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数据中心的热能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07:11: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风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数据中心的热能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的规模持续扩大,数据中心作为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生成中心、处理中心和存储中心,其重要度不可忽视。而数据中心作为长期运行的计算机集群,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消除热量对其运行产生的影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为其降温。现有技术中,数据中心的散热主要是以风冷为主,通过冷风循环的方式实现对数据中心的热量排放,虽然能够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散热效果较差,而且吸收热量的空气排放到数据中心外部后,对空气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因此亟需一种有效的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中心的热能处理系统。本说明书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同时涉及一种热能处理系统,一种热能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4.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中心的热能处理系统,包括:
5.热能转换回路,所述热能转换回路包括:氢气加压仓,数据中心,热能转换设备,密闭层,隔绝层,其中,所述密闭层和所述隔绝层之间形成真空区域。
6.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热能处理系统,包括:
7.热能转换回路,所述热能转换回路包括:气体加压仓,热能产生设备,热能转换设备,密闭层,隔绝层,其中,所述密闭层和所述隔绝层之间形成真空区域。
8.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热能处理方法,包括热能转换过程:
9.在所述热能转换过程中,气体加压仓将加压后的气体冷却媒质输入位于密闭层中的热能产生设备,所述气体冷却媒质吸收所述热能产生设备产生的热能并进入热能转换设备,所述热能转换设备将所述气体冷却媒质吸收的热能进行转换输出,并将释能后的所述气体冷却媒质输入所述气体加压仓。
10.本说明书提供的基于数据中心的热能处理系统,包括热能转换回路,且热能转换回路的组成为氢气加压仓,数据中心,热能转换设备,密闭层,隔绝层,其中,所述密闭层和所述隔绝层之间形成真空区域。实现将加压氢气作为冷却媒质,利用氢气比热容高的特性提高数据中心的制冷效果,同时通过密闭层和隔绝层形成真空区域,可以有效的避免热能散热速度,从而使得热能转换设备可以充分完成热能装换,以实现热能的二次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中心的热能处理的示意图;
12.图2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能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13.图3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涡轮联动装置的示意图;
14.图4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电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15.图5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电转换组件的示意图;
16.图6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能处理方法中的功耗扇形图;
17.图7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能处理方法中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0-氢气加压仓;20-数据中心;30-热能转换设备;40-密闭层;50-隔绝层;45-真空区域;11-气体加压仓;21-热能产生设备;211-设备冷却管路;212-设备冷却装置;213-热能释放管路;31-涡轮联动装置;311-主动轮;312-从动轮;313-联动轴;32-热电转换装置;321-梳状管道;322-热电转换组件;323-管控阀门;324-气体循环管道;325-逆变器;326-用电设备;451-气体抽取设备;214-气体入口;301-热能转换入口;215-气体出口;302-热能转换出口;311-1-主动轮气体入口;311-2-主动轮气体出口;327-废气入口;328-冷气出口;312-1-从动轮气体入口;312-2-从动轮气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说明书。但是本说明书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说明书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说明书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21.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22.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类似地,第二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23.首先,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的名词术语进行解释。
24.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电源使用效率)是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是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的比值。pue=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其中数据中心总能耗包括it设备能耗和制冷、配电等系统的能耗,其值大于1,越接近1表明非it设备耗能越少,即能效水平越好。
25.在本说明书中,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中心的热能处理系统。本说明书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同时涉及一种热能处理系统,一种热能处理方法,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26.降低数据中心的pue不仅意味着能耗的降低,而且具有减少碳排放和保护环境的意义。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经过长期的发展,容量、pue、安全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这使得数据中心的规模越来越大。随着带来的就是能源消耗问题。现有技术中,数据中心的散热手段仍以风冷为主,这体现在服务器、交换机、机架等广泛设备与机房的设计建造之中。也存在部分数据中心采用液冷的方式,虽然液冷的散热效果要远远高于风冷。但是,若对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数据中心从风冷改为液冷散热,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改装成本,还会消耗较长的时间。因此针对风冷的散热突破显得尤为重要。
27.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风冷数据中心的pue,全球各数据中心采取了多种优化方案,如采用海水或自然冷风冷却数据中心的热通道输出的热风。通过从冷通道进入服务器等设备的低温度空气在流过机房设备后被相应加热升温,流出后,高温度的空气进入热通道,并由热通道输出到冷却或排放环节。因此,将数据中心建设在寒冷地区可直接获得温度较低的自然风,经简单处理后(如去湿、除尘等)即可用作冷通道入风,并以此来流经数据中心设备;其间,产生热交换,带走热量。也可以将数据中心建设在水边或水下,就地取材,用廉价水冷却热通道出来的空气,并将降温后的空气传输回到冷通道,从而形成循环。以高比热容的水座位廉价冷却剂。
28.但是,空气作为媒质,与数据中心设备发生热交换,其因为比热容为1005j/(kg*k),相比水的比热容是4200j/(kg*k)。可见,空气并非优秀的散热媒介。因此,通过鼓风机等形成的气流循环的导热效果并达不到预期。同时,数据中心设备运行同时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被空气带走后,均按照废热排放,未能利用这部分能量。此外,补充新风需过滤等处理,增大了额外的能耗和耗材。因此亟需一种有效的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29.有鉴于此,本说明书提供的基于数据中心的热能处理系统,包括热能转换回路,且热能转换回路的组成为氢气加压仓,数据中心,热能转换设备,密闭层,隔绝层,其中,所述密闭层和所述隔绝层之间形成真空区域。实现将加压氢气作为冷却媒质,利用氢气比热容高的特性提高数据中心的制冷效果,同时通过密闭层和隔绝层形成真空区域,可以有效的避免热能散热速度,从而使得热能转换设备可以充分完成热能装换,以实现热能的二次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
30.参见图1,图1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中心的热能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基于数据中心的热能处理系统包括热能转换回路,所述热能转换回路包括:氢气加压仓10,数据中心20,热能转换设备30,密闭层40,隔绝层50,其中,所述密闭层40和所述隔绝层50之间形成真空区域45。
31.具体的,热能转换回路具体是指能够循环气体,实现通过将气体作为冷却媒质将数据中心产生的热量带走,并将热量转换为其他能量使用,以达到散热和能源利用的目的。其中,热能转换回路中使用的气体可以为加压后的氢气,即低温高压氢气,且需要说明的是,需要控制加压后的氢气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同,以实现不对现有数据中心过多改造的情况下完成风冷冷却。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氢气比热容约14000j/(kg*k)的物理散热优势下(空气比热容约1005/(kg*k)),同体积气体可带走近14倍热量。因此相较于空气散热效果更好且环保。
32.进一步的,氢气加压仓10具体是指对氢气进行压缩处理的装置,用于将常态下的氢气压缩为密度与空气相同的加压氢气;相应的,数据中心20可以是能够通过设备的运行
产生热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机房,服务器,it设备等;相应的,热能转换设备30具体是指将氢气吸收的热能转换为其他能量的装置,比如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或者电能等,实现对热能二次利用,即转换后的机械能或者电能,也将应用于数据中心的散热处理,比如利用机械能可以通过活塞、涡轮等方式提升物体高度,做工转换为重力势能存储;比如电能可以用于对数据中心中的照明设备进行供电等,热能释放后的氢气将再次进入氢气加压仓10,以达到往复利用的目的。
33.相应的,密闭层40具体是指封装数据中心20的保护层,使得数据中心20通过密闭层40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空间,避免气体泄露。相应的,隔绝层50具体是指布置在密闭层外部的保护层,用于避免热能散发,可以使得加压氢气充分吸收热能后循环,提高热能利用率。其中,密闭层40和隔绝层50之间形成真空区域45,实现加压氢气流通区域内,不会存在除氢气之外的其他气体,如此可以严格防止氢气泄露,同时也能够降低非期望的热交换,还可以保证安全性。
34.基于此,在基于数据中心的热能处理系统中,氢气加压仓10与数据中心20的气体入口相连,热能转换设备30的热能转换入口301与数据中心20的气体出口相连,热能转换设备30的热能转换出口302与氢气加压仓10相连;其中,隔绝层50位于密闭层40外侧,氢气加压仓10,数据中心20,热能转换设备30均位于密闭层40内,而密闭层40和隔绝层50之间形成真空区域45,实现数据中心20产生的热能均在密闭层40内部完成转换,避免气体泄露,同时也能够保证热能具有更高的转换率。
35.此外,在密闭层40和隔绝层50之间形成真空区域45的基础上,为防止氢气泄露,还可以设置密集的采集装置进行巡查,用于避免氢气泄露到隔绝层外部。此外,还可以在隔绝层和密闭层中间设置气体抽取装置,持续抽取两层之间的空气,保证真空。同时,在氢气泄露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气体抽取装置将氢气抽回到氢气加压仓10中,以达到降低非期望的热交换。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密闭层40上涂覆涂层,用于降低热辐射带来的散热强度,比如将密闭层40内部涂覆银,以实现杜绝热交换中的对流与传导。
3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数据中心的热能处理系统,可以应用于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风冷数据中心,因对氢气进行压缩形成与空气相同密度的加压氢气,因此不需要对已经具有风冷结构的数据中心进行大规模改造,即可实现热能的吸收和转换,同时,压缩后的氢气比热容为空气的14倍,因此可以相比于空气带走14倍的热量,提高散热效果。即无需改造数据中心的风扇、散热槽、机械结构、机架等已有设施,可以在同样配置下实现相同流量。同时,对氢气压缩,可以有利于空气层与压缩氢气之间隔绝层两层之间的气压平衡,抵消内外部受力,避免长期持续压力造成的损坏。
37.以数据中心为放置服务器的机房为例进行说明,机房运行中产生热量,此时氢气加压仓将对氢气进行加压处理,形成与空气密度相同的加压氢气,并通过机房气体入口进入机房内部,布置在密闭层和隔绝层内的机房,产生的热量将被加压氢气吸收,吸收热量的加压氢气通过机房的气体入口排出,并输入到热能转换设备,通过热能转换设备将加压氢气吸收的热能转换为其他能量,并排除释放热能后的氢气,此后,释放热量后的氢气将重新输入氢气加压仓,再次进行加压循环,以实现循环往复的利用,同时还能够避免氢气泄露。
38.综上所述,通过基于数据中心的热能处理系统实现将加压氢气作为冷却媒质,利用氢气比热容高的特性提高数据中心的制冷效果,同时通过密闭层和隔绝层形成真空区
域,可以有效的避免热能散热速度,从而使得热能转换设备可以充分完成热能装换,以实现热能的二次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
39.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热能处理系统,参见图2,图2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能处理系统的示意图,所述热能处理系统包括热能转换回路,所述热能转换回路包括:气体加压仓11,热能产生设备21,热能转换设备30,密闭层40,隔绝层50,其中,所述密闭层40和所述隔绝层50之间形成真空区域45。
40.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相同或相应的描述内容均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41.具体的,气体加压仓具体是指对气体进行压缩处理的装置,用于将常态下的气体压缩为密度与空气相同的加压气体,且加压的气体需要满足比热容大于空气,比如氢气;相应的,热能产生设备21可以是能够通过设备的运行产生热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机房,服务器,it设备等;相应的,热能转换设备30具体是指将氢气吸收的热能转换为其他能量的装置,比如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或者电能等,实现对热能二次利用,即转换后的机械能或者电能,也将应用于数据中心的散热处理,比如利用机械能可以通过活塞、涡轮等方式提升物体高度,做工转换为重力势能存储;比如电能可以用于对数据中心中的照明设备进行供电等,热能释放后的气体将再次进入气体加压仓11,以达到往复利用的目的。
42.相应的,密闭层40具体是指封装热能产生设备21的保护层,使得热能产生设备21通过密闭层40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空间,避免气体泄露。相应的,隔绝层50具体是指布置在密闭层外部的保护层,用于避免热能散发,可以使得加压氢气充分吸收热能后循环,提高热能利用率。其中,密闭层40和隔绝层50之间形成真空区域45,实现加压氢气流通区域内,不会存在除氢气之外的其他气体,如此可以严格防止氢气泄露,同时也能够降低非期望的热交换,还可以保证安全性。
43.基于此,在热能处理系统中,气体加压仓11与热能产生设备21的气体入口214相连,热能转换设备30的热能转换入口301与所述热能产生设备21的气体出口215相连,热能转换设备30的热能转换出口302与所述气体加压仓11相连;其中,密闭层40位于隔绝层50内,气体加压仓11,热能产生设备21和热能转换设备30位于所述密闭层40内,实现热能产生设备21产生的热能均在密闭层40内部完成转换,避免气体泄露,同时也能够保证热能具有更高的转换率。
44.综上所述,通过热能处理系统实现将加压气体作为冷却媒质,利用气体比热容高的特性提高热能产生设备的制冷效果,同时通过密闭层和隔绝层形成真空区域,可以有效的避免热能散热速度,从而使得热能转换设备可以充分完成热能装换,以实现热能的二次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
45.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实现气体在热能产生设备21中有效循环,以吸收热能产生设备21产生的热量后,可以输出热能产生设备21,之后进行后续的释能和转换,热能产生设备可以设置管路,用于流通加压气体,本实施例中,所述热能产生设备21包括设备冷却管路211,设备冷却装置212和热能释放管路213。
46.具体的,设备冷却管路211具体是指流通加压气体的管路,且设备冷却管路211主要分布在热能产生设备21的热量产生的集中位置,用于实现可以通过流通气体带走热量;相应的,设备冷却装置212具体是指能够促进气体流通的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风扇、鼓风机
等;相应的,热能释放管路213具体是指流通吸收热能后的气体的管路,用于将吸收热能的气体排出热能产生设备21,以进入热能转换设备30。
47.基于此,设备冷却管路211与气体加压仓11相连,且设备冷却装置212位于设备冷却管路211的固定位置,该位置可以将进入设备冷却管路211的加压气体吹送至热能产生的位置,促进气体流通。设备冷却管路211与热能释放管路213相连,在加压气体吸收热能后,将进入热能释放管路213,以在后续进入热能转换设备30,用于后续的热能转换和循环气体。需要说明的是,加压气体在吸收热能后,将变为高压高温气体。
48.举例说明,机房运行中产生热量,此时氢气加压仓将对氢气进行加压处理,形成与空气密度相同的加压氢气,并通过机房气体入口进入机房内部的设备冷却管路,布置在密闭层和隔绝层内的机房,产生的热量将被设备冷却管路中的加压氢气吸收,吸收热量的加压氢气将随着风扇的风向,被送入到热能释放管路,之后从与热能释放管路相连的机房气体出口排出,并输入到热能转换设备,通过热能转换设备将加压氢气吸收的热能转换为其他能量,并排除释放热能后的氢气,此后,释放热量后的氢气将重新输入氢气加压仓,再次进行加压循环,以实现循环往复的利用,同时还能够避免氢气泄露。
49.综上,通过在热能产生设备中设置设备冷却管路和热能释放管路,可以实现对其他流通方向进行规划,同时利用设备冷却装置进行疏导加压气体流通,可以实现对热能产生设备中产生的热能进行充分吸收,以达到降温目的的同时,可以保证热能转换更加充分。
50.更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提高热能转换效率,可以利用涡轮联动装置31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以利用机械能做功的方式完成能量转换,避免能量流失带来的消耗。参见图3,图3示出了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涡轮联动装置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热能处理系统中,所述热能转换设备30包括涡轮联动装置31,所述涡轮联动装置31包括主动轮311和从动轮312,所述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和所述从动轮312的涡轮叶片通过联动轴313连接。
51.具体的,涡轮联动装置31具体是指能够将加压气体吸收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通过吸收热能的加压气体推动涡轮联动装置31运动,从而产生机械能,并将机械能应用于对气体加压处理,可以实现热能的二次利用,以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相应的,主动轮311具体是指受吸收热能的加压气体推动的涡轮装置,用于带动从动轮312运动,实现将吸收热能的加压气体释能,转换为机械能;相应的,从动轮312即为被主动轮311带动的涡轮装置,用于对低温低压气体进行加压。相应的,联动轴即为主动轮311和从动轮312之间连接的轴体,用于实现主动轮311在运动后,可以带动从动轮312运动。
52.基于此,涡轮联动装置31包含的主动轮311,其通过主动轮气体入口311-1与热能产生设备21的气体出口215相连,主动轮311的主动轮气体出口311-2与从动轮312的从动轮气体入口312-1相连,从动轮312的从动轮气体出口312-2与气体加压仓11相连;用于实现在气体释能后,可以再次进入加压仓进行加压处理,形成风冷循环系统。
53.也就是说,在上述连接关系的基础上,当加压气体在热能产生设备21中吸收热能后,吸收热能的加压气体将进入涡轮联动装置31,并通过主动轮气体入口311-1进入主动轮311中,之后吸收热能的加压气体将推动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转动,随着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转动,将带动联动轴313运动,而联动轴313与从动轮312相连,因此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转动后,将带动联动轴313带动从动轮312的涡轮叶片也进行转动,此时,从动轮312将对已经做功后的气体进行加压处理,并在加压完成后输入到气体加压仓11,如果加压后的气
体还未达到与空气密度相同的情况,再通过气体加压仓11进行二次加压处理即可,以节省气体加压仓11压缩气体时消耗的能量,达到利用热能辅助加压的目的。
54.其中,从动轮312加压的气体是从主动轮311中推动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转动后排出的气体,其热能已经通过推动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进行释放,形成低温低压的气体进入从动轮312进行加压处理。
55.沿用上例,当吸收热能的高压高温氢气进入热能转换设备后,将会输入到热能转换设备中的涡轮联动装置,吸收热能的高温高压氢气将推动主动涡轮的涡轮叶片转动,通过联动轴将带动从动涡轮的涡轮叶片转动做功,实现对从动涡轮中的低温低压氢气进行加压处理,以得到低温高压氢气输入到机房的氢气加压仓,用于风冷循环。此过程中,从动涡轮中的低温低压氢气是由主动涡轮中的高温高压氢气做功后排出的氢气,实现通过做功的方式释放热能,即主动涡轮的输入高温高压氢气做功后,其温度和压强都会降低,再经由出气口送入从动涡轮进行加压处理。
56.综上,通过采用涡轮联动装置,不仅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热能的转换,还能够提升转换效率,同时利用热能直接给从动轮中气体加压,可以避免热能做功转换为其他能量时的效率开销,实现将热能产生设备产生的热能可以作用于自身的热能释放处理中,以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
57.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从主动轮311输出的气体虽然已经做功,但是可能还未完全释放掉热能,释放部分热能的气体将形成中温中压气体,还携带有部分热能,以及密度要低于空气。如果将这部分气体直接输入到从动轮312中进行加压,再进入热能产生设备进行散热,会使散热效果大打折扣,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密闭层中的温度会越来越高,因此为了能够提高散热效果,还可以在热能转换设备30中设置热电转换装置32,用于利用还携带部分热能的气体进行二次转换,以充分释放气体中的热能,实现再次输入到气体加压仓的气体是低温低压气体。参见图4,图4出了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电转换装置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热能处理系统中,所述热能转换设备30还包括热电转换装置32,所述热电转换装置32包括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热电转换组件322,管控阀门323,气体循环管道324。
58.具体的,热电转换装置32具体是指能够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即:将从主动轮输出的且气体携带的部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用于实现将气体还携带的部分热能转换为电能,释放热能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电能进行供电。相应的,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具体是指流通吸收热能气体的管道,且梳状管道的外部设置有热电转换组件322,利用热电转换组件322可以实现将气体吸收的热能转换为电能;需要说明的是,在热电转换装置32具有多层梳状管道321的情况下,多层梳状管道321将并联排布,用于实现同时将吸收热能的气体分流到各个梳状管道321,实现同时通过多层梳状管道321进行热能转换电能的处理,提高热能转换电能的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散热效果。相应的,管控阀门323具体是指设置在热电转换装置32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的阀门,配合气体循环管道324可以在热电转换装置32中形成短暂的气体循环系统,用于实现将气体中的热能可以循环被转换为电能,直至热能被释放殆尽后再开启阀门输出热电转换装置32。
59.基于此,主动轮311的主动轮气体出口311-2与热电转换装置32的废气入口327相连,废气入口327与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相连,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与热电转换装置32的
冷气出口328相连,冷气出口328与从动轮312的从动轮气体入口312-1相连,从动轮312的从动轮气体出口312-2与气体加压仓11相连;并且,热电转换组件322布置在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外侧;废气入口327和所述冷气出口328之间通过气体循环管道324相连,且废气入口327和冷气出口328均设有管控阀门323,用于实现在热电转换装置32中形成小的气体循环系统,以提高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效率和充分程度。
60.在上述连接关系的基础上,当通过主动轮311做功后的气体未释放掉全部热能的情况下,其会形成中温中压气体,为了能够提高散热效果以及避免资源浪费,可以将中温中压气体输入至热电转换装置32,并在热电转换装置32内形成气体循环系统,中温中压气体进入热电转换装置32后,将进入梳状管道321,中温中压气体流经梳状管道321后,布置在每个梳状管道321外侧的热电转换组件322将吸收中温中压气体中的残余热能,并转换为电能。此后,若被吸收热能的中温中压气体还携带有热能,则可以不开启管控阀门,气体通过气体循环管道324再回流到梳状管道321,往复多次后,直至中温中压气体将全部热能都释放掉后,其温度满足制冷条件的情况下,将开启管控阀门323,将低温低压气体输入到从动轮312处进行加压处理即可。
61.也就是说,主动轮输出的气体还将携带有部分热能,故将其输入到热电转换装置,可以实现充分吸收热能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散热。通过热电转换装置将气体温度循环降低到预期的温度后,再次用作热能产生设备的散热媒质,实现气体回收利用,可以节省能源消耗。其中,热电转换装置可以防止在空气环境中,即可以布置在隔绝层外,实现以产生环境温度与气体温度的温差,支撑热电转换。但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可以不需要过低的温度,仅需要保持气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在5~10摄氏度之间即可。从成本角度考虑,可以直接采用外部自然环境布置热电转换装置,实现对选址的要求不会过于苛刻,同时能够更加方便的对热电转换装置进行布置和维护。
62.如图4所示,为提高热能转换到电能的转换率,可以使热电转换装置的各管线均采用严格封闭且散热性好的材质制成,如铜、铝等材质。中温中压气体被分流到多层梳状管道中后,管道外侧密集布置了热电转换组件,通过热电转换组件将产生电势;同时,热电转换装置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置有管控阀门,且入口和出口之间通过气体循环管道相连,采用循环反馈的设计,充分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一批中温中压气体进入热电转换区域后,反复流经梳状管道,热能循环产生电能,持续降低温度直至符合条件后,可打开阀门将低温气体输入到加压仓或者从动轮进行加压处理。其中,阀门可根据气体的温度控制开关。
63.综上,通过采用热电转换装置,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可以进一步提高热能的转换,从而达到散热目的的同时,可以将电能进行存储或者使用,以避免能源消耗过多产生的浪费。
64.在热电转换组件吸收热能并转换为电能后,可以结合逆变器和用电设备,对电能进行使用或者存储,参见图5,图5示出了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电转换组件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电转换组件322包括逆变器325和用电设备326。
65.具体的,逆变器325具体是指用于将直流电能转变为定频定压或者调频调压交流电的转换器,相应的,用电设备具体是指能够对使用电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蓄电池、照明设备、电扇等,且需要说明的是,用电设备均属于热能产生设备,即热能产生设备中安装的蓄电池、照明设备、电扇等。
66.基于此,由于电能是通过梳状管道外层布置的热电转换组件产生,而多层梳状管道并联排布,因此为了能够提高电能使用率,可以将每层梳状管道外设的热电转换组件产生的电能串联,之后输入到逆变器形成交流电,最后通过交流电为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即可。
67.也就是说,各个梳状管道外侧设置的热电转换组件产生的电能将被串联叠加,之后将总电势输入到逆变器,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并将其作为upe(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蓄电池、照片设备或者电扇等设备的供电。通过逆变器一方面可以将直流转换为交流适配用电设备,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电压稳定与整形,改善电能质量,从而可以向用电设备提供更加稳定的供电。
68.综上,通过采用热电转换组件将加压气体中剩余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供用电设备进行使用,可以有效的节省热能产生设备消耗的电能,实现资源回收利用,从而形成能量消耗更低的冷却系统。
69.此外,考虑到气体流通性较大,虽然通过密闭层形成了密闭空间,但是面对热能产生设备规模较大的场景下,还是会存在氢气泄露的可能的,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安全性,以及避免气体泄露,可以在真空区域内配置气体抽取设备,用于持续对真空区域内的气体进行抽取,以及将泄露的气体抽取后,回馈到气体加压仓。本实施例中,在热能处理系统中,所述真空区域45内置气体抽取设备451,所述气体抽取设备451与所述气体加压仓11相连。
70.具体的,气体抽取设备451具体是指用于对真空区域45内的气体进行抽取的设备,一方面可以将作为冷却媒质的气体可以回输到气体加压仓内,另一方面可以将非冷却媒质的气体输出到隔绝层外,用于保证密闭层内的气体更加纯净。
71.也就是说,释放热能的低温气体进入加压仓后,真空抽取也将极少量的气体反馈到加压仓,经过加压后,压缩气体达到空气同等密度后,并再次进入热能产生设备中,再次进行热交换,将设备中电能产生的热能带走。
72.实际应用中,在热能处理系统包括涡轮联动装置和热电转换装置的情况下,其连接关系如下:所述气体加压仓11与所述热能产生设备21的气体入口214相连,所述气体入口214与所述设备冷却管路211相连,所述设备冷却管路211与所述热能释放管路213相连,所述热能释放管路213与所述热能产生设备21的气体出口215相连,所述主动轮311的主动轮气体入口311-1与所述气体出口215相连,所述主动轮311的主动轮气体出口311-2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32的废气入口327相连,所述废气入口327与所述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相连,所述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32的冷气出口328相连,所述冷气出口328与所述从动轮312的从动轮气体入口312-1相连,所述从动轮312的从动轮气体出口312-2与所述气体加压仓11相连;
73.其中,所述密闭层40位于所述隔绝层50内,所述气体加压仓11,所述热能产生设备21和所述涡轮联动装置31位于所述密闭层40内,所述热电转换装置32位于所述隔绝层50外,或者所述热电转换装置32位于所述密闭层40内;所述热电转换组件322布置在所述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外侧;所述废气入口327和所述冷气出口328之间通过所述气体循环管道324相连,且所述废气入口327和所述冷气出口328均设有所述管控阀门323。
74.在对热能产生设备产生的热能进行处理过程中,气体加压仓通过热能产生设备的气体入口将低温高压气体输入到热能产生设备中,低温高压气体流经设备冷却管路,用于吸收热能产生设备产生的热能,并在吸收热能后,形成高温高压气体,之后流经热能释放管
路,通过热能产生设备的气体出口排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从主动轮气体入口进入到主动轮,推动主动轮运动,进而带动联动轴运动,促使从动轮运动,以对从动轮中的低温低压气体进行加压。
75.进一步的,考虑到经过做功的高温高压气体还携带部分热能,经过做功形成中温中压气体,此时,可以输入到热电转换装置中,通过废弃入口进入,并流经至少一层梳状管道,由于梳状管道外部设置有热点转换组件,因此中温中压气体的剩余热能将被转换为电能,并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供用电设备使用。此过程中,中温中压气体将在热电转换装置中,通过气体循环管道往复流经梳状管道,直至中温中压气体的温度达到低温条件的情况下,将控制管控阀门开启,将低温低压气体输入到从动轮中进行加压。若加压后的气体还未达到空气密度,则从动轮会将低温中压气体输入气体加压仓,由气体加压仓进行再次加压,以生成低温高压气体,用于下一次的风冷散热处理。
76.此过程中,为了避免热能消散造成环境污染,可以将密闭层设置在隔绝层内,之后气体加压仓,热能产生设备和涡轮联动装置均位于密闭层内,而热电转换装置可以设置在隔绝层外,或者密闭层内,以形成真空区域实现气体循环,达到散热目的的同时,可以避免热能被无效排除,实现利用热电产生设备产生的热能进行二次利用,达到环保的目的。
77.参见图6,图6示出了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能处理方法中的功耗扇形图,现有技术中,数据中心有设备功耗b,其他功耗a,a b为数据中心的总功耗,沿用pue的已有定义,图6中a,b,w,x,y,z均取相同功率单位并做归一化对齐。根据能量守恒,所消耗电能均转化为热能(led等光能也最终转化为热能),并逐步向环境(低温加压氢气)散发而最终全部进入冷却气体。
78.由上述可见,其能量消耗更大,为了能够降低能量消耗,本说明书提供的热能处理方法,通过密闭层和隔绝层形成真空区域,消除了传导与对流,仅存在少量热辐射导致的热能损耗。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管线接口处,也存在极少量热能损耗,标注为w。高温高压的气体经涡轮联动设备做功压缩低温气体,该部分做功为x,即热机回收能量。热机排出的中温气体经过热电转换循环降温后,基于系统具体转换效率(热电元件效率、逆变器效率、储能效率、传输效率等),部分热能被转化为最终可使用的电能,标注为y。其余散热及损失能量标记为z。能量守恒表明,a b=w x y z。因实现了x y的能量回收,在数据中心总功率不变的前提下,外部输入功率降低为(a b)-(x y),因此,数据中心的整体pue降低为b/[(a b)-(x y)]。当x y》a,即可回收比例达到可计算的数值后,可实现pue《1。如果气体选择氢气,氢气比热容约为空气14倍,为绝缘液冷冷却剂的6倍以上,其高度热交换能力,对于整体热循环系统的效能有明显改善,也会降低数据中心中其他能耗a。
[0079]
此外,采用氢气的作为冷却媒质的数据中心具有大量氢气,可用作备用能源供电。发生灾难、故障等,如市电停供,散热用的氢气可通入空气环境中的氢能电池。氢能电池采用空气中氧元素,发生有序可控的电化学反应,无需燃烧,确保了安全,且排放为水,减少了碳排放。配置足够功率的氢能电池,可替代原有柴油发电机及柴油地下存储罐,降低成本。
[0080]
同时,加压氢气区仅含有氢气,而严格消除任何其他或与氢气发生反应的物质。因此,数据中心内运维不再由人工完成,转而由具有机器手臂可远程操控的可移动装置(“机器人”)完成现场操作。设备基本不搬迁,个别需搬迁或取出机房的设备、部件,可先从加压氢气区进入真空区静置,待真空抽取转运中泄漏的氢气并严格密闭真空区与氢气区边界
后,可将搬迁物体从真空区转运到外界空气区。此过程从空气区进入真空区的气体也必须在关闭边界后严格排出并消除。从氢气区泄漏到真空隔离区的氢气可直接燃烧掉(参考炼油厂),损失的氢气可通过利用所回收电能(如,通过热电转换)电解水获得。
[0081]
综上所述,通过将加压气体作为冷却媒质,利用氢气比热容高的特性提高数据中心的制冷效果,同时通过密闭层和隔绝层形成真空区域,可以有效的降低热能散热速度,从而使得热能转换设备可以充分完成热能装换,以实现热能的二次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
[0082]
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能处理方法,具体描述如下:
[0083]
热能处理方法,包括热能转换过程:在所述热能转换过程中,气体加压仓11将加压后的气体冷却媒质输入位于密闭层40中的热能产生设备21,所述气体冷却媒质吸收所述热能产生设备21产生的热能并进入热能转换设备30,所述热能转换设备30将所述气体冷却媒质吸收的热能进行转换输出,并将释能后的所述气体冷却媒质输入所述气体加压仓11。
[0084]
其中,热能转换过程适用于热能处理系统,而热能处理系统包括热能转换回路,所述热能转换回路包括:氢气加压仓10,数据中心20,热能转换设备30,密闭层40,隔绝层50,其中,所述密闭层40和所述隔绝层50之间形成真空区域45。
[0085]
也就是说,气体加压仓11与热能产生设备21的气体入口214相连,热能转换设备30的热能转换入口301与所述热能产生设备21的气体出口215相连,热能转换设备30的热能转换出口302与所述气体加压仓11相连;其中,密闭层40位于隔绝层50内,气体加压仓11,热能产生设备21和热能转换设备30位于所述密闭层40内,实现热能产生设备21产生的热能均在密闭层40内部完成转换,避免气体泄露,同时也能够保证热能具有更高的转换率。
[0086]
基于此,在热能处理过程中,气体加压仓11将加压后的气体冷却媒质输入位于密闭层40中的热能产生设备21,在通过气体入口214进入热能产生设备21中后,将吸收热能产生设备21产生的热能,之后从热能产生设备21的气体出口215输入到热能转换设备30的热能转换入口301,流经热能转换入口301进入热能转换设备30,实现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或者电能,之后从热能转换设备30的热能转换出口302再输入到气体加压仓11,实现往复利用加压气体进行风冷散热。同时,为了避免气体泄露和对流,密闭层40位于隔绝层50内,气体加压仓11,热能产生设备21和热能转换设备30均位于所述密闭层40内。
[0087]
其中,加压后的气体冷却媒质可以使用加压氢气,且控制加压氢气的密度与空气相近,实现在不大规模改造热能产生设备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利用氢气完成风冷散热,起到环保的目的。
[0088]
综上,通过热能处理方法实现将加压气体作为冷却媒质,利用气体比热容高的特性提高热能产生设备的制冷效果,同时通过密闭层和隔绝层形成真空区域,可以有效的避免热能散热速度,从而使得热能转换设备可以充分完成热能装换,以实现热能的二次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
[0089]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提高热能转换效率,可以利用涡轮联动装置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以利用机械能做功的方式完成能量转换,避免能量流失带来的消耗。本实施例中,所述热能转换过程还包括:所述气体冷却媒质吸收所述热能产生设备21产生的热能,并进入所述热能转换设备30中的涡轮联动装置31,吸收热能的所述气体冷却媒质推动所述涡轮联动装置31中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转动,并通过联动轴313带动所述涡轮联动装置31中从动轮312的涡轮叶片转动,以对所述气体加压仓11中未被加压的气体冷却媒质进行加压;其
中,吸收热能的所述气体冷却媒质在推动所述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转动后释放热能,并输入所述气体加压仓11。
[0090]
其中,热能转换设备30包括涡轮联动装置31,涡轮联动装置31包括主动轮311和从动轮312,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和从动轮312的涡轮叶片通过联动轴313连接。基于此,涡轮联动装置31包含的主动轮311,其通过主动轮气体入口311-1与热能产生设备21的气体出口215相连,主动轮311的主动轮气体出口311-2与从动轮312的从动轮气体入口312-1相连,从动轮312的从动轮气体出口312-2与气体加压仓11相连;用于实现在气体释能后,可以再次进入加压仓进行加压处理,形成风冷循环系统。
[0091]
基于此,在气体冷却媒质吸收热能产生设备21产生的热能后,将进入热能转换设备30中的涡轮联动装置31,吸收热能的气体冷却媒质推动涡轮联动装置31中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转动,并通过联动轴313带动涡轮联动装置31中从动轮312的涡轮叶片转动,以对气体加压仓11中未被加压的气体冷却媒质进行加压;其中,吸收热能的气体冷却媒质在推动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转动后释放热能,并输入气体加压仓11。
[0092]
也就是说,在上述连接关系的基础上,当加压气体在热能产生设备21中吸收热能后,吸收热能的加压气体将进入涡轮联动装置31,并通过主动轮气体入口311-1进入主动轮311中,之后吸收热能的加压气体将推动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转动,随着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转动,将带动联动轴313运动,而联动轴313与从动轮312相连,因此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转动后,将带动联动轴313带动从动轮312的涡轮叶片也进行转动,此时,从动轮312将对已经做功后的气体进行加压处理,并在加压完成后输入到气体加压仓11,如果加压后的气体还未达到与空气密度相同的情况,再通过气体加压仓11进行二次加压处理即可,以节省气体加压仓11压缩气体时消耗的能量,达到利用热能辅助加压的目的。
[0093]
其中,从动轮312加压的气体是从主动轮311中推动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转动后排出的气体,其热能已经通过推动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进行释放,形成低温低压的气体进入从动轮312进行加压处理。
[0094]
综上,通过采用涡轮联动装置,不仅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热能的转换,还能够提升转换效率,同时利用热能直接给从动轮中气体加压,可以避免热能做功转换为其他能量时的效率开销,实现将热能产生设备产生的热能可以作用于自身的热能释放处理中,以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
[0095]
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从主动轮311输出的气体虽然已经做功,但是可能还未完全释放掉热能,释放部分热能的气体将形成中温中压气体,还携带有部分热能,以及密度要低于空气。如果将这部分气体直接输入到从动轮312中进行加压,再进入热能产生设备进行散热,会使散热效果大打折扣,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密闭层中的温度会越来越高,因此为了能够提高散热效果,还可以在热能转换设备30中设置热电转换装置32,用于利用还携带部分热能的气体进行二次转换,以充分释放气体中的热能,实现再次输入到气体加压仓的气体是低温低压气体。本实施例中,所述热能转换过程还包括:吸收热能的所述气体冷却媒质在推动所述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转动后释放热能,并输入所述热能转换设备30中的热电转换装置32,释能后的所述气体冷却媒质进入所述热电转换装置32中的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通过所述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外层设置的热电转换组件322产生电势并输出;
[0096]
释能后的所述气体冷却媒质在输出所述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后,通过所述热电
转换装置32中的气体循环管道324循环反馈至所述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直至所述热电转换装置32中的管控阀门323开启,释能后的所述气体冷却媒质输入所述气体加压仓11。
[0097]
其中,热能转换设备30包括热电转换装置32,热电转换装置32包括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热电转换组件322,管控阀门323,气体循环管道324。基于此,主动轮311的主动轮气体出口311-2与热电转换装置32的废气入口327相连,废气入口327与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相连,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与热电转换装置32的冷气出口328相连,冷气出口328与从动轮312的从动轮气体入口312-1相连,从动轮312的从动轮气体出口312-2与气体加压仓11相连;并且,热电转换组件322布置在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外侧;废气入口327和所述冷气出口328之间通过气体循环管道324相连,且废气入口327和冷气出口328均设有管控阀门323,用于实现在热电转换装置32中形成小的气体循环系统,以提高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效率和充分程度。
[0098]
基于此,吸收热能的气体冷却媒质在推动主动轮311的涡轮叶片转动后释放热能,并输入热能转换设备30中的热电转换装置32,释能后的气体冷却媒质进入热电转换装置32中的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通过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外层设置的热电转换组件322产生电势并输出;释能后的气体冷却媒质在输出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后,通过热电转换装置32中的气体循环管道324循环反馈至至少一层梳状管道321,直至热电转换装置32中的管控阀门323开启,释能后的气体冷却媒质输入气体加压仓11。
[0099]
也就是说,当通过主动轮311做功后的气体未释放掉全部热能的情况下,其会形成中温中压气体,为了能够提高散热效果以及避免资源浪费,可以将中温中压气体输入至热电转换装置32,并在热电转换装置32内形成气体循环系统,中温中压气体进入热电转换装置32后,将进入梳状管道321,中温中压气体流经梳状管道321后,布置在每个梳状管道321外侧的热电转换组件322将吸收中温中压气体中的残余热能,并转换为电能。此后,若被吸收热能的中温中压气体还携带有热能,则可以不开启管控阀门,气体通过气体循环管道324再回流到梳状管道321,往复多次后,直至中温中压气体将全部热能都释放掉后,其温度满足制冷条件的情况下,将开启管控阀门323,将低温低压气体输入到从动轮312处进行加压处理即可。
[0100]
即:主动轮输出的气体还将携带有部分热能,故将其输入到热电转换装置,可以实现充分吸收热能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散热。通过热电转换装置将气体温度循环降低到预期的温度后,再次用作热能产生设备的散热媒质,实现气体回收利用,可以节省能源消耗。其中,热电转换装置可以防止在空气环境中,即可以布置在隔绝层外,实现以产生环境温度与气体温度的温差,支撑热电转换。但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可以不需要过低的温度,仅需要保持气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在5~10摄氏度之间即可。从成本角度考虑,可以直接采用外部自然环境布置热电转换装置,实现对选址的要求不会过于苛刻,同时能够更加方便的对热电转换装置进行布置和维护。
[0101]
为提高热能转换到电能的转换率,可以使热电转换装置的各管线均采用严格封闭且散热性好的材质制成,如铜、铝等材质。中温中压气体被分流到多层梳状管道中后,管道外侧密集布置了热电转换组件,通过热电转换组件将产生电势;同时,热电转换装置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置有管控阀门,且入口和出口之间通过气体循环管道相连,采用循环反馈的设计,充分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一批中温中压气体进入热电转换区域后,反复流经梳状管
道,热能循环产生电能,持续降低温度直至符合条件后,可打开阀门将低温气体输入到加压仓或者从动轮进行加压处理。其中,阀门可根据气体的温度控制开关。
[0102]
综上,通过采用热电转换装置,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可以进一步提高热能的转换,从而达到散热目的的同时,可以将电能进行存储或者使用,以避免能源消耗过多产生的浪费。
[0103]
此外,在热电转换组件吸收热能并转换为电能后,可以结合逆变器和用电设备,对电能进行使用或者存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能转换过程还包括:将电势输入至所述热电转换组件322中的逆变器325,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并对所述热电转换组件322中的用电设备326进行供电。
[0104]
其中,热电转换组件322包括逆变器325和用电设备326。基于此,由于电能是通过梳状管道外层布置的热电转换组件产生,而多层梳状管道并联排布,因此为了能够提高电能使用率,可以将每层梳状管道外设的热电转换组件产生的电能串联,之后输入到逆变器形成交流电,最后通过交流电为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即可。
[0105]
也就是说,各个梳状管道外侧设置的热电转换组件产生的电能将被串联叠加,之后将总电势输入到逆变器,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并将其作为upe(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蓄电池、照片设备或者电扇等设备的供电。通过逆变器一方面可以将直流转换为交流适配用电设备,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电压稳定与整形,改善电能质量,从而可以向用电设备提供更加稳定的供电。
[0106]
综上,通过采用热电转换组件将加压气体中剩余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供用电设备进行使用,可以有效的节省热能产生设备消耗的电能,实现资源回收利用,从而形成能量消耗更低的冷却系统。
[0107]
参见图7,以机房为热能产生设备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说明,加压氢气将作为冷却媒质,加压仓输入的氢气为经过冷却散热之后的前加压氢气,和潜在泄露到真空区域的氢气,加压仓利用气压传到,回收高温高压气体热能做功,将低温氢气加压使其密度等同于空气密度。经气体入口输入到机房内,加压氢气沿风冷机房已有管线进入各个区域的冷通道,低温加压氢气流经各设备内部,带走设备运行中电能转换的热能。此处,因加压氢气的比热容是空气的14倍,单位流量既有风速下,散热效能更高。设备内完成热交换,升温后的加压氢气进入热通道,并沿已有线路进入气体出口,基于气体特性,pv/t=nr,其中,p为压强,v为体积,t为温度,n为摩尔数(即质量除以摩尔质量),r为常数。吸收热能后,因气体出口空间v不变,温度t上升,因此压强p增大。此时,基于热机工作原理,输入高温温度为th的气体,做功后输出温度为t
l
的气体,输入气体qh,排除废气热能q
l
,做功w=q
h-q
l
,则热机效率e=(q
h-q
l
)/qh,该效率上限为e
ideal
=(t
h-t
l
)/th,用于实现将热能转换为电能,最后经过循环再将低温低压气体返回到加压仓,形成循环。其中,热机储能可以选择,推动发动机转子产生电流并为电池充电,或者,以活塞/涡轮方式提升物体的高度,做功转换为重力势能储存,关于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和电能的过程均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0108]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
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0109]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说明书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所必须的。
[0110]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0111]
以上公开的本说明书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说明书。可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说明书。本说明书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