净水加入至混药罐2中,然后混药电机21带动混药转轴2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混药扇叶23转动对药物的溶解进行充分搅拌,混药转轴22在进行转动的同时,带动其端部的防沉扇叶24进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将过滤在药物滤网25上的药物刮掉,使得药物更好的浮散在药水中并进行搅拌并充分溶解,解决了现有加药排污过程中出现的药水沉淀的情况;
30.混合完成的药水经过加药泵3的作用通入至反应罐4中,然后,反应电机41带动加速转轴4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架43和加速扇叶44进行转动,对药物和污水进行搅拌,快速有效的对药物和污水进行快速混合,使得污水与药物进行充分反应,更好地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31.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沉淀于排污箱51的底部,净化后的水也由排污箱51的底部流入储水罐6内,此时,通过排污电机52带动排污转轴5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排污螺旋叶54进行转动,便可以将沉淀在排污箱51底部的沉淀物缓慢的推送至排污口56处,并由排污口56排出,有效地解决了药物与污水混合之后的沉淀物无法快速解决的问题,避免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沉淀物堵塞滤网使净水无法进行流动的情况。
32.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