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次锰烘干装置

2022-09-14 23:29: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次锰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次锰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电解生产金属锰过程中,锰的实收率一般在95%左右,其损失包括进入阳极泥中的损失、水洗的剥离损失、起壳剥离锰、隔膜布上毛次锰及随同溶液跑、冒、滴、漏等损失。通常将毛次锰和落地锰称为次锰。毛次锰是从隔膜布上敲下来的锰,含有渣滓、硫胺结晶等。落地锰是冲洗极板、脱硫、运输及剥离过程中从极板上脱落下来的落到地面上的锰。落地锰含有硫胺及其他杂质。
3.目前,次锰烘干主要采用自然晒干,次锰的晾晒时间长,且需定时翻晒,需要场地面积大,无法实现连续稳定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5.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次锰烘干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次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筒,被构造成具有一烘干空间的管体结构;驱动件,用于驱动烘干筒转动;烘干筒内设有将次锰从烘干筒的一端输送至另一端的送料槽;驱动件驱动烘干筒转动时,烘干筒内形成平行于烘干筒长度方向的气流。
7.进一步的,次锰烘干装置还包括:基座,用于支撑烘干筒;进料箱,连接至基座;烘干筒转动连接于进料箱内。
8.进一步的,次锰烘干装置还包括:进料口,设于进料箱顶部;导料块,设于进料箱内;导料块设于进料口下方。
9.进一步的,次锰烘干装置还包括:传动环,套设于烘干筒外侧;传动轮,与驱动件传动配合;传动环和传动轮相传动配合。
10.进一步的,次锰烘干装置还包括:支撑装置,用于支撑烘干筒以使烘干筒在驱动件驱动下绕其中心轴转动。
11.进一步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环,套设于烘干筒外侧;支撑轮,设于基座上;支撑环置于支撑轮上。
12.进一步的,基座上设有两组定位轮,两组定位轮之间形成一用于供支撑环穿过的间隙。
13.进一步的,支撑装置包括:内环,套设于烘干筒外侧;外环,设于内环外侧;内环和环外之间填充有磁流体。
14.进一步的,次锰烘干装置还包括:进气管,将热气输送至烘干筒内;布气盘,设于烘
干筒一端;布气盘上设有与进气管相通的空腔。
15.进一步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轴,穿设于烘干筒内;若干连接杆,用于连接第一连接轴和烘干筒;加热块,设于连接杆上;若干扇叶,设于第一连接轴上;连接杆设于扇叶的进气侧。
16.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提供一种自动翻晒、减小占地面积、提升烘干效率、可实现连续稳定生产的次锰烘干装置。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18.另外,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19.在附图中:
20.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的次锰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次锰烘干装置的剖视图;
22.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次锰烘干装置中定位轮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次锰烘干装置中第二滚珠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5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中次锰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次锰烘干装置的剖视图;
26.图7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次锰烘干装置中内环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8为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中次锰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次锰烘干装置中的剖视图;
29.图10为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次锰烘干装置中连接杆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31.100、次锰烘干装置;101、烘干头;102、传动环;103、支撑环;104、进料口;105、进料箱;106、基座;107、驱动件;108、第一安装块;109、变速箱、110、传动轮;111、支撑轮;112、导料块;113、定位轮;113a、第一连接槽;114、连接柱;115、第二安装块;116、第二滚珠;
32.200、次锰烘干装置;201、外环;202、内环;
33.300、次锰烘干装置;301、扇叶;302、第一连接轴;303、连接杆;303a、通风槽;304、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35.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6.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37.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38.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39.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40.如图1至2所示的次锰烘干装置100,包括基座106、烘干筒和驱动件107。
41.基座106为金属框架结构,基座106为烘干筒和驱动件107提供支撑力,烘干筒和驱动件107设于基座106上;烘干筒被构造成具有一烘干空间的管体结构,驱动件107为一电机,驱动件107用于驱动烘干筒转动,烘干筒内设有将次锰从烘干筒的一端输送至另一端的送料槽,送料槽为设置在烘干筒内壁的螺纹槽。
42.待烘干次锰放入到烘干筒内后,驱动件107驱动烘干筒转动,烘干筒转动对次锰起到翻料作用,烘干筒的一端进入热气流,热气流从烘干筒的一端进入流向另一端,形成与烘干筒长度方向相平行的气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大颗粒次锰沿送料槽往烘干筒一端移动,小颗粒次锰随烘干筒转动至顶部时由于受到的离心力小于大颗粒次锰受到的离心力,部分小颗粒次锰直接往下掉落,小颗粒次锰在从烘干筒顶部掉落至烘干筒底部时受到轴向流动的气流影响,对小颗粒次锰起到推送作用,使小颗粒次锰的落料点往前移动,避免小颗粒次锰掉落在往前推送的未干燥的次锰上,对烘干筒内干燥完成后的次锰和未干燥完成的次锰做分离,保证对次锰的干燥效果;利用烘干筒的转动和热气的流动对次锰进行干燥,减小次锰干燥的占地面积,并能够对次锰做均匀的自动翻料,且干燥后的次锰可自动从烘干筒内送出,实现次锰的连续稳定生产。
43.优选的,送料槽与烘干筒中心轴的夹角为60
°
,在保证次锰在随烘干筒的转动往烘干筒一端移动时减缓次锰往烘干筒一端的移动速度,增加次锰在烘干筒内的运动行程,从而增加次锰在烘干筒内的停留时间,使热气流与次锰充分接触,有效提升对次锰的烘干效果。
44.具体的,基座106上设置有进料箱105,烘干筒穿设于进料箱105内,烘干筒转动连接于进料箱105内壁上;进料箱105顶部设有进料口104,进料箱105内设有导料块112,导料块112设于进料口104下方,导料块112上设有导料槽,导料槽为朝向烘干筒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导料槽侧壁上设有挡板。
45.次锰从进料口104处放入到进料箱105内,进入到进料箱105内的次锰直接掉落在导料块112上,次锰沿导料槽滑落至烘干筒内,挡板对导料槽两侧起阻挡作用,避免次锰从导料槽两侧落下,保证所有次锰都进入到烘干筒内,以完成对次锰的干燥操作,减小次锰烘干过程中的损耗。
46.具体的,基座106上设有第一安装块108,驱动件107设于第一安装块108上,驱动件107与一减速箱相连,变速箱109的输出轴上设有传动轮110,烘干筒外侧套设有与传动轮110相配合的传动环102,传动环102通过金属片和螺钉的形式固定在烘干筒侧壁上,使传动环102和烘干筒形成止转配合;电机驱动传动轮110转动时,传动轮110与传动环102相接触,利用传动轮110和传动环102的配合驱动烘干筒转动,为烘干筒的转动提供动力。
47.具体而言,进料箱105内穿设有进气管,进料箱105内设有布气盘,布气盘设于烘干筒一端,布气盘为环形结构,布气盘上设有与进气管相通的空腔,布气盘上设有多个与空腔相通的出气孔,出气孔呈圆周分布于布气盘上,进气管与出气孔错开设置,进气管一端与一热风机相连,从进气管处进入到空腔内的热气直接撞击到空腔内壁上,利用空腔内壁对气流的动能做吸收,使气流更均匀的分散在空腔内,从而使气流能够从所有出气孔内流出,使整个烘干筒内的热气更加均匀,提升对烘干筒内次锰的烘干效果。
48.更具体而言,基座106上设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用于支撑烘干筒以使烘干筒在驱动件107驱动下绕其中心轴转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环103和支撑轮111,支撑环103套设于烘干筒上,支撑环103通过金属片和螺钉固连于烘干筒侧壁上;基座106上设有连接架,连接架上设有第二安装块115,第二安装块115上设有安装板,支撑轮111上设有通腔,该通腔内穿设有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转动连接至安装板上,通腔内设有多个与第二连接轴相接触的第一滚珠,减小支撑轮111受到的摩擦力;支撑环103置于支撑轮111上,利用支撑轮111为烘干筒提供支撑力,减小烘干筒转动时受到的阻力,自动完成对次锰的翻料操作。
49.如图3至4所示,连接架上还设有两组第三安装块,第三安装块上设有定位轮113,第三安装块上设有连接柱114,定位轮113上设有与连接柱114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槽113a,连接柱114穿设于第一连接槽113a内,第一连接槽113a内设有多个第二滚珠116,连接柱114通过第二滚珠116与第一连接槽113a内壁相接触,减小定位轮113受到的摩擦力;两个第三安装块上的定位轮113之间形成供支撑环103穿过的间隙;利用定位轮113与支撑环103侧壁接触的方式对支撑环103起定位作用,与烘干筒和进料箱105的连接处相互配合,将烘干筒安装在指定位置上,保证烘干筒转动时的稳定性,避免烘干筒的转动过程中跳动。
50.如图5至7所示,于另一实施例中,支撑装置包括内环202和外环201,内环202套设于烘干筒外侧,外环201套设于内环202外侧,内环202和外环201之间填充有磁流体,内环202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挡板,外环201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互配合形成迷宫结构,避免磁流体从内环202和外环201之间流出;外环201底部设有支撑座,支撑座固连于基座上,内环202和外环201相互配合形成磁流体密封结构,利用磁流体密封结构为烘干筒提供支撑力,同时极大的减小烘干筒受到的摩擦力,使烘干筒的转动更加省力,为驱动件起到保护作用。
51.如图8至10所示,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轴302、多个连接杆303、加热块和多个扇叶301。
52.第一连接轴302穿设于烘干筒内,加热块设于连接杆303上,连接杆303一端固连于第一连接轴302上,另一端固连于烘干筒内壁上,扇叶301固连于第一连接轴302上,扇叶301设于烘干箱一端,连接杆303设于烘干箱另一端,扇叶301朝向烘干筒外的一侧为出气侧,扇叶301朝向烘干筒内的一侧为进气侧,连接杆303设置在扇叶301进气侧;进料箱侧壁上设有供气流通过的通孔;导料块上设有第二连接槽,第一连接轴302一端穿设于第二连接槽内;基座106上设有轴承架,第一连接轴302另一端穿设于轴承架上,为第一连接轴302提供支撑力,从而将烘干筒固定在当前位置上。
53.驱动件驱动烘干筒转动时,烘干筒带动第一连接轴302转动,扇叶301随烘干筒转动而转动,扇叶301转动形成轴流风机效果,气流从通孔处进入到烘干筒内,进入到烘干筒内的气流撞击到连接杆303上,此时的加热块处于工作状态,气流撞击到加热块上后被加
热,在烘干筒内形成热气流;由于连接杆303设于烘干筒一端,使气流在进入到烘干筒内时即被加热,增加热气与次锰接触的时间,以保证对次锰的烘干效果。
54.作为优选的,第一连接轴302中部也设有连接杆303,该处连接杆303设于烘干筒内,连接杆303上设有通风槽303a,连接杆303靠近烘干筒的一端侧壁上设有斜槽,减小连接杆303对次锰的阻挡面积,使次锰能够直接从烘干筒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保证次锰正常出料。
55.在第一连接轴302中部设置连接杆303,将热源直接设置在烘干筒内部,使烘干筒后半段的气流得到充分加热,极大的提升对次锰的烘干效果;设于烘干筒内部的加热块上的热量发散在整个烘干筒内,在烘干筒内形成高温环境,与热气流配合将次锰烘干;撞击到连接杆303上的部分气流从通风槽303a上通过,使气流两侧均受到加热,从而使气流充分受热,保证气流温度,以利用热气流快速完成对次锰的烘干操作。
56.利用第一连接轴302为烘干筒提供支撑力,仅需在第一连接轴302两端设置轴承即可实现烘干筒的转动连接,且无需定制大轴承适应烘干筒尺寸,使烘干装置的制造更加方便。
57.导料块底部设有支腿,支腿从进料箱内穿出置于地面上,保证导料块对第一连接轴302的支撑效果,增加烘干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58.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