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聚氨酯板材输送系统及输送方法与流程

2022-10-26 18:10: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输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板材输送系统及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2.聚氨酯板材在切割完后必须使其正面朝上才能够送入后续设备继续加工,小作坊采用人工筛选方式将反面朝向的聚氨酯板材翻面。
3.采用人工筛选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存在漏检的问题,从而造成聚氨酯板材的浪费。
4.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的聚氨酯板材输送系统及输送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氨酯板材输送系统及输送方法。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板材输送系统,其包括:原料切割装置、第一输送装置、第一翻面装置和出料分离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进料位置处连接原料切割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一翻面装置位于第一输送装置的上方,所述出料分离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的出料位置处;所述原料切割装置对聚氨酯板材进行切割,以将切割后的聚氨酯板材输送至所述第一输送装置;所述第一翻面装置检测在第一输送装置上输送的聚氨酯板材是否正面朝上,即所述第一翻面装置对反面朝上的聚氨酯板材进行翻面;以及所述出料分离装置逐个接收从第一输送装置上出料位置处送出的聚氨酯板材。
7.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上设置至少一条输送通道,以用于输送聚氨酯板材。
8.进一步,所述第一翻面装置包括:翻面电机、l形转动杆、吸盘、滑道和图像采集模块;所述翻面电机的活动部连接l形转动杆的一端,所述l形转动杆的另一端底部设置吸盘,所述滑道斜向设置在相应输送通道的上方;所述滑道上开设有翻面缺口;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设置在l形转动杆的上方,以用于检测送至所述吸盘下方的聚氨酯板材的图像信息,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根据图像信息判断聚氨酯板材是否正面朝上,以在聚氨酯板材反面朝上时控制所述翻面电机及吸盘动作,即通过所述吸盘吸取聚氨酯板材,并控制所述翻面电机驱动l形转动杆朝向翻面缺口翻转,以在所述吸盘进入翻面缺口后放下聚氨酯板材,以使聚氨酯板材翻面后沿所述滑道滑落至输送通道中。
9.进一步,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控制器和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采集吸盘下方的聚氨酯板材的图像信息,以发送至所述控制器,即所述控制器根据图像信息判断聚氨酯板材是否正面朝上,以在聚氨酯板材反面朝上时由所述控制器控制翻面电机及吸盘动作。
10.进一步,所述输送通道中设置有检测孔,即当聚氨酯板材的尺寸低于设定尺寸时,从所述检测孔掉落。
11.进一步,所述出料分离装置包括:引导板和出料输送带;所述引导板设置在第一输
送带上出料位置处,且所述引导板两侧纵向设置有相应阻挡侧板;两所述阻挡侧板与引导板形成单个送料口,以使所述第一输送带逐个将聚氨酯板材送至出料输送带上。
12.进一步,所述出料输送带上间隔设置分隔板,即相邻分隔板之间形成隔间,以接收单个聚氨酯板材。
13.进一步,所述原料切割装置的另一侧连接第二输送装置的进料位置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翻面装置,第二输送装置的出料位置处连接出料分离装置;所述原料切割装置对聚氨酯板材进行切割,以将切割后的聚氨酯板材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翻面装置检测在第二输送装置上输送的聚氨酯板材是否正面朝上,即所述第二翻面装置对反面朝上的聚氨酯板材进行翻面;以及所述出料分离装置逐个接收从第二输送装置上出料位置处送出的聚氨酯板材。
14.进一步,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与第一输送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翻面装置与第一翻面装置结构相同。
15.进一步,所述原料切割装置包括: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翻转机构、推压机构、切割机构和盖标机构;其中所述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的一侧连接第一输送装置;所述翻转机构位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的一侧,所述推压机构、切割机构、盖标机构位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的上方,且所述切割机构、盖标机构活动连接在翻转机构上,所述推压机构与切割机构活动相连,所述切割机构与盖标机构活动相连;所述翻转机构带动推压机构、切割机构及盖标机构翻转,以带动所述推压机构、切割机构及盖标机构转动至纵向垂直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或横向平行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即当所述推压机构、切割机构及盖标机构纵向垂直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时,所述推压机构推动切割机构下压以切割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上输送的聚氨酯板材,且所述切割机构下压时朝向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吹气,以清理聚氨酯板材表面杂质;当所述推压机构、切割机构及盖标机构横向平行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时,所述推压机构推动切割机构平移,进而带动所述盖标机构朝向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上输送的聚氨酯板材盖标,且所述盖标机构在盖标时朝向切割机构喷淋清洗液,以清洁所述切割机构表面。
16.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如上述的聚氨酯板材输送系统的输送方法,其包括:通过原料切割装置对聚氨酯板材进行切割,以将切割后的聚氨酯板材输送至第一输送装置;通过第一翻面装置检测在第一输送装置上输送的聚氨酯板材是否正面朝上;通过第一翻面装置对反面朝上的聚氨酯板材进行翻面;通过出料分离装置逐个接收从第一输送装置上出料位置处送出的聚氨酯板材。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第一输送装置的上方设置第一翻面装置,能够自动对反面朝上的聚氨酯板材进行翻面,克服人工视觉检测造成的漏检、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出料分离装置能够有序排列聚氨酯板材,方便后续设备再次加工。
18.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19.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发明的聚氨酯板材输送系统的整装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翻面装置的结构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输送装置的结构图;图4是本发明的出料分离装置的结构图;图5是本发明的原料切割装置的整装图;图6是本发明的原料切割装置的结构图;图7是本发明的盖标机构的结构图。
22.图中:1、原料切割装置;11、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1、聚氨酯板材输送带;12、翻转机构;121、翻转电机;122、翻转直角板;123、方柱;13、推压机构;131、推压气缸;132、滑动块;14、切割机构;141、切割刀;1411、第一斜向腰型孔;1412、滑动槽;1413、吹气孔;1414、切割刃口;142、吹气气囊;143、吸墨气囊;15、盖标机构;151、盖标块;1511、斜面部;1512、第二斜向腰型孔;152、清洗组件;2、第一输送装置;21、第一输送带;211、输送通道;212、检测孔;3、第一翻面装置;31、翻面电机;32、l形转动杆;33、吸盘;34、滑道;341、翻面缺口;4、出料分离装置;41、引导板;42、出料输送带;421、分隔板;43、阻挡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氨酯板材输送系统,其包括:原料切割装置1、第一输送装置2、第一翻面装置3和出料分离装置4;其中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的进料位置处连接原料切割装置1的一侧,所述第一翻面装置3位于第一输送装置2的上方,所述出料分离装置4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2的出料位置处;所述原料切割装置1对聚氨酯板材进行切割,以将切割后的聚氨酯板材输送至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所述第一翻面装置3检测在第一输送装置2上输送的聚氨酯板材是否正面朝上,即所述第一翻面装置3对反面朝上的聚氨酯板材进行翻面;以及所述出料分离装置4逐个接收从第一输送装置2上出料位置处送出的聚氨酯板材。
25.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输送装置2的上方设置第一翻面装置3,能够自动对反面朝上的聚氨酯板材进行翻面,克服人工视觉检测造成的漏检、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出料分离装置4能够有序排列聚氨酯板材,方便后续设备再次加工。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包括:第一输送带21;所述第一输送带21上设置至少一条输送通道211,以用于输送聚氨酯板材。
2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多条输送通道211提高输送量。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面装置3包括:翻面电机31、l形转动杆32、吸盘33、滑道34和图像采集模块;所述翻面电机31的活动部连接l形转动杆32的一端,所述l形转动杆32的另一端底部设置吸盘33,所述滑道34斜向设置在相应输送通道211的上方;所述滑道34上开设有翻面缺口341;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设置在l形转动杆32的上方,以用于检测送至所述吸盘33下方的聚氨酯板材的图像信息,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根据图像信息判断聚氨酯板材是否正面朝上,以在聚氨酯板材反面朝上时控制所述翻面电机31及吸盘33动作,即通过所述吸盘33吸取聚氨酯板材,并控制所述翻面电机31驱动l形转动杆朝向翻面缺口341翻转,以在所述吸盘33进入翻面缺口341后放下聚氨酯板材,以使聚氨酯板材翻面后沿所述滑道34滑落至输送通道211中。
29.在本实施例中,利用l形转动杆32本身物理特性,实现对聚氨酯板材翻面。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控制器和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采集吸盘33下方的聚氨酯板材的图像信息,以发送至所述控制器,即所述控制器根据图像信息判断聚氨酯板材是否正面朝上,以在聚氨酯板材反面朝上时由所述控制器控制翻面电机31及吸盘33动作。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通道211中设置有检测孔212,即当聚氨酯板材的尺寸低于设定尺寸时,从所述检测孔212掉落。
32.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孔212能够筛选出不符合尺寸的聚氨酯板材,起到筛选作用。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分离装置4包括:引导板41和出料输送带42;所述引导板41设置在第一输送带21上出料位置处,且所述引导板41两侧纵向设置有相应阻挡侧板43;两所述阻挡侧板43与引导板41形成单个送料口,以使所述第一输送带21逐个将聚氨酯板材送至出料输送带42上。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输送带42上间隔设置分隔板421,即相邻分隔板421之间形成隔间,以接收单个聚氨酯板材。
3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分隔板421能够有序输送聚氨酯板材。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原料切割装置1的另一侧连接第二输送装置的进料位置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翻面装置,第二输送装置的出料位置处连接出料分离装置4;所述原料切割装置1对聚氨酯板材进行切割,以将切割后的聚氨酯板材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翻面装置检测在第二输送装置上输送的聚氨酯板材是否正面朝上,即所述第二翻面装置对反面朝上的聚氨酯板材进行翻面;以及所述出料分离装置4逐个接收从第二输送装置上出料位置处送出的聚氨酯板材。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与第一输送装置2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翻面装置与第一翻面装置3结构相同。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原料切割装置1包括: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翻转机构12、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和盖标机构15;其中所述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的一侧连接第一输送装置2;所述翻转机构12位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的一侧,所述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盖标机构15位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的上方,且所述切割机构14、盖标机构15活动连
接在翻转机构12上,所述推压机构13与切割机构14活动相连,所述切割机构14与盖标机构15活动相连;所述翻转机构12带动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及盖标机构15翻转,以带动所述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及盖标机构15转动至纵向垂直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或横向平行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即当所述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及盖标机构15纵向垂直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时,所述推压机构13推动切割机构14下压以切割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上输送的聚氨酯板材,且所述切割机构14下压时朝向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吹气,以清理聚氨酯板材表面杂质;当所述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及盖标机构15横向平行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时,所述推压机构13推动切割机构14平移,进而带动所述盖标机构15朝向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上输送的聚氨酯板材盖标,且所述盖标机构15在盖标时朝向切割机构14喷淋清洗液,以清洁所述切割机构14表面。
39.在本实施例中,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主要起输送的作用,一方面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能够正向输送或反向输送,在正向输送时配合翻转机构12、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和盖标机构15对聚氨酯板材进行切割,在反向输送时配合翻转机构12、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和盖标机构15对聚氨酯板材进行盖标,另一方面能够在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上方设置两组翻转机构12、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和盖标机构15,一组翻转机构12、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和盖标机构15进行切割,另一组翻转机构12、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和盖标机构15进行盖标,在需要对切割机构14清洁、冷却时,调转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的输送方向即可。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的一侧设置有推料气缸和转运带,通过推料气缸将盖标好的聚氨酯板材推入转运带,以随转运带送至后续设备。
40.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12主要起安装、翻转的作用,能够带动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和盖标机构15一起进行翻转,在将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和盖标机构15翻转至纵向垂直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时,实现切割功能;在将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和盖标机构15翻转至横向平行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时,实现盖标功能。
41.在本实施例中,推压机构13主要起驱动的作用,推压机构13能够推动切割机构14动作,进而带动盖标机构15进行动作。
42.在本实施例中,切割机构14主要起切割的作用,切割机构14在推压机构13推动下进行移动,同时翻转机构12、推压机构13及盖标机构15对切割机构14起限位作用,能够实现切割机构14斜向切割聚氨酯板材,避免出现直切时切不断聚氨酯板材的现象。
43.在本实施例中,盖标机构15主要起盖标的作用,盖标机构15在切割机构14抵推下进行移动,能够斜向对聚氨酯板材进行盖标,同时斜向盖标会有拖影的效果,盖标会具有防伪效果。
44.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通过将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和盖标机构15集成在翻转机构12上,在对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输送的聚氨酯板材依次切割完以后,通过翻转机构12改变工作模式,能够对聚氨酯板材进行依次盖标,能够节省工作空间,同时降低设备成本。
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包括:聚氨酯板材输送带111;所述聚氨酯板材输送带111正向输送聚氨酯板材时,所述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及盖标机构15纵向垂直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所述聚氨酯板材输送带111反向输送聚氨酯板材时,所述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及盖标机构15横向平行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
46.在本实施例中,聚氨酯板材输送带111通过相应转运输送带能够连接第一输送带21。
4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转聚氨酯板材输送带111的输送方向能够充分利用翻转机构12、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和盖标机构15的两种工作状态。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机构12包括:翻转电机121和翻转直角板122;所述翻转电机121的活动部连接在翻转直角板122的一折弯面外侧,所述翻转直角板122的另一折弯面内侧活动安装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及盖标机构15,即所述翻转电机121驱动翻转直角板122翻转,以带动所述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及盖标机构15转动至纵向垂直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或横向平行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
49.在本实施例中,翻转直角板122在翻转电机121带动下进行转动,起到带动推压机构13、切割机构14及盖标机构15翻转的作用。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压机构13包括:推压气缸131;所述推压气缸131的安装部与翻转直角板122相固定,所述推压气缸131的活动部与切割机构14活动连接,即所述推压气缸131推动切割机构14动作。
51.在本实施例中,推压气缸131提供动力输出,能够实现对切割机构14的推拉动作。
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割机构14包括:切割刀141;所述切割刀141上开设有第一斜向腰型孔1411,所述翻转直角板122上固定有朝向第一斜向腰型孔1411设置的方柱123,所述方柱123穿过盖标机构15活动插入第一斜向腰型孔1411内;所述切割刀141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1412,所述推压气缸131的活动部连接滑动块132,所述滑动块132限位活动安装在滑动槽1412内;所述切割刀141的顶部设置切割刃口1414,所述切割刃口1414与盖标机构15斜面配合;当所述推压气缸131、切割刀141及盖标机构15纵向垂直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时,所述推压气缸131向下推动切割刀141,即所述切割刀141在滑动块132与滑动槽1412限位作用、方柱123与第一斜向腰型孔1411限位作用及切割刃口1414与盖标机构15斜面配合作用下朝向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斜向下移动,以切割聚氨酯板材。
53.在本实施例中,当推压气缸131、切割刀141及盖标机构15纵向垂直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时,推压气缸131向下输出动力,由于推压气缸131通过滑动块132与切割刀141的顶部处滑动槽1412配合,同时切割刃口1414与盖标机构15斜面配合,推压气缸131能够推动切割刀141向下运动,由于切割刀141还存在方柱123与第一斜向腰型孔1411限位作用,切割刀141在第一斜向腰型孔1411引导下斜向下移动,从而实现斜向切割聚氨酯板材。
5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向腰型孔1411内开设有吹气气囊142和吸墨气囊143,所述吹气气囊142、吸墨气囊143分别位于方柱123两侧;所述切割刀14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连通吹气气囊142的吹气孔1413,所述吸墨气囊143通过相应单向进液阀、单向出液阀分别连通墨盒、盖标机构15;所述推压气缸131向下推动切割刀141时,所述切割刀141与方柱123相对移动以挤压吹气气囊142及拉开吸墨气囊143,即所述吹气气囊142通过吹气孔1413朝向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吹气,所述吸墨气囊143从墨盒中吸取墨液;所述推压气缸131向上回拉切割刀141时,所述切割刀141挤压吸墨气囊143,即所述吸墨气囊143将墨液注入盖标机构15中。
55.在本实施例中,吹气气囊142一方面起到清理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聚氨酯板材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对切割刃口1414进行降温。
56.在本实施例中,吸墨气囊143能够定时定量对盖标机构15补充墨液。
5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块132的底部、滑动槽1412均呈梯形设置,且所述滑动块132与滑动槽1412相匹配。
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标机构15包括:盖标块151和清洗组件152;所述盖标块151的底部设置盖标层,所述盖标块151上开设有第二斜向腰型孔1512,所述方柱123穿过第二斜向腰型孔1512直至插入第一斜向腰型孔1411内,且所述第一斜向腰型孔1411与第二斜向腰型孔1512呈x形;所述盖标块151的底部朝向切割刃口1414设置有斜面部1511,所述切割刃口1414与斜面部1511相抵;所述清洗组件152位于切割刀141与盖标块151之间;当所述推压气缸131、切割刀141及盖标机构15横向平行于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时,所述推压气缸131推动切割刀141,即所述盖标块151在切割刃口1414与斜面部1511限位作用及方柱123与第二斜向腰型孔1512限位作用下斜向移动,以使所述盖标层朝向聚氨酯板材输送机构11上输送的聚氨酯板材盖标;所述盖标块151朝向聚氨酯板材盖标时,所述清洗组件152被切割刀141与盖标块151挤压,以向所述切割刃口1414喷淋清洗液。
59.在本实施例中,斜面部1511为粗糙面,能够对切割刃口1414进行打磨,保持切割刃口1414的锋锐度。
6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斜向腰型孔1411与第二斜向腰型孔1512呈x形,配合方柱123能够实现切割刀141、盖标块151相向或反向运动。
61.在本实施例中,盖标块151与翻转直角板122存在空隙,切割刀141与盖标块151会发生斜向相对位移,方便盖标块151在方柱123上移动,实现盖标块151朝向聚氨酯板材盖标。
6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标层设置吸墨海绵,且所述吸墨海绵连通墨盒。
63.在本实施例中,吸墨海绵被吸墨气囊143不断注入墨液,实现可持续工作。
6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洗组件152包括:储液气囊;所述储液气囊上开设有朝向切割刃口1414的出液单向阀,即所述储液气囊在被切割刀141与盖标块151挤压时,以通过相应出液单向阀朝向所述切割刃口1414喷出清洗液。
65.在本实施例中,朝切割刃口1414喷清洗液不仅能够清理切割刃口1414,还能够对切割刃口1414进行降温,防止出现卷刃、崩口现象。
66.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如实施例1所提供的聚氨酯板材输送系统的输送方法,其包括:通过原料切割装置1对聚氨酯板材进行切割,以将切割后的聚氨酯板材输送至第一输送装置2;通过第一翻面装置3检测在第一输送装置2上输送的聚氨酯板材是否正面朝上;通过第一翻面装置3对反面朝上的聚氨酯板材进行翻面;通过出料分离装置4逐个接收从第一输送装置2上出料位置处送出的聚氨酯板材。
67.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第一输送装置的上方设置第一翻面装置,能够自动对反面朝上的聚氨酯板材进行翻面,克服人工视觉检测造成的漏检、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出料分离装置能够有序排列聚氨酯板材,方便后续设备再次加工。
68.本技术中选用的各个器件(未说明具体结构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69.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7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71.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72.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73.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