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输入装置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06:57: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入装置以及具备该输入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2.已知有搭载于车辆的输入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输入装置具备外壳、转向角检测传感器、转向杆单元、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雨刷杆单元、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以及控制基板。
3.转向角检测传感器是用于检测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向角的传感器,配置于外壳的内部。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是用于检测车辆的转向杆单元的操作的传感器,配置于转向杆单元的内部。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是用于检测车辆的雨刷杆单元的操作的传感器,配置于雨刷杆单元的内部。
4.控制基板配置于外壳的内部,借助电线和连接器而分别与转向角检测传感器、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以及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基板基于来自转向角检测传感器、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以及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各自的检测信号来控制车辆。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6227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9.在上述的以往的输入装置中,例如由于驾驶者操作转向杆单元和雨刷杆单元等时的振动向控制基板传递,而有可能产生控制基板与转向角检测传感器、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以及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各自之间的电连接不良。
10.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连接不良的产生的输入装置以及具备该输入装置的车辆。
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输入装置搭载于车辆,该输入装置具备:旋转体,其与所述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向连动地旋转;转向角检测传感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角,从而检测所述方向盘的转向角;杆,其能够在预定方向上操作;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所述杆的操作;以及基板,其分别安装有所述转向角检测传感器和所述杆操作检测传感器。
13.也可以是,所述转向角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基板的第1面,所述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基板的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
14.也可以是,在俯视所述基板的情况下,所述转向角检测传感器配置于不与所述杆操作检测传感器重叠的位置。
15.也可以是,所述杆包括:第1杆;以及第2杆,其隔着所述基板而配置于与所述第1杆
相反的一侧,所述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包括:第1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其安装于所述基板的第1端部,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所述第1杆的操作;以及第2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其安装于所述基板的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所述第2杆的操作,所述转向角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2端部之间的中间部。
16.也可以是,所述基板具有缺口部,该缺口部供与所述方向盘连结并利用所述方向盘的转向而旋转的转向轴贯穿,所述第1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和所述第2杆操作检测传感器隔着所述缺口部而彼此配置于相反侧。
17.也可以是,所述输入装置还具备电子控制单元,该电子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基板,基于来自所述转向角检测传感器和所述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各自的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车辆。
18.也可以是,所述输入装置还具备:旋转体保持件,其将所述旋转体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转向角检测用磁体,其安装于所述旋转体,所述转向角检测传感器是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由于所述转向角检测用磁体与所述旋转体一起相对于所述旋转体保持件旋转而产生的磁场的变化的磁传感器。
19.也可以是,所述输入装置还具备支承所述基板的壳体,所述壳体覆盖所述基板的安装有所述转向角检测传感器的面,所述转向角检测传感器隔着所述壳体检测所述转向角检测用磁体的磁场的变化。
20.也可以是,所述输入装置还具备:杆保持件,其将所述杆支承为能够操作;以及杆操作检测用磁体,其配置于所述杆保持件,根据所述杆的操作相对于所述杆保持件位移,所述杆操作检测传感器是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由于所述杆操作检测用磁体相对于所述杆保持件位移而产生的磁场的变化的磁传感器。
21.也可以是,所述输入装置还具备支承所述基板的壳体,所述壳体覆盖所述基板的安装有所述杆操作检测传感器的面,所述杆操作检测传感器隔着所述壳体检测所述杆操作检测用磁体的磁场的变化。
22.也可以是,所述壳体具有供所述杆保持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插入的插入部。
23.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车辆具备:方向盘;杆,其配置于所述方向盘的附近,能够在预定方向上操作;以及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输入装置,其接受由驾驶者进行的所述方向盘的转向和所述杆的操作。
24.实用新型的效果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输入装置,能够抑制电连接不良的产生。
附图说明
26.图1是表示搭载有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车辆的一个例子的图。
27.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28.图3是分解地表示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29.图4是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在图2的
ⅳ‑ⅳ
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30.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转向角检测单元的内部构造的图。
31.图6是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在图2的
ⅵ‑ⅵ
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32.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基板的立体图。
33.图8是表示从与图7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状态下的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基板的立体图。
34.图9是表示另一变形例的壳体的上部主体的立体图。
35.图10是另一变形例的输入装置在图2的
ⅵ‑ⅵ
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本实用新型的一形态的输入装置搭载于车辆,该输入装置具备:旋转体,其与所述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向连动地旋转;转向角检测传感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角,从而检测所述方向盘的转向角;杆,其能够在预定方向上操作;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所述杆的操作;以及基板,其分别安装有所述转向角检测传感器和所述杆操作检测传感器。
37.根据本形态,转向角检测传感器和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分别是安装于同一基板的非接触传感器。由此,能够省略用于将基板分别与杆单元以及转向角检测单元电连接的电连接机构。其结果,能够抑制输入装置的电连接不良的产生。
38.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转向角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基板的第1面,所述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基板的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
39.根据本形态,转向角检测传感器和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安装于基板的不同的面,因此,与转向角检测传感器和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安装于基板的同一面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基板紧凑化。
40.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俯视所述基板的情况下,所述转向角检测传感器配置于不与所述杆操作检测传感器重叠的位置。
41.根据本形态,能够确保转向角检测传感器与杆操作检测传感器之间的分离距离。其结果,能够抑制转向角检测传感器和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各自相互造成影响,能够提高转向角检测传感器和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各自的检测精度。
42.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杆包括:第1杆;以及第2杆,其隔着所述基板而配置于与所述第1杆相反的一侧,所述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包括:第1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其安装于所述基板的第1端部,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所述第1 杆的操作;以及第2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其安装于所述基板的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所述第2杆的操作,所述转向角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2端部之间的中间部。
43.根据本形态,能够确保转向角检测传感器、第1杆操作检测传感器以及第2杆操作检测传感器之间的各分离距离。其结果,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转向角检测传感器、第1杆操作检测传感器以及第2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各自相互造成影响。
44.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基板具有缺口部,该缺口部供与所述方向盘连结并利用所述方向盘的转向而旋转的转向轴贯穿,所述第1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和所述第2杆操作检测传感器隔着所述缺口部而彼此配置于相反侧。
45.根据本形态,第1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和第2杆操作检测传感器隔着基板的缺口部而彼此配置于相反侧,因此,能够确保第1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和第2杆操作检测传感器之间的分离距离。其结果,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第1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和第2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各自
互相造成影响。
46.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输入装置还具备电子控制单元,该电子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基板,基于来自所述转向角检测传感器和所述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各自的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车辆。
47.根据本形态,在基板还安装有电子控制单元,因此,能够将转向角检测传感器、杆操作检测传感器以及电子控制单元汇集于同一基板。其结果,能够使输入装置紧凑化。
48.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输入装置还具备:旋转体保持件,其将所述旋转体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转向角检测用磁体,其安装于所述旋转体,所述转向角检测传感器是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由于所述转向角检测用磁体与所述旋转体一起相对于所述旋转体保持件旋转而产生的磁场的变化的磁传感器。
49.根据本形态,转向角检测传感器是磁传感器,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由于转向角检测用磁体与旋转体一起相对于旋转体保持件旋转而产生的磁场的变化,因此,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容易地检测方向盘的转向角。
50.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输入装置还具备支承所述基板的壳体,所述壳体覆盖所述基板的安装有所述转向角检测传感器的面,所述转向角检测传感器隔着所述壳体检测所述转向角检测用磁体的磁场的变化。
51.根据本形态,基板的安装有转向角检测传感器的面被壳体覆盖,因此,能够防止尘埃、液体等异物侵入基板的表面,抑制基板的电路的绝缘劣化。
52.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输入装置还具备:杆保持件,其将所述杆支承为能够操作;以及杆操作检测用磁体,其配置于所述杆保持件,根据所述杆的操作相对于所述杆保持件位移,所述杆操作检测传感器是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由于所述杆操作检测用磁体相对于所述杆保持件位移而产生的磁场的变化的磁传感器。
53.根据本形态,杆操作检测传感器是磁传感器,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由于杆操作检测用磁体相对于杆保持件位移而产生的磁场的变化,因此,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容易地检测杆的操作。
54.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输入装置还具备支承所述基板的壳体,所述壳体覆盖所述基板的安装有所述杆操作检测传感器的面,所述杆操作检测传感器隔着所述壳体检测所述杆操作检测用磁体的磁场的变化。
55.根据本形态,基板的安装有杆操作检测传感器的面被壳体覆盖,因此,能够防止尘埃、液体等异物侵入基板的表面,抑制基板的电路的绝缘劣化。
56.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输入装置的所述壳体具有供所述杆保持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插入的插入部。
57.根据本形态,杆保持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插入于壳体的插入部,因此,能够省略用于将基板与杆单元电连接的电连接机构,并且使杆保持件容易地支承于壳体。
58.本实用新型的一形态的车辆具备:方向盘;杆,其配置于所述方向盘的附近,能够在预定方向上操作;以及上述的任一输入装置,其接受由驾驶者进行的所述方向盘的转向和所述杆的操作。
59.根据本形态,像上述那样,能够抑制输入装置的电连接不良的产生。
60.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说明。
61.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总括性或具体的例子。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结构要素、结构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步骤、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个例子,主旨不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对于在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的结构要素,作为任意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
62.(实施方式)
63.[1.输入装置的整体结构]
[0064]
首先,参照图1~图3,对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搭载有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的车辆4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分解地表示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在图2以后的各图中,将输入装置2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输入装置2的进深方向作为y轴方向,将输入装置 2的厚度方向作为z轴方向。
[0065]
如图1所示,输入装置2例如配置于在右舵的车辆4的驾驶座搭载的转向柱6,接受由驾驶者进行的车辆4的方向盘8的转向以及转向杆44和雨刷杆52 的各操作。转向柱6配置于车辆4的方向盘8与仪表板10之间,将与方向盘8连结的转向轴12支承为能够旋转。车辆4例如是普通乘用车、公共汽车或卡车等汽车。此外,车辆4不限定于汽车,例如也可以是建筑机械或农业机械等。
[0066]
如图2和图3所示,输入装置2具备壳体14、转向杆单元16、雨刷杆单元 18、转向角检测单元20以及基板22。以下,对输入装置2的各结构要素详细地进行说明。
[0067]
[2.壳体的结构]
[0068]
参照图2~图4,对壳体14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 在图2的
ⅳ‑ⅳ
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0069]
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4具有上部主体24和下部主体26。上部主体24配置于下部主体26的上侧(方向盘8侧),利用多个螺纹件(未图示)安装于下部主体26。如图4所示,在上部主体24与下部主体26之间形成有用于配置基板22的空间28。此外,由上部主体24和下部主体26构成的壳体14是合成树脂成形品等非磁性体。
[0070]
如图3所示,在上部主体24形成有沿输入装置2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 贯通的圆形的贯通孔30。在上部主体24的上表面(与方向盘8相对的一侧的面)形成有用于配置转向角检测单元20的凹部32。另外,在上部主体24的凹部32形成有用于使基板22的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和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后述)暴露的开口部33。
[0071]
如图3所示,在下部主体26,与上部主体24的贯通孔30对应地形成有沿输入装置2的厚度方向贯通的圆形的贯通孔34。如图4所示,转向轴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分别贯穿于上部主体24的贯通孔30和下部主体26的贯通孔34。
[0072]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下部主体26的在输入装置2的宽度方向上的右侧面 (在图3和图4中为右侧的侧面)形成有供转向杆单元16的杆保持件42(后述) 装卸自如地插入的插入部36。另外,在下部主体26的在输入装置2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面(在图3和图4中为左侧的侧面)形成有供雨刷杆单元18的杆保持件50(后述)装卸自如地插入的插入部38。
[0073]
另外,如图3所示,在下部主体26的内部配置有连接器40。连接器40借助电线(未图示)与搭载于车辆4的转向信号灯、前照灯、小灯(示宽灯)、尾灯、前雨刷马达以及后雨刷马达等各种电气部件(未图示)电连接。
[0074]
[3.转向杆单元的结构]
[0075]
参照图1~图4,对转向杆单元16的结构进行说明。
[0076]
转向杆单元16例如是具有a)用于使转向信号灯闪烁的转向信号开关、b) 用于使前照灯、小灯以及尾灯点亮的灯光开关、c)用于使前照灯闪光点亮的闪光开关、以及d)用于切换前照灯的远光和近光的调光开关等的组合开关杆。
[0077]
如图3和图4所示,转向杆单元16具有杆保持件42、转向杆44(第1杆的一个例子)、杆操作检测用磁体46以及转换机构48。
[0078]
杆保持件42是中空状的外壳,沿x轴的负方向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插入于壳体14的下部主体26的插入部36。此外,杆保持件42是合成树脂成形品等非磁性体。
[0079]
转向杆44以能够摇动操作的方式支承于杆保持件42。如图2所示,转向杆44从壳体14的右侧面向外部延伸。此外,如图1所示,转向杆44配置于在由驾驶者观察时方向盘8的右侧方(方向盘8的附近)。
[0080]
杆操作检测用磁体46是用于产生磁场的磁体,例如是铝镍钴磁体、铁氧体磁体以及钕磁体等永久磁体。如图4所示,杆操作检测用磁体46例如形成为板状,配置于杆保持件42的内部。
[0081]
如图4所示,转换机构48配置于杆保持件42的内部。转换机构48是用于使杆操作检测用磁体46根据转向杆44的摇动操作而相对于杆保持件42位移的机构。例如,在转向杆44沿y轴方向(由驾驶者观察时为上下方向)摇动操作的情况下,转换机构48将转向杆44的摇动动作转换为杆操作检测用磁体 46相对于杆保持件42的旋转动作。另外,例如,在转向杆44沿z轴方向(由驾驶者观察时为前后方向)摇动操作的情况下,转换机构48将转向杆44的摇动动作转换为杆操作检测用磁体46相对于杆保持件42的滑动移动动作。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4中,简化地图示转换机构48。
[0082]
[4.雨刷杆单元的结构]
[0083]
参照图1~图4,对雨刷杆单元18的结构进行说明。
[0084]
雨刷杆单元18例如是具有a)用于使前雨刷动作的前雨刷开关、b)用于向前玻璃喷射清洗液的前清洗液开关、c)用于使后雨刷动作的后雨刷开关、以及d)用于向后玻璃喷射清洗液的后清洗液开关等的组合开关杆。
[0085]
如图3和图4所示,雨刷杆单元18具有杆保持件50、雨刷杆52(第2杆的一个例子)、杆操作检测用磁体54以及转换机构56。
[0086]
杆保持件50是中空状的外壳,沿x轴的正方向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插入于壳体14的下部主体26的插入部38。此外,杆保持件50是合成树脂成形品等非磁性体。
[0087]
雨刷杆52以能够摇动操作的方式支承于杆保持件50。如图2和图4所示,雨刷杆52隔着基板22而配置于与转向杆44相反的一侧,并从壳体14的左侧面向外部延伸。此外,如图1所示,雨刷杆52配置于在由驾驶者观察时方向盘8 的左侧方(方向盘8的附近)。
[0088]
杆操作检测用磁体54是用于产生磁场的磁体,例如是铝镍钴磁体、铁氧体磁体以及钕磁体等永久磁体。如图4所示,杆操作检测用磁体54例如形成为板状,配置于杆保持件50的内部。
[0089]
如图4所示,转换机构56配置于杆保持件50的内部。转换机构56是用于使杆操作检测用磁体54根据雨刷杆52的摇动操作而相对于杆保持件50位移的机构。例如,在雨刷杆52
沿y轴方向摇动操作的情况下,转换机构56将雨刷杆52的摇动动作转换为杆操作检测用磁体54相对于杆保持件50的旋转动作。另外,例如,在雨刷杆52沿z轴方向摇动操作的情况下,转换机构56将雨刷杆52的摇动动作转换为杆操作检测用磁体54相对于杆保持件50的滑动移动动作。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4中,简化地图示转换机构56。
[0090]
[5.转向角检测单元的结构]
[0091]
参照图2~图6,对转向角检测单元2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的转向角检测单元20的内部构造的图。图6是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在图2的
ⅵ‑ⅵ
线处的概略剖视图。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5中,省略旋转体保持件58和上部主体24的图示。
[0092]
转向角检测单元20是用于检测方向盘8的转向角的单元。如图2、图3、图5以及图6所示,转向角检测单元20具有旋转体保持件58、驱动旋转体60、第1从动旋转体62(旋转体的一个例子)、第2从动旋转体64(旋转体的一个例子)、第1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6(转向角检测用磁体的一个例子)以及第2 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8(转向角检测用磁体的一个例子)。此外,旋转体保持件58、驱动旋转体60、第1从动旋转体62以及第2从动旋转体64是合成树脂成形品等非磁性体。
[0093]
旋转体保持件58是中空状的外壳。如图2~图4以及图6所示,旋转体保持件58配置于壳体14的上部主体24的凹部32,利用多个螺纹件(未图示)安装于上部主体24。在旋转体保持件58形成有沿输入装置2的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70。如图4所示,转向轴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贯穿于旋转体保持件58 的贯通孔70。
[0094]
在旋转体保持件58的贯通孔70的周缘部形成有用于将驱动旋转体6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圆筒状的驱动旋转体用轴承(未图示)。另外,如图6所示,在旋转体保持件58的下表面(与上部主体24相对的一侧的面)形成有用于将第1从动旋转体6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圆筒状的第1从动旋转体用轴承72、以及用于将第2从动旋转体64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圆筒状的第2从动旋转体用轴承 74。
[0095]
如图5所示,驱动旋转体60是形成为圆环状的齿轮。在驱动旋转体60的外周部形成有多个齿部76。驱动旋转体6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旋转体保持件58的驱动旋转体用轴承,并且与转向轴12的外周面卡合。由此,当转向轴12由于方向盘8的转向而旋转时,驱动旋转体60与转向轴12的旋转连动地相对于旋转体保持件58旋转。
[0096]
如图5所示,第1从动旋转体62是形成为圆环状的齿轮。在第1从动旋转体62的外周部形成有多个齿部78。此外,第1从动旋转体62的齿数比驱动旋转体60的齿数少。如图5和图6所示,第1从动旋转体6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旋转体保持件58的第1从动旋转体用轴承72,并且与驱动旋转体60啮合。由此,当转向轴12由于方向盘8的转向而旋转时,第1从动旋转体62与驱动旋转体60的旋转连动地相对于旋转体保持件58旋转。
[0097]
如图5所示,第2从动旋转体64是形成为圆环状的齿轮。在第2从动旋转体64的外周部形成有多个齿部80。此外,第2从动旋转体64的齿数比第1从动旋转体62的齿数少。如图5和图6所示,第2从动旋转体6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旋转体保持件58的第2从动旋转体用轴承74,并且与第1从动旋转体62 啮合。由此,当转向轴12由于方向盘8的转向而旋转时,第2从动旋转体64与第1从动旋转体62的旋转连动地相对于旋转体保持件58旋转。
[0098]
第1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6是用于产生磁场的磁体,例如是铝镍钴磁体、铁氧体磁体
以及钕磁体等永久磁体。如图5和图6所示,第1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6例如形成为板状,安装于第1从动旋转体62的径向中心。由此,当转向轴12由于方向盘8的转向而旋转时,第1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6与第1从动旋转体62一起相对于旋转体保持件58旋转。
[0099]
第2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8是用于产生磁场的磁体,例如是铝镍钴磁体、铁氧体磁体以及钕磁体等永久磁体。如图5和图6所示,第2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8例如形成为板状,安装于第2从动旋转体64的径向中心。由此,当转向轴12由于方向盘8的转向而旋转时,第2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8与第2从动旋转体64一起相对于旋转体保持件58旋转。
[0100]
[6.基板的结构]
[0101]
参照图3、图4和图6~图8,对基板2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的基板22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从与图7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状态下的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的基板22的立体图。
[0102]
基板22是安装有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例子)、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转向角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例子)、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6(第1杆操作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例子)、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8(第2杆操作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例子)以及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90的印刷电路板。
[0103]
如图7和图8所示,基板22具有第1端部92、与第1端部92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94以及形成于第1端部92与第2端部94之间的中间部96。另外,在基板22形成有缺口部98。基板22的第1端部92和第2端部94隔着缺口部98而彼此配置于相反侧。即,基板22在整体上形成为大致字母c形状。
[0104]
如图3和图4所示,基板22配置于壳体14的上部主体24与下部主体26之间的空间28,利用多个螺纹件(未图示)安装于下部主体26的上表面(与上部主体24相对的一侧的面)。如图4所示,转向轴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贯穿于基板22的缺口部98。
[0105]
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和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分别是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磁场的变化的磁传感器。如图7所示,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和第 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分别安装于基板22的第1面22a(与上部主体24相对的一侧的面)的中间部96,沿输入装置2的宽度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另外,如图6所示,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和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分别穿过上部主体24的开口部33而暴露。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与第1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6相对地配置,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与第2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8相对地配置。
[0106]
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由于第1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6与第1从动旋转体62一起相对于旋转体保持件58旋转而产生的磁场的变化。由此,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第1从动旋转体62的旋转角。
[0107]
另外,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由于第2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8与第2从动旋转体64一起相对于旋转体保持件58旋转而产生的磁场的变化。由此,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第2从动旋转体 64的旋转角。
[0108]
像这样,基于由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检测到的第1从动旋转体62的旋转角和由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检测到的第2从动旋转体64的旋转角,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驱动旋转体60的旋转角即方向盘8的转向角。此外,在基板 22和转向角检测单元20未设置用于将两者电连接的例如电线和连接器等电连接机构。
[0109]
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6是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磁场的变化的磁传感器。如图8
所示,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6安装于基板22的第2面22b(与第1 面22a相反的一侧的面且是与下部主体26相对的一侧的面)的第1端部92。即,在以xy平面俯视基板22的情况下,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6配置于不与第1 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和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这两者重叠的位置。
[0110]
如图4所示,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6与转向杆单元16的杆操作检测用磁体46相对地配置。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6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由于杆操作检测用磁体46相对于杆保持件42旋转而产生的磁场的变化。由此,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6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转向杆44的摇动操作。此外,在基板 22和转向杆单元16未设置用于将两者电连接的例如电线和连接器等电连接机构。
[0111]
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8是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磁场的变化的磁传感器。如图8所示,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8安装于基板22的第2面22b的第2端部94。即,在以xy平面俯视基板22的情况下,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8配置于不与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和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这两者重叠的位置。另外,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6和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8隔着基板 22的缺口部98而彼此配置于相反侧。
[0112]
如图4所示,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8与雨刷杆单元18的杆操作检测用磁体54相对地配置。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8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由于杆操作检测用磁体54相对于杆保持件50旋转而产生的磁场的变化。由此,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8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雨刷杆52的摇动操作。此外,在基板 22和雨刷杆单元18未设置用于将两者电连接的例如电线和连接器等电连接机构。
[0113]
此外,如图4所示,基板22的安装有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6和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8的第2面22b被下部主体26覆盖。也就是说,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6和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8隔着下部主体26检测杆保持件42、50 内的杆操作检测用磁体46、54各自的磁场的变化。
[0114]
像这样,基板22的安装有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6和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8的第2面22b被下部主体26覆盖,因此能够防止尘埃、液体等异物侵入基板22的表面,抑制基板22的电路的绝缘劣化。
[0115]
如图8所示,ecu90安装于基板22。ecu90是用于基于来自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6以及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8各自的检测信号来控制例如搭载于车辆4的转向信号灯、前照灯、小灯、尾灯、前雨刷马达以及后雨刷马达等各种电气部件的电子控制单元。
[0116]
另外,如图3和图8所示,在基板22的第2面22b安装有连接器100。基板 22的连接器100与壳体14的下部主体26的连接器40电连接。来自ecu90的控制信号借助连接器100、连接器40以及电线(未图示)而向搭载于车辆4的各种电气部件发送。
[0117]
[7.效果]
[0118]
在本实施方式中,像上述那样,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6以及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8安装于同一基板22。由此,能够省略用于将基板22分别与转向杆单元16、雨刷杆单元18以及转向角检测单元20电连接的电连接机构。其结果,能够抑制输入装置2的电连接不良的产生。
[0119]
(其他变形例)
[0120]
以上,对于一个或多个形态的输入装置和车辆,基于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情况下,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向上述实施方式实施而成的方式、将不同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组合而构成的方式也可以包含在一个或多个形态的范围内。
[012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和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分别设为穿过上部主体24的开口部33而暴露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如图9的壳体14的上部主体124的立体图所示,也可以是,不存在开口部33,而在凹部132设置底面部133。
[0122]
并且,如图10所示,将基板22配置于壳体14的上部主体124与下部主体 26之间的空间28。上部主体124的底面部133覆盖安装于基板22的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和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的上方。因此,基板22的第1面22a 被上部主体124覆盖,并且第2面22b被下部主体26覆盖。此外,上部主体124 是合成树脂成形品等非磁性体。
[0123]
另外,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和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分别隔着上部主体124的底面部133而与第1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6和第2转向角检测用磁体 68相对地配置。也就是说,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和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 84分别隔着上部主体124检测第1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6和第2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8的磁场的变化。
[0124]
像这样,输入装置2的基板22被壳体14覆盖,因此能够防止尘埃、液体等异物侵入基板22的表面,抑制基板22的电路的绝缘劣化。
[0125]
此外,像这样,在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以及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 与第1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6以及第2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8之间隔着底面部133,从而它们之间的距离与隔着开口部33的情况相比稍大,但通过适当使用更高磁力的磁体、更高检测能力的磁传感器,从而能够进行同样以上的检测精度的转向角检测。
[0126]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对将输入装置2搭载于右舵的车辆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输入装置2搭载于左舵的车辆(未图示)。在该情况下,转向杆44和雨刷杆52分别配置于在由驾驶者观察时方向盘8的右侧方和左侧方。另外,通过变更在ecu90存储的控制程序,从而能够使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6作为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发挥功能,且使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8作为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发挥功能。其结果,在搭载于右舵的车辆4的输入装置2和搭载于左舵的车辆的输入装置2中,能够使基板22共用化。
[012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磁传感器分别构成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第2 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6以及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 88,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光传感器等任意的非接触传感器构成。
[012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输入装置2具备转向杆单元16和雨刷杆单元18这两者,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仅具备转向杆单元16和雨刷杆单元18中的一者。
[012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作为电子控制单元的ecu90安装于基板22来控制车辆4的各种电气部件,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输入装置2 的外部的车辆4侧设置电子控制单元,从而基于来自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2、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6以及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8各自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各种电气部件。
[013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31]
本实用新型例如能够应用为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输入装置。
[0132]
附图标记说明
[0133]
2、输入装置;4、车辆;6、转向柱;8、方向盘;10、仪表板;12、转向轴;14、壳体;16、转向杆单元;18、雨刷杆单元;20、转向角检测单元;22、基板;22a、第1面;22b、第2面;24、124、上部主体;26、下部主体; 28、空间;30、34、70、贯通孔;32、132、凹部;33、开口部;36、38、插入部;40、100、连接器;42、50、杆保持件;44、转向杆;46、54、杆操作检测用磁体;48、56、转换机构;52、雨刷杆;58、旋转体保持件;60、驱动旋转体;62、第1从动旋转体;64、第2从动旋转体;66、第1转向角检测用磁体;68、第2转向角检测用磁体;72、第1从动旋转体用轴承;74、第 2从动旋转体用轴承;76、78、80、齿部;82、第1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4、第2转向角检测传感器;86、转向杆操作检测传感器;88、雨刷杆操作检测传感器;90、ecu;92、第1端部;94、第2端部;96、中间部;98、缺口部; 133、底面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