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制冷剂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剂循环装置的设置方法与流程

2022-10-26 19:20: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制冷剂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剂循环装置的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公开公报ep3505842a1)公开了制冷剂循环装置的设置方法。在该设置方法中,首先,从已经设置了的制冷剂循环装置中去除具有不燃性和高gwp系数(全球变暖系数)的制冷剂。接着,将具有可燃性和低gwp系数的制冷剂放入制冷剂循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4.关于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不燃性制冷剂,以抑制全球变暖为目的,正被具有较小的gwp系数但具有可燃性或毒性的制冷剂(以下,称为“可燃性制冷剂等”)代替。因此,预想今后在工厂制造的制冷剂循环装置中,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等的制冷剂循环装置占主导。另一方面,在一部分建筑物中,从安全性的观点出发,有时会避免可燃性制冷剂等的使用。这样,市场上依然存在对不燃性制冷剂和可燃性制冷剂等双方的需求。
5.为了应对所有制冷剂的需求,考虑采用如下的设置步骤。首先,使从工厂出货的制冷剂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成为真空,或者用空气充满。接着,将制冷剂循环装置搬运到设置现场。最后,向所设置的制冷剂循环装置填充所希望的制冷剂。
6.然而,未收纳制冷剂的制冷剂循环装置有可能因搬运而损伤。
7.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8.第一观点的方法设置制冷剂循环装置。制冷剂循环装置具有第一热源单元、利用单元以及连络配管。方法具备第一制冷剂回收步骤和第二制冷剂收纳步骤。在第一制冷剂回收步骤中,从第一热源单元回收第一制冷剂。第一制冷剂具有第一gwp系数并且具有燃烧性和毒性中的至少一方。在第二制冷剂收纳步骤中,将第二制冷剂收纳于第一热源单元。第二制冷剂是从已有设备回收并再生的,且具有第二gwp系数并且具有不燃性和无毒性中的至少一方。
9.根据该方法,在使用新的第一热源单元构成的制冷剂循环装置中,能够使用第二制冷剂。因此,在不允许使用具有燃烧性或毒性的第一制冷剂的环境下,能够设置新型的制冷剂循环装置。
10.第二观点的方法是在第一观点的方法中,已有设备是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具有第二热源单元、利用单元以及连络配管。方法还具备第二制冷剂回收再生步骤、切离步骤以及连接步骤。在第二制冷剂回收再生步骤中,从已有设备回收第二制冷剂,并且再生第二制冷剂。在切离步骤中,从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切离第二热源单元。在连接步骤中,通过将第一热源单元与连络配管连接来构成制冷剂循环装置。
11.根据该方法,能够使用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的一部分来构成新型的制冷剂循环装
置。因此,能够实现制冷剂循环装置的成本降低。
12.第三观点的方法是在第一观点的方法中,已有设备是其他系统制冷剂循环装置。其他系统制冷剂循环装置由与利用单元及连络配管均不同的构成部件构成。方法还具备第二制冷剂回收再生步骤。在第二制冷剂回收再生步骤中,从已有设备回收第二制冷剂,并且再生第二制冷剂。
13.根据该方法,能够使用新型的第一热源单元设置在整体上新的制冷剂循环装置。
14.第四观点的方法是在第二观点或第三观点的方法中,在第二制冷剂回收再生步骤中,第二制冷剂至少收纳于制冷剂贮存容器。
15.根据该方法,第二制冷剂收纳于制冷剂贮存容器。因此,容易根据所使用的制冷剂贮存容器的数量来掌握所回收的第二制冷剂的量。
16.第五观点的方法是在第二观点至第四观点中的任一观点的方法中,在第二制冷剂回收再生步骤中,第二制冷剂至少收纳于第一热源单元。
17.根据该方法,第一热源单元被用作第二制冷剂的贮存容器。因此,能够减少制冷剂循环装置的设置所需的制冷剂贮存容器的数量,因此能够降低设置成本。
18.第六观点的方法是在第二观点至第五观点中的任一观点的方法中,在第二制冷剂回收再生步骤中,从第二制冷剂中去除第二制冷剂所包含的第二润滑油和水的至少一方。
19.根据该方法,从第二制冷剂去除第二润滑油或水。因此,在不允许混入第二润滑油或水的装置中,能够再利用所回收的第二制冷剂。
20.第七观点的方法是在第一观点至第六观点中的任一观点的方法中,在第一制冷剂回收步骤中,收纳于第一热源单元的第一润滑油残留于第一热源单元。
21.根据该方法,第一润滑油残留于第一热源单元。因此,在第二制冷剂允许使用第一润滑油的情况下,能够降低设置成本。
22.第八观点的方法是在第一观点至第七观点中的任一观点的方法中,第一热源单元具有气体制冷剂端口和液体制冷剂端口。在第一制冷剂回收步骤中,第一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端口从第一热源单元被回收。
23.根据该方法,第一制冷剂以气体的状态从第一热源单元被回收。因此,能够抑制将收纳于第一热源单元的润滑油与第一制冷剂一起从第一热源单元取出的情况。
24.第九观点的方法是在第一观点至第八观点中的任一观点的方法中,该方法还具有第一制冷剂再生步骤。在第一制冷剂再生步骤中,使在第一制冷剂回收步骤中回收的第一制冷剂再生。
25.根据该方法,从第一热源单元回收的第一制冷剂被再生。因此,能够再利用第一制冷剂。
26.第十观点的方法是在第一观点至第九观点中的任一观点的方法中,还包括第二制冷剂显示步骤,在第二制冷剂显示步骤中,至少对第一热源单元附加表示使用了第二制冷剂的情况的显示。
27.根据该方法,制冷剂循环装置的维护管理者能够容易地理解在制冷剂循环装置中使用了第二制冷剂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循环装置以错误的方法被使用的情况。
28.第十一观点的方法是在第一观点至第十观点中的任一观点的方法中,第二制冷剂是含有与第一制冷剂相同的成分的混合制冷剂。
29.根据该方法,第二制冷剂包含与第一制冷剂相同的成分。因此,能够将在第一制冷剂回收步骤中回收的第一制冷剂再利用于制冷剂循环装置。
30.第十二观点的方法是在第一观点至第十一观点中的任一观点的方法中,第二gwp系数大于第一gwp系数。
31.根据该方法,能够通过第二制冷剂的从已有设备的回收和再生来削减具有大的第二gwp系数的第二制冷剂在全世界中的使用量。因此,能够抑制全球变暖。
32.第十三观点的制冷剂循环装置具备第一热源单元、利用单元和连络配管。第一热源单元在第一热源单元原本收纳的第一制冷剂被取出后收纳第二制冷剂。第一制冷剂具有第一gwp系数并且具有燃烧性和毒性中的至少一方。第二制冷剂具有第二gwp系数,并且具有不燃性和无毒性中的至少一方。第二制冷剂是从已有设备回收并再生的制冷剂。连络配管连接第一热源单元及利用单元。
33.根据该结构,制冷剂循环装置使用第二制冷剂。因此,能够将使用了新型的第一热源单元的制冷剂循环装置在不允许使用第一制冷剂的环境下使用。
34.第十四观点的制冷剂循环装置是在第十三观点的制冷剂循环装置中,还具备遥控器。遥控器具有显示部。显示部构成为显示与收纳于第一热源单元的制冷剂有关的信息。
35.根据该结构,制冷剂循环装置的维护管理者能够容易地得到与在制冷剂循环装置中使用的制冷剂有关的信息。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循环装置以错误的方法被使用的情况。
附图说明
36.图1是通过本公开的设置方法设置的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回路图。
37.图2是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的一例。
38.图3是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的设置方法的第一步骤(步骤s001)。
39.图4是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的设置方法的第二步骤(步骤s002)。
40.图5是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的设置方法的第三步骤(步骤s003)。
41.图6是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的设置方法的第四步骤(步骤s004)。
42.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一步骤(步骤s101)。
43.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二步骤(步骤s102)。
44.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三步骤(步骤s103)。
45.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四步骤(步骤s104)。
46.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五步骤(步骤s105)。
47.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六步骤(步骤s106)。
48.图1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七步骤(步骤s107)。
49.图1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八步骤(步骤s108)。
50.图1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九步骤(步骤s109)。
51.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一步骤(步骤s201)。
52.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二步骤(步骤s202)。
53.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三步骤(步骤s203)。
54.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四步骤(步骤s204)。
55.图2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五步骤(步骤s205)。
56.图2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六步骤(步骤s206)。
57.图2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七步骤(步骤s207)。
58.图2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八步骤(步骤s208)。
59.图2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九步骤(步骤s209)。
60.图2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一步骤(步骤s301)。
61.图2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二步骤(步骤s302)。
62.图2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三步骤(步骤s303)。
63.图2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四步骤(步骤s304)。
64.图2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五步骤(步骤s305)。
65.图3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六步骤(步骤s306)。
66.图3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七步骤(步骤s307)。
67.图3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八步骤(步骤s308)。
68.图3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第三步骤(步骤s309)。
具体实施方式
69.《基本事项》
70.(1)制冷剂
71.在本公开中,使用第一制冷剂r1和第二制冷剂r2这2种制冷剂。
72.第一制冷剂r1具有第一gwp系数,并且具有燃烧性和毒性中的至少一方。在此,本说明书中所说的“燃烧性”包括iso817所规定的安全性区分中的类别a2l(“微燃性”)、类别a2(“燃烧性”)以及类别a3(“强燃性”)。并且,本说明书中所说的“毒性”包括iso817所规定的安全性区分中的类别b2l、类别b2以及类别b3。
73.第二制冷剂r2具有第二gwp系数,并且具有不燃性和无毒性中的至少一方。第二gwp系数大于第一gwp系数。第二制冷剂r2也可以是包含与第一制冷剂r1相同的成分的混合制冷剂。
74.第一制冷剂r1例如是r32。第二制冷剂r2例如是r410a。
75.(2)所设置的制冷剂循环装置100
76.图1表示通过本公开的设置方法设置的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结构。制冷剂循环装置100通过使第二制冷剂r2循环来向用户提供冷热或温热。制冷剂循环装置100例如可以构成为包括空调装置、冰箱、冷冻库、热水器或地暖装置在内的所有产品。在本公开中,对制冷剂循环装置100是空调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
77.制冷剂循环装置100具有利用单元10、连络配管20、第一热源单元30以及遥控器40。
78.(2-1)利用单元10
79.制冷剂循环装置100具有1台或多台利用单元10。利用单元10设置于用户所使用的房间。1台利用单元10具有利用膨胀阀11、利用热交换器12以及利用风扇13。
80.(2-1-1)利用膨胀阀11
81.利用膨胀阀11控制第二制冷剂r2的流量。此外,利用膨胀阀11作为第二制冷剂r2的减压装置发挥功能,由此例如能够将液体状态的第二制冷剂r2变为气液二相状态的第二
制冷剂r2。
82.(2-1-2)利用热交换器12
83.利用热交换器12进行第二制冷剂r2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在制冷剂循环装置100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利用热交换器12作为第二制冷剂r2的蒸发器或吸热器发挥功能。在制冷剂循环装置100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利用热交换器12作为第二制冷剂r2的冷凝器或散热器发挥功能。
84.(2-1-3)利用风扇13
85.利用风扇13产生通过利用热交换器12的空气流,由此促进利用热交换器12的热交换。
86.(2-2)连络配管20
87.连络配管20将利用单元10与第一热源单元30连接。连络配管20具有液体制冷剂配管21以及气体制冷剂配管22。液体制冷剂配管21例如主要引导液体状态或气液二相状态的第二制冷剂r2。气体制冷剂配管22例如主要引导气体状态的第二制冷剂r2。
88.(2-3)第一热源单元30
89.第一热源单元30设置在用户所使用的房间之外,典型地说设置在室外。第一热源单元30具有压缩机31、四通切换阀32、热源热交换器33、热源风扇34、热源膨胀阀35、液体制冷剂端口36、气体制冷剂端口37以及第一润滑油l1。
90.(2-3-1)压缩机31
91.压缩机31吸入低压气体状态的第二制冷剂r2,排出高压气体状态的第二制冷剂r2。
92.(2-3-2)四通换向阀32
93.四通切换阀32变更配管的连接。在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四通切换阀32实现图1的实线所示的连接。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四通切换阀32实现图1的虚线所示的连接。
94.(2-3-3)热源热交换器33
95.热源热交换器33进行第二制冷剂r2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在制冷剂循环装置100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热源热交换器33作为第二制冷剂r2的冷凝器或散热器发挥功能。在制冷剂循环装置100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热源热交换器33作为第二制冷剂r2的蒸发器或吸热器发挥功能。
96.(2-3-4)热源风扇34
97.热源风扇34产生通过热源热交换器33的空气流,由此促进热源热交换器33的热交换。
98.(2-3-5)热源膨胀阀35
99.热源膨胀阀35控制第二制冷剂r2的流量。此外,热源膨胀阀35作为第二制冷剂r2的减压装置发挥功能,由此例如能够将液体状态的第二制冷剂r2变为气液二相状态的第二制冷剂r2。
100.制冷剂循环装置100有时仅具有利用膨胀阀11和热源膨胀阀35中的任一方。
101.(2-3-6)液体制冷剂端口36
102.液体制冷剂端口36是能够开闭的阀。液体制冷剂端口36与液体制冷剂配管21连接。液体制冷剂端口36在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利用时打开。液体制冷剂端口36例如在设置
第一热源单元30时关闭。
103.(2-3-7)气体制冷剂端口37
104.气体制冷剂端口37是能够开闭的阀。气体制冷剂端口37与气体制冷剂配管22连接。气体制冷剂端口37在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利用时打开。气体制冷剂端口37例如在设置第一热源单元30时关闭。
105.(2-3-8)第一润滑油l1
106.在第一热源单元30收纳有用于对压缩机31的滑动部位进行润滑的第一润滑油l1。
107.(2-4)遥控器40
108.遥控器40以与各个利用单元10对应的方式设置。遥控器40使用户能够对制冷剂循环装置100提供指示。遥控器40能够与利用单元10进行通信。
109.(3)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
110.图2是在设置制冷剂循环装置100时之前已经运转的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的一例。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是已有设备。
111.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具有利用单元10、连络配管20以及第二热源单元90。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使用第二制冷剂r2。
112.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的利用单元10与制冷剂循环装置100所包含的利用单元10相同。
113.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的连络配管20与制冷剂循环装置100所包含的连络配管20相同。
114.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的第二热源单元90与制冷剂循环装置100所包含的第一热源单元30不同。第二热源单元90具有压缩机91、四通切换阀32、热源热交换器93、热源风扇94、热源膨胀阀95、液体制冷剂端口96、气体制冷剂端口97。这些构成部件具有与第一热源单元30的构成部件相同的功能。设想第二热源单元90是比第一热源单元30旧的型式的产品。
115.在第二热源单元90收纳有用于对压缩机91的滑动部位进行润滑的第二润滑油l2。
116.(4)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的设置方法
117.通过以下的方法设置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
118.(4-1)第一步骤(步骤s001)
119.如图3所示,在工厂f等待出厂的第二热源单元90已经收纳有规定量的第二制冷剂r2。这是因为,在使第二热源单元90的制冷剂回路中成为真空或者充满空气的情况下,第二热源单元90有可能因搬运而损伤。
120.在工厂f中,准备有收纳追加填充用的第二制冷剂r2的制冷剂贮存容器51。在本说明书中,对制冷剂贮存容器51的数量为1个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制冷剂贮存容器51的数量也可以是2个以上。
121.在建筑物b中设置有1台或多台利用单元10以及连络配管20。
122.(4-2)第二步骤(步骤s002)
123.如图4所示,第二热源单元90和制冷剂贮存容器51被搬运至建筑物b。对第二热源单元90的液体制冷剂端口96及气体制冷剂端口97连接连络配管20。由此,构成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
124.(4-3)第三步骤(步骤s003)
125.如图5所示,将收纳于制冷剂贮存容器51的第二制冷剂r2追加填充于第二热源单元90。
126.(4-4)第四步骤(步骤s004)
127.如图6所示,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接收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整体所需的量的第二制冷剂r2。由此,能够使用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
128.《第一实施方式》
129.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在该设置方法中,将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所包含的第二热源单元90更换为新出厂的第一热源单元30。具体而言,通过以下的方法设置制冷剂循环装置100。
130.(1)设置方法的步骤
131.(1-1)第一步骤(步骤s101)
132.如图7所示,在建筑物b设置有使用第二制冷剂r2的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在工厂f等待出厂的第一热源单元30收纳有规定量的第一制冷剂r1。
133.(1-2)第二步骤(步骤s102)
134.如图8所示,第一热源单元30被搬运至建筑物b。在建筑物b的周边,准备空的第一制冷剂贮存容器51、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52及第三制冷剂贮存容器53。在本说明书中,对第一制冷剂贮存容器51、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52以及第三制冷剂贮存容器53的数量均为1个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它们的数量也可以是2个以上。
135.接着,从第一热源单元30回收第一制冷剂r1。此时,气体状态的第一制冷剂r1也可以经由气体制冷剂端口37从第一热源单元30被回收。在回收第一制冷剂r1时,收纳于第一热源单元30的第一润滑油l1也可以残留于第一热源单元30。通过回收气体状态的第一制冷剂r1,液体状态的第一润滑油l1能够残留于第一热源单元30。
136.回收后的第一制冷剂r1由制冷剂再生装置70再生。在该再生处理中,制冷剂再生装置70也可以从第一制冷剂r1中去除第一制冷剂r1所包含的水。
137.再生后的第一制冷剂r1从制冷剂再生装置70移至第一制冷剂贮存容器51。
138.(1-3)第三步骤(步骤s103)
139.如图9所示,第一制冷剂贮存容器51完成第一制冷剂r1的收纳。在第一热源单元30中已经几乎不存在第一制冷剂r1。
140.(1-4)第四步骤(步骤s104)
141.如图10所示,从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的第二热源单元90回收第二制冷剂r2。此时,第二制冷剂r2由制冷剂再生装置70再生。在该再生处理中,制冷剂再生装置70将第二制冷剂r2所包含的第二润滑油l2以及水中的至少一方从第二制冷剂r2中去除。优选的是,制冷剂再生装置70从第二制冷剂r2中去除第二润滑油l2。制冷剂再生装置70也可以将第二润滑油l2和水双方从第二制冷剂r2去除。
142.再生后的第二制冷剂r2从制冷剂再生装置70移至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52及第三制冷剂贮存容器53。
143.(1-5)第五步骤(步骤s105)
144.如图11所示,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52及第三制冷剂贮存容器53完成第二制冷剂r2
的收纳。在第二热源单元90中已经几乎不存在第二制冷剂r2。
145.(1-6)第六步骤(步骤s106)
146.如图12所示,从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的连络配管20切离第二热源单元90。该切离未必伴随着第二热源单元90的撤除,也可以通过关闭作为能够开闭的阀的液体制冷剂端口96及气体制冷剂端口97来实施。
147.接着,第一热源单元30与连络配管20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剂循环装置100。
148.(1-7)第七步骤(步骤s107)
149.如图13所示,将收纳在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52及第三制冷剂贮存容器53中的再生后的第二制冷剂r2收纳于第一热源单元30。
150.(1-8)第八步骤(步骤s108)
151.如图14所示,制冷剂循环装置100接收制冷剂循环装置100整体所需的量的第二制冷剂r2。由此,能够使用制冷剂循环装置100。
152.(1-9)第九步骤(步骤s109)
153.如图15所示,将表示使用了第二制冷剂r2的情况的显示s附加于利用单元10、连络配管20及第一热源单元30中的至少一部分。遥控器40也可以具有对使用了第二制冷剂r2的情况进行电显示的显示部41。
154.显示部41不仅可以显示第二制冷剂r2的名称,还可以显示第二制冷剂r2的性质(例如可燃性/不燃性、毒性/非毒性、比重等)、收纳于制冷剂循环单元100的第二制冷剂r2是从某种制冷剂回路暂时回收的制冷剂的情况、以及收纳于制冷剂循环单元100的第二制冷剂r2是再生的制冷剂的情况中的至少一部分。另外,显示部41不限于将上述信息显示为文字,也可以显示为条形码或qr码(注册商标)等方式。
155.(2)制冷剂种类的设定
156.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最佳的动作(例如,膨胀阀的开度以及压缩机的转速)根据所使用的制冷剂的种类而不同。因此,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控制部需要知道所使用的制冷剂的种类。
157.为了将制冷剂的种类通知给控制部,制冷剂循环装置100也可以具备制冷剂设定开关。在该情况下,设置作业者通过手动切换制冷剂设定开关,能够将制冷剂的种类通知给控制部。控制部能够根据由制冷剂设定开关指定的种类的制冷剂来变更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动作。
158.或者,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控制部也可以自动地识别制冷剂的种类。例如,控制部能够通过获知制冷剂循环的平衡点,识别所使用的制冷剂的种类。
159.(3)特征
160.(3-1)
16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在使用新的第一热源单元30构成的制冷剂循环装置100中,能够使用第二制冷剂r2。因此,在不允许使用具有燃烧性或毒性的第一制冷剂r1的环境下,能够设置新型的制冷剂循环装置100。
162.(3-2)
163.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能够使用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的一部分来构成新型的制冷剂循环装置100。因此,能够实现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成本降低。
164.(3-3)
165.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第二制冷剂r2收纳于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52及第三制冷剂贮存容器53。因此,容易根据所使用的制冷剂贮存容器的数量来掌握所回收的第二制冷剂r2的量。
166.(3-4)
167.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从第二制冷剂r2中去除第二润滑油l2及水中的至少一方。因此,在不允许混入第二润滑油l2或水的装置中,能够再利用所回收的第二制冷剂r2。
168.(3-5)
169.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第一润滑油l1也可以残留于第一热源单元30。因此,在第二制冷剂r2允许使用第一润滑油l1的情况下,能够降低设置成本。
170.(3-6)
17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第一制冷剂r1也可以以气体的状态从第一热源单元30被回收。因此,能够抑制将收纳于第一热源单元30的第一润滑油l1与第一制冷剂r1一起从第一热源单元30取出的事态。
172.(3-7)
173.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从第一热源单元30回收的第一制冷剂r1被再生。因此,能够再利用第一制冷剂r1。
174.(3-8)
175.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通过观察显示s或显示部41,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维护管理者能够容易地理解在制冷剂循环装置100中使用了第二制冷剂r2。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循环装置100以错误的方法被使用的情况。
176.(3-9)
177.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第二制冷剂r2也可以包含与第一制冷剂r1相同的成分。因此,能够将在第一制冷剂r1的回收步骤中回收的第一制冷剂r1再利用于制冷剂循环装置100。
178.例如,考虑第一制冷剂r1为r32、第二制冷剂r2为r410a的情况。r410是r32和r125的混合物。因此,作为制冷剂循环装置100所使用的再生后的第二制冷剂r2(换言之,即r410a)的原料,能够使用从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回收且再生后的第一制冷剂r1(换言之,即r32)。
179.这样,通过使回收后的第一制冷剂r1再生,能够将再生后的第一制冷剂r1在不同的装置中使用。
180.(3-10)
18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通过使从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回收的第二制冷剂r2再生,与不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具有大的第二gwp系数的第二制冷剂r2的生产量。因此,能够抑制全球变暖。
182.(3-11)
183.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循环装置100使用第二制冷剂r2。因此,能够将使用了新型的第一热源单元30的制冷剂循环装置100在不允许使用第一制冷剂r1的环境下使用。
184.(3-12)
185.通过观察显示s或显示部41,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维护管理者能够容易地得到与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循环装置100中使用的制冷剂有关的信息。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循环装置100以错误的方法被使用的情况。
186.《第二实施方式》
187.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该设置方法在使用第一热源单元30作为用于收纳第二制冷剂r2的制冷剂贮存容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188.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将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所包含的第二热源单元90更换为新出厂的第一热源单元30。
189.(1)设置方法的步骤
190.(1-1)第一步骤(步骤s201)
191.如图16所示,在建筑物b设置有使用第二制冷剂r2的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在工厂f等待出厂的第一热源单元30收纳有规定量的第一制冷剂r1。
192.(1-2)第二步骤(步骤s202)
193.如图17所示,第一热源单元30被搬运至建筑物b。在建筑物b的周边,准备空的第一制冷剂贮存容器51及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52。在本说明书中,对第一制冷剂贮存容器51及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52的数量均为1个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它们的数量也可以是2个以上。
194.接着,从第一热源单元30回收第一制冷剂r1。此时,气体状态的第一制冷剂r1也可以经由气体制冷剂端口37从第一热源单元30被回收。在回收第一制冷剂r1时,收纳于第一热源单元30的第一润滑油l1也可以残留于第一热源单元30。通过回收气态的第一制冷剂r1,液态的第一润滑油l1能够残留于第一热源单元30。
195.回收后的第一制冷剂r1由制冷剂再生装置70再生。在该再生处理中,制冷剂再生装置70也可以从第一制冷剂r1中去除第一制冷剂r1所包含的水。
196.再生后的第一制冷剂r1从制冷剂再生装置70移至第一制冷剂贮存容器51。
197.(1-3)第三步骤(步骤s203)
198.如图18所示,第一制冷剂贮存容器51完成第一制冷剂r1的收纳。在第一热源单元30中已经几乎不存在第一制冷剂r1。
199.(1-4)第四步骤(步骤s204)
200.如图19所示,从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的第二热源单元90回收第二制冷剂r2。此时,第二制冷剂r2由制冷剂再生装置70再生。在该再生处理中,制冷剂再生装置70将第二制冷剂r2所包含的第二润滑油l2以及水中的至少一方从第二制冷剂r2中去除。优选的是,制冷剂再生装置70从第二制冷剂r2中去除第二润滑油l2。制冷剂再生装置70也可以将第二润滑油l2及水双方从第二制冷剂r2中去除。
201.再生后的第二制冷剂r2从制冷剂再生装置70移至第一热源单元30及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52。
202.(1-5)第五步骤(步骤s205)
203.如图20所示,第一热源单元30及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52完成第二制冷剂r2的收纳。在第二热源单元90中已经几乎不存在第二制冷剂r2。
204.(1-6)第六步骤(步骤s206)
205.如图21所示,从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200的连络配管20切离第二热源单元90。接着,第一热源单元30与连络配管20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剂循环装置100。
206.(1-7)第七步骤(步骤s207)
207.如图22所示,将收纳在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52中的再生后的第二制冷剂r2追加收纳于第一热源单元30。
208.(1-8)第八步骤(步骤s208)
209.如图23所示,制冷剂循环装置100接收制冷剂循环装置100整体所需的量的第二制冷剂r2。由此,能够使用制冷剂循环装置100。
210.(1-9)第九步骤(步骤s209)
211.如图24所示,将表示使用了第二制冷剂r2的情况的显示s附加于利用单元10、连络配管20及第一热源单元30中的至少一部分。遥控器40也可以具有对使用了第二制冷剂r2的情况进行电显示的显示部41。显示于显示部41的信息的内容以及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212.(2)制冷剂种类的设定
213.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种类的设定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214.(3)特征
215.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第一热源单元30被用作第二制冷剂r2的贮存容器。因此,能够减少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设置所需的制冷剂贮存容器的数量,因此能够降低设置成本。
216.《第三实施方式》
217.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在该设置方法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将从不与制冷剂循环装置100共享构成部件的其他系统制冷剂循环装置300回收的第二制冷剂r2使用于制冷剂循环装置100。其他系统制冷剂循环装置300是已有设备。通过以下的方法设置制冷剂循环装置100。
218.(1)设置方法的步骤
219.(1-1)第一步骤(步骤s301)
220.如图25所示,在建筑物c设置有使用第二制冷剂r2的其他系统制冷剂循环装置300。其他系统制冷剂循环装置300具有利用单元310、连络配管320、第三热源单元390。
221.(1-2)第二步骤(步骤s302)
222.如图26所示,在建筑物c的周边准备空的第一制冷剂贮存容器51及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52。在本说明书中,对第一制冷剂贮存容器51及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52的数量均为1个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它们的数量也可以是2个以上。
223.接着,从第三热源单元390回收第二制冷剂r2。回收后的第二制冷剂r2由制冷剂再生装置70再生。再生后的第二制冷剂r2从制冷剂再生装置70移至第一制冷剂贮存容器51及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52。
224.(1-3)第三步骤(步骤s303)
225.如图27所示,第一制冷剂贮存容器51及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52完成第二制冷剂r2的收纳。
226.(1-4)第四步骤(步骤s304)
227.如图28所示,第一制冷剂贮存容器51及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52被搬运至建筑物b的周边。此外,在建筑物b的周边准备空的第三制冷剂贮存容器53及第四制冷剂贮存容器54。在本说明书中,对第三制冷剂贮存容器53及第四制冷剂贮存容器54的数量均为1个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它们的数量也可以是2个以上。
228.在建筑物b中,使用新的第一热源单元30来设置制冷剂循环装置100。在制冷剂循环装置100中填充有第一制冷剂r1。
229.(1-5)第五步骤(步骤s305)
230.如图29所示,从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第一热源单元30回收第一制冷剂r1。在回收第一制冷剂r1时,收纳于第一热源单元30的第一润滑油l1也可以残留于第一热源单元30。
231.回收后的第一制冷剂r1由制冷剂再生装置70再生。在该再生处理中,制冷剂再生装置70也可以从第一制冷剂r1中去除第一制冷剂r1所包含的水。
232.(1-6)第六步骤(步骤s306)
233.如图30所示,再生后的第一制冷剂r1从制冷剂再生装置70移至第三制冷剂贮存容器53及第四制冷剂贮存容器54。在第一热源单元30中已经几乎不存在第一制冷剂r1。
234.(1-7)第七步骤(步骤s307)
235.如图31所示,将收纳在第一制冷剂贮存容器51及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52中的再生后的第二制冷剂r2收纳于第一热源单元30。
236.(1-8)第八步骤(步骤s308)
237.如图32所示,制冷剂循环装置100接收制冷剂循环装置100整体所需的量的第二制冷剂r2。由此,能够使用制冷剂循环装置100。
238.(1-9)第九步骤(步骤s309)
239.如图33所示,将表示使用了第二制冷剂r2的情况的显示s附加于利用单元10、连络配管20及第一热源单元30中的至少一部分。遥控器40也可以具有对使用了第二制冷剂r2的情况进行电显示的显示部41。显示于显示部41的信息的内容以及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240.(2)制冷剂种类的设定
241.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种类的设定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242.(3)特征
243.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设置方法,能够使用新型的第一热源单元30设置在整体上新的制冷剂循环装置100。
244.《总结》
245.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该理解为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方式、详细内容的多样的变更。
246.标号说明
247.10:利用单元;20:连络配管;30:第一热源单元;36:液体制冷剂端口;37:气体制冷剂端口;40:遥控器;41:显示部;51:第一制冷剂贮存容器(制冷剂贮存容器);52:第二制冷剂贮存容器(制冷剂贮存容器);53:第三制冷剂贮存容器(制冷剂贮存容器);54:第四制冷剂贮存容器(制冷剂贮存容器);70:制冷剂再生装置;90:第二热源单元;100:制冷剂循环装
置;200:已有制冷剂循环装置(已有设备);300:其他系统制冷剂循环装置(已有设备);310:利用单元(构成部件);320:连络配管(构成部件);390:第三热源单元(构成部件);l1:第一润滑油;l2:第二润滑油;r1:第一制冷剂;r2:第二制冷剂;s:显示;s001:步骤;s002:步骤;s003:步骤;s004:步骤;s101:步骤;s102:步骤(第一制冷剂回收步骤)(第一制冷剂再生步骤);s103:步骤;s104:步骤(第二制冷剂回收再生步骤);s105:步骤;s106:步骤(切离步骤)(连接步骤);s107:步骤(第二制冷剂收纳步骤);s108:步骤;s109:步骤(第二制冷剂显示步骤);s201:步骤;s202:步骤(第一制冷剂回收步骤)(第一制冷剂再生步骤);s203:步骤;s204:步骤(第二制冷剂收纳步骤)(第二制冷剂回收再生步骤);s205:步骤;s206:步骤(切离步骤)(连接步骤);s207:步骤(第二制冷剂收纳步骤);s208:步骤;s209:步骤(第二制冷剂显示步骤);s301:步骤;s302:步骤(第二制冷剂回收再生步骤);s303:步骤;s304:步骤;s305:步骤(第一制冷剂回收步骤)(第一制冷剂再生步骤);s306:步骤;s307:步骤(第二制冷剂容纳步骤);s308:步骤;s309:步骤(第二制冷剂显示步骤)。
248.现有技术文献
249.专利文献
250.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公开公报ep3505842a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