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气管切开患者改良式枕头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05:41: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切开患者改良式枕头,属于医用护理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
3.临床中,当患者自主呼吸突然停止,不能满足机体的通气和供氧的需求而需机械通气时,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容物返流或出血,随时有可能误吸时,均需对患者进行插管抢救。在实施气管切开术放入气管插管(金属气管套管和硅胶套管)后,患者的脖颈需要持续性保持在托起状态,以保证气管插管的通畅,然而现有的托颈产品在临床使用中普遍存在如下几点缺陷:1、高度是固定的,不能自主调节,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2、患者在病床上通常会左侧卧或右侧卧,且位置不宜随意改变,现有的托颈产品很难保证患者的头、颈、躯干在同一直线上,临床使用时存在套管活动造成刺激或套管脱落发生呼吸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气管切开患者改良式枕头,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可以有效避免套管活动造成刺激或套管脱落发生呼吸困难,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
5.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气管切开患者改良式枕头,包括垫颈枕和托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颈枕为圆柱形,所述托头枕呈u形,托头枕的下部与垫颈枕的上部连接,托头枕的上部两端之间设有可调连接带,托头枕中心构成与脑后部适配的凹孔,托头枕下部两侧均设有气囊插袋,所述气囊插袋的顶部开口并设有封口件,气囊插袋内装有可活动取出的抬高充气囊,所述抬高充气囊通过软管连接有充气装置。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头枕下部两侧各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垂直于垫颈枕长度方向的气囊插袋,若干个所述气囊插袋均呈长条形且宽度自两边向中间逐渐变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口件为拉链。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调连接带包括两根带体,两根带体分别连接在托头枕的上部两端内侧,两根带体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按扣。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颈枕的内部设置有长条形的垫颈充气囊,所述垫颈充气囊通过软管连接有充气装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装置包括手动气阀和橡胶球囊,所述手动气阀连接在软管末端,所述橡胶球囊连接在手动气阀上。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其通过将垫颈枕设置为圆柱形,将托头枕设
置为u形,同时在托头枕下部两侧设置气囊插袋,临床使用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侧卧方向在对侧下部的气囊插袋内装入抬高充气囊,然后用充气装置进行充气,使托头枕右侧逐渐抬高,从而使患者的头颈部向左侧逐渐偏斜,最终使患者的头、颈、躯干在同一直线上,可有效避免套管活动造成刺激或套管脱落发生呼吸困难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还在垫颈枕的内部设置长条形的垫颈充气囊,通过给垫颈充气囊充气可以调节垫颈枕的形状大小,使患者的颈部支撑高度也能够进行精细调节颈下垫高,使颈伸展,保持呼吸道通畅。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说明:1-垫颈枕、2-托头枕、2a-凹孔、3-可调连接带、3.1-带体、 3.2-连接按扣、4-气囊插袋、5-抬高充气囊、6-拉链、7-垫颈充气囊、8-手动气阀、 9-橡胶球囊。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患者改良式枕头,包括垫颈枕1和托头枕2,所述垫颈枕1为圆柱形,所述托头枕2呈u形,托头枕2的下部与垫颈枕1的上部连接,托头枕2的上部两端之间设有可调连接带3,托头枕2中心构成与脑后部适配的凹孔2a,托头枕2下部两侧均设有气囊插袋4,所述气囊插袋4的顶部开口并设有封口件,气囊插袋4内装有可活动取出的抬高充气囊5,所述抬高充气囊5通过软管连接有充气装置。
19.具体使用时,患者卧于病床上,垫颈枕1置于患者颈部之下提供颈部支撑,托头枕2置于患者头部之下提供头部支撑,患者的脑后部恰好陷于托头枕2中心的凹孔2a内。当患者取侧卧位时,患者的躯干会偏向一侧,为保证头、颈、躯干在同一直线上,此时就需要用到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式枕头进行调整。调整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侧卧方向以患者左侧卧为例,在托头枕2右侧下部的气囊插袋4内装入抬高充气囊5,然后用充气装置,如橡胶球囊9、充气泵等对该抬高充气囊5进行充气,使托头枕2右侧逐渐抬高,从而使患者的头颈部向左侧逐渐偏斜,最终使患者的头、颈、躯干在同一直线上,可有效避免套管活动造成刺激或套管脱落发生呼吸困难的问题。
20.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托头枕2下部两侧各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垂直于垫颈枕1长度方向的气囊插袋4,若干个所述气囊插袋4均呈长条形且宽度自两边向中间逐渐变大。如此设置,多个气囊插袋4内的抬高充气囊5可以共用一个充气装置,这样多个抬高充气囊5在充气过程中就能够同步鼓起并自然形成外高内低的坡度。
2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封口件为拉链6。如此设置,利用拉链6将气囊插袋4的开口封住,仅留软管引出,可使抬高充气囊5稳定保持在气囊插袋4内。
22.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调连接带3包括两根带体3.1,两根带体3.1分别连接在托头枕2的上部两端内侧,两根带体3.1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按扣3.2。如此设置,通过调整连接按扣3.2的连接位置,可以微调托头枕2 的形状大小,以适用于不同的患者。
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垫颈枕1的内部设置有长条形的垫颈充气囊7,所述
垫颈充气囊7通过软管连接有充气装置。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给垫颈充气囊7充气来调节垫颈枕1的形状大小,使患者的颈部支撑高度也能够进行精细调节颈下垫高,使颈伸展,保持呼吸道通畅。
24.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装置包括手动气阀8和橡胶球囊 9,所述手动气阀8连接在软管末端,所述橡胶球囊9连接在手动气阀8上。如此设置,便于对抬高充气囊5和垫颈充气囊7进行充放气,实现患者头颈部支撑的精确调节。
25.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气管切开患者改良式枕头,包括垫颈枕(1)和托头枕(2),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颈枕(1)为圆柱形,所述托头枕(2)呈u形,托头枕(2)的下部与垫颈枕(1)的上部连接,托头枕(2)的上部两端之间设有可调连接带(3),托头枕(2)中心构成与脑后部适配的凹孔(2a),托头枕(2)下部两侧均设有气囊插袋(4),所述气囊插袋(4)的顶部开口并设有封口件,气囊插袋(4)内装有可活动取出的抬高充气囊(5),所述抬高充气囊(5)通过软管连接有充气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患者改良式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头枕(2)下部两侧各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垂直于垫颈枕(1)长度方向的气囊插袋(4),若干个所述气囊插袋(4)均呈长条形且宽度自两边向中间逐渐变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患者改良式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件为拉链(6)。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患者改良式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连接带(3)包括两根带体(3.1),两根带体(3.1)分别连接在托头枕(2)的上部两端内侧,两根带体(3.1)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按扣(3.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患者改良式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颈枕(1)的内部设置有长条形的垫颈充气囊(7),所述垫颈充气囊(7)通过软管连接有充气装置。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气管切开患者改良式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包括手动气阀(8)和橡胶球囊(9),所述手动气阀(8)连接在软管末端,所述橡胶球囊(9)连接在手动气阀(8)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切开患者改良式枕头,包括垫颈枕和托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颈枕为圆柱形,所述托头枕呈U形,托头枕的下部与垫颈枕的上部连接,托头枕的上部两端之间设有可调连接带,托头枕中心构成与脑后部适配的凹孔,托头枕下部两侧均设有气囊插袋,所述气囊插袋的顶部开口并设有封口件,气囊插袋内装有可活动取出的抬高充气囊,所述抬高充气囊通过软管连接有充气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可以有效避免套管活动造成刺激或套管脱落发生呼吸困难,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 王菊美 唐小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6.17
技术公布日:2022/10/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