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营养均衡的马铃薯种植用新型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3 06:45: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马铃薯种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营养均衡的马铃薯种植用新型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2.马铃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土豆、地蛋、洋芋等,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等特性,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为了培育优质的马铃薯,一般在种植之前会进行马铃薯植株的育苗,因此会用到马铃薯的育苗装置。
3.目前,公告号为cn202011123371.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种植用培育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多个隔板,所述箱体的右侧连通有排水管,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喷淋组件;该马铃薯种植用培育装置,可通过横管与曲管的转动连接,以及齿轮与齿条的啮合连接,使得电机转动时可通过滑杆的圆周运动带动齿条往复滑动。
4.现有装置在对马铃薯育苗的喷洒部件大多结构即为固定,大多均只能进行转动喷洒动作,该方式容易导致培养箱内部湿度过高,同时较难进行调节动作,从而容易导致部分电气部件造成短路现象;现有装置在进行喷洒动作时,大多需要人工对培养水进行调配,从而导致现有装置的培育工作需要较多的人力成本;现有装置大多未对培养箱内部的温度等方面进行调节工作,进而影响培养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营养均衡的马铃薯种植用新型育苗装置,解决了现有装置在对马铃薯育苗的喷洒部件大多结构即为固定,大多均只能进行转动喷洒动作,该方式容易导致培养箱内部湿度过高,同时较难进行调节动作,从而容易导致部分电气部件造成短路现象;现有装置在进行喷洒动作时,大多需要人工对培养水进行调配,从而导致现有装置的培育工作需要较多的人力成本;现有装置大多未对培养箱内部的温度等方面进行调节工作,进而影响培养效果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营养均衡的马铃薯种植用新型育苗装置,包括培养箱、抽屉滑轨、位移箱、调节机构、调温机构、控制面板、集液槽和培养板,所述培养箱内侧壁与抽屉滑轨螺栓连接,所述抽屉滑轨分别与位移箱左右两侧螺栓连接,所述培养箱右侧与控制面板螺栓连接,所述位移箱底板内侧设有集液槽,所述位移箱内侧壁与培养板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设于位移箱内部,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限位滑槽、多级调节杆、第一位移板、拉伸隔离布、调节气杆、第二位移板、导流喷管、拉伸液管、调配机构和红外传感器,所述位移箱左右两侧内部均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槽壁与多级调节杆前后两侧的活塞杆螺栓连接,所述多级调节杆固定杆与第一位移板内侧孔螺栓
连接,所述第一位移板左右两侧均与限位滑槽内槽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滑槽内槽壁与拉伸隔离布弹性连接,所述拉伸隔离布分别于第一位移板前后两侧端面弹性连接,所述第一位移板顶部与调节气杆固定杆螺栓连接,所述调节气杆活塞杆与第二位移板顶部螺栓连接,所述第二位移板底部与导流喷管顶部螺栓连接,所述导流喷管顶部右侧管口与拉伸液管管道连接,所述拉伸液管顶部设有调配机构,所述第二位移板顶部中侧与红外传感器螺栓连接,所述多级调节杆、调节气杆和红外传感器均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调温机构设于培养箱左端。
9.进一步的,所述调配机构包括电磁多通阀、导流液泵、配液箱、涡流箱、搅拌桨轴、第一电磁换向阀和快速接头,所述拉伸液管顶部与电磁多通阀出水口管道连接,所述电磁多通阀与导流液泵出水口管道连接,所述导流液泵底部与培养箱顶部螺栓连接,所述导流液泵与配液箱出水口管道连接,所述配液箱底部与培养箱顶部螺栓连接,所述配液箱内顶部与涡流箱外箱体螺栓连接,所述涡流箱中侧通孔与搅拌桨轴键槽连接,所述涡流箱左端与第一电磁换向阀右端出水口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左端进水口与快速接头管道连接,所述电磁多通阀、导流液泵和第一电磁换向阀均与控制面板电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调温机构包括蓄水箱、微型液泵、第二电磁换向阀、环形换热管、放置槽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培养箱左端与蓄水箱螺栓连接,所述蓄水箱后端出水口与微型液泵管道连接,所述微型液泵后端出水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后端左侧出水口与快速接头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后端右侧出水口与环形换热管管道连接,所述环形换热管与放置槽内槽壁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槽设于培养箱内部,所述培养箱内后壁与温度传感器螺栓连接,所述微型液泵、第二电磁换向阀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面板电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位移板顶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调节气杆,且调节气杆的调节长度为10厘米。
12.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换热管呈开口向前的匚字形状,且环形换热管外侧和放置槽内槽壁均设有陶瓷板。
13.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喷管材质为黄铜。
14.进一步的,所述拉伸液管材质为塑料。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营养均衡的马铃薯种植用新型育苗装置,通过设置了调节机构在位移箱内部,通过多级调节杆带动第一位移板和调节气杆进行位移调节动作,然后通过调节气杆带动第二位移板和导流喷管进行高度调节动作,此时通过红外传感器对第二位移板的高度进行监测动作,有利于提高对导流喷管的位移调节效果,进而提高喷洒效果。
18.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营养均衡的马铃薯种植用新型育苗装置,通过设置了调配机构在培养箱顶部,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和快速接头将水和营养液导入涡流箱内部,并通过水流带动涡流箱和搅拌桨轴进行转动,有利于提高对营养液的调配效果,然后通过电磁多通阀和导流液泵将导流进入拉伸液管和导流喷管内部,有利于提高对育苗配液的定量喷洒效果。
19.3)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营养均衡的马铃薯种植用新型育苗装置,通过设置了调温
机构在培养箱左端,通过微型液泵和第二电磁换向阀将蓄水箱内侧纯净水分别送入快速接头和环形换热管内部,并通过环形换热管和放置槽内侧设置的陶瓷板进行散热动作,再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培养箱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效果,有利于提高对培养箱内侧温度的传感和控制效果。
附图说明
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抽屉滑轨和调节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温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中:培养箱-1、抽屉滑轨-2、位移箱-3、调节机构-4、调温机构-5、控制面板-6、集液槽-7、培养板-8、限位滑槽-41、多级调节杆-42、第一位移板-43、拉伸隔离布-44、调节气杆-45、第二位移板-46、导流喷管-47、拉伸液管-48、调配机构-49、红外传感器-410、电磁多通阀-491、导流液泵-492、配液箱-493、涡流箱-494、搅拌桨轴-495、第一电磁换向阀-496、快速接头-497、蓄水箱-51、微型液泵-52、第二电磁换向阀-53、环形换热管-54、放置槽-55、温度传感器-56。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营养均衡的马铃薯种植用新型育苗装置:包括培养箱1、抽屉滑轨2、位移箱3、调节机构4、调温机构5、控制面板6、集液槽7和培养板8,培养箱1内侧壁与抽屉滑轨2螺栓连接,抽屉滑轨2分别与位移箱3左右两侧螺栓连接,培养箱1右侧与控制面板6螺栓连接,位移箱3底板内侧设有集液槽7,位移箱3内侧壁与培养板8滑动连接。
29.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营养均衡的马铃薯种植用新型育苗装置,调节机构4设于位移箱3内部,提高对喷洒部件的调节效果,调节机构4包括限位滑槽41、多级调节杆42、第一位移板43、拉伸隔离布44、调节气杆45、第二位移板46、导流喷管47、拉伸液管48、调配机构49和红外传感器410,位移箱3左右两侧内部均设有限位滑槽41,为多级调节杆42提供限位效果,限位滑槽41内槽壁与多级调节杆42前后两侧的活塞杆螺栓连接,为多级调节杆42提供限位效果,多级调节杆42固定杆与第一位移板43内侧孔螺栓连接,提高多级调节杆42的带动效果,第一位移板43左右两侧均与限位滑槽41内槽壁滑动连接,提高第一位移板43的位移效果,限位滑槽41内槽壁与拉伸隔离布44弹性连接,提高拉伸隔离布44的拉伸效果,拉伸隔离布44分别于第一位移板43前后两侧端面弹性连接,提高拉伸隔离布44的拉伸效果,第一位移板43顶部与调节气杆45固定杆螺栓连接,提高调节气杆45的
调节效果,调节气杆45活塞杆与第二位移板46顶部螺栓连接,提高调节气杆45的调节效果,第二位移板46底部与导流喷管47顶部螺栓连接,提高导流喷管47的导流效果,导流喷管47顶部右侧管口与拉伸液管48管道连接,提高导流喷管47的导流效果,拉伸液管48顶部设有调配机构49,提高对培养液的调配效果,第二位移板46顶部中侧与红外传感器410螺栓连接,提高红外传感器410的传感效果,多级调节杆42、调节气杆45和红外传感器410均与控制面板6电连接,为多级调节杆42、调节气杆45和红外传感器410提供电能,调温机构5设于培养箱1左端,提高对培养箱1内侧的温度调节效果,调配机构49包括电磁多通阀491、导流液泵492、配液箱493、涡流箱494、搅拌桨轴495、第一电磁换向阀496和快速接头497,拉伸液管48顶部与电磁多通阀491出水口管道连接,提高电磁多通阀491的导流效果,电磁多通阀491与导流液泵492出水口管道连接,提高电磁多通阀491的导流效果,导流液泵492底部与培养箱1顶部螺栓连接,提高导流液泵492的导流效果,导流液泵492与配液箱493出水口管道连接,提高导流液泵492的导流效果,配液箱493底部与培养箱1顶部螺栓连接,为配液箱493提供限位效果,配液箱493内顶部与涡流箱494外箱体螺栓连接,提高涡流箱494的转动效果,涡流箱494中侧通孔与搅拌桨轴495键槽连接,提高涡流箱494的带动效果,涡流箱494左端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96右端出水口管道连接,提高第一电磁换向阀496的导流效果,第一电磁换向阀496左端进水口与快速接头497管道连接,提高第一电磁换向阀496的导流效果,电磁多通阀491、导流液泵492和第一电磁换向阀496均与控制面板6电连接,为电磁多通阀491、导流液泵492和第一电磁换向阀496提供电能,第一位移板43顶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调节气杆45,且调节气杆45的调节长度为10厘米,提高调节气杆45的调节效果。
30.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营养均衡的马铃薯种植用新型育苗装置,调温机构5包括蓄水箱51、微型液泵52、第二电磁换向阀53、环形换热管54、放置槽55和温度传感器56,培养箱1左端与蓄水箱51螺栓连接,提高对蓄水箱51的限位效果,蓄水箱51后端出水口与微型液泵52管道连接,提高微型液泵52的导流效果,微型液泵52后端出水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53管道连接,提高微型液泵52的导流效果,第二电磁换向阀53后端左侧出水口与快速接头497管道连接,提高第二电磁换向阀53的导流效果,第二电磁换向阀53后端右侧出水口与环形换热管54管道连接,提高第二电磁换向阀53的导流效果,环形换热管54与放置槽55内槽壁固定连接,提高环形换热管54的散热效果,放置槽55设于培养箱1内部,提高放置槽55的放置效果,培养箱1内后壁与温度传感器56螺栓连接,提高温度传感器56的传感效果,微型液泵52、第二电磁换向阀53和温度传感器56均与控制面板6电连接,为微型液泵52、第二电磁换向阀53和温度传感器56提供电能,环形换热管54呈开口向前的匚字形状,且环形换热管54外侧和放置槽55内槽壁均设有陶瓷板,提高环形换热管54的导流和散热效果。
3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营养均衡的马铃薯种植用新型育苗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32.第一,使用本设备时,首先将本装置放置在工作区域中,然后将设备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既可为本设备工作提供所需的电能;
33.第二,在进行育苗工作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面板6控制微型液泵52进行工作,从而使其将蓄水箱51内侧纯净水送入第二电磁换向阀53内侧,并通过其的分流效果将水流分别送入快速接头497和环形换热管54内部,并通过环形换热管54和放置槽55内侧设置的陶瓷板进行散热动作,再通过温度传感器56对培养箱1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效果,有利于提
高对培养箱1内侧温度的传感和控制效果;
34.第三,然后通过控制多级调节杆42带动第一位移板43和调节气杆45在限位滑槽41内槽壁进行位移调节动作,然后通过调节气杆45带动第二位移板46和导流喷管47进行高度调节动作,此时通过红外传感器410对第二位移板46的高度进行监测动作,然后通过拉伸液管48将营养液送入导流喷管47内部并进行喷洒动作哦,有利于提高对导流喷管47的位移调节效果,进而提高喷洒效果;
35.第四,然后控制第一电磁换向阀496和快速接头497将水和营养液导入涡流箱494内部,从而通过水流推动涡流箱494和搅拌桨轴49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桨轴495转动对配液箱493内侧液体进行搅拌,有利于提高对营养液的调配效果,然后通过电磁多通阀491和导流液泵492将导流进入拉伸液管48和导流喷管47内部,有利于提高对育苗配液的定量喷洒效果。
36.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营养均衡的马铃薯种植用新型育苗装置,通过多级调节杆42带动第一位移板43和调节气杆45进行位移调节动作,然后通过调节气杆45带动第二位移板46和导流喷管47进行高度调节动作,此时通过红外传感器410对第二位移板46的高度进行监测动作,有利于提高对导流喷管47的位移调节效果,进而提高喷洒效果,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496和快速接头497将水和营养液导入涡流箱494内部,并通过水流带动涡流箱494和搅拌桨轴495进行转动,有利于提高对营养液的调配效果,然后通过电磁多通阀491和导流液泵492将导流进入拉伸液管48和导流喷管47内部,有利于提高对育苗配液的定量喷洒效果,通过微型液泵52和第二电磁换向阀53将蓄水箱51内侧纯净水分别送入快速接头497和环形换热管54内部,并通过环形换热管54和放置槽55内侧设置的陶瓷板进行散热动作,再通过温度传感器56对培养箱1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效果,有利于提高对培养箱1内侧温度的传感和控制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