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节能保温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03:50: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保温墙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节能保温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2.墙体主要包括承重墙与非承重墙,主要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墙承重结构建筑的墙体,承重与围护合一,骨架结构体系建筑墙体的作用是围护与分隔空间。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的能力。
3.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墙体的要求不仅仅是称重和分隔作用,传统的墙体由于其结构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节能保温需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维持室内温度,而且没有增设隔音结构,隔音效果非常差。因此,选用建筑节能墙体能很好的满足节能保温需求,即选择适当的保温材料,提升建筑的保温性能,进而减少建筑消耗的能源,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但建筑节能墙体结构安装不方便、保温效果一般,功能单一;阻燃板的结构简单,防火性能较差;现有的建筑节能墙体的外壁无装饰,外壁过于单一;建筑节能墙体内的吸音板降噪吸音效果较差。
5.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安装不方便、防火性能较差、吸音效果较差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节能保温墙体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安装不方便、防火性能较差、吸音效果较差等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建筑节能保温墙体结构,包括壳体单元、保温单元、防火单元、隔音单元和装饰单元,其中:
9.所述壳体单元的后端与基层墙体的侧壁相连接,所述壳体单元为可拆卸拼接结构,其内腔用于依次放置所述保温单元、所述防火单元和所述隔音单元;
10.所述保温单元嵌设于所述壳体单元的内腔,其后端与所述壳体单元后端内壁相连接,用于建筑的保温;
11.所述防火单元嵌设于所述壳体单元的内腔,其后端与所述保温单元的前端相连接,且其前后两端侧壁呈波纹状结构设置,以增大接触面积,增强防火效果;
12.所述隔音单元嵌设于所述壳体单元的内腔,其后端与所述防火单元的前端相连接,所述隔音单元上设置有若干孔结构,用于吸音、降噪;
13.所述装饰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单元的前端。
14.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单元包括若干壳体元件、若干第一连接元件和若干第二连接元件,其中:
15.若干所述壳体元件间隔分布,每一所述壳体元件的后端与所述基层墙体相连接,
每一所述壳体元件的内腔依次放置有所述保温单元、所述防火单元和所述隔音单元;
16.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壳体元件的第一端;
17.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壳体元件的第二端,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可拆卸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单元还包括若干第一槽元件,其中:
19.若干所述第一槽元件间隔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壳体元件的后端内壁,位于对应的所述壳体元件与所述保温单元之间;
2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单元还包括若干凸起元件,其中:
21.若干所述凸起元件间隔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壳体元件的后端外壁,用于对对应的所述壳体元件进行支撑。
22.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单元包括若干保温元件和若干第三连接元件,其中:
23.若干所述保温元件间隔嵌设于所述壳体单元的内腔,其后端与所述壳体单元的后端内壁相连接;
24.若干所述第三连接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保温元件的后端与外周壁,用于将对应的所述保温元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单元的内腔。
25.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单元还包括若干第一辅助元件,其中:
26.若干所述第一辅助元件间隔穿设于对应的保温元件的内部,所述第一辅助元件为中空结构,用于减少空气流动,以提高保温效果。
27.进一步地,所述防火单元包括若干防火元件,其中:
28.若干所述防火元件间隔嵌设于所述壳体单元的内腔,其后端与所述保温单元的前端相连接,所述防火元件其前后两端呈波纹状结构设置,以增大接触面积,增强防火效果。
29.进一步地,所述隔音单元包括若干隔音元件和若干孔元件,其中:
30.若干隔音元件间隔嵌设于所述壳体单元的内腔,其后端与所述防火单元的前端相连接;
31.若干所述孔元件水平间隔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隔音元件上。
32.进一步地,所述隔音单元还包括若干第二槽元件,其中:
33.若干所述第二槽元件竖直间隔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隔音元件的前端。
34.进一步地,所述隔音单元还包括若干第二辅助元件,其中:
35.若干所述第二辅助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隔音元件的后端,且位于所述防火单元的前端。
36.进一步地,所述装饰单元包括若干装饰元件,其中:
37.若干所述装饰元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单元的前端。
38.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9.(1)本实用新型的建筑节能保温墙体结构,通过将壳体单元设置为可拆卸拼接结构,以提高其适配度,扩大其应用场景,从而适配不同规格的墙体;
40.(2)本实用新型的建筑节能保温墙体结构,通过将防火单元的前后两端侧壁设置为波纹状结构,以增大接触面积,增强防火效果;
41.(3)本实用新型的建筑节能保温墙体结构,通过在隔音单元上设置有若干孔结构,以实现吸音、降噪的目的。
附图说明
4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建筑节能保温墙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4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建筑节能保温墙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44.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45.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46.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7.图4b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单元的局部断面示意图;
4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火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单元与防火单元设置于壳体单元内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
50.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隔音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51.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饰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52.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53.10、壳体单元;11、壳体元件;12、第一连接元件;13、第二连接元件;14、第一槽元件;15、凸起元件;
54.20、保温单元;21、保温元件;22、第三连接元件;23、第一辅助元件;
55.30、防火单元;31、防火元件;32、第四连接元件;
56.40、隔音单元;41、隔音元件;42、孔元件;43、第二槽元件;44、第二辅助元件;
57.50、装饰单元;51、装饰元件;
58.60、基层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62.如图1~图2所示,一种建筑节能保温墙体结构,包括壳体单元10、保温单元20、防火单元 30、隔音单元40和装饰单元50。其中,壳体单元10的后端与基层墙体60的侧壁相连接,壳体单元10为可拆卸拼接结构,其内腔用于依次放置保温单元20、防火单元30和隔音单元40;保温单元20嵌设于壳体单元10的内腔,其后端与壳体单元10的后端内壁相连接,用于建筑的保温;防火单元30嵌设于壳体单元10的内腔,其后端与保温单元20的前端相连接,且其前后两端侧壁呈波纹状结构设置,以增大接触面积,增强防火效果;隔音单元40嵌设于壳体单元10的内腔,其后端与防火单元30的前端相连接,隔音单元40上设置有若干孔结构,用于吸音、降噪;装饰单元 50设置于壳体单元10的前端。
63.如图3a~图3b所示,壳体单元10包括若干壳体元件11、若干第一连接元件12和若
干第二连接元件13。其中,若干壳体元件11间隔分布,每一壳体元件11的后端与基层墙体60相连接,每一壳体元件11的内腔依次放置有所述保温单元20、防火单元30和隔音单元40;若干第一连接元件12设置于对应的壳体元件11的第一端;若干第二连接元件13设置于对应的壳体元件11的第二端,且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元件12可拆卸连接。
6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元件11为壳体,其内腔用于放置保温单元20、防火单元30和隔音单元40。
65.其中,壳体元件11包括但不限于防水壳体、保温壳体、防水层和保温层。
6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壳体元件11的第一端设置有一第一连接元件12,其第二端设置有一第二连接元件13。
6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12为卡块,第二连接元件13为卡槽,第一连接元件 12与对应的第二连接元件13可拆卸连接。
68.其中,相邻的两壳体元件11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元件12与第二连接元件13进行可拆卸连接。壳体单元10的可拆卸结构便于拼装拆卸,提高其适配度,扩大其应用场景。
6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元件11的第一端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连接元件12,其第二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元件13。通过将第一连接元件12插入对应的第二连接元件13内,以实现两壳体元件 11的可拆卸连接。
70.其中,第一连接元件12的断面为矩形。
7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12与第二连接元件13均设置于对应壳体元件11的外部,且与其外壁相连接。
72.其中,第一连接元件12包括卡块和设置于卡块前后两侧的两凸块;第二连接元件13包括连接块与设置于连接块中部的凹槽。当第一连接元件12与对应的第二连接元件13可拆卸连接时,卡块可拆卸设置于凹槽内,连接块可拆卸设置于两凸块之间。
73.具体地,第二连接元件13的断面为凹型结构。
7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元件13向壳体元件11的内部凸出设置。
75.进一步地,壳体单元10还包括若干第一槽元件14。其中,若干第一槽元件14间隔设置于对应的壳体元件11的后端内壁,位于对应的壳体元件11与保温单元20之间,用于增大保温单元20 后端与壳体元件11之间的填充空间。
76.其中,每一壳体元件11设置若干第一槽元件14。
7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元件14为弧形凹槽。
78.进一步地,壳体单元10还包括若干凸起元件15。其中,若干凸起元件15间隔设置于对应的壳体元件11的后端外壁,用于对对应的壳体元件11进行支撑。
79.其中,每一壳体元件11设置有若干凸起元件15,若干凸起元件15呈阵列式分布设置,呈m
ꢀ×
n分布;其中,m≥2,n≥2。
8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凸起元件15包括但不限于四棱锥固定块、三角形固定板、圆柱固定杆和梯形固定板。
81.通过水泥砂浆将壳体元件11的后端与基层墙体60进行连接,若干凸起元件15对对应的壳体元件11进行支撑,提高了壳体单元10的稳定性,使墙体结构加稳定。
82.如图4a~图4b所示,保温单元20包括若干保温元件21和若干第三连接元件22。其中,若干保温元件21间隔嵌设于壳体单元10的内腔,其后端与壳体单元10的后端内壁相连
接;若干第三连接元件22设置于对应的保温元件21的后端与外周壁,用于将对应的保温元件21固定于壳体单元10的内腔。
83.具体地,若干保温元件21间隔嵌设于对应壳体元件11的内腔,其后端与对应壳体元件11 的后端内壁相连接;若干第三连接元件22用于将对应的保温元件21固定于对应壳体元件11的内腔。
84.其中,每一保温元件21设置有若干第三连接元件22。
8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壳体元件11内设置有一保温元件21。
8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元件11为防水壳体,保温元件21为保温板,第三连接元件22 为水泥砂浆。
8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元件11为保温壳体,保温元件21为保温板,第三连接元件22 为防水胶。其中,保温元件21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对应的壳体元件11上,且通过在保温元件21 的外周壁设置第三连接元件22,以提高保温元件21后端与外周壁的防水效果,通过设置若干第一槽元件14,以提高第三连接元件22的填充效果,从而延长保温元件21的使用寿命,增强保温元件21后端防潮效果。
88.进一步地,保温单元20还包括若干第一辅助元件23。其中,若干第一辅助元件23间隔穿设于对应的保温元件21的内部,第一辅助元件23为中空结构,用于减少空气流动,以提高保温效果。
89.其中,每一保温元件21的内部设置若干第一辅助元件23。
9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元件23为橡塑保温管。
9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元件23的两端端头为密封结构,以防止第三连接元件22 进入第一辅助元件23的内腔。
92.如图5~图6所示,防火单元30包括若干防火元件31。其中,若干防火元件31间隔嵌设于壳体单元10的内腔,其后端与保温单元20的前端相连接,防火元件31其前后两端呈波纹状结构设置,以增大接触面积,增强防火效果。
93.具体地,若干防火元件31间隔嵌设于对应壳体元件11的内腔,其后端与对应保温元件21的前端相连接。
9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壳体元件11内设置有一防火元件31。
9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火元件31为阻燃板,通过将其前后两端设置为波纹状结构,以增大接触面积,增强防火效果。
96.进一步地,防火单元30还包括若干第四连接元件32。其中,若干第四连接元件32设置于对应的保温元件21与对应的防火元件31之间。
9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于同一壳体元件11内的保温元件21与防火元件31通过第四连接元件32进行连接。
9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连接元件32为快干型胶水。
99.如图7所示,隔音单元40包括若干隔音元件41和若干孔元件42。其中,若干隔音元件41间隔嵌设于壳体单元10的内腔,其后端与防火单元30的前端相连接;若干孔元件42水平间隔设置于对应的隔音元件41,用于使噪音在若干孔元件42内分散。
100.具体地,若干隔音元件41间隔嵌设于对应壳体元件11的内腔,其后端与防火元件31的前端相连接。
101.其中,每一隔音元件41设置若干孔元件42,且若干孔元件42贯穿隔音元件41设置。
10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壳体元件11内设置有一隔音元件41。
10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于同一壳体元件11内的防火元件31与隔音元件41通过螺丝进行固定。
10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隔音元件41为隔音板,孔元件42为圆孔。
105.进一步地,隔音单元40还包括若干第二槽元件43。其中,若干第二槽元件43竖直间隔设置于对应的隔音元件41的前端。
106.具体地,通过若干第二槽元件43与若干孔元件42之间的配合,以使噪音在若干孔元件42与若干第二槽元件43内分散,从而降低噪音。
107.如图1~图2所示,隔音单元40还包括若干第二辅助元件44。其中,若干第二辅助元件44 设置于对应的隔音元件41的后端,且位于防火单元30的前端。
108.具体地,若干第二辅助元件44位于防火元件31的前端。
10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辅助元件44为硅胶垫,设置于对应的隔音元件41与防火元件 31的之间,以使两者紧密连接。
11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辅助元件44为防水板。
11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于同一壳体元件11内的第二辅助元件44粘贴于对应的隔音元件 41的后端。
112.如图8所示,装饰单元50包括若干装饰元件51。其中,若干装饰元件51间隔设置于壳体单元10的前端。
113.具体地,若干装饰元件51间隔设置对应壳体元件11的前端。
11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元件11为装饰板,壳体元件11通过螺丝进行固定。
11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116.先将保温元件21与对应的壳体元件11内腔进行连接,并将第三连接元件22填充至保温元件 21后端与对应的壳体元件11之间的填充空间内;
117.将防火元件31设置于对应的壳体元件11内腔,并设置于对应的保温元件21的前端;
118.将第二辅助元件44、隔音元件41依次放置于对应的壳体元件11内腔,并设置于对应的防火元件31的前端;
119.将装饰元件51设置于壳体元件11的前端;
120.利用第一连接元件12与第二连接元件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将若干壳体元件11进行拼接,以规格匹配不同的墙体。
12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壳体单元设置为可拆卸拼接结构,以提高其适配度,扩大其应用场景,从而适配不同规格的墙体;通过将防火单元的前后两端侧壁设置为波纹状结构,以增大接触面积,增强防火效果。
1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