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07:02: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固定翼无人机的飞行动力通常由单一的前拉动力机构或者尾推动力机构提供。在飞行过程中,一旦前拉动力机构或者尾推动力机构的发动机出现故障,则极可能导致无人机无法返航、迫降,甚至因迫降失败而坠毁。
3.因此,市售的无人机多为多选翼单一布局或者多选翼和固定翼组成的混合布局的垂直起降无人机,在该无人机结构中,通常采用共轴双桨的旋翼动力机构。
4.在共轴双桨的旋翼动力机构中,旋翼轴的上方布置有上旋翼,旋翼轴的下方布置有下旋翼,由于上旋翼与下旋翼为共旋翼轴设置,在旋翼的旋转过程中,上旋翼的旋转区域完全覆盖下旋翼的旋转区域,由此导致下旋翼自身所占据的空间阻挡上旋翼的下表面的大部分气流流动面积,从而造成整体升力降低,进而导致旋翼飞行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保证高飞行效率的无人机。
6.为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中央翼与尾撑杆,机身的前端设有第一动力机构,机身的后端设有第二动力机构,中央翼装配于机身,尾撑杆装配于中央翼,无人机的第一旋翼机构与第二旋翼机构均布置于无人机的尾撑杆,两第一旋翼机构之间布置有第二旋翼机构,第一旋翼机构布置于尾撑杆的上侧,第二旋翼机构布置于尾撑杆的下侧;第一旋翼机构的旋转轴的回转轴线平行于第二旋翼机构的旋转轴的回转轴线,第一旋翼机构的旋转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合于第二旋翼机构的旋转投影。
7.由上述方案可见,第一旋翼机构的旋转轴的回转轴线平行于第二旋翼机构的旋转轴的回转轴线,第一旋翼机构的旋转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合于第二旋翼机构的旋转投影,从而使第一旋翼机构与第二旋翼机构为非同轴设置,避免第一旋翼机构的旋转投影完全覆盖第二旋翼机构的旋转投影,防止第二旋翼机构过多阻挡第一旋翼机构的下表面气流流动,极大地提高了整体旋翼的飞行效率,保证高飞行效率。
8.优选的,中央翼的前侧与后侧分别布置有第一旋翼机构。
9.进一步的,中央翼的前侧与后侧分别布置有第二旋翼机构。
10.进一步的,第二旋翼机构布置于中央翼与第一旋翼机构之间。
11.优选的,尾撑杆的第一端布置有第一旋翼机构。
12.进一步的,至少一个布置于中央翼后侧的第一旋翼机构相对于第二旋翼机构而靠近无人机的尾翼。
13.进一步的,两尾撑杆分别布置有两第一旋翼机构与两第二旋翼机构。
14.进一步的,尾翼包括平尾部与垂尾部,平尾部的两端分别布置有垂尾部。
15.进一步的,中央翼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无人机的外翼,外翼的端部设有垂直布置的翼梢小翼;垂尾部与翼梢小翼分别为内置天线设置。
16.进一步的,第一旋翼机构的旋转投影的至少六分之五不重合于第二旋翼机构的旋转投影。
附图说明
17.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无人机实施例的结构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无人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无人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无人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无人机实施例的升力体机身示意图。
23.附图标号说明:无人机100;第一动力机构1;第二动力机构2;机身3;中央翼4;尾撑杆5;第一旋翼机构6;第二旋翼机构7;尾翼8;平尾部9;垂尾部10;外翼11;翼梢小翼12;第一发动机13;第二发动机14;第一发动机舱15;第二发动舱16;防火墙翻边壁17。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参见图1与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100包括第一动力机构1、第二动力机构2、机身3、中央翼4与尾撑杆5,机身3的前端设有第一动力机构1,机身3的后端设有第二动力机构2,中央翼4装配于机身3,尾撑杆5装配于中央翼4。
26.无人机100的第一旋翼机构6与第二旋翼机构7均布置于无人机的尾撑杆5,两第一旋翼机构6之间布置有第二旋翼机构7,第一旋翼机构6布置于尾撑杆5的上侧,第二旋翼机构7布置于尾撑杆5的下侧。
27.第一旋翼机构6的旋转轴的回转轴线平行于第二旋翼机构7的旋转轴的回转轴线,第一旋翼机构6的旋转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合于第二旋翼机构7的旋转投影。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翼机构6的旋转投影的至少六分之五不重合于第二旋翼机构7的旋转投影。旋转投影,是指旋翼机构的螺旋桨转动时所划过的区域于水平面的垂直投影。
28.中央翼4的前侧与后侧分别布置有第一旋翼机构6,中央翼4的前侧与后侧分别布置有第二旋翼机构7,第二旋翼机构7布置于中央翼4与第一旋翼机构6之间。
29.尾撑杆5的第一端布置有第一旋翼机构6,至少一个布置于中央翼4后侧的第一旋翼机构6相对于第二旋翼机构7而靠近无人机的尾翼。
30.两尾撑杆5分别布置有两个第一旋翼机构6与两个第二旋翼机构7。
31.尾翼8包括平尾部9与垂尾部10,平尾部9的两端分别布置有垂尾部10。
32.中央翼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无人机100的外翼11,外翼11的端部设有垂直布置的翼
梢小翼12,垂尾部10与翼梢小翼12分别为内置天线设置以减小空气阻力和增加美观度。
33.参见图3至图5,第一动力机构1包括第一发动机13,第二动力机构2包括第二发动机14,第一发动机13与第二发动机14可分别选为油动发动机或电动发动机。第一动力机构1包括第一发动机舱15,第二动力机构2包括第二发动舱16,第一发动机舱15通过其防火墙翻边壁而螺栓连接至机身3,如图4所示,第二发动舱16亦可通过其防火墙翻边壁17而螺栓连接至机身3。
34.第一发动机13可采用公知的快速拆卸机构连接定位至第一发动机舱15,第二发动机14可采用公知的快速拆卸机构连接定位至第二发动舱16,第一动力机构1为无人机100提供飞行时的拉力,第二动力机构2为无人机提供飞行时的推力,从而采用双发动机动力机构,使无人机的飞行可靠性得以提升,更可提高飞行冗余度。
35.在无人机100的巡航过程中,前后任意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可依靠另外一台正常运转的发动机继续工作,进一步提高飞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36.重要的,在相同功率下,双发动机相比较单发动机,可选择尺寸较小的螺旋桨,有利于无人机的整机尺寸结构得以简化。
37.参见图5,机身3采用类翼型的升力体设计,固定翼飞行时可以提供一定的升力。
38.参见图1至图5,第一旋翼机构6的旋转轴的回转轴线平行于第二旋翼机构7的旋转轴的回转轴线,第一旋翼机构6的旋转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合于第二旋翼机构7的旋转投影,无人机100于每一尾撑杆5采用四轴八桨动力布局的旋翼系统,位于尾撑杆5上方的第一旋翼机构6提供向上的拉力,位于尾撑杆5下方的第二旋翼机构7提供向上的推力,使第一旋翼机构6与第二旋翼机构7为非同轴设置,第一旋翼机构6的旋转轴与第二旋翼机构7的旋转轴互不同轴,避免第一旋翼机构6的旋转投影完全覆盖第二旋翼机构7的旋转投影,防止第二旋翼机构7过多地阻挡第一旋翼机构6的下表面气流流动,极大地提高了整体旋翼的飞行效率,保证高飞行效率。
39.特别的,在防止第二旋翼机构7过多地阻挡第一旋翼机构6的下表面气流流动以保证高飞行效率的情况下,第一旋翼机构6与第二旋翼机构7的飞行效率可极大地提高,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同轴设置的八桨动力布局的旋翼系统,可极大地减小螺旋桨布置所需空间,从而减小整机结构尺寸。
40.无人机100可用作警用、城市管理、气象、地质侦查、抢险救灾、视屏拍摄等等,无人机100可为垂直起降无人机,亦可为多旋翼无人机。
41.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対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4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定位”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夹持定位,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
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