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砖墙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20:34: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砖墙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某工程位于城区民瓷厂内,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外建筑的墙体破损严重,其受力性能和安全性能远不能达标。本项目为了防止其继续损毁,延长其寿命从而对其进行修缮,并且做到不改变原状,全面、真实恢复始建时该建筑的原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砖墙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加固结构,要解决老建筑外墙的承载力不足,且需在尽可能保留外墙原结构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加固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砖墙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加固结构,用以对砖墙进行加固;在砖墙的底部设置有放大脚;在放大脚的底部设置有砼条形板;包括有墙底外加固结构、墙底内加固结构和墙体加固结构;所述墙底外加固结构包括有外垫层、外水平植筋、外斜植筋和外加固混凝土层;所述外垫层沿纵向通长设置在砼条形板的外侧,并且外垫层的顶部与砼条形板的底面平齐;所述外水平植筋有一组,沿纵向间隔布置在砼条形板的外侧面上;所述外斜植筋有多组,沿放大脚的高度、间隔布置在放大脚的外侧面上,每组外斜植筋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外加固混凝土层浇筑在外垫层上,并且外加固混凝土层的顶部延伸至砖墙的下部;所述墙底内加固结构包括有内垫层、内植筋和内加固混凝土层;所述内垫层沿纵向通长设置在砼条形板的内侧,并且内垫层的顶部与砼条形板的底面平齐;所述内植筋有多组,分别布置在砼条形板的内侧面和放大脚的内侧面上;每组内植筋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内加固混凝土层浇筑在内垫层上,并且内加固混凝土层的顶部延伸至砖墙的下部;在内加固混凝土层中设置有钢筋骨架;所述墙体加固结构包括有锚固组件和钢柱;所述钢柱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设置在砖墙的内侧,并且在钢柱与砖墙之间连接有拉接件;所述锚固组件将钢柱固定在内加固混凝土层的顶部,并且锚固组件的下端伸入放大脚中。
6.优选的,所述外垫层的厚度为不小于100mm;所述内垫层的厚度为不小于100mm。
7.优选的,所述外斜植筋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
°
~70
°

8.优选的,所述内加固混凝土层为二阶台阶状,并且内加固混凝土层的顶面宽度不小于600mm。
9.优选的,所述锚固组件包括有锚板和锚筋;所述锚板设置在内加固混凝土层的顶部;所述锚筋穿设在锚板中,将锚板与内加固混凝土层固定,并且锚筋的下端伸入放大脚;在锚板与钢柱之间设置有加劲板。
10.优选的,所述砖墙的外侧面上涂刷有聚合物砂浆修复层。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加固结构通过在放大脚基础的两侧分别设置墙底外加固结构和墙底内加固结构,对原基础的尺寸进行扩大,并且在原砖基础的外侧报过一层钢筋混凝土层,在不拆除原结构的情况下,有效的提高了基础的承载力。
13.2、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加固结构在原砖墙的内侧设置钢柱,钢柱的底部支撑在墙底内加固结构上;同时,本实用新型在钢柱与原砖墙之间设置拉接件,使钢柱与砖墙形成一体结构,解决了老建筑外墙的承载力不足,且在尽可能保留外墙原结构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加固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加固结构对砖墙进行加固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砖墙的内侧面上设置聚合物砂浆修复层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内植筋之间设置有连接钢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砖墙、2-放大脚、3-砼条形板、4-外垫层、5-外水平植筋、6-外斜植筋、7-外加固混凝土层、7.1-下段、7.2-过度段、7.3-上段、8-内垫层、9-内植筋、10-内加固混凝土层、11-钢筋骨架、12-锚固组件、12.1-锚板、12.2-锚筋、12.3-加劲板、13-钢柱、14-拉接件、15-连接钢筋、16-聚合物砂浆修复层、17-钢筋网片、18-拉筋。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3所示,这种砖墙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加固结构,用以对砖墙1进行加固;在砖墙1的底部设置有放大脚2;在放大脚2的底部设置有砼条形板3;包括有墙底外加固结构、墙底内加固结构和墙体加固结构;所述墙底外加固结构包括有外垫层4、外水平植筋5、外斜植筋6和外加固混凝土层7;所述外垫层4沿纵向通长设置在砼条形板3的外侧,并且外垫层4的顶部与砼条形板3的底面平齐;所述外水平植筋5有一组,沿纵向间隔布置在砼条形板3的外侧面上;所述外斜植筋6有多组,沿放大脚2的高度、间隔布置在放大脚2的外侧面上,每组外斜植筋6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外加固混凝土层7浇筑在外垫层4上,并且外加固混凝土层7的顶部延伸至砖墙1的下部;所述墙底内加固结构包括有内垫层8、内植筋9和内加固混凝土层10;所述内垫层8沿纵向通长设置在砼条形板3的内侧,并且内垫层8的顶部与砼条形板3的底面平齐;所述内植筋9有多组,分别布置在砼条形板3的内侧面和放大脚2的内侧面上;每组内植筋9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内加固混凝土层10浇筑在内垫层8上,并且内加固混凝土层10的顶部延伸至砖墙1的下部;在内加固混凝土层10中设置有钢筋骨架11;所述墙体加固结构包括有锚固组件12和钢柱13;所述钢柱13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设置在砖墙1的内侧,并且在钢柱13与砖墙1之间连接有拉接件14;所述锚固组件12将钢柱13固定在内加固混凝土层10的顶部,并且锚固组件12的下端伸入放大脚2中。
20.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垫层4的厚度为不小于100mm;所述内垫层8的厚度为不小于100mm。
21.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斜植筋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
°
~70
°

22.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加固混凝土层10为二阶台阶状,并且内加固混凝土层10的顶
面宽度不小于600mm。
23.本实施例中,所述锚固组件12包括有锚板12.1和锚筋12.2;所述锚板12.1设置在内加固混凝土层10的顶部;所述锚筋12.2穿设在锚板12.1中,将锚板12.1与内加固混凝土层10固定,并且锚筋12.2的下端伸入放大脚2;在锚板12.1与钢柱13之间设置有加劲板12.3。
24.本实施例中,外水平植筋5在砼条形板3的外侧面布置有一组,外斜植筋6在放大脚2的外侧面至少布置有两组;位于放大脚2上的外斜植筋6由下而上逐渐向外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60
°

25.本实施例中,所述砖墙1的内侧面上涂刷有聚合物砂浆修复层16;在聚合物砂浆修复层16内挂有钢筋网片17;所述钢筋网片17与砖墙1之间通过拉筋18拉结。
26.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加固混凝土层7包括下段7.1、过度段7.2和上段7.3;所述下段7.1的外侧面为竖直面,下段7.1的高度与砼条形板3的高度相同,为250mm;所述过度段7.2的外侧面为竖直面,并且过度段7.2截面宽度小于下段7.1的截面宽度,过度段7.2的高度与放大脚2最底层台阶的高度相同,为120mm;所述上段7.3的外侧面为斜面, 上段7.3的高度为560mm。
27.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加固混凝土层10的下级台阶高度为400mm,内加固混凝土层10的上级台阶高度为400mm。
28.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垫层4的宽度为400mm~500mm;所述内垫层8的宽度为600mm~700mm。
29.本实施例中,同一组中相邻外斜植筋6的间距为200mm,同一组中相邻外水平植筋5的间距为200mm;同一组中相邻内植筋9的间距为200mm。
30.本实施例中,位于砼条形板3内侧面的一组内植筋9通过连接钢筋15连接;所述连接钢筋15的两端分别锚进砼条形板3中。
31.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