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变极性输出的干扰弹点火电路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17:49: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干扰弹点火电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变极性输出的干扰弹点火电路。


背景技术:

2.目前干扰弹大部分采用单极性直接发射方式进行控制,其内部为若干继电器组成点火电路,利用继电器将点火控制信号转换为大电流的点火驱动信号。
3.但传统干扰弹点火电路仅能适用于单极性干涉弹的发射,输出单一极性,无法翻转极性,不能发射依靠极性翻转发射的干扰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所要解决传统点火电路无法发射依靠极性翻转发射的干扰弹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极性输出的干扰弹点火电路,通过电源电路供电,逻辑控制电路控制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输出正/反极性电压,以发射依靠极性翻转发射的干扰弹。
5.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可变极性输出的干扰弹点火电路,包括电源电路、逻辑控制电路和极性交换点火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和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连接,所述逻辑控制电路与所述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输出正/反极性电压。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源电路为逻辑控制电路和极性交换点火电路供电,逻辑控制电路控制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输出正/反极性电压,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输出正向电压时,干扰弹内部电路充电储能,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输出反向电压时,控制干扰弹抛射点火击发,以发射依靠极性翻转发射的干扰弹。
8.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源转换模块和第二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第一电源转换模块与所述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模块与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连接。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电路对极性交换点火电路和逻辑控制电路分开供电,分别满足极性交换点火电路和逻辑控制电路的不同供电需求。
10.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防反接模块和emc/emi抑制模块,所述防反接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所述防反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转换模块连接,所述防反接模块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emc/emi抑制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模块连接。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电路增加防反接模块,可以避免电源反接造成电路元器件的损坏,增设emc/emi抑制模块可以有效的避免外界辐射干扰电路,保证电路可靠工作。
12.进一步的,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包括单片机第一输出端和单片机第二输出端,所述单片机第一输出端和单片机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内置程序控制所述单片机第一输出端和单片机第二输出端按设定时间输
出正/反极性电压控制信号;
13.所述极性交换点火电路包括两个输出端:第一点火端和第二点火端,所述第一点火端和第二点火端用于与干扰弹连接,输出正/反极性电压。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单片机内置的程序和晶体振荡器,保证单片机在设定的时间内输出正/反极性电压控制信号,在单片机输出正向电压控制信号时,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输出正向电压,干扰弹内部的电路储能,在单片机输出反向电压控制信号时,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输出反向电压,干扰弹内部的抛射底火点燃,实现弹丸抛射,弹药抛射后干扰弹内部的电路依靠正向电压时储存的电能完成弹药战斗部引爆。
15.进一步的,所述极性交换点火电路包括电机驱动芯片、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容c7,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vp脚接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gnd脚接地,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vref脚接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接 5v电压,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还通过电容c7与地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in1端通过电阻r7与所述单片机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in1端还通过电阻r8与地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in2端通过电阻r4与所述单片机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in2端还通过电阻r3与地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lsen端通过电阻r5与地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out2端为第一点火端,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out1端为第二点火端。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电解电容c5、电解电容c6、电阻r6、和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vin脚接所述防反接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vin脚还通过电解电容与地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gnd脚和ov脚均与地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trim脚通过电阻r6和电解电容c6与地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 vo脚通过电解电容c6与地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 vo脚为所述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和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vin脚与所述emc/emi抑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vin脚还通过电容c2与地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gnd脚与地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vout脚通过并联的电容c3和电容c4与地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vout脚为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
18.进一步的,所述防反接模块包括:mos管q1、电阻r2和稳压管z1,所述mos管q1的源极与电源连接,所述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2与地连接,所述mos管q1的漏极通过稳压管z1与所述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1的漏极为防反接模块的输出端;
19.所述emc/emi抑制模块包括:电阻r1、电感l1、双向稳压管dz1和电解电容c1,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防反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双向稳压管dz1与地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通过电解电容c1与地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为所述emc/emi抑制模块的输出端。
20.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驱动芯片采用as4950、所述单片机采用gd32f190r8t6、所述第一电源模块采用urb2424ld-30wr3,第二电源模块采用r7805m-1000r3。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电路采用高精度稳压芯片,为系统提供稳定电压,以单片机输出正/反极性电压控制信号,以全桥mos构成极性交换点火电路,实现了特定点火逻辑的干扰弹点火功能,相比传统正极性点火电路,可直接应用于依靠极性翻转发射的干扰弹点火,具有集成度高、造价低、故障率低等特点。
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为21.5v,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为5v,或所述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为26v,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为3.3v
2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极性输出的干扰弹点火电路,通过电源电路为逻辑控制电路和极性交换点火电路供电,逻辑控制电路控制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输出正/反极性电压,以发射依靠极性翻转发射的干扰弹。
附图说明
2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极性交换点火电路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逻辑控制电路示意图。
29.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30.11、防反接模块;12、emc/emi抑制模块;13、第二电源转换模块;14、第一电源转换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2.如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可变极性输出的干扰弹点火电路,如图1所示,干扰弹点火电路包括电源电路、逻辑控制电路和极性交换点火电路;电源电路分别与逻辑控制电路和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连接,对逻辑控制电路和极性交换点火电路分别供电,逻辑控制电路与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连接,逻辑控制电路输出正/反极性电压控制信号,控制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输出正/反极性电压。
33.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输出正向电压时,干扰弹内部电路充电储能,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输出反向电压时,干扰弹内部的抛射底火点燃,实现弹丸抛射,弹药抛射后干扰弹内部的电路依靠正向电压时储存的电能完成弹药战斗部引爆。
3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源转换模块14和第二电源转换模块13,第一电源转换模块14与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模块13与逻辑控制电路连接,分别对极性交换点火电路和逻辑控制电路供电,满足极性交换点火电路和逻辑控制电路的不同供电需求。
3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源转换模块14和第二电源转换模块13的供电电压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进行设置,如: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为21.5v,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为5v,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为26v,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为3.3v。
3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源电路还包括防反接模块11和emc/emi抑
制模块12,防反接模块11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防反接模块11的输出端与第一电源转换模块14连接,防反接模块11的输出端还通过emc/emi抑制模块12与第二电源转换模块13连接;增加的防反接模块,可以避免电源反接造成电路元器件的损坏,增设emc/emi抑制模块可以有效的避免外界辐射干扰电路,保证电路可靠工作。
3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逻辑控制电路与极性交换点火电路,如图3-4所示,逻辑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单片机包括单片机第一输出端和单片机第二输出端,单片机第一输出端和单片机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连接,单片机内置程序控制单片机第一输出端和单片机第二输出端按设定时间输出正/反极性电压控制信号,即单片机第一输出端和单片机第二输出端的高/低电平;极性交换点火电路包括两个输出端:第一点火端和第二点火端,第一点火端和第二点火端用于与干扰弹连接,输出正/反极性电压。
3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内置程序为控制单片机按设定的时间输出高/低电平的程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故此不再赘述。
39.通过单片机内置的程序和晶体振荡器,保证单片机在设定的时间内输出正/反极性电压控制信号,在单片机输出正向电压控制信号时,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输出正向电压,干扰弹内部的电路储能,在单片机输出反向电压控制信号时,极性交换点火电路输出反向电压,干扰弹内部的抛射底火点燃,实现弹丸抛射,弹药抛射后干扰弹内部的电路依靠正向电压时储存的电能完成弹药战斗部引爆。
4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防反接模块11,如图2所示,包括:mos管q1、电阻r2和稳压管z1,mos管q1的源极与电源连接,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2与地连接,mos管q1的漏极通过稳压管z1与mos管q1的栅极连接,mos管q1的漏极为防反接模块的输出端;
41.emc/emi抑制模块12,如图2所示,包括:电阻r1、电感l1、双向稳压管dz1和电解电容c1,电阻r1的第一端与防反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双向稳压管dz1与地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与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通过电解电容c1与地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为emc/emi抑制模块的输出端。
42.第一电源转换模块14,如图2所示,包括电解电容c5、电解电容c6、电阻r6、和第一电源模块,第一电源模块的vin脚接防反接模块的输出端,第一电源模块的vin脚还通过电解电容与地连接,第一电源模块的gnd脚和ov脚均与地连接,第一电源模块的trim脚通过电阻r6和电解电容c6与地连接,第一电源模块的 vo脚通过电解电容c6与地连接,第一电源模块的 vo脚为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
43.第二电源转换模块13,如图2所示,包括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和第二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的vin脚与emc/emi抑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的vin脚还通过电容c2与地连接,第二电源模块的gnd脚与地连接,第二电源模块的vout脚通过并联的电容c3和电容c4与地连接,第二电源模块的vout脚为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
44.逻辑控制电路如图4所示,单片机采用gd32f190r8t6,单片机1脚通过电容c8接地,单片机的1脚与 5v电压连接,单片机的5脚通过电容c10与地连接,单片机的6脚通过电容c11与地连接,单片机的5脚与6脚之间通过晶振y1连接,单片机的7脚接电阻r13的第一端,电阻r13的第二端通过电容c13与地连接,电阻r13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12与 5v电压连接,单片机12脚接地,单片机13脚与 5v电压连接,单片机13脚通过电容12与地连接,单片机21脚通过电阻r14与 5v电压连接,单片机31脚与地连接,单片机32脚与 5v电压连接,单片机32
脚通过电容c14与地连接,单片机的42脚与串口p2的第四脚连接,单片机的43脚与串口p2的第三脚连接,串口p2的第二脚接地,串口p2的第一脚与 5v电压连接,单片机的52脚为单片机第二输出端,单片机的53脚为单片机第一输出端,单片机的60脚通过电阻r11与地连接,单片机的60脚与串口p1的第二脚连接,串口p1的第一脚通过电阻r10与 5v电压连接,单片机的63脚与地连接,单片机的64脚通过电容c9与地连接,单片机的64脚与 5v电压连接,构成单片机最小系统控制电路。
45.上述的 5v电压由第二电源转换模块13提供。
46.极性交换点火电路,如图3所示,包括电机驱动芯片、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容c7,电机驱动芯片的vp脚接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机驱动芯片的gnd脚接地,电机驱动芯片的vref脚接电阻r9的第一端,电阻r9的第二端接 5v电压,电阻r9的第二端还通过电容c7与地连接;电机驱动芯片的in1端通过电阻r7与单片机第一输出端连接,电机驱动芯片的in1端还通过电阻r8与地连接,电机驱动芯片的in2端通过电阻r4与单片机第二输出端连接,电机驱动芯片的in2端还通过电阻r3与地连接,电机驱动芯片的lsen端通过电阻r5与地连接,电机驱动芯片的out2端为第一点火端,电机驱动芯片的out1端为第二点火端。
4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电机驱动芯片采用as4950、第一电源模块采用urb2424ld-30wr3,第二电源模块采用r7805m-1000r3。
48.电源电路采用高精度稳压芯片,为系统提供稳定电压,以单片机输出正/反极性电压控制信号,以全桥mos构成极性交换点火电路,实现了特定点火逻辑的干扰弹点火功能,相比传统正极性点火电路,可直接应用于依靠极性翻转发射的干扰弹点火,具有集成度高、造价低、故障率低等特点。
49.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