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17:33: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面板行业的不断发展,更大尺寸、更高刷新率的显示装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随着尺寸增大,面板的制造难度增大,同时信号传输时的衰减也会更大。当传输线路较长时,信号的幅值及duty(占空比)都会严重失真。因此,当外部器件通过绑定区输入一初始电压信号(比如公共电压信号)至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靠近绑定区的区域以及远离绑定区的区域接收到的初始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并不相同,也即位于显示装置的不同区域的初始电压信号分布不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位于显示装置的不同区域的初始电压信号分布不一致的技术问题。
4.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5.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设有绑定区,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一信号传输线和至少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自所述绑定区向远离所述绑定区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设置在所述显示区靠近所述绑定区的一侧;以及
6.输出可调电路,所述输出可调电路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接入初始电压信号,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连接,所述输出可调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初始电压信号输出第一电压信号至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以及输出第二电压信号至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
7.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中的任意两者之间断路或设有具有相应阻值的电阻。
8.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一电阻,所述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二电阻,所述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断路,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为零,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大于零。
9.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一电阻,所述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三电阻,所述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断路,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大于零,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为零。
10.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断路,所述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二电阻,所述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三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均大于零。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线,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设置为多条;
11.其中,所述连接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沿第一方向间隔排
布,且沿第二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板的外部,每条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远离所述绑定区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线连接,所述连接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12.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区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绑定区位于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至少沿着所述第三侧边、所述第二侧边以及所述第四侧边设置;
13.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接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输出可调电路设置为两个,其中一所述输出可调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以及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连接;另一所述输出可调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端部以及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连接。
14.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包括第一线段、第二线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的第三线段,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均位于所述显示区靠近所述绑定区的一侧,所述第三线段沿着所述第三侧边、所述第二侧边以及所述第四侧边设置;
15.其中,所述第一线段的阻值大于靠近所述第一线段设置的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的阻值,所述第二线段的阻值大于靠近所述第二线段设置的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的阻值。
16.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初始电压信号为公共电压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均为公共电压传输线。
17.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绑定区连接,所述输出可调电路和所述连接线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18.可选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基板和导电体,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所述导电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19.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导电体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连接。
20.本技术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基板和输出可调电路。第一基板具有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设有绑定区;第一基板包括位于非显示区的第一信号传输线和至少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第一信号传输线自绑定区向远离绑定区的方向延伸;第二信号传输线设置在显示区靠近绑定区的一侧;输出可调电路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输入端接入初始电压信号,第一输出端与第一信号传输线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二信号传输线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输出可调电路,以根据初始电压信号输出第一电压信号至第一信号传输线,以及输出第二电压信号至第二信号传输线,从而根据制程均一性及信号传输过程中损耗差异导致的衰减进行优化匹配,实现初始电压信号在显示装置各区域的均匀分布,提高显示效果。此外,关于image sticking(图像残影)、h-crosstalk(水平串扰)等显示问题,通过输出可调电路也可以方便调节某一区域的电压大小,满足解析特定显示问题所需的初始电压信号分布要求。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输出可调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输出可调电路的工作模式示意图;
25.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和“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1.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技术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33.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输出可调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基板10和输出可调电路20。
34.其中,第一基板10具有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设置的非显示区na。非显示区na设有绑定区olb。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线11和至少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第一信号传输线11位于非显示区na,且自绑定区olb向远离绑定区olb的方向延伸。第二信号传输线12位于非显示区na,且设置在显示区aa靠近绑定区olb的一侧。
35.其中,输出可调电路20包括输入端a、第一输出端b以及第二输出端c。输入端a接入
初始电压信号v0。第一输出端b与第一信号传输线11连接,第二输出端c与第二信号传输线12连接。输出可调电路20用于根据初始电压信号v0输出第一电压信号v1至第一信号传输线11,以及输出第二电压信号v2至第二信号传输线12。
36.本技术实施例在显示装置100中设置输出可调电路20,可以根据初始电压信号v0输出第一电压信号v1至第一信号传输线11,以及输出第二电压信号v2至第二信号传输线12。输出可调电路20可以根据制程均一性及信号传输过程中损耗差异导致的衰减进行优化匹配,分别调整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压值,实现初始电压信号v0在显示装置100的各区域均匀分布,从而提高显示效果。此外,关于image sticking、h-crosstalk等显示问题,出于实验验证目的,通过调整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压值。也可以方便调节某一区域的电压大小,满足解析特定显示问题所需的初始电压信号分布要求。
37.此外,为改善显示装置100内初始电压信号v0均一性的问题,通常可从制程能力提升和优化设计两方面入手。但提升制程能力,存在设备需升级改造、时程过长、改善程度有限、灵活性差等诸多缺点,不符合当前降本增效的主流趋势。本技术实施例从设计角度优化,基于目前工程的制程能力,可实现初始电压信号v0在显示装置100各区域的电压分布一致性,提高光学表现质量。
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可以是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基板10可以是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初始电压信号v0可以是公共电压信号,第一信号传输线11和第二信号传输线12均为公共电压传输线,用于传输公共电压信号。可以理解的是,随着技术与面板行业的不断发展,更大尺寸、更高刷新率的液晶显示装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依靠液晶电容两端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电压不同,实现液晶的不同角度翻转。其中,公共电极的电压均一性将直接影响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优劣,目前tft-lcd常见的image sticking、h-crosstalk、mura等都与公共电极的电压紧密相关。
39.当然,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初始电压信号v0并不限于公共电压信号。在显示装置100中,任一需要从靠近绑定区olb的区域向远离绑定区olb的区域传输的信号,只要存在传输损耗等引起的近端、远端差异等,都可以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初始电压信号v0。
4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显示装置100对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的实际需求,输出可调电路20可以具有不同的工作模式。也即,输入端a、第一输出端b以及第二输出端c中的任意两者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案。
4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通过在输出可调电路20中设置分压电路或者其他电压调节电路,实现对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压值调整。
42.具体的,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输出可调电路20的输入端a、第一输出端b以及第二输出端c中的任意两者之间断路或设有具有相应阻值的电阻。
43.可以理解的是,输入端a、第一输出端b以及第二输出端c中的任意两者之间断路相当于输入端a、第一输出端b以及第二输出端c中的任意两者之间的电阻值无限大,无法连通。比如,若第一输出端b和第二输出端c之间断路,可以理解为第一输出端b和第二输出端c之间设置的第一电阻r1的阻值无限大。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输出端b和第二输出端c之间断
开,不设置任何连接线路。图2仅为一种示例,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44.通过对输入端a、第一输出端b以及第二输出端c中的任意两者之间的电阻值进行调整,
45.具体的,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输出可调电路的工作模式示意图。
46.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见图3中连接方案1,第一输出端b和第二输出端c之间断路(图3中,电路上的断路用标记
“×”
表示)。输入端a和第二输出端c之间设有第二电阻r2。输入端a和第一输出端b之间设有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阻值为零。
47.其中,第一输出端b和第二输出端c之间断路,可以理解为第一输出端b和第二输出端c之间断开,不设置第一电阻r1。也可以理解为输入端a和第一输出端b之间设置的第一电阻r1的阻值无穷大。
4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方案中,初始电压信号v0的电压值、第一电压信号v1的电压值以及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压值均相等。此连接方案与传统设计方案是一致的。在理想状态下,即不考虑信号传输损耗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此连接方案。
49.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见图3中连接方案2,第一输出端b和第二输出端c之间设有第一电阻r1。输入端a和第一输出端b之间设有第三电阻r3。输入端a和第二输出端c之间断路。第一电阻r1的阻值大于零。第三电阻r3的阻值为零。
50.其中,输入端a和第二输出端c之间断路,可以理解为输入端a和第二输出端c之间断开,不设置第二电阻r2。也可以理解为输入端a和第二输出端c之间设置的第二电阻r2的阻值无穷大。
5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方案中,由于第三电阻r3的阻值为零,第一电压信号v1的电压值等于初始电压信号v0的电压值。由于第一电阻r1的阻值大于零,第一电阻r1分压后,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压值小于初始电压信号v0的电压值。也即,第一电压信号v1的电压值大于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压值。
52.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信号传输线11自绑定区olb向远离绑定区olb的方向延伸,第二信号传输线12设置在显示区aa靠近绑定区olb的一侧,在远离绑定区olb的区域内,第一信号传输线11产生的信号损耗较大,初始电压信号v0实际输入到面内后,在远离绑定区olb的区域内会变更小。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输出可调电路20使得第一电压信号v1的电压值大于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压值,即第二信号传输线12的输入电压小于第一信号传输线11的输入电压。则结合第一信号传输线11产生的rc loading(电容电阻负载),最后减小初始电压信号v0在显示装置100中远离绑定区olb的区域与靠近olb的区域的电压差,由此可以实现初始电压信号v0在显示装置100中各区域处的均匀分布。
53.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见图3中连接方案3,第一输出端b和第二输出端c之间设有第一电阻r1。输入端a和第二输出端c之间设有第二电阻r2。输入端a和第一输出端b之间断路。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为零。第一电阻r1的阻值大于零。
54.其中,输入端a和第一输出端b之间断路,可以理解为输入端a和第一输出端b之间断开,不设置第三电阻r3。也可以理解为输入端a和第一输出端b之间设置的第三电阻r3的阻值无穷大。
5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方案中,由于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为零,第二电压信号v2的
电压值等于初始电压信号v0的电压值。由于第一电阻r1的阻值大于零,第一电阻r1分压后,第一电压信号v1的电压值小于初始电压信号v0的电压值。也即,第一电压信号v1的电压值小于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压值。
56.同理,由于第一信号传输线11自绑定区olb向远离绑定区olb的方向延伸,第二信号传输线12设置在显示区aa靠近绑定区olb的一侧,在远离绑定区olb的区域内,第一信号传输线11产生的信号损耗较大。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输出可调电路20使得第一电压信号v1的电压值小于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压值,即第二信号传输线12的输入电压高于第一信号传输线11的输入电压。则结合第一信号传输线11的rc loading,最后使得初始电压信号v0在显示装置100中远离绑定区olb的区域与靠近olb的区域的电压差更大。在这种情形下,通过调整第一电阻r1的阻值,可以调整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压值,进而方便调节某一区域的电压大小,实现解析特定的关于image sticking、h-crosstalk等显示问题所需的电压分布。
57.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见图3中连接方案4,第一输出端b和第二输出端c之间断路。输入端a和第二输出端c之间设有第二电阻r2。输入端a和第一输出端b之间设有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阻值均大于零。
5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方案中,由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阻值均大于零,初始电压信号v0的电压值大于第一电压信号v1的电压值,且初始电压信号v0的电压值大于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压值。本技术实施例使得初始电压信号v0在显示装置100中远离绑定区olb的区域与靠近olb的区域均不相等。
59.其中,第二电阻r2的阻值和第三电阻r3的阻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具体可根据显示装置100的需求进行选择。
6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连接线31。第二信号传输线12设置为多条。
61.其中,连接线31沿第一方向x延伸。多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沿第一方向x间隔排布,且沿第二方向y延伸至第一基板10的外部。多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远离绑定区olb的一端均通过连接线31连接在一起。连接线31的端部与第二输出端c连接。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交叉。
62.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可以垂直交叉,也可以根据显示装置100的结构设计或由于工艺制程误差只交叉不垂直,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63.可以理解的是,初始电压信号v0通过第一信号传输线11和第二信号传输线12传输至第一基板10的不同区域。由于绑定区olb需要绑定驱动芯片(图中未示出),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只能沿第一方向x延伸一定的长度。也即,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无法将初始电压信号v0传输至显示区aa靠近绑定区olb一侧的整个区域。
64.对此,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多条沿第一方向x间隔排布的第二信号传输线12,并通过连接线31将多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连接在一起,可以通过连接线31将第二电压信号v2分别传输至各第二信号传输线12。
6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输出可调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c与连接线31的端部直接连接。也即,第二输出端c通过连接线31与第二信号传输线12连接。
66.请参阅图2和图4,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
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输出可调电路20设置为两个。
67.具体的,显示区aa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103和第四侧边104。绑定区olb位于第一侧边101。第一信号传输线11至少沿着第三侧边103、第二侧边102以及第四侧边104设置。
68.其中,沿第一方向x,连接线3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31a和第二端部31b。其中一输出可调电路20分别与第一端部31a以及第一信号传输线11靠近第一端部31a的一端连接。也即,其中一输出可调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b与第一信号传输线11连接,第二输出端c与第一端部31a连接。另一输出可调电路20分别与第二端部31b以及第一信号传输线11靠近第二端部31b的一端连接。也即。另一输出可调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b与第一信号传输线11连接,第二输出端c与第二端部31b连接。
69.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信号传输线11至少沿着第三侧边103、第二侧边102以及第四侧边104设置,第一信号传输线11的线程较长,信号传输损耗较大。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在第一信号传输线1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输出可调电路20,可以进一步提高初始电压信号v0在第一信号传输线11上的分布均匀性。
7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两个输出可调电路20的连接方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两个输出可调电路20采用同一连接方案时,两个输出可调电路20中各电阻的电阻值可以对应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根据显示装置100的需求进行设置,进一步提高初始电压信号v0在显示装置100不同区域的电压分布灵活性。
7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信号传输线11可以包括第一线段111、第二线段112以及连接第一线段111和第二线段112的第三线段113。第一线段111和第二线段112均位于显示区aa靠近绑定区olb的一侧。第三线段113沿着第三侧边103、第二侧边102以及第四侧边104设置。
72.其中,第一线段111的阻值大于靠近第一线段111设置的至少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的阻值。第二线段112的阻值大于靠近第二线段112设置的至少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的阻值。
73.比如,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线段111设置的第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的阻值小于第一线段111的阻值。或者,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线段111设置的第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以及第二条信号传输线112的阻值均小于第一线段111的阻值。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二线段112设置的第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的阻值小于第二线段112的阻值。或者,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二线段112设置的第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以及第二条信号传输线112的阻值均小于第二线段112的阻值。
74.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初始电压信号v0在显示装置100中各区域的分布均匀性,在输出可调电路20的其中一连接方案中,第一电压信号v1的电压值大于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压值。但是,由于第一线段111与靠近第一线段111设置的至少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的线程相差无几,第一线段111与靠近第一线段111设置的至少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的阻值相差无几,初始电压信号v0在第一线段111与靠近第一线段111设置的至少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上的电压分布将存在差异。同理,初始电压信号v0在第二线段112与靠近第二线段112设置的至少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上的电压分布将存在差异。
7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线段111的阻值大于靠近第一线段111设置的至少一
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的阻值,以及第二线段112的阻值大于靠近第二线段112设置的至少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的阻值,可以进一步提高初始电压信号v0在显示装置100中各区域的分布均匀性。
76.需要说明的是,在输出可调电路20的其它连接方案中,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同样适用,仅需要进一步调整输出可调电路20中各电阻的阻值即可。
77.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靠近第一线段111设置的至少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包括至少两条并联设置的子传输线121。由此,减小靠近第一线段111设置的第二信号传输线12的电阻。同理,靠近第二线段112设置的至少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12包括至少两条并联设置的子传输线121。由此,减小靠近第二线段112设置的第二信号传输线12的电阻。
78.请参阅图2和图5,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还包括电路板30。电路板30与绑定区olb连接,输出可调电路20和连接线31均设置在电路板30上。
79.其中,绑定区olb可以绑定至少一个cof(chip on film,覆晶薄膜),电路板30通过cof与第一基板10绑定。电路板30上可以设置时序控制芯片、电源管理集成芯片等。电路板30用于传输初始电压信号v0至第一基板10。
80.可以理解的是,当输出可调电路20设置在电路板30上时,在制成电路板30时,可根据显示装置100的制程均一性及信号传输过程中损耗差异导致的衰减进行优化匹配,选择合适的电阻焊接在输入端a、第一输出端b以及第二输出端c中的任意两者之间。当制成电路板30后,也可以通过在电路板30中替换电阻实现各电阻的电阻值调整,操作非常方便、简洁。
81.当然,在申请其它实施例中,输出可调电路20和连接线31也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100的其它结构中,只要能够实现对绑定区olb近远端的初始电压信号v0进行调整即可。
82.请参阅图2和图6,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结构示意图。与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输出可调电路20设置为至少三个。图6仅示出三个输出可调电路20,但不能理解为对申请的限定。
83.具体的,相较于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100,除了分别设置在连接线31的第一端部31a和第二端部31b的两个输出可调电路20之外,其余的输出可调电路20均设置在连接线31的第一端部31a和第二端部31b之间。设置在第一端部31a和第二端部31b之间的输出可调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b以及第二输出端c均与连接线31连接。
84.可以理解的是,当显示装置100的尺寸较大时,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连接线31的线程较长,也存在一定的信号传输损耗,导致第二电压信号v2在连接线31上分布不均匀。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端部31a和第二端部31b之间增设至少一输出可调电路20,可以进一步提高初始电压信号v0的分布均匀性。
8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位于第一端部31a和第二端部31b之间的输出可调电路20的连接方案可根据显示装置100的需求进行设置。
86.请参阅图2和图7,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初始电压信号v0为公共电压信号。显示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基板40和导电体50。第二基板40与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导电体50设置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40之间,且位于非显示区na。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40之间填充有液晶(图中未示出)。框胶51设置在非
显示区na,用于密封液晶。框胶51中分布有导电体50。
87.其中,第二基板40包括衬底41和公共电极42。公共电极42可以整面设置在衬底41靠近第一基板10的一侧。公共电极42通过导电体50与第一信号传输线11以及第二信号传输线12连接。
88.其中,第一基板10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40为彩膜基板。公共电极42的公共电压信号需要通过导电体50从第一信号传输线11以及第二信号传输线12导通获取。导电体50可以是金球。
8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输出可调电路20提高了初始电压信号v0在第一信号传输线11以及第二信号传输线12上的分布均匀性,从而可以提高公共电极42接收的电压均一性,改善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
90.以上对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