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节引流速度的双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2022-10-25 23:03: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引流速度的双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2.引流管在临床上使用较多,主要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其主要功能是将患者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患者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但是,传统的引流管有以下缺点:(1)传统的引流管都是单腔结构,这种单腔引流管在使用时只能进或者只能出(2)不能调节引流速度;不能控制引流量的多少(3)传统的引流管在打药或者冲洗时,需要分开引流袋和引流管从而增加患者感染机率,以及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的问题(4)传统的单引流管结构,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打药或者冲洗时就必须把引流管和引流袋分开,一分开就增加感染机率,而且分开之后才可以进行打药、冲洗等操作。因此,设计一种不但可以控制引流出速度、还可以控制药物进去速度以及减少感染的双腔引流管就很有必要,设计具有这种功能的双腔引流管不但避免了感染,还能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减少工作量,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调节引流速度的双腔引流管。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引流速度的双腔引流管,包括主引流管,在主引流管的上端向旁侧分叉的连通有侧引流管,在所述主引流管和侧引流管的顶端分别设有管盖;在侧引流管与主引流管连接处下方的主引流管管壁上、由上至下分别设有用于调节主引流管管内液体流通速度的流量调节器和用于防止引流液倒流的止流夹,在所述主引流管的末端开有多个贯穿的引流孔。
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而本实用新型具有主引流管和侧引流管这两个管腔,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只需要从侧引流管进行操作,就可以减少感染;其次,这种双腔引流管结构在使用时,医护人员不需要分开引流管和引流袋,不分开引流管和引流袋就避免了感染,这样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而且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在主引流管、侧引流管的上端分别安装了管盖,使用时,只需要将管盖连接外置的引流袋即可,另外,为了达到调节引流速度和防止倒流的目的,在主引流管上设置了流量调节器和止流夹,其中流量调节阀和止流夹都是设在侧引流管与主引流管连接处下方的主引流管管壁上,因此不仅可以控制引流出的速度,还有药物进去的速度,通过移动流量调节器的调节轮,可将主引流管逐渐压扁或松开,这样可以达到调节引流管的流速的目的,另外,通过按压止流夹利用压板将主引流管压扁,这样在病人去做各种检查、起身等可能会引起引流液倒流情况时,夹闭该装置的止流夹,与流量调节器一起,起到双重保证的作用,防止引流液倒流引起感染,而且止流夹在夹闭时,还可让药物保留在伤口不流出,发挥药物作用,同时,止流夹比现有的单向瓣膜成本低很多,有利于节约了制造成本,并且通过在主引流管的末端设置多个小孔结
构的引流孔,方便打药或冲洗。
6.总之,该双腔引流管解决了传统单腔引流管存在的只能出或进,易发生感染,不能调节引流的速度,以及在需要打药或冲洗时,需要拆开引流口增加工作量的问题,该双腔引流管可调节引流速度、打药冲洗时,不需要拆开引流口,可有效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引流速度的双腔引流管其整体结构示意图;
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引流速度的双腔引流管其在另一个方向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引流速度的双腔引流管其流量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1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引流速度的双腔引流管其流量调节器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1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引流速度的双腔引流管其止流夹的结构示意图。
12.图中:1、主引流管;2、侧引流管;3、管盖;4、流量调节器;5、止流夹;6、引流孔;401、上开口;402、下开口;403、导向槽;404、调节轮;501、上通孔;502、下通孔;503、卡勾;504、卡头;505、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1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调节引流速度的双腔引流管,包括主引流管1,在主引流管1的上端向旁侧分叉的连通有侧引流管2,在主引流管1和侧引流管2的顶端分别设有管盖3;在侧引流管2与主引流管1连接处下方的主引流管1管壁上、由上至下分别设有用于调节主引流管1管内液体流通速度的流量调节器4和用于防倒流的止流夹5,在主引流管1的末端开有多个贯穿的引流孔6。
15.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流量调节器4上设置有上开口401、下开口402,主引流管1从上开口401穿入流量调节器4,从下开口402穿出流量调节器4,沿流量调节器4从上至下的内壁上相对的设有斜坡结构的导向槽403,在导向槽403上滑设有沿导向槽403将主引流管1逐渐挤压或松开的调节轮404。流量调节器4为常用调节结构,次结构为其中一种流量调节方式。
16.请参阅图5所示,止流夹5上设置有上通孔501、下通孔502,主引流管1从上通孔501穿入止流夹5,从下通孔502穿出止流夹5,主引流管1穿过止流夹5的中部、止流夹5内侧相对的与主引流管1接触的设有压板505,止流夹5上端边沿向内弯折设有卡勾503,卡勾503相对的对面、止流夹5另一侧上设有可与卡勾503相卡扣连接的卡头504,止流夹5通过卡勾503、卡头504扣合连接,压板505压合主引流管1。
1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这种双腔引流管能减少感染,在实际使用时,主引流管1和侧引流管2的后面接的是外置的引流袋,如果是传统的单腔引流管结构,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打药或者冲洗时就必须把引流管和引流袋分开,一分开就增加感染机率,而且分
开之后才可以进行打药、冲洗等操作,而本实用新型具有主引流管1和侧引流管2这两个管腔,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只需要从侧引流管2进行操作,就可以减少感染;其次,这种双腔引流管结构在使用时,医护人员不需要分开引流管和引流袋,不分开引流管和引流袋就避免了感染,这样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而且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在主引流管1、侧引流管2的上端分别安装了管盖3,使用时,只需要将管盖3连接外置的引流袋即可,另外,为了达到调节引流速度和防止倒流的目的,在侧引流管2与主引流管1连接处下方的主引流管1管壁上设置了流量调节器4和止流夹5,主引流管1这部分管路也可以看做是总管,流量调节器4和止流夹5可以调节和夹持从主引流管1和侧引流管2流过来到达总管的液体流量,通过移动流量调节器4的调节轮404,导向槽403为斜坡结构,调节轮404在沿着导向槽403移动的过程中,可对主引流管1有不同的按压力度,通过逐渐压扁或松开,这样可以达到调节主引流管1的流速的目的,另外,通过按压止流夹5利用压板505将主引流管1压扁,这样在病人去做各种检查、起身等可能会引起引流液倒流情况时,夹闭该装置的止流夹5,与流量调节器4一起,起到双重保证的作用,防止引流液倒流引起感染,而且止流夹5在夹闭时,还可让药物保留在伤口不流出,发挥药物作用,同时,止流夹5比现有的单向瓣膜成本低很多,有利于节约了制造成本,并且该装置还在主引流管的末端设置了引流孔6,引流孔6为多个小孔结构,方便打药或冲洗。本实施例的双腔引流管相对于传统的气囊式引流管只能应用于胸腹腔具有一定空间部位的引流管,则可适应大部分引流部位,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18.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