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一次性电动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09:34: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吻合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次性电动吻合器。


背景技术:

2.吻合器是世界上首例缝合器,用于胃肠吻合已近一个世纪,直到1978年管型吻合器才广泛用于胃肠手术。一般分为一次性或多次使用的吻合器,进口或国产吻合器。它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传统手工缝合的设备,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制作技术的改进,临床上使用的吻合器质量可靠,使用方便,严密、松紧合适,尤其是其缝合快速、操作简便及很少有副作用和手术并发症等优点,还使得过去无法切除的肿瘤手术得以病灶切除。
3.在利用吻合器进行病灶组织的夹紧以及缝合切割时,通过夹紧组件对病灶组织进行夹紧,然后利用缝合钛钉对病灶组织进行缝合,钛钉缝合时,钛钉对病灶组织形成勒压而导致病灶组织发生四溢现象,从而导致病灶组织对夹紧装置形成反向作用力,使夹紧机构的稳定性失衡,导致病灶组织产生位置的变化,进而导致缝合偏差造成褶皱现象,影响病灶组织缝合处的愈合。
4.此外吻合器主要针对病灶组织进行切除、缝合,而目前吻合器的使用除皮肤吻合器外,其他类型的吻合器多作用于人体内部,而吻合器中除执行端(钉仓端)外,操作端中上的套管也会在穿刺管的作用下进入人体内,其表面存在一些血液,循环利用易导致交叉感染。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次性电动吻合器,具备击发复位后的自我锁定、夹紧与缝合的运动优先级分明等优点,解决了循环利用造成交叉感染以及钛钉对病灶组织形成勒压而导致病灶组织发生四溢现象,从而导致病灶组织对夹紧装置形成反向作用力,使夹紧机构的稳定性失衡的问题。
8.(二)技术方案
9.为解决上述循环利用造成交叉感染以及钛钉对病灶组织形成勒压而导致病灶组织发生四溢现象,从而导致病灶组织对夹紧装置形成反向作用力,使夹紧机构的稳定性失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一次性电动吻合器,包括操作部和执行部,所述操作部用于控制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夹紧、切割和缝合,所述操作部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内设置有闭合组和缝合组,所述闭合组用于驱动所述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束缚,所述缝合组用于驱动所述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切割和缝合;
11.所述闭合组和缝合组同步运动至所述闭合组驱动所述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束缚完成时,所述闭合组由锁定组件锁定,所述缝合组在所述闭合组由锁定组件锁定后,触发
所述缝合组独自运动以驱动所述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切割和缝合。
12.优选地,所述闭合组和缝合组的运动由动力组和动力切换组驱动;
13.其中当所述闭合组和缝合组同步运动时,所述动力组通过动力切换组将驱动力作用于所述闭合组上以驱动所述闭合组进行运动并同步带动所述缝合组进行同向运动;
14.在所述闭合组由锁定组件锁定后,所述动力切换组进行运转以使所述动力组的驱动力由所述闭合组转移至所述缝合组上,以用于驱动所述缝合组独自运动。
15.优选地,所述闭合组与所述缝合组通过连接件连接,以使所述闭合组与所述缝合组在所述闭合组由所述锁定组件锁定后能相对滑动,并通过控制所述缝合组相对所述闭合组移动时的位移量以改变缝合长度。
16.优选地,所述缝合组独自运动以驱动所述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缝合完成后,反向运动至所述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缝合时的初始位置,并在其运动至所述初始位置后,持续反向运动以解除所述锁定组件对闭合组的锁定,使所述闭合组与缝合组同步反向运动以驱动所述执行部解除对病灶组织的束缚。
17.优选地,所述缝合组在所述动力组和动力切换组的作用下反向运动以解除对病灶组织的束缚后进行复位,使所述动力切换组与所述自锁组相卡接以限制其自由度。
18.优选地,所述闭合组包括束缚动力连接块和束缚驱动杆,所述缝合组包括缝合动力连接块和缝合驱动杆,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和缝合动力连接块通过连接件相连,使两者不仅能同步运动,也可以在其任一被锁定后独立运动;
19.其中所述束缚驱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上,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和缝合动力连接块同步运动至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由锁定组件锁定后,所述缝合动力连接块与缝合驱动杆相贴合。
20.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t形块和t形腔,所述t形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缝合动力连接块上,所述t形腔开设在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上,且所述t形块和t形腔滑动配合;
21.所述t形块的两端滑动配合有压力弹簧导向杆,所述压力弹簧导向杆固定安装在所述t形腔表面,所述t形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与所述压力弹簧导向杆同轴心设置,同时所述压力弹簧导向杆同轴心设置有环形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压力传感器上,且所述环形压力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t形腔表面。
22.优选地,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解锁拴组和锁定拴组,所述解锁拴组设置在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上,所述锁定拴组固定安装在所述手柄内,当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运动至解锁拴组和锁定拴组同轴心时,所述锁定拴组沿其中轴线方向挤压所述解锁拴组,使所述解锁拴组沿其中轴线方向发生位移以完成锁定拴组对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的锁定;
23.其中所述锁定拴组包括了锁定柱和锁头,所述锁头相对所述锁定柱沿其中轴线方向移动,所述锁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与所述锁定柱的内壁滑动配合,且所述弹簧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锁定弹簧的一端,所述锁定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锁定柱的内壁上;
24.所述解锁拴组包括开设在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上的引导块,所述引导块上开设有锁定槽,所述锁定槽的内壁滑动配合有解锁栓,所述解锁栓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板,所述弹簧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解锁弹簧,所述解锁弹簧固定安装在所述锁定槽上,且所述解锁
栓的一端与所述引导块的表面在所述解锁弹簧未发生形变前相平齐;
25.所述缝合动力连接块的下表面开设有避让槽,以用于所述解锁栓发生位移后为其提供运动空间。
26.优选地,所述动力组包括电机和斜齿轮组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斜齿轮组件带动驱动齿旋转,所述驱动齿啮合有齿条,以用于驱动所述齿条沿靠近所述执行部的方向移动;
27.所述动力切换组包括马达,所述马达镶嵌且固定安装在所述齿条的一侧,所述马达固定安装有z形切换杆,所述z形切换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滑块,所述弧形滑块滑动配合有上弧形滑轨和下弧形滑轨,所述上弧形滑轨和下弧形滑轨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缝合动力连接块和束缚动力连接块的一侧,且两者在束缚动力连接块同步运动时,其一侧相重合。
28.优选地,所述自锁组用以对所述z形切换杆进行位置限制,所述自锁组包括u形锁扣,所述u形锁扣内侧的两侧均沿垂直于内侧面的方向滑动配合有自锁锥块,所述自锁锥块的一端延伸至所述u形锁扣内固定安装有自锁座,所述自锁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自锁弹簧,且所述自锁弹簧固定安装在所述u形锁扣内。
29.(三)有益效果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次性电动吻合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31.1、本发明通过闭合组和缝合组的运动规划,即两者同步运动以完成对病灶组织的夹紧后,且通过锁定组件对闭合组进行锁定后,使缝合组独自运动,对病灶组织进行切割和缝合,形成分明的运动优先级,从而确保了在对病灶组织形成稳定的夹紧力,同时利用锁定组件对闭合组进行锁定后,使缝合组驱动执行部进行切割缝合动作,避免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切割缝合时,病灶组织的四溢现象导致闭合组回退,进而解决了钛钉对病灶组织形成勒压而导致病灶组织发生四溢现象时,导致病灶组织对闭合组形成反向作用力,使闭合组的稳定性失衡的问题。
32.2、本发明通过缝合组与闭合组发生相对位移后,根据缝合组与闭合组的相对位移量从而得到切割缝合的长度,进而通过控制缝合组相对所述闭合组移动时的位移量以控制缝合长度。
33.3、本发明通过在缝合组单独运动以驱动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切割缝合后,动力组反向运动,以通过动力切换组驱动缝合组反向运动至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缝合时缝合组的初始位置,并随着动力组的持续运动,使动力组对锁定组件形成挤压以解除锁定组件对闭合组的锁定,从而实现了在执行部对病灶组织的切割缝合复位后,解除对病灶组织的束缚,进而实现了在切割缝合的复位过程中,对缝合位置进行持续的夹紧,以达到对缝合处止血的目的。
34.4、本发明通过在解除了锁定组件对闭合组的锁定后,缝合组和闭合组在动力组和动力切换组的作用下反向运动至其初始位置,由于此时动力切换组的自由端所连接的物体由闭合组转换成缝合组,因此动力切换组的姿态发生改变,当缝合组和闭合组反向运动至其初始位置时,动力切换组被自锁组相卡接,使其姿态无法进行改变,从而达到无法再次对病灶组织进行夹紧后的缝合的动力切换,同时,利用自锁组对动力切换组进行自由度的限定,使动力组无法通过动力切换组进行动力的传输,从而切断了执行部的操作,防止该吻合器进行二次击发,避免了吻合器在未经消毒的情况下循环使用所造成的交叉感染现象。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局部剖视图;
36.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立体结构图;
37.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立体结构爆炸图;
38.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图;
39.图5为本发明的缝合组和闭合组安装结构图之一;
40.图6为本发明的缝合组和闭合组安装结构图之二;
41.图7为本发明的缝合组和闭合组安装结构爆炸图之一;
42.图8为本发明的缝合组和闭合组安装结构爆炸图之二;
43.图9为本发明的束缚动力连接块立体结构图;
44.图10为本发明的束缚动力连接块立体结构剖视图;
45.图11为本发明的自锁组立体结构图;
46.图12为本发明的自锁组立体结构剖视图;
47.图13为本发明的锁定拴组剖视简图。
48.图中:1、手柄;2、闭合组;201、束缚动力连接块;202、束缚驱动杆;3、缝合组;301、缝合动力连接块;302、缝合驱动杆;4、锁定组件;401、解锁拴组;4011、引导块;4012、锁定槽;4013、解锁栓;4014、弹簧板;4015、解锁弹簧;4016、避让槽;402、锁定拴组;4021、锁定柱;4022、锁头;4023、弹簧座;4024、锁定弹簧;5、动力组;501、电机;502、斜齿轮组件;503、驱动齿;504、齿条;6、动力切换组;601、马达;602、z形切换杆;603、弧形滑块;604、上弧形滑轨;605、下弧形滑轨;7、连接件;701、t形块;702、t形腔;703、压力弹簧导向杆;704、压力弹簧;705、环形压力传感器;8、自锁组;801、u形锁扣;802、自锁锥块;803、自锁座;804、自锁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0.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一次性电动吻合器。
51.实施例一:
52.请参阅图1-3,一种一次性电动吻合器,包括操作部和执行部,所述操作部用于控制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夹紧、切割和缝合,所述操作部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1内设置有闭合组2和缝合组3,所述闭合组2用于驱动所述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束缚,所述缝合组3用于驱动所述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切割和缝合;
53.所述闭合组2和缝合组3同步运动至所述闭合组2驱动所述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束缚完成时,所述闭合组2由锁定组件4锁定,所述缝合组3在所述闭合组2由锁定组件4锁定后,触发所述缝合组3独自运动以驱动所述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切割和缝合。
54.在对病灶组织进行处理时,将执行部通过穿刺管等辅助工具伸入至体内,并通过
操作部调整执行部的位置,使病灶组织位于执行部之间,以便于进行病灶组织的处理;在执行部的位置调整完成后,闭合组2与缝合组3同步运动,使闭合组2驱动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束缚,以完成对病灶组织的夹紧,并且在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束缚(即夹紧完成)后,闭合组2在锁定组件4的作用下得到锁定,闭合组2在锁定组件4的作用下进行锁定后,闭合组2无法进行运动,同时闭合组2的锁定触发缝合组3的独自运动,使缝合组3驱动所述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切割和缝合;
55.从而通过闭合组2和缝合组3的运动规划,即两者同步运动以完成对病灶组织的夹紧后,且通过锁定组件对闭合组2进行锁定后,使缝合组3独自运动,对病灶组织进行切割和缝合,形成分明的运动优先级,从而确保了在对病灶组织形成稳定的夹紧力,同时利用锁定组件4对闭合组2进行锁定后,使缝合组3驱动执行部进行切割缝合动作,避免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切割缝合时,病灶组织的四溢现象导致闭合组2回退,进而解决了钛钉对病灶组织形成勒压而导致病灶组织发生四溢现象时,导致病灶组织对闭合组形成反向作用力,使闭合组的稳定性失衡的问题。
56.进一步地,参照图2-5,对于上述闭合组2和缝合组3来说,所述闭合组2和缝合组3的运动由动力组5和动力切换组6驱动;
57.其中当所述闭合组2和缝合组3同步运动时,所述动力组5通过动力切换组6将驱动力作用于所述闭合组2上以驱动所述闭合组2进行运动并同步带动所述缝合组3进行同向运动;
58.在所述闭合组2由锁定组件4锁定后,所述动力切换组6进行运转以使所述动力组5的驱动力由所述闭合组2转移至所述缝合组3上,以用于驱动所述缝合组3独自运动。
59.闭合组2和缝合组3为动力的中间传输机构,两者主要用于将动力组5的动力传输至执行部上的不同位置,使执行部达到对病灶组织的夹紧、切割缝合的目的,具体应用时,其动力传输的过程如下:
60.由于动力切换组6一端固定安装在动力组5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当两者同步运动时,动力切换组6的自由端与闭合组2相连,使闭合组2与动力组5连接,进而使动力组5驱动闭合组2进行运动,同时闭合组2带动缝合组3进行同步运动,当闭合组2与缝合组3运动至锁定组件4将闭合组2锁定的位置后,动力切换组6进行运动,以使自由端所连接的闭合组2变为缝合组3,从而使缝合组3在闭合组2被锁定组件4锁定的情况下继续运动,以为缝合组3提供动力,使缝合组3驱动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形切割缝合。
61.进一步地,参照图5-7,对于上述闭合组2和缝合组3来说,所述闭合组2与所述缝合组3通过连接件7连接,以使所述闭合组2与所述缝合组3在所述闭合组2由所述锁定组件4锁定后能相对滑动,并通过控制所述缝合组3相对所述闭合组2移动时的位移量以改变缝合长度;
62.由于闭合组2和缝合组3通过连接件7相连接,动力组5通过动力切换组6驱动闭合组2进行运动时,闭合组2带动连接件7进行运动,从而使缝合组3得到运动,实现了两者的同步运动,并且在闭合组2被锁定组件4锁定后,由于连接件7的作用,使缝合组3相对闭合组2发生形变,从而实现了闭合组2在稳定提供病灶组织夹紧力的同时,缝合组3为病灶组织的切割缝合提供驱动力。
63.此外,缝合组3与闭合组2发生相对位移后,根据缝合组3与闭合组2的相对位移量
从而得到切割缝合的长度,进而通过控制缝合组3相对所述闭合组2移动时的位移量以改变缝合长度,避免了切割和缝合的长度过长,增大了缝合处愈合的时间,影响康复效率。
64.进一步地,参照图7-9,对于上述缝合组3来说,所述缝合组3独自运动以驱动所述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缝合完成后,反向运动至所述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缝合时的初始位置,并在其运动至所述初始位置后,持续反向运动以解除所述锁定组件4对闭合组2的锁定,使所述闭合组2与缝合组3同步反向运动以驱动所述执行部解除对病灶组织的束缚。
65.在缝合组3单独运动以驱动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切割缝合后,动力组5反向运动,以通过动力切换组6驱动缝合组3反向运动至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缝合时缝合组的初始位置,并随着动力组5的持续运动,使动力组5对锁定组件4形成挤压以解除锁定组件4对闭合组2的锁定,从而实现了在执行部对病灶组织的切割缝合复位后,解除对病灶组织的束缚,进而实现了在切割缝合的复位过程中,对缝合位置进行持续的夹紧,以达到对缝合处止血的目的。
66.进一步地,参照图2-4,对于上述缝合组3来说,所述缝合组3在所述动力组5和动力切换组6的作用下反向运动以解除对病灶组织的束缚后进行复位,使所述动力切换组6与所述自锁组8相卡接以限制其自由度。
67.从而在解除了锁定组件4对闭合组2的锁定后,缝合组3和闭合组2在动力组5和动力切换组6的作用下反向运动至其初始位置,由于此时动力切换组6的自由端所连接的物体由闭合组2转换成缝合组3,因此动力切换组6的姿态发生改变,当缝合组3和闭合组2反向运动至其初始位置时,动力切换组6被自锁组8相卡接,使其姿态无法进行改变,从而达到无法再次对病灶组织进行夹紧后的缝合的动力切换,同时,利用自锁组8对动力切换组6进行自由度的限定,使动力组5无法通过动力切换组6进行动力的传输,从而切断了执行部的操作,防止该吻合器的二次利用,避免了循环使用所造成的交叉感染现象。
68.实施例二:基于实施例一
69.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7,对于上述闭合组2来说,所述闭合组2包括束缚动力连接块201和束缚驱动杆202,所述缝合组3包括缝合动力连接块301和缝合驱动杆302,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201和缝合动力连接块301通过连接件7相连,使两者不仅能同步运动,也可以在其任一被锁定后独立运动;
70.其中所述束缚驱动杆202固定安装在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201上,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201和缝合动力连接块301同步运动至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201由锁定组件4锁定后,所述缝合动力连接块301与缝合驱动杆302相贴合;
71.在动力组5通过动力切换组6带动束缚动力连接块201进行运动时,束缚动力连接块201通过连接件7同步带动缝合动力连接块301进行运动,在束缚动力连接块201被锁定组件4锁定后,此时缝合动力连接块301与缝合驱动杆302相贴合,且动力切换组6的自由端进行位置的切换,使动力组5驱动缝合动力连接块301继续运动以使执行部在对病灶组织进行夹紧的基础上,进行切割缝合。
72.进一步地,参照图6-10,对于上述连接件7来说,所述连接件7包括t形块701和t形腔702,所述t形块701固定安装在所述缝合动力连接块301上,所述t形腔702开设在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201上,且所述t形块701和t形腔702滑动配合;
73.所述t形块701的两端滑动配合有压力弹簧导向杆703,所述压力弹簧导向杆703固
定安装在所述t形腔702表面,所述t形块7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压力弹簧704,所述压力弹簧704与所述压力弹簧导向杆703同轴心设置,同时所述压力弹簧导向杆703同轴心设置有环形压力传感器705,所述压力弹簧70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压力传感器705上,且所述环形压力传感器705固定安装在所述t形腔702表面。
74.束缚动力连接块201和缝合动力连接块301通过连接件7进行配合运动的原理如下:
75.当动力组5通过动力切换组带动束缚动力连接块201进行运动时,由于t形块701固定安装在缝合动力连接块301上,t形腔702开设在束缚动力连接块201上,且t形块701和t形腔702滑动配合,因此束缚动力连接块201带动t形块701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缝合动力连接块301进行运动,从而实现了束缚动力连接块201和缝合动力连接块301的同步运动;
76.当束缚动力连接块201和缝合动力连接块301同步运动至束缚动力连接块201被锁定组件4锁定时,动力切换组件6自由端进行位置变化,以使动力组5的动力传输至缝合动力连接块301,使缝合动力连接块301在束缚动力连接块201被锁定组件4锁定后能独自运动,具体原理为:
77.当束缚动力连接块201被锁定组件4锁定后,动力组5的动力传输至缝合动力连接块301,使缝合动力连接块301相对束缚动力连接块201运动,从而使执行部达到对病灶组织夹紧后进行缝合切除,在缝合动力连接块301进行运动时,缝合动力连接块301带动t形块701在t形腔702内进行移动,从而使t形块701挤压压力弹簧704,使压力弹簧704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由于压力弹簧70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环形压力传感器705上,因此环形压力传感器705实时监测其弹力值,根据弹力值及压力弹簧704的弹簧系数,实时计算其形变量,从而根据其形变量计算执行部中对病灶组织切割缝合的长度,进而通过环形压力传感器705所检测的压力值改变缝合动力连接块301相对束缚动力连接块201的形变量,进而达到控制执行部中对病灶组织切割缝合的长度的目的。
78.进一步地,参照图6、图9、图10和图13,对于上述锁定组件4来说,所述锁定组件4包括解锁拴组401和锁定拴组402,所述解锁拴组401设置在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201上,所述锁定拴组402固定安装在所述手柄1内,当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201运动至解锁拴组401和锁定拴组402同轴心时,所述锁定拴组402沿其中轴线方向挤压所述解锁拴组401,使所述解锁拴组401沿其中轴线方向发生位移以完成锁定拴组402对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201的锁定;
79.其中:所述锁定拴组402包括了锁定柱4021和锁头4022,所述锁头4022相对所述锁定柱4021沿其中轴线方向移动,所述锁头402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弹簧座4023,所述弹簧座4023与所述锁定柱4021的内壁滑动配合,且所述弹簧座402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锁定弹簧4024的一端,所述锁定弹簧402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锁定柱4021的内壁上;
80.所述解锁拴组401包括开设在所述束缚动力连接块201上的引导块4011,所述引导块4011上开设有锁定槽4012,所述锁定槽4012的内壁滑动配合有解锁栓4013,所述解锁栓401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板4014,所述弹簧板40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解锁弹簧4015,所述解锁弹簧4015固定安装在所述锁定槽4012上,且所述解锁栓4013的一端与所述引导块4011的表面在所述解锁弹簧4015未发生形变前相平齐;
81.所述缝合动力连接块301的下表面开设有避让槽4016,以用于所述解锁栓4013发生位移后为其提供运动空间。
82.从而在束缚动力连接块201进行运动以驱动执行部对病灶组织进行夹紧时,由于引导块4011开设在束缚动力连接块201上,随着束缚动力连接块201的运动,引导块4011与锁头4022相接触,并随着束缚动力连接块201的持续运动,引导块4011挤压锁头4022,使锁头4022通过弹簧座4023挤压锁定弹簧4024,使锁定弹簧4024压缩而产生弹力,当锁头4022与引导块4011的表面贴合时,锁定弹簧4024停止压缩,而后随着束缚动力连接块201的持续运动,锁头4022与锁定槽4012同轴心,此时锁头4022在锁定弹簧4024的弹力作用下进入锁定槽4012,由于解锁栓4013的一端与所述引导块4011的表面在所述解锁弹簧4015未发生形变前相平齐,因此锁头4022进入锁定槽4012时,挤压解锁栓4013发生位移,使解锁栓4013的一端进入避让槽4016内,完成对束缚动力连接块201的位置锁定;其中解锁栓4013的进入避让槽4016的一端为楔形,以便于解锁栓4013受压复位。
83.在对束缚动力连接块201进行解锁时,缝合动力连接块301反向运动,使避让槽4016挤压所述解锁栓4013,使解锁栓4013在其发生位移使解锁弹簧4015所产生的弹力和避让槽4016对解锁栓4013的挤压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将锁头4022顶出锁定槽4012内,从而使缝合动力连接块301通过t形块701带动束缚动力连接块201进行复位,完成对束缚动力连接块201的解锁。
84.进一步地,参照图3-5,所述动力组5包括电机501和斜齿轮组件502,所述电机501通过所述斜齿轮组件502带动驱动齿503旋转,所述驱动齿503啮合有齿条504,以用于驱动所述齿条504沿靠近所述执行部的方向移动;
85.所述动力切换组6包括马达601,所述马达601镶嵌且固定安装在所述齿条504的一侧,所述马达601固定安装有z形切换杆602,所述z形切换杆60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滑块603,所述弧形滑块603滑动配合有上弧形滑轨604和下弧形滑轨605,所述上弧形滑轨604和下弧形滑轨605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缝合动力连接块301和束缚动力连接块201的一侧,且两者在束缚动力连接块201同步运动时,其一侧相重合。
86.其中斜齿轮组502为两个相互啮合的锥齿轮,通过两个锥齿轮改变动力传输的方向,从而通过电机501带动其中一个锥齿轮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另一个锥齿轮进行转动,由于另一个锥齿轮与驱动齿503同轴设置,因此带动驱动齿503进行运动,而驱动齿503与齿条504相啮合,因此通过电机501的转动,带动齿条504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执行部的方向移动进行移动;
87.而马达601固定安装在齿条504的一侧,马达601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z形切换杆602,当齿条504驱动束缚动力连接块201进行移动时,z形切换杆602的自由端带动弧形滑块603与束缚动力连接块201上的下弧形滑轨605相配合,以实现对束缚动力连接块201的动力传输,而齿条504驱动缝合动力连接块301进行移动时,z形切换杆602的自由端带动弧形滑块603与缝合动力连接块301上的上弧形滑轨604相配合,以实现对缝合动力连接块301的动力传输。
88.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11和图12,所述自锁组8包括u形锁扣801,所述u形锁扣801内侧的两侧均沿垂直于内侧面的方向滑动配合有自锁锥块802,所述自锁锥块80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u形锁扣801内固定安装有自锁座803,所述自锁座80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自锁弹簧804,且所述自锁弹簧804固定安装在所述u形锁扣801内;
89.从而当束缚动力连接块201和缝合动力连接块301复位至初始位置时,z形切换杆
602挤压自锁锥块802,使自锁锥块802向u形锁扣801的两侧移动,从而使自锁弹簧804产生弹力,当z形切换杆602通过自锁锥块802后,自锁锥块802在自锁弹簧804的弹力的作用下复位,以对z形切换杆602进行位置限制。
90.实施例三:基于实施例二
91.如图1-2所示,一种一次性电动吻合器,还包括载体安装架,固定安装在手柄1的内壁上,用于对齿条、束缚动力连接块、缝合动力连接块等的安装和导向,同时用于自锁组件和锁定组的安装。
9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