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天线辅助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3 06:36: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天线辅助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八木天线出厂之前必须进行驻波测试摸底,以及进行巴伦调试以进行阻抗匹配,但驻波测试对场景的要求特殊,传统的方法是在空旷的场地将天线抬升到一定高度,将天线水平放置测试,对中心频率30mhz的八木天线来说,要得到较为真实的测试数值,常常需要将天线抬高到6~8米的高空,以尽量避免大地的干扰,尤其要求正前方无遮挡物。这就给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一是需要有专门的场地来架设抬升装置(通常是在野外用塔杆升降,或临时加设高台),麻烦多多,成本高;二是由于巴伦调试需要多次调整参数才能完成,需要多次将天线升起、降下,抬上、搬下,费时费力,且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辅助测试装置,从而提高天线姿态变换的便捷性,提高天线测试效率。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辅助测试装置包括:
5.底座;
6.支座,直立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7.翻转框架,所述翻转框架的中段结构通过转轴与所述支座的上端连接,构成杠杆结构,且可绕所述转轴翻转至平放姿态或竖直姿态,所述翻转框架的第一端设置有天线固定结构;
8.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支座与所述翻转框架之间,用于固定所述翻转框架的平放姿态;
9.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支座上,用于固定所述翻转框架的竖直姿态。可选地,在所述翻转框架的竖直姿态下,所述翻转框架的第一端朝上。
10.可选地,所述支座包括两个立杆,且并列间隔设置;
11.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两个立杆之间。
12.可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设置在所述两个立杆之间,且分别位于竖直姿态的所述翻转框架的两侧。
13.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中的至少一个通过限位钩固定,所述限位钩固定在所述支座上。
14.可选地,所述天线辅助测试装置为木制材料或塑料材料。
15.可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一延伸杆,所述第一延伸杆由所述底座向外延伸,且延伸方向与平放姿态的所述翻转框架的延伸方向一致。
16.可选地,所述第一延伸杆包括两组,且延伸方向相反。
17.可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延伸杆,所述第二延伸杆由所述底座向外延伸,且延
伸方向与平放姿态的所述翻转框架的延伸方向垂直。
18.可选地,所述第二延伸杆包括两组,且延伸方向相反。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辅助测试装置包括直立设置在底座上的支座,翻转框架的中段结构通过转轴与支座的上端连接,构成杠杆结构,且可绕转轴翻转至平放姿态或竖直姿态,天线通过翻转框架的第一端设置的天线固定结构固定,通过调节翻转框架的姿态,即可实现安装至翻转框架的天线的姿态变换,而翻转框架的杠杆结构便于姿态变换,有效提高了天线姿态变换的便捷性。且通过支撑组件和限位组件分别固定翻转框架的平放姿态和竖直姿态,保障了天线姿态的稳定性,保障了天线的安装和测试时的系统稳定性,保障了天线辅助测试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20.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21.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辅助测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辅助测试装置的平放姿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辅助测试装置的竖直姿态下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6.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辅助测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辅助测试装置的平放姿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7.上述图1和图2结合来看,本实施例的天线辅助测试装置100主要包括底座110、支座120和翻转框架130,支座120直立设置在底座110上,翻转框架130的中段位置设置转轴131,该转轴131例如为将翻转框架130与支座120活动连接的销轴1312与垫圈1311的组合,通过活动连接至支座120的上端,以实现翻转框架130绕转轴131翻转,在平放姿态和竖直姿态中切换,翻转框架130的第一端设置有天线固定结构132,天线200固定至天线固定结构132,以随翻转框架130的姿态切换调整天线200的姿态。
28.在支座120与翻转框架130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101,用于固定翻转框架130的平放姿态,支撑组件101与支座120和翻转框架130的连接为活动连接,可在翻转框架130翻转至竖直姿态时解除对翻转框架130的限制,具体地,例如支撑组件101与支座120通过转轴连接,在支撑组件101与翻转框架130的接合位置设置凹槽(设置在支撑组件101的端部)和横杆(设置在翻转框架130上),通过凹槽与横杆的耦合匹配,实现对翻转框架130的支撑,在翻转框架130顺时针翻转时,还可有效避免支撑组件101对翻转框架130的限制。
29.支撑组件101的长度,以及支撑组件101和与翻转框架130的连接位置影响翻转框
架130在平放姿态下的倾角,根据待测的天线200的实际长度,该倾角可灵活设计,以在安装固定天线时避免天线触地,在可选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01与翻转框架130的结合位置的横杆包括多个,以使翻转框架130在平放姿态下包括多种可选的倾角。
30.支座120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杆121、第二限位杆122和限位钩123,构成限位组件,在翻转框架130翻转至竖直姿态时,第二限位杆122通过限位钩123固定位置,第一限位杆121和第二限位杆122分别位于竖直姿态的翻转框架130的两侧,实现对翻转框架130的竖直姿态的固定,进而稳固固定在翻转框架130上的天线200。
31.在底座110上还设置有第一延伸杆111和第二延伸杆112,第一延伸杆111和第二延伸杆112均由底座110水平向外延伸,以提高底座110的稳定性,降低天线辅助测试装置100翻倒风险。第一延伸杆111的延伸方向与平放姿态的翻转框架130的延伸方向一致,对应图2的方位参考,第一延伸杆111的延伸方向向左或向右;第二延伸杆112的延伸方向与平放姿态的翻转框架130的延伸方向垂直,对应图2的方位参考,第二延伸杆112的延伸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或向内。
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杆111和第二延伸杆112分别包括两组,且延伸方向相反,可在四个方向上提高天线辅助测试装置100的稳定性,防止侧翻。
33.在本实施例中,支座120的两个立杆的底部结构为爪形,可提高支座120的稳定性,但本技术对支座120的具体结构不作特别限定,例如还可为塔形、三角形等。
34.在本实施例中,天线200为八木天线,在其固定至翻转框架130上后,其辐射方向与翻转框架130的延伸方向一致,且与翻转框架130的第一端指向一致,辐射振子201的位置根据天线尺寸和安装测试需求而不同,在此对其不作特别限制。
35.其中,天线辅助测试装置100为绝缘材质,可减少对天线的测试干扰,具体地,例如为木制材料、塑料材料等。
36.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辅助测试装置的竖直姿态下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37.进一步参照他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天线200为八木天线,其辐射方向与翻转框架130的延伸方向一致,使得在翻转框架130翻转至竖直姿态时,其辐射振子210下方为反射振子202,上方为引向结构,使天线200的辐射方向竖直向上。
38.在本实施例中,支座120包括两个立杆,转轴131设置在两个立杆之间,两个立杆还可通过固定在其上的第一限位杆121固定,在底座110上,还设置有横杆113,用于在底部固定支座120,整体提高支座120的稳固性。横杆113还可用于第一延伸杆111的固定。
39.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框架130的宽度小于两个支座120的间距,即翻转框架130设置在支座120的两个立杆之间;在可选实施例中,翻转框架130的宽度大于支座120的两个立杆间距,使支座120的两个立杆夹在翻转框架120中,对应第一限位杆121和第二限位杆122还延伸至支座120的两个立杆之外,以实现对翻转框架120的竖直姿态的定位。
40.天线200安装时,翻装框架130处于接近水平状态的平放姿态,此时方便天线200的安装;测试天线时,翻装框架130处于垂直状态的竖直姿态,并使天线200的辐射方向朝向天空,由于天线200的反射阵子202在下,并与地面有一定距离,此时大地对测试真实性的干扰较小,同时由于天线200的辐射方向朝天,保证了天线200的正前方绝无遮挡物,可以得到较准确的驻波测试参数。
41.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辅助测试装置将支座直立设置在底座上,翻转框架通过转轴与支座上端连接,且可绕转轴翻转为平放姿态或竖直姿态,翻转框架上设置天线固定结构,以将天线与翻转框架固定,在翻转框架在平放姿态和竖直姿态中切换时,使天线姿态也随之切换,以在翻转框架的平放姿态下安装待测天线,天线安装后通过杠杆原理将翻转框架便捷地翻转至竖直姿态,以便于将天线调整为竖直姿态,为天线的测试提供了便利,且通过支撑组件和限位组件实现翻转框架的平放姿态和竖直姿态的稳固,保障了天线安装和测试时的稳固性,操作方便。
42.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