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耐缺氧发酵液、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2022-10-22 01:29: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缺氧发酵液、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具有耐缺氧的功能,现有技术一般将青稞直接加水浸提制成浸提液,来研究浸提液是否具有耐缺氧的功效;或者直接将青稞与其他耐缺氧产品简单混合,即制备得到耐缺氧食品。对于如何提取青稞中的耐缺氧物质,如何增加耐缺氧成分的提取率,现有技术一般很少涉及。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耐缺氧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利用酵母菌对青稞进行发酵蒸馏,分别收集蒸馏液和蒸馏渣,再向蒸馏渣中添加蜂蜜,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收集发酵液,与蒸馏液混合得到耐缺氧发酵液,与直接对青稞原料进行浸提相比,其耐缺氧效果更佳。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耐缺氧发酵液,包括发酵、蒸馏青稞浆料的蒸馏液和发酵、过滤蜂蜜混合物料的滤液;进一步的,所述蒸馏液和滤液的混合比例为1:0.5到1:1;优选的,所述蒸馏液和滤液的混合比例为1:0.8。
5.本发明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耐缺氧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青稞浆料的第一发酵工序;以及蜂蜜混合物料的第二发酵工序。
6.进一步的,接种酵母菌作为所述青稞浆料的第一发酵工序的发酵菌;接种乳酸菌作为蜂蜜混合物料的第二发酵工序的发酵菌。
7.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一发酵工序发酵后的青稞浆料进行蒸馏处理,得到蒸馏液和蒸馏渣;将所述蒸馏渣与蜂蜜混合得到所述蜂蜜混合物料进行所述第二发酵工序。
8.进一步的,将所述蜂蜜混合物料经所述第二发酵工序发酵后,过滤发酵后的所述蜂蜜混合物料,取滤液煮沸。
9.进一步的,将权利要求5所述蒸馏液与所述煮沸滤液混合得到所述耐缺氧发酵液。
1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耐缺氧发酵液及其在耐缺氧食品中的应用。
11.进一步的,所述耐缺氧食品为液体饮料、发酵酸奶等半固体或液体食品。
12.进一步的,将所述耐缺氧发酵液部分或全部替代饮用水用于耐缺氧食品制备。
13.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针对青稞浸提液中耐缺氧成分提取不充分的问题,在前期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偶然发现酵母菌发酵有利于耐缺氧成分的提取,因此采用酵母菌对青稞料液进行发酵,后进行蒸馏处理,使蒸馏液中的耐缺氧物质含量得到提升;再向蒸馏渣中添加蜂蜜,利用乳
酸菌对其进行发酵,一方面,乳酸菌发酵所产生的丰富的酶系能进一步释放蒸馏渣中的耐缺氧物质;另一方面,蜂蜜作为外加碳源可以促进乳酸菌的生长,是发酵后的滤液中进一步含有耐缺氧物质,同时还能改善风味,能使青稞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面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为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15.本发明中所有混合添加比例均为按重量份计。
16.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缺氧发酵液,包括发酵、蒸馏青稞浆料的蒸馏液和发酵、过滤蜂蜜混合物料的滤液;蒸馏液和滤液的混合比例为1:0.5到1:1;优选的,所述蒸馏液和滤液的混合比例为1:0.8。
17.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缺氧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青稞浆料的第一发酵工序;以及蜂蜜混合物料的第二发酵工序。接种酵母菌作为所述青稞浆料的第一发酵工序的发酵菌;接种乳酸菌作为蜂蜜混合物料的第二发酵工序的发酵菌。对所述第一发酵工序发酵后的青稞浆料进行蒸馏处理,得到蒸馏液和蒸馏渣;将所述蒸馏渣与蜂蜜混合得到所述蜂蜜混合物料进行所述第二发酵工序。将所述蜂蜜混合物料经所述第二发酵工序发酵后,过滤发酵后的所述蜂蜜混合物料,取滤液煮沸。将所述蒸馏液与所述煮沸滤液混合得到所述耐缺氧发酵液。
1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青稞浆料为将青稞预处理后磨浆制得,具体步骤为:筛选麦粒饱满、硬度适中的青稞原料,筛选除杂后用循环水冲洗;将洗净的青稞浸泡至膨胀率为60%,再利用胶体磨磨浆得到。
1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酵母菌的接种量为10
5-106个/ml,接种量为青稞浆料的5%-8%,发酵温度为30-35℃,发酵时间为5-7d。
2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乳酸菌的接种量为10
5-106个/ml,接种量为蜂蜜混合物料的2%-4%,发酵温度为35-45℃,发酵时间为5-7d。
2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蒸馏渣和蜂蜜的添加比例为1:0.2至1:0.4,优选的,为1:0.3。
2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后的蜂蜜混合物滤液煮沸的时间为2-4min。
2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蒸馏液和滤液的混合比例1:0.5到1:1;优选的,所述蒸馏液和滤液的混合比例为1:0.8。
24.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根据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耐缺氧发酵液及其在耐缺氧食品中的应用;所述耐缺氧食品为液体饮料、发酵酸奶等半固体或液体食品;将所述耐缺氧发酵液部分或全部替代饮用水用于耐缺氧食品制备。
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验证本发明制得的耐缺氧发酵液的耐缺氧效果。
26.实施例1 制备耐缺氧发酵液。
27.1.制备青稞浆料:筛选麦粒饱满、硬度适中的青稞原料,除杂并利用循环水冲洗,后利用饮用水浸泡至膨胀率为60%,利用胶体磨磨浆,得到青稞浆料。
28.2.向青稞浆料中加入占青稞浆料质量6%的酵母菌,含菌量为105个/ml,设置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6d,对发酵完成后的浆料进行蒸馏,得到蒸馏液和蒸馏渣。
29.3.将蒸馏渣与蜂蜜混合,按重量比计,为1:0.3,之后添加乳酸菌进行发酵,乳酸菌含菌量为105个/ml,添加量为占蜂蜜混合物料的3%,设置发酵温度为38℃,发酵时间为6d,发酵结束后,发酵后的物料,取滤液煮沸3min,冷却后与蒸馏液按0.8:1的重量比混合,得到耐缺氧发酵液。
30.实施例2 制备耐缺氧发酵液。
31.1.制备青稞浆料:筛选麦粒饱满、硬度适中的青稞原料,除杂并利用循环水冲洗,后利用饮用水浸泡至膨胀率为60%,利用胶体磨磨浆,得到青稞浆料。
32.2.向青稞浆料中加入占青稞浆料质量8%的酵母菌,含菌量为106个/ml,设置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7d,对发酵完成后的浆料进行蒸馏,得到蒸馏液和蒸馏渣。
33.3.将蒸馏渣与蜂蜜混合,按重量比计,为1:0.4,之后添加乳酸菌进行发酵,乳酸菌含菌量为106个/ml,添加量为占蜂蜜混合物料的4%,设置发酵温度为45℃,发酵时间为7d,发酵结束后,发酵后的物料,取滤液煮沸2min,冷却后与蒸馏液按1:1的重量比混合,得到耐缺氧发酵液。
34.实施例3 制备耐缺氧发酵液。
35.1.制备青稞浆料:筛选麦粒饱满、硬度适中的青稞原料,除杂并利用循环水冲洗,后利用饮用水浸泡至膨胀率为60%,利用胶体磨磨浆,得到青稞浆料。
36.2.向青稞浆料中加入占青稞浆料质量5%的酵母菌,含菌量为105个/ml,设置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5d,对发酵完成后的浆料进行蒸馏,得到蒸馏液和蒸馏渣。
37.3.将蒸馏渣与蜂蜜混合,按重量比计,为1:0.2,之后添加乳酸菌进行发酵,乳酸菌含菌量为105个/ml,添加量为占蜂蜜混合物料的2%,设置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5d,发酵结束后,发酵后的物料,取滤液煮沸2min,冷却后与蒸馏液按0.5:1的重量比混合,得到耐缺氧发酵液。
38.对比例1 制备耐缺氧发酵液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1不采用酵母菌进行发酵,直接将青稞浆料进行。
39.对比例2 制备耐缺氧发酵液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2不添加蜂蜜。
40.对比例3 制备耐缺氧发酵液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3不添加蜂蜜,且不进行乳酸菌发酵。
41.对比例4直接过滤青稞浆料得到耐缺氧提取物。
42.试验例1 抗缺氧能力测试根据中国卫生部公布的《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测方法》中关于耐缺氧作用的基本实验项目和结果判定来评价不实施例1-3至对比例1-3制备的发酵液的耐缺氧作用。
43.测试方法:《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测方法》中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
44.结果判定 :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中,小鼠存活时间越长,证明效果越好(由于青
稞提取物具有耐缺氧作用是目前已知,因此,本试验不再设置对照组以证明青稞提取物具备耐缺氧的作用,仅通过此实验来证明实施例1-3、对比例1-3所提取的发酵液的耐缺氧作用大小。)测试项目:实施例1-3;对比例1-4得到的耐缺氧发酵液、耐缺氧提取物。
45.实验结果:见表1。
46.结果分析:由表1可知,相对于实施例1-3,对比例1-4中小鼠耐缺氧实验存活时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证明本发明提取方法得到的发酵液具有更好的耐缺氧效果。
47.表1 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测试结果。
4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