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急诊内科用气胸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1: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胸排气装置,具体为一种急诊内科用气胸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2.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多因肺部疾病或外力影响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因胸壁或肺部创伤引起者称为创伤性气胸;因疾病致肺组织自行破裂引起者称“自发性气胸”,如因治疗或诊断所需人为地将空气注入胸膜腔称“人工气胸”。气胸又可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及张力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支、肺气肿、肺结核者。本病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可治愈。
3.但是,现有的部分气胸排气装置在对患者进行胸腔排气时不是很稳定,对患者胸腔内气体的排出很难精确控制,容易使得患者造成二次损伤,而且现有的部分气胸排气装置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手持固定,因此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在进行使用装置时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压力,不利于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内科用气胸排气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部分气胸排气装置在对患者进行胸腔排气时不是很稳定,对患者胸腔内气体的排出很难精确控制,容易使得患者造成二次损伤,而且现有的部分气胸排气装置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手持固定,因此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在进行使用装置时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压力,不利于实际使用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急诊内科用气胸排气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块和滚轮,所述底座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端均活动安装有滚轮;
7.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观察窗,所述箱体的左侧下端固定安装有接口,所述接口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针管,所述针管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针头,所述箱体的左侧上端固定安装有启动开关。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观察窗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显示屏。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把手,顶盖的右侧活动安装有转轴。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水封瓶,出气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管。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压泵,所述气压泵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控制结构,所述
气压泵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压泵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弹簧柱。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急诊内科用气胸排气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种改进的气胸排气装置在对患者进行胸腔排气时非常稳定,对患者胸腔内气体的排出容易精确控制,不会使得患者造成二次损伤,而且该种改进的气胸排气装置不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手持固定,因此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在进行使用装置时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压力,有利于实际使用。
14.1、通过设置控制器、弹簧柱和气压泵,在装置对患者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设有控制器,使得装置在对患者进行抽气时可以稳定的将患者胸腔内的气体吸出,在吸取过程中容易控制,通过控制器的控制使得弹簧柱进行启动,当弹簧柱启动时使得推板推动气压泵从而使得气压泵进行吸气,使装置在对患者进行吸取的过程中更加平稳,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15.2、通过设置吸气管、排气管和出气管,在本装置进行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将针管插入患者胸腔内固定后,然后通过装置的启动使得患者胸腔内的气体通过吸气管进行入气压泵然后在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排气管,最后再通过出气管排出,不需要医护人员进行长时间固定,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时间,操作简单方便,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压力,有利于实际使用。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座;2、固定块;3、滚轮;4、箱体;5、观察窗;6、吸气管;7、压力表;8、针管;9、针头;10、控制器;11、接口;12、控制按钮;13、显示屏;14、启动开关;15、顶盖;16、把手;17、转轴;18、出气管;19、水封瓶;20、排气管;21、气压泵;22、控制结构;23、第一连接管;24、第二连接管;25、推板;26、连接杆;27、弹簧柱。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实施例:如图1

3所示,一种急诊内科用气胸排气装置,包括底座1、固定块2和滚轮3,底座1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固定块2的下端均活动安装有滚轮3;
23.底座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箱体4,箱体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观察窗5,箱体4的左侧下端固定安装有接口11,接口1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吸气管6,吸气管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压力表7,压力表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针管8,针管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针头9,箱体4的左侧上端固定安装有启动开关14。
24.其中,观察窗5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0,控制器10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12,控制按钮1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显示屏13;
25.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在进行使用本装置时,通过控制器10上的控制按钮12进行调整设置,当调整完成后通过控制按钮12使得装置进行启动,从而对患者进行抽气处理。
26.其中,箱体4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顶盖15,顶盖15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把手16,顶盖15的右侧活动安装有转轴17;
27.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把手16将顶盖15进行开启,使顶盖15通过转轴17的活动进行打开箱体4的内部。
28.其中,箱体4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18,出气管18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水封瓶19,出气管1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管20;
29.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在实际使用时,通过第二连接管24将气压泵21内部的气体通过出气管18排入水封瓶19内,然后再通过排气管20将气体进行排出。
30.其中,箱体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压泵21,气压泵2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23,第一连接管2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控制结构22,气压泵21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24;
31.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在实际使用时,通过装置的运行使得气压泵21进行挤压抽气,当气压泵21进行挤压时使得装置通过吸气管6将患者体内的气体经过第一连接管23进入气压泵21内,然后在通过第二连接管24进入出气管18内。
32.其中,气压泵2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推板25,推板2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6,连接杆26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弹簧柱27;
33.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控制器10的控制使得弹簧柱27进行运行,当弹簧柱27进行运行时使得弹簧柱27推动连接杆26从而推动推板25使得气压泵21进行挤压抽气。
34.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急诊内科用气胸排气装置,在本装置进行使用时,通过启动开关14将装置进行开启,当装置启动后,通过将针头9插入患者胸腔内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控制器10进行设置调整,当调整完成后通过控制按钮12使得装置对患者进行抽气,通过控制器10的控制使得使得装置在对患者进行抽气时可以稳定的将患者胸腔内的气体吸出,在吸取过程中容易控制,通过控制器10的控制使得弹簧柱27进行启动,当弹簧柱27启动时使得推板25推动气压泵21从而使得气压泵21进行吸气,使装置在对患者进行吸取的过程中更加平稳,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当气压泵21开始挤压吸气时,使得患者内部的气体通过针管8进入吸气管6,然后通过第一连接管23进入气压泵21内,然后在通过第二连接管24进入排气管20,最后再通过出气管18排出,不需要医护人员进行长时间固定,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时间,操作简单方便,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压力,有利于实际使用。
35.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
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