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压电传感器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0-25 20:30: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压电膜的压电传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作为与以往的压电传感器相关的发明,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触摸式输入装置。在触摸式输入装置中,在操作板粘贴有压电传感器。而且,若操作板因用户按压操作板而变形,则压电传感器输出与操作板的变形相应的检测信号。
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497264号公报
4.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触摸式输入装置中,如以下说明那样,存在压电传感器难以检测操作板的变形的情况。更详细而言,操作板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边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短边。压电传感器例如若在前后方向上被拉伸,则产生正电荷。另外,压电传感器例如若在左右方向上被拉伸,则产生负电荷。
5.若用户按压操作板的前方长边的中央附近,则压电传感器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被拉伸。但是,操作板的前方长边的中央附近在操作板的前方长边的中央附近的正前侧被保持在壳体上。因此,操作板的前方长边的中央附近难以在前后方向上被拉伸。由于压电传感器的前端部位于操作板的前方长边的中央附近,因此在前后方向上不会被充分拉伸。因此,压电传感器无法产生充分的正电荷。
6.另一方面,操作板的前方长边的中央附近在操作板的前方长边的中央附近的正左侧以及正右侧未保持在壳体上。因此,操作板的前方长边的中央附近容易在左右方向上被拉伸。由于压电传感器的前端部位于操作板的前方长边的中央附近,因此在左右方向上被拉伸。因此,压电传感器产生负电荷。其结果是,压电传感器产生的正电荷和压电传感器产生的负电荷相抵消。压电传感器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压降低。根据以上,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触摸式输入装置中,如以下说明那样,存在压电传感器难以检测操作板的变形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7.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检测精度优异的压电传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压电传感器具备:
9.压电膜,具有上主面和下主面;
10.上电极,设置于上述上主面;
11.下电极,设置于上述下主面;以及
12.基材,设置在上述上电极上,通过保持上述压电膜、上述上电极以及上述下电极,与上述压电膜一起变形,
13.上述压电膜具有如下特性:上述压电膜在左右方向上被拉伸时所产生的电荷的极性与上述压电膜在前后方向上被拉伸时所产生的电荷的极性相反,
14.将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上述压电膜、上述上电极以及上述下电极重叠的区域定义为有效区域,
15.上述有效区域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比上述有效区域的前后方向的长度长,
16.从上述有效区域的右端到上述基材的右端的距离比从上述有效区域的前端到上述基材的前端的距离长,
17.上述压电膜的右端、上述上电极的右端以及上述下电极的右端中的一个或两个位于比上述有效区域的右端靠右侧。
1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电子设备具备:
19.上述本技术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压电传感器;以及
20.操作板,
21.上述压电传感器还具备粘接层,上述粘接层设置于上述基材的上主面,将上述基材固定于上述操作板。
22.在本说明书中,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件未必仅表示与前后方向平行的轴、部件。所谓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件是相对于前后方向在
±
45
°
的范围内倾斜的轴、部件。同样地,所谓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部件是相对于上下方向在
±
45
°
的范围内倾斜的轴、部件。所谓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部件是相对于左右方向在
±
45
°
的范围内倾斜的轴、部件。
23.以下,所谓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第三部件是压电传感器所具备的结构物。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第一部件被第二部件支承包括: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不可移动地安装于第二部件(即,被固定或被保持)的情况以及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可移动地安装于第二部件的情况。另外,所谓的第一部件被第二部件支承包括:第一部件直接安装于第二部件的情况以及第一部件经由第三部件安装于第二部件的情况双方。
24.在本说明书中,沿前后方向排列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表示以下的状态。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观察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时,是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双方配置在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的直线上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沿前后方向排列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表示以下的状态。在上下方向上观察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双方配置在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的直线上。在该情况下,若从与上下方向不同的左右方向观察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则也可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任意一方未配置在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的直线上。此外,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以接触。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也可以分离。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也可以存在第三部件。该定义也适用于前后方向以外的方向。
25.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第一部件配置在第二部件的前面是指以下的状态。第一部件的一部分配置在当第二部件向前方平行移动时所通过的区域内。因此,第一部件可以收纳在当第二部件向前方平行移动时所通过的区域内,也可以从当第二部件向前方平行移动时所通过的区域突出。在该情况下,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该定义也适用于前后方向以外的方向。
26.在本说明书中,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所谓的第一部件配置在第二部件的前面是指以下的状态。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并且,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对置的部分配置在第二部件的前面。在该定义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三维上,也可以不在前后方向上排列。该定义也适用于前后方向以外的方向。
27.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第一部件配置在比第二部件靠前是指以下的状态。第一部件配置在通过第二部件的前端且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的前面。在该情况下,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以排列在前后方向上,也可以不排列在前后方向上。该定义也适用于前后方向以外的方向。
28.在本说明书中,在未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对第一部件的各部进行如下定义。所谓的第一部件的前部意味着第一部件的前半部分。所谓的第一部件的后部意味着第一部件的后半部分。所谓的第一部件的左部意味着第一部件的左半部分。所谓的第一部件的右部意味着第一部件的右半部分。所谓的第一部件的上部意味着第一部件的上半部分。所谓的第一部件的下部意味着第一部件的下半部分。所谓的第一部件的前端意味着第一部件的前方的端部。所谓的第一部件的后端意味着第一部件的后方的端部。所谓的第一部件的左端意味着第一部件的左方的端部。所谓的第一部件的右端意味着第一部件的右方的端部。所谓的第一部件的上端意味着第一部件的上方的端部。所谓的第一部件的下端意味着第一部件的下方的端部。所谓的第一部件的前端部意味着第一部件的前端及其附近。所谓的第一部件的后端部意味着第一部件的后端及其附近。所谓的第一部件的左端部意味着第一部件的左端及其附近。所谓的第一部件的右端部意味着第一部件的右端及其附近。所谓的第一部件的上端部意味着第一部件的上端及其附近。所谓的第一部件的下端部意味着第一部件的下端及其附近。
29.在本说明书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电连接包括以下两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是通过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物理接触,而直流电流能够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流动。第二种意思是通过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物理接触且第三部件和第二部件物理接触,而直流电流能够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流动。在第二种意思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以物理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在第二种意思中,第三部件可以是单个部件,也可以包括多个部件。
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电传感器,能够得到检测精度优异的压电传感器。
附图说明
31.图1是电子设备1的俯视图。
32.图2是电子设备1的a-a上的剖视图。
33.图3是压电传感器13的仰视图以及b-b上的剖视图。
34.图4是比较例的压电传感器113的仰视图以及b-b上的剖视图。
35.图5是表示用户按压图1的位置p时的压电膜114的变形的图。
36.图6是表示用户按压图1的位置p时的压电膜114的变形的图。
37.图7是表示在压电膜114产生的电荷的图。
38.图8是压电传感器13a的仰视图以及b-b上的剖视图。
39.图9是压电传感器13b的仰视图以及b-b上的剖视图。
40.图10是压电传感器13c的仰视图以及b-b上的剖视图。
41.图11是压电传感器13d的仰视图以及b-b上的剖视图。
42.图12是压电传感器13e的仰视图以及b-b上的剖视图。
43.图13是压电传感器13f的仰视图以及b-b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实施方式)
4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电传感器13和电子设备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电子设备1的俯视图。图2是电子设备1的a-a上的剖视图。图3是压电传感器13的仰视图以及b-b上的剖视图。
46.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如以下那样定义方向。在压电传感器13中,将压电膜14的法线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将压电膜14的长边延伸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将压电膜14的短边延伸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相互正交。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方向的定义是一个例子。因此,实际使用压电传感器13时的方向和本说明书中的方向无需一致。另外,在图1中,上下方向也可以反转。同样地,在图1中,左右方向也可以反转。在图1中,前后方向也可以反转。
47.电子设备1是智能手机、平板型计算机等便携式电子终端。如图1和图2所示,电子设备1具备操作板2、壳体3以及压电传感器13。壳体3是箱。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壳体3具有长方形。但是,壳体3的上表面开口。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壳体3的开口具有长方形。操作板2是透明的板。操作板2具有上主面和下主面。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操作板2具有长方形。由此,操作板2封闭壳体3的开口。另外,操作板2和壳体3在内部形成有空间。在该空间设置有显示器、电池、电路基板、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未图示)。用户能够经由操作板2看到显示于显示器的影像。
48.压电传感器13输出用于检测用户按压了操作板2的检测信号。即,压电传感器13输出与通过用户按压操作板2而在操作板2产生的变形相应的检测信号。如图2所示,压电传感器13固定于操作板2的下主面。更详细而言,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压电传感器13具有长方形,该长方形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边。压电传感器13在操作板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沿左右方向延伸。以下,参照图3对压电传感器13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49.压电传感器13具备压电膜14、上电极15a、下电极15b、基材16、粘接层18、20。如图3所示,压电膜14具有片状。因此,压电膜14具有上主面s1和下主面s2。压电膜1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比压电膜1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长。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压电膜14具有长方形,该长方形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边。压电膜14产生与压电膜14的变形量相应的电荷。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电膜14是pla膜。以下,对压电膜14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
50.压电膜14具有如下特性:压电膜14在左右方向上被拉伸时所产生的电荷的极性与压电膜14在前后方向上被拉伸时所产生的电荷的极性相反。具体而言,压电膜14是由手性高分子形成的膜。所谓的手性高分子,例如是聚乳酸(pla)、特别是l型聚乳酸(plla)。由手性高分子构成的plla的主链具有螺旋结构。plla具有单轴拉伸而分子取向的压电性。压电膜14具有d14的压电常数。压电膜14的单轴拉伸方向(取向方向)相对于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中的每个方向形成45度的角度。该45度例如包括包含45度
±
10度左右的角度。由此,压电膜14因压电膜14在左右方向上被拉伸或者在左右方向上被压缩而产生电荷。压电膜14例如若在前后方向上被拉伸则产生正电荷。压电膜14例如若在左右方向上被压缩则产生负电荷。电荷的大小取决于由拉伸或者压缩引起的压电膜14的变形量。更准确而言,电荷的大小取决于由拉伸或者压缩引起的压电膜14的变形量的微分值。
51.上电极15a是信号电极。从上电极15a输出检测信号。如图1所示,上电极15a设置于
上主面s1。上电极15a覆盖上主面s1的大部分。但是,上电极15a的右端位于比压电膜14的右端靠左侧。更详细而言,上电极15a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比上电极15a的前后方向的长度长。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上电极15a具有长方形,该长方形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边。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上电极15a的左侧短边与压电膜14的左侧短边重叠为一致。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上电极15a的前方长边与压电膜14的前方长边重叠。但是,上电极15a的前方长边稍微短于压电膜14的前方长边。因此,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压电膜14的前方长边的右端部不与上电极15a的前方长边重叠。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上电极15a的后方长边与压电膜14的后方长边重叠。但是,上电极15a的后方长边稍微短于压电膜14的后方长边。因此,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压电膜14的后方长边的右端部不与上电极15a的后方长边重叠。另外,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上电极15a的右侧短边不与压电膜14的右侧短边重叠。由此,压电膜14从上电极15a向右方突出。上电极15a例如是ito(氧化铟锡)、zno(氧化锌)等有机电极、通过蒸镀、镀覆形成的金属覆膜、利用银浆料形成的印刷电极膜。
52.下电极15b是接地电极。下电极15b与接地电位连接。如图1所示,下电极15b设置于下主面s2。由此,压电膜14位于上电极15a与下电极15b之间。下电极15b覆盖下主面s2的整体。更详细而言,下电极15b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比下电极15b的前后方向的长度长。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下电极15b具有长方形,该长方形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边。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下电极15b的左侧短边与压电膜14的左侧短边重叠为一致。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下电极15b的右侧短边与压电膜14的右侧短边重叠为一致。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下电极15b的前方长边与压电膜14的前方长边重叠为一致。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下电极15b的后方长边与压电膜14的后方长边重叠为一致。下电极15b例如是ito(氧化铟锡)、zno(氧化锌)等有机电极、通过蒸镀、镀覆形成的金属覆膜、利用银浆料形成的印刷电极膜。
53.此处,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将压电膜14、上电极15a以及下电极15b重叠的区域定义为有效区域a1。有效区域a1是有助于在压电传感器13中生成检测信号的部分。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有效区域a1具有与上电极15a相同的形状。因此,有效区域a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比有效区域a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长。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有效区域a1具有长方形,该长方形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边。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有效区域a1的左侧短边与压电膜14的左侧短边重叠为一致。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有效区域a1的前方长边与压电膜14的前方长边重叠。但是,有效区域a1的前方长边稍微短于压电膜14的前方长边。因此,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压电膜14的前方长边的右端部不与有效区域a1的前方长边重叠。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有效区域a1的后方长边与压电膜14的后方长边重叠。但是,有效区域a1的后方长边稍微短于压电膜14的后方长边。因此,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压电膜14的后方长边的右端部不与有效区域a1的后方长边重叠。另外,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不与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重叠。由此,压电膜14从有效区域a1向右方突出。
54.基材16设置在上电极15a上,通过保持压电膜14、上电极15a以及下电极15b,与压电膜14一起变形。基材16具有片状。基材16具有上主面和下主面。基材16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比基材16的前后方向的长度长。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基材16具有长方形,该长方形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边。基材16的长边比压电膜14的长边、上电极15a的长边、下电极15b的长边以及有效区域a1的长边长。基材16的短边比压电膜14的短边、上电极15a的短边、下电极15b的短边以及有效区域a1的短边长。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压电膜14、上
电极15a以及下电极15b配置在被基材16的外缘包围的区域内。
55.基材16与压电膜14相比容易在左右方向上伸缩。即,基材16在左右方向上以单位大小的力拉伸时的基材16在左右方向的变形量大于压电膜14在左右方向上以单位大小的力拉伸时的压电膜14在左右方向的变形量。这样的基材16的材料例如是聚氨酯。
56.如图3所示,粘接层18将压电膜14、上电极15a以及下电极15b固定于基材16。更详细而言,粘接层18设置于基材16的下主面。粘接层18覆盖基材16的下主面的一部分。另外,粘接层18覆盖上电极15a的上主面的整体。更详细而言,在上下方向上观察,粘接层18的外缘与压电膜14的外缘以及下电极15b的外缘一致。但是,在上下方向上观察,粘接层18的外缘不与基材16的外缘重叠。在上下方向上观察,粘接层18的外缘被基材16的外缘包围。粘接层18将压电膜14以及上电极15a与基材16粘接。其结果是,基材16的变形被传递到压电膜14。粘接层18例如是丙烯酸系、橡胶系、硅系、聚氨酯系粘着剂。此外,粘接层18根据被粘体、所需的粘接强度来选择。
57.此处,对有效区域a1与基材16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有效区域a1的外缘不与基材16的外缘重叠。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有效区域a1的外缘被基材16的外缘包围。从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右端)到基材16的右侧短边(右端)的距离d1比从有效区域a1的前方长边(前端)到基材16的前方长边(前端)的距离d2长。从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右端)到基材16的右侧短边(右端)的距离d1比从有效区域a1的后方长边(后端)到基材16的后方长边(后端)的距离d3长。
58.但是,压电膜14的右侧短边(右端)、上电极15a的右侧短边(右端)以及下电极15b的右侧短边(右端)中的一个或两个位于比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右端)靠右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电膜14的右侧短边和下电极15b的右侧短边位于比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靠右侧。
59.此外,从有效区域a1的左侧短边(左端)到基材16的左侧短边(左端)的距离d4与从有效区域a1的前方长边(前端)到基材16的前方长边(前端)的距离d2相等。从有效区域a1的左侧短边(左端)到基材16的左侧短边(左端)的距离d4与从有效区域a1的后方长边(后端)到基材16的后方长边(后端)的距离d3相等。
60.粘接层20设置于基材16的上主面。粘接层20将基材16固定于操作板2。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层20将基材16固定于操作板2的下主面。粘接层20例如是丙烯酸系、橡胶系、硅系、聚氨酯系粘着剂。此外,粘接层20根据被粘体、所需的粘接强度来选择。
61.[效果]
[0062]
根据压电传感器13,能够得到检测精度优异的压电传感器13。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4是比较例的压电传感器113的仰视图以及b-b上的剖视图。图5和图6是表示用户按压图1的位置p时的压电膜114的变形的图。图5是表示左右方向上的变形的图。图6是表示前后方向上的变形的图。在图5和图6中,正值是指由拉伸引起的变形量。在图5和图6中,负值是指由压缩引起的变形量。图7是表示在压电膜114产生的电荷的图。在图7中,正值是指产生了正电荷。在图7中,负值是指产生了负电荷。图5~图7是表示计算机模拟的结果的图。
[0063]
本技术发明人进行了以下说明的计算机模拟。将图4所示的比较例的压电传感器113固定于图1的电子设备1的操作板2的下主面。压电传感器113的固定位置与压电传感器13的固定位置相同。压电传感器113与压电传感器13的不同在于上电极115a的形状。具体而
言,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上电极115a的外缘与压电膜114的外缘、下电极115b的外缘以及有效区域a1的外缘一致。
[0064]
本技术发明人使计算机运算用户按压图1的位置p时的压电膜114的变形量。如图5所示,可知压电膜114在位置p(右侧短边的紧靠左侧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被拉伸。压电膜114若在左右方向上被拉伸,则产生正电荷。因此,压电膜114在位置p(右侧短边的紧靠左侧的位置)产生正电荷。但是,压电膜114在压电膜114的右侧短边被固定于操作板2。因此,压电膜111难以在位置p(右侧短边的紧靠左侧的位置)产生充分的正电荷。
[0065]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可知压电膜114在位置p的右侧(右侧短边)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拉伸。压电膜114若在上下方向上被拉伸,则产生负电荷。因此,压电膜114在位置p的右侧(右侧短边)的位置产生负电荷。在该情况下,压电膜114所产生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抵消。由此,如图7所示,压电膜114所产生的正电荷变小。其结果是,压电传感器113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变低。
[0066]
因此,在压电传感器13中,从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右端)到基材16的右侧短边(右端)的距离d1比从有效区域a1的前方长边(前端)到基材16的前方长边(前端)的距离d2长。有效区域a1是有助于在压电传感器13中生成检测信号的部分。因此,在压电传感器13中位置p的右侧(右侧短边)的位置对检测信号的生成没有贡献。因此,在压电传感器13中在位置p的右侧(右侧短边)的位置产生的负电荷对检测信号的生成没有贡献。其结果是,抑制压电膜14所产生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抵消。因此,压电传感器13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升高。根据以上,根据压电传感器13,能够得到检测精度优异的压电传感器13。
[0067]
本技术发明人为了更加明确压电传感器13的上述效果,进行了以下说明的实验。实验条件如下所示。
[0068]
基材16、116的左右方向的长度:54.8mm
[0069]
基材16、116的前后方向的长度:10mm
[0070]
压电膜1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9mm
[0071]
压电传感器13的d1:5.5mm
[0072]
压电传感器113的d1:0.5mm
[0073]
压电传感器13、113的d2、d3:0.5mm
[0074]
用户按压了具备以上的压电传感器13、113的电子设备1的位置p。按压的条件如下。具体而言,使100g的重物从操作板2的上主面的上方0.3mm的位置以每秒2mm的速度下降0.6mm。而且,本技术发明人经由ad转换器利用计算机测定此时产生的电荷的总量。其结果是,压电传感器13的输出为压电传感器13的输出的1.63倍。因此,从实验也可知,根据压电传感器13,能够得到检测精度优异的压电传感器13。
[0075]
另外,在压电传感器13中,从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右端)到基材16的右侧短边(右端)的距离d1比从有效区域a1的后方长边(后端)到基材16的后方长边(后端)的距离d3长。由此,由于与从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右端)到基材16的右侧短边(右端)的距离d1比从有效区域a1的前方长边(前端)到基材16的前方长边(前端)的距离d2长相同的理由,能够得到检测精度优异的压电传感器13。
[0076]
另外,在压电传感器13中,下电极15b是接地电极。因此,由于来自配置于压电传感器13的下方的cpu、电路基板等的噪声被作为接地电极的下电极15b吸收,因此不易到达作
为信号电极的上电极15a。由此,抑制噪声侵入到检测信号。另外,由于来自作为信号电极的上电极15a的无用辐射被作为接地电极的下电极15b吸收,因此不易到达配置于压电传感器13的下方的cpu、电路基板等。
[0077]
(第一变形例)
[0078]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一变形例的压电传感器13a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压电传感器13a的仰视图以及b-b上的剖视图。
[0079]
压电传感器13a与压电传感器13的不同在于压电膜14的形状和上电极15a的形状。更详细而言,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上电极15a的形状与下电极15b的形状相同。另外,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上电极15a和下电极15b从压电膜14向右方突出。由此,压电膜14的右侧短边(右端)、上电极15a的右侧短边(右端)以及下电极15b的右侧短边(右端)中的一个或两个位于比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右端)靠右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上电极15a的右侧短边以及下电极15b的右侧短边位于比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靠右侧。由于压电传感器13a的其他结构与压电传感器1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080]
(第二变形例)
[0081]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二变形例的压电传感器13b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压电传感器13b的仰视图以及b-b上的剖视图。
[0082]
压电传感器13b与压电传感器13的不同在于上电极15a的形状和下电极15b的形状。更详细而言,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上电极15a的形状与压电膜14的形状相同。另外,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上电极15a和压电膜14从下电极15b向右方突出。由此,压电膜14的右侧短边(右端)、上电极15a的右侧短边(右端)以及下电极15b的右侧短边(右端)中的一个或两个位于比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右端)靠右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上电极15a的右侧短边以及压电膜14的右侧短边位于比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靠右侧。由于压电传感器13b的其他结构与压电传感器1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083]
(第三变形例)
[0084]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三变形例的压电传感器13c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0是压电传感器13c的仰视图以及b-b上的剖视图。
[0085]
压电传感器13c与压电传感器13的不同在于压电膜14、上电极15a的形状以及下电极15b的形状。更详细而言,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下电极15b的形状与压电膜14的形状相同。另外,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上电极15a从压电以及下电极15b向右方突出。由此,压电膜14的右侧短边(右端)、上电极15a的右侧短边(右端)以及下电极15b的右侧短边(右端)中的一个或两个位于比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右端)靠右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上电极15a的右侧短边位于比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靠右侧。由于压电传感器13c的其他结构与压电传感器1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086]
(第四变形例)
[0087]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四变形例的压电传感器13d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1是压电传感器13d的仰视图以及b-b上的剖视图。
[0088]
压电传感器13d与压电传感器13的不同在于下电极15b的形状。更详细而言,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上电极15a的形状与下电极15b的形状相同。另外,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压电膜14从上电极15a和下电极15b向右方突出。由此,压电膜14的右侧短边(右端)、上电极15a
的右侧短边(右端)以及下电极15b的右侧短边(右端)中的一个或两个位于比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右端)靠右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电膜14的右侧短边位于比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靠右侧。由于压电传感器13d的其他结构与压电传感器1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089]
(第五变形例)
[0090]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五变形例的压电传感器13e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2是压电传感器13e的仰视图以及b-b上的剖视图。
[0091]
压电传感器13e与压电传感器13的不同在于压电膜14的形状。更详细而言,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压电膜14的形状与上电极15a的形状相同。另外,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下电极15b从压电膜14和上电极15a向右方突出。由此,压电膜14的右侧短边(右端)、上电极15a的右侧短边(右端)以及下电极15b的右侧短边(右端)中的一个或两个位于比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右端)靠右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电极15b的右侧短边位于比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靠右侧。由于压电传感器13e的其他结构与压电传感器1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092]
(第六变形例)
[0093]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六变形例的压电传感器13f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3是压电传感器13f的仰视图以及b-b上的剖视图。
[0094]
压电传感器13f与压电传感器13的不同在于从有效区域a1的左侧短边(左端)到基材16的左侧短边(左端)的距离d4。更详细而言,在压电传感器13f中,从有效区域a1的左侧短边(左端)到基材16的左侧短边(左端)的距离d4比从有效区域a1的前方长边(前端)到基材16的前方长边(前端)的距离d2长。从有效区域a1的左侧短边(左端)到基材16的左侧短边(左端)的距离d4比从有效区域a1的后方长边(后端)到基材16的后方长边(后端)的距离d3长。
[0095]
此外,压电传感器13a~13e也可以具备与压电传感器13f相同的结构。
[0096]
(其他实施方式)
[0097]
本实用新型的压电传感器并不限于压电传感器13、13a~13e,能够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另外,也可以任意组合压电传感器13、13a~13e的结构。
[0098]
此外,在压电传感器13、13a~13e中,也可以在压电膜14沿左右方向被拉伸时产生负电荷,在压电膜14沿前后方向被拉伸时产生正电荷。
[0099]
此外,在压电传感器13、13a~13e中,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压电膜14、上电极15a、下电极15b、基材16以及有效区域a1也可以不具有长方形。
[0100]
此外,在压电传感器13、13a~13e中,也可以从有效区域a1的右侧短边到基材16的右侧短边的距离d1为从有效区域a1的后方长边到基材16的后方长边的距离d3以下。
[0101]
此外,在压电传感器13、13a~13e中,上电极15a也可以是接地电极。下电极15b也可以是信号电极。
[0102]
在压电传感器13、13a~13e中,压电膜14也可以具有d14的压电常数以外的压电常数。例如,压电膜14也可以具有d31的压电常数。具有d31的压电常数的压电膜14例如是pvdf(聚偏二氟乙烯)膜。
[0103]
附图标记说明
[0104]1…
电子设备;2

操作板;3

壳体;13、13a~13f

压电传感器;14

压电膜;15a

上电极;15b

下电极;16

基材;18、20

粘接层;a1

有效区域;s1

上主面;s2


主面。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