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预制具有裂缝的混凝土试件的模具及制备方法

2022-09-14 22:56: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预制具有裂缝的混凝土试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具(2),所述第一模具(2)内限定浇筑腔,所述第一模具(2)设有适用于向所述浇筑腔内注入混凝土拌合料的第一浇筑口;成形件(5),设置于所述第一浇筑口的上方,所述成形件(5)部分地伸入所述浇筑腔内、并与所述浇筑腔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以使由所述成形件的两侧浇筑的混凝土拌合料在所述间隙内结合;以及固定组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模具(2)的外侧,适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模具(2)的外部形状,并安装成形件(5),用以将所述成形件(5)保持在与所述第一模具(2)相对固定的位置;其中,在所述混凝土拌合料预凝、并抽出所述成形件(5)的状态下,所述混凝土试件上形成与所述成形件(5)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适配的裂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2)包括第一底板及多个第一侧板(22),所述第一侧板(22)及第一底板之间限定所述浇筑腔;其中,至少一部分第一侧板(22)的外表面沿所述浇筑腔的深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肋板(21),用以提升所述第一侧板(22)的结构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件(5)包括:固定部(51),适用于和所述固定组件连接;以及成形部(52),从所述固定部(51)伸入所述浇筑腔内;其中,所述固定部(51)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成形部(52)和所述浇筑腔的底面之间形成所述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部(52)被构造成板形结构,所述成形部(52)的靠近所述浇筑腔的底面的端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远离所述底面的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模具,套设于所述第一模具(2)的外侧,适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模具(2)在注入所述混凝土拌合料的状态下向外侧发生的至少一部分形变;以及至少一对支撑部(4),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的外壁上,一对所述支撑部(4)之间适用于固定一个所述成形件(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包括:第二底板;一对第二侧板(1),在轴向方向上安装在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以及一对挡板(3),分别可拆卸地嵌装在一对所述第二侧板(1)的端部之间,所述第二底板、第二侧板和挡板形成适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模具的容纳空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还包括牵拉件(6),包括:螺杆(61),所述螺杆(61)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二侧板(1)上;以及两个螺帽(62),分别设置于所述螺杆(61)的端部、并抵靠在第二侧板的外侧,以限制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间距。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两端的内侧设有安装槽,所述挡板的两侧结合在所述安装槽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部的上端设有沿所述第二模具的纵向方向延伸的滑槽(41),所述滑槽适用于与所述成形件(5)的固定部的端部滑动配
合,通过改变所述固定部在所述滑槽中的位置改变所述裂缝在所述混凝土试件中的位置。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模具制备混凝土试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第一模具(2)及第二模具预安装,以使所述第一模具(2)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内、且第一浇筑口及第二浇筑口均向上设置;将所述成形件(5)设置于第二模具的支撑部(4)上,并调节至预设位置;对所述成形件(5)的位于第一模具(2)内的部分的两侧涂抹脱模油后、向所述第一模具(2)内注入混凝土拌合料,并振动所述第二模具直至混凝土搅拌料的浆液由壳体(1)和挡板(3)的顶部流出;在温控条件下将所述第一模具(2)、成形件(5)及位于第一模具(2)内的第一混凝土试件由拆卸口移出第二模具;以及在温控条件下,待所述第一混凝土试件初凝后将所述成形件(5)由所述第一混凝土试件中取出、脱模以得到第二混凝土试件、并对第二混凝土试件进行养护,以得到目标混凝土试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预制具有裂缝的混凝土试件的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第一模具内限定浇筑腔,第一模具设有适用于向浇筑腔内注入混凝土拌合料的第一浇筑口;成形件,设置于第一浇筑口的上方,成形件部分地伸入浇筑腔内、并与浇筑腔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以使由所述成形件的两侧浇筑的混凝土拌合料在所述间隙内结合;以及固定组件,套设于第一模具的外侧,适用于支撑第一模具的外部形状,并安装成形件,用以将成形件保持在与第一模具相对固定的位置;其中,在混凝土拌合料预凝、并抽出成形件的状态下,混凝土试件上形成与成形件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适配的裂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凝土试件的制备方法。件的制备方法。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张梦溪 李明超 王亦欣 闵巧玲 柯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6.17
技术公布日:2022/9/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