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气设备后盖板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04:35: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气设备后盖板。


背景技术:

2.目前,家电的噪声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用户对家电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家电噪声成为评价家电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需要考虑降低成本及轻量化,电气设备后盖板一般设计成非常薄的盖板,且盖板只有周边与电气设备主体连接,盖板刚度较弱致使盖板的辐射噪声较大,影响电气设备的品质,使得用户体验较差。
3.在现有技术中,电气设备后盖板一般只设置有较窄的横向筋或纵向筋,横向或纵向筋被分成多段,且中间不连续布置,这种断断续续布置的横向或纵向筋只能提高电气设备后盖板的局部刚度但无法提高电气设备后盖板的整体刚度,无法提高电气设备后盖板的一阶固有频率,对电气设备后盖板辐射噪声的几乎无影响。
4.因此,如何在保证电气设备后盖板固有频率提高的同时,降低电气设备后盖板的辐射噪声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后盖板,以在保证电气设备后盖板固有频率提高的同时,降低电气设备后盖板的辐射噪声。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电气设备后盖板,包括:
8.后盖板本体,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后盖板本体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分布于所述后盖板本体的角部;
9.整体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后盖板本体上,所述整体加强筋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后盖板本体一端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处;所述整体加强筋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后盖板本体另一端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处;
10.第一局部加强筋,设置于所述整体加强筋内,且位于所述整体加强筋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局部加强筋用于提高所述整体加强筋的第一端的局部刚度;
11.第二局部加强筋,设置于所述整体加强筋内,且位于所述整体加强筋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局部加强筋用于提高所述整体加强筋第二端的局部刚度。
12.可选地,在上述电气设备后盖板中,所述后盖板本体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后盖板本体的中部;和/或
13.所述后盖板本体的第二侧设置有走线槽。
14.可选地,在上述电气设备后盖板中,所述整体加强筋包括中部区域和分别位于所述中部区域两端的第一端区域和第二端区域;
15.所述第一局部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区域内,所述第二局部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区域内;
16.所述整体加强筋的中部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端区域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端区域的宽度;
17.所述中部区域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形成有避让区域;
18.所述避让区域内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加强筋。
19.可选地,在上述电气设备后盖板中,所述第二安装孔加强筋包括弧形加强筋,所述弧形加强筋具有凹口,所述凹口朝向背离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一侧。
20.可选地,在上述电气设备后盖板中,所述第二安装孔加强筋包括弧形加强筋和环形加强筋,所述弧形加强筋具有凹口,所述凹口朝向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一侧,所述环形加强筋位于所述弧形加强筋的内部。
21.可选地,在上述电气设备后盖板中,所述整体加强筋包括中部区域和分别位于所述中部区域两端的第一端区域和第二端区域;
22.所述第一局部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区域内,所述第二局部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区域内;
23.所述中部区域为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区域,且所述中部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孔加强筋。
24.可选地,在上述电气设备后盖板中,所述整体加强筋与所述后盖板本体的边缘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两侧设置有第一竖向加强筋和第二竖向加强筋;和/或
25.所述走线槽与所述后盖板本体的第二侧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设置有第三竖向加强筋。
26.可选地,在上述电气设备后盖板中,所述走线槽靠近所述后盖板本体一端的第一安装孔布置,且所述第三竖向加强筋位于所述走线槽与所述后盖板本体另一端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
27.可选地,在上述电气设备后盖板中,所述整体加强筋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水平加强筋和第二水平加强筋,且所述第一水平加强筋位于所述整体加强筋的第一端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二水平加强筋位于所述整体加强筋的第二端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
28.可选地,在上述电气设备后盖板中,所述整体加强筋沿所述后盖板本体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和/或
29.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后盖板本体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和/或
30.所述第一局部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局部加强筋沿所述后盖板本体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和/或
31.所述弧形加强筋沿所述后盖板本体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和/或
32.所述环形加强筋沿所述后盖板本体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和/或
33.所述电气设备后盖板为冰箱后盖板。
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气设备后盖板,通过第一安装孔将后盖板本体固定于电气设备的箱体上,并在后盖板本体上设置有整体加强筋,以提高后盖板本体的整体刚度,且在整体加强筋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有第一局部加强筋和第二局部加强筋,以提高整体加强筋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局部刚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强后盖板本体的整体刚度和局部刚度,提高了电气设备后盖板的一阶固有频率,降低了电气设备后盖板的辐射噪声。与现有技
术中,只设置较窄的横向筋或纵向筋相比,不仅通过第一局部加强筋和第二局部加强筋提高了后盖板本体的局部刚度,而且还通过整体加强筋提高了后盖板本体的整体刚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气设备后盖板,通过在后盖板本体上设置整体加强筋、第一局部加强筋和第二局部加强筋,增强了后盖板本体的整体刚度和局部刚度,进而提高了电气设备后盖板的一阶固有频率,降低了电气设备后盖板的辐射噪声。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设备后盖板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设备后盖板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设备后盖板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设备后盖板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4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设备后盖板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41.其中,100为后盖板本体,101为整体加强筋,102为第一局部加强筋,103为第二局部加强筋,104为环形加强筋,105为弧形加强筋,106为第三竖向加强筋,107为第一竖向加强筋,108为第二竖向加强筋,109为第一水平加强筋,110为第二水平加强筋,111为第一安装孔,112为走线槽,113为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42.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后盖板,以在保证电气设备后盖板固有频率提高的同时,降低电气设备后盖板的辐射噪声。
43.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4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气设备后盖板,包括后盖板本体100、整体加强筋101、第一局部加强筋102和第二局部加强筋103。该电气设备后盖板可为冰箱后盖板、空调柜机后盖板等,只要具有刚度要求的电气设备均可采用本实施例公开的电气设备后盖板。
45.其中,为了固定后盖板本体100,在后盖板本体100的角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1。需要说明的是,角部指的是后盖板本体100两个相互垂直的侧边相交的位置,相交的位置可以紧贴后盖板本体100两个相互垂直的侧边,也可以与后盖板本体100两个相互垂直的侧边留有间隙,而且位于后盖板本体100同一侧边的两个第一安装孔111可以在同一行或同一列,也可不在同一行或同一列,只需保证第一安装孔111位于后盖板本体100的角部即可。具体位置需要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只要采用本实施例的角部位置,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46.为了提高后盖板本体100的整体刚度,在后盖板本体100上设置有整体加强筋101,
为了方便理解,将后盖板本体100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称为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一端延伸至后盖板本体100的第一端的第一安装孔111处,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二端延伸至后盖板本体100的第二端的第一安装孔111处,并且为了防止应力集中,整体加强筋101的角部采用圆弧平滑过渡。
47.需要说明的是,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一端延伸至后盖板本体100的第一端的第一安装孔111处的意思是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一端延伸至后盖板本体100的第一端的第一安装孔111边缘处,并与第一安装孔111边缘留有间隙或者紧贴第一安装孔111边缘。
48.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二端延伸至后盖板本体100的第二端的第一安装孔111处的意思是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二端延伸至后盖板本体100的第二端的第一安装孔111边缘处,并与第一安装孔111边缘留有间隙或者紧贴第一安装孔111边缘。为了防止在固定后盖板本体100时,整体加强筋101可能会对螺钉产生阻碍,本实施例优选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安装孔111边缘,并与第一安装孔111边缘留有间隙。
49.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一端的局部刚度,在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局部加强筋102,第一局部加强筋102可以设置在紧贴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一端边缘处,当然,也可以将第一局部加强筋102设置在与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一端边缘处留有间隙的位置处,本实施例优选将第一局部加强筋102设置在与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一端边缘处留有间隙的位置处。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局部加强筋102为近似矩形形状,同时,为了防止应力集中,第一局部加强筋102的角部通过圆弧平滑过渡。
50.同时,为了提高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二端的局部刚度,在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局部加强筋103,第二局部加强筋103可以设置在紧贴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二端边缘处,当然,也可以将第二局部加强筋103设置在与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二端边缘处留有间隙的位置处,本实施例优选将第二局部加强筋103设置在与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二端边缘处留有间隙的位置处。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局部加强筋103为近似矩形形状,同时,为了防止应力集中,第二局部加强筋103的角部通过圆弧平滑过渡。
5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气设备后盖板,通过第一安装孔111将后盖板本体100固定于电气设备的箱体上,并在后盖板本体100上设置有整体加强筋101,以提高后盖板本体100的整体刚度,且在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有第一局部加强筋102和第二局部加强筋103,以提高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局部刚度。
5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增强后盖板本体100的整体刚度和局部刚度,提高了电气设备后盖板的一阶固有频率,降低了电气设备后盖板的辐射噪声。与现有技术中,只设置较窄的横向筋或纵向筋相比,不仅通过第一局部加强筋102和第二局部加强筋103提高了后盖板本体100的局部刚度,而且还通过整体加强筋101提高了后盖板本体100的整体刚度。
5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气设备后盖板,通过在后盖板本体100上设置整体加强筋101、第一局部加强筋102和第二局部加强筋103,增强了后盖板本体100的整体刚度和局部刚度,进而提高了电气设备后盖板的一阶固有频率,降低了电气设备后盖板的辐射噪声。
54.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理解,将后盖板本体100的顶部(图1视角)称为第一侧,后盖板本体100的底部称为第二侧,即长方形的后盖板本体100的两个长边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为了使得后盖板本体100固定的更加稳固,在后盖板本体100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13,且第二安装孔113位于后盖板本体100的中部。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安装孔113可以为
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随着设置的第二安装孔113的数量的增加,后盖板本体100固定的越稳固,具体数量需要由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当然,第二安装孔113可以位于后盖板本体100的中部,也可以不在后盖板本体100的中部,本实施例优选一个第二安装孔113,且第二安装孔113位于后盖板本体100的中部。
55.进一步地,后盖板本体100的第二侧还可以设置有走线槽112,用于穿过电气设备的电线,也可以不设置走线槽112,当不设置走线槽112时,电气设备的电线直接从后盖板本体100背面伸出,电线可能会被后盖板本体100长时间挤压,导致电线变形而损坏。本实施例优选,后盖板本体100的第二侧设置有走线槽112,当然,走线槽112的具体位置需根据电气设备的出线位置来确定。
56.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整体加强筋101包括中部区域和分别位于中部区域两端的第一端区域和第二端区域。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整体加强筋101的中部区域的宽度小于第一端区域的宽度和第二端区域的宽度,以在中部区域与第二安装孔113之间形成有避让区域,避让区域位于第一端区域和第二端区域之间,由第一端区域平滑过渡至避让区域,再由避让区域平滑过渡至第二端区域,并且第一局部加强筋102设置在第一端区域内,第二局部加强筋103设置在第二端区域内,第一局部加强筋102与第二局部加强筋103靠近避让区域的角部平行于避让区域边缘,以形成切角。为了提高第二安装孔113的刚度,在避让区域内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加强筋。
57.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加强筋包括弧形加强筋105,弧形加强筋105为具有凹口的环状加强筋,弧形加强筋105位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避让区域内,且凹口侧朝向背离第二安装孔113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凹口侧朝向背离第二安装孔113的一侧指的是凹口侧朝向避让区域的内部,即远离第二安装孔113的一侧。
58.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加强筋包括弧形加强筋105和环形加强筋104,弧形加强筋105为具有凹口的环状加强筋,环形加强筋104为封闭的环状加强筋,且弧形加强筋105和环形加强筋104位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避让区域内,凹口朝向第二安装孔113的一侧,为了提高弧形加强筋105所围区域的局部刚度,环形加强筋104设置在弧形加强筋105的内部。需要说明的是,凹口朝向第二安装孔113的一侧指的是凹口侧背离避让区域的内部,即靠近第二安装孔113的一侧。
59.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整体加强筋101为近似矩形,且未设有避让区域。整体加强筋101包括中部区域和分别位于中部区域两端的第一端区域和第二端区域,且第一局部加强筋102设置在第一端区域内,第二局部加强筋103设置在第二端区域内。中部区域为与第二安装孔113相对应的区域,且第二安装孔加强筋设置在中部区域,并位于整体加强筋101的内部。其中,第二安装加强筋可以为只设有弧形加强筋105,第二安装加强筋还可以为包括弧形加强筋105和环形加强筋104的组合筋,如图3所示。
60.本实施例优选设置避让区域,如图5所示,设置避让区域与不设置避让区域相比,不仅设计外观具有美感,而且更加合理地增强了后盖板本体100的整体刚度和局部刚度,降低了电气设备后盖板辐射噪声。
61.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整体加强筋101与后盖板本体100的边缘之间且位于第二安装孔113两侧设置有第一竖向加强筋107和第二竖向加强筋108,用于加强后盖板本体100一侧边缘的刚度,第一竖向加强筋107和第二竖向加强筋108可以为整体的分布在第二安装孔
113两侧或一侧,也可以为分成若干段分布在第二安装孔113两侧或一侧,具体分布形式和分布位置由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根据第二安装孔113的位置确定。
62.进一步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走线槽112与后盖板本体100的第二侧的第一安装孔11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第三竖向加强筋106,用于加强后盖板本体100另一侧边缘的刚度,也可以不设置第三竖向加强筋106。当设置第三竖向加强筋106时,第三竖向加强筋106可以整段的设置在走线槽112与第一安装孔111之间,当然也可以将第三竖向加强筋106分成若干段设置在走线槽112的两侧或一侧,第三竖向加强筋106设置位置需由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根据走线槽112的位置确定。
6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优选走线槽112靠近后盖板本体100一端的第一安装孔111布置,且第三竖向加强筋106位于走线槽112与后盖板本体100另一端的第一安装孔111之间。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走线槽112位于靠近后盖板本体100左端(图1视角)的第一安装孔111布置时,第三竖向加强筋106可以位于走线槽112与后盖板本体100右端(图1视角)的第一安装孔111之间布置,也可以在走线槽112两侧均布置有第三竖向加强筋106;当走线槽112位于靠近后盖板本体100右端(图1视角)的第一安装孔111布置时,第三竖向加强筋106可以位于走线槽112与后盖板本体100左端(图1视角)的第一安装孔111之间布置,也可以在走线槽112两侧均布置有第三竖向加强筋106。
64.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水平加强筋109和第二水平加强筋110,且第一水平加强筋109位于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一端的两个第一安装孔111之间,第二水平加强筋110位于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二端的两个第一安装孔11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外侧指的是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一端与第一局部加强筋102相背离的一侧,第二端外侧指的是整体加强筋101的第二端与第二局部加强筋103相背离的一侧。
65.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整体加强筋101沿后盖板本体100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和/或,第一安装孔111沿后盖板本体100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和/或,第一局部加强筋102和第二局部加强筋103沿后盖板本体100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和/或,弧形加强筋105沿后盖板本体100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和/或,环形加强筋104沿后盖板本体100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布置。需要说明的是,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指的是水平方向上中心线,且中心线平行于后盖板本体100左右两个侧边。对称布置与非对称布置相比,能够均匀地提高后盖板本体100的整体刚度和局部刚度,避免出现因非对称布置而导致的刚度不均。
66.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设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
6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