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河道微生物增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20:26: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流动水体水质提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微生物增强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城市河道及湖泊水环境治理过程中,通过水系沟通、控源截污、河道疏浚、调水引流等工程方法的实施,以期待实现水质得到修复与提升,但由于部分城市河道断面受支流及城区排水口影响,局部区域污染物汇集,微生态环境不断被破坏,造成土著优势微生物严重缺乏,丧失自然净化功能,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
3.以往采取抛洒反硝化菌、cod降解菌以及除磷菌等多种微生物强化水体净化方法,在流动水体中菌种会随水流流失,在目标水域作用时间短,应用时效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河道微生物增强装置,用于解决河微生物作用道污染水体中时间短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河道微生物增强装置,其包括:
6.贮水池,埋设于河岸岸边,所述贮水池中间隔设置有若干微生物载体,所述微生物载体中附着有固化微生物;
7.进水管,其第一端伸入河道内,并连接有水泵,所述进水管第二端通入所述贮水池的内底部;
8.出水管,其一端连接所述贮水池,另一端伸入河道内,且位于所述水泵下游;具体地,出水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贮水池侧壁上端液面处,
9.曝气装置,其出气端设置于所述微生物载体的底部。
10.相较于现有技术,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通过微生物载体将固化微生物布置于贮水池中,在通过进水管将河道中的水通过水泵抽取通入贮水池底部,与固化微生物接触,将优势微生物再通过出水管通入河道下游,并向河道目标断面大量扩散,放置在池内的固化土著优势微生物作为种源,扩繁增量经流水持续稳定带入目标水体,用于对水体的持续净化,其中,曝气装置为固化土著优势微生物释放的微生物快速繁殖提供氧气,有效促进土著微生物生长,固化微生物由工厂化生产,可以大量供应和方便存储。
12.进一步地,所述贮水池包括人工水池,所述人工水池的池口依次铺设有盖板。
13.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井,设置于所述贮水池内侧壁上,其上端与所述进水管第二端对应设置,所述导向井下端向下延伸至与所述贮水池内底面间隔设置。
14.通过设置在贮水池内部的导向井,将进水管中的河水控制流入贮水池的底部,充分与固化微生物接触后从出水管流入河道中。
15.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包括:
16.进水软管,所述进水软管第一端连接所述水泵;
17.进水固定管,固定于所述贮水池外侧,所述进水固定管第一端与所述进水软管第二端连接,所述进水固定管第二端弯折通入所述导向井的上端。
18.进一步地,还包括排污泵,所述排污泵入口通过排污管连接所述贮水池的排污口,所述排污泵出口连接有外排污管。
19.利用排污泵将贮水池中产生的污染物排出,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贮水池中水体的清洁度处于合适程度。
20.进一步地,所述贮水池底部为漏斗状,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贮水池的最低处。
21.将排污口设置在贮水池的最低处,便于污物的排出。
22.进一步地,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气泵;
23.曝气盘,设置于所述微生物载体的下方,所述曝气盘通过气管与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曝气盘用于给所述微生物载体提供压力气体。
24.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曝气装置及所述水泵连接。
25.所述控制系统还连接排污泵,具体地,控制系统连接曝气装置中的气泵,用于实现对气泵、水泵及排污泵自动控制。
26.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27.1、采用地埋式人工水池,整体大部或全部埋在河岸边地下,温度环境较为稳定,受天气和季节影响小。
28.2、构建了在流动水体中满足土著优势微生物扩繁场所,强化局部区域断面水体自净功能,提升外源污染物的消纳能力,实现固化土著优势微生物在河道局部污染物汇集段流动水体中的持续有效作用。
29.3、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变频水泵,可灵活调节需要投入河道中的土著优势微生物数量。
30.4、整个装置不占用河道水面,河道行船不受影响,噪音低,不扰民,对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
35.1、水泵;
36.2、进水软管;3、进水固定管;
37.4、控制系统;
38.5、气泵;6、气管;
39.7、导向井;
40.8、盖板;
41.9、微生物载体;
42.10、出水管;
43.11、人工水池;
44.12、曝气盘;
45.13、排污口;14、排污管;15、排污泵;16、外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7.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4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河道微生物增强装置,其包括:贮水池、进水管、出水管10及曝气装置。
52.贮水池埋设于河岸岸边,所述贮水池中间隔设置有若干微生物载体9,所述微生物载体9中附着有固化微生物,具体地,固化微生物为固化土著优势微生物,可由工厂化生产制成,可大量供应和方便存储。
53.其中,贮水池包括:人工水池11及依次铺设在人工水池11池口的盖板8,整个人工水池11部分埋于地下或整体完全埋于地下,通过将人工水池11埋于地下用于将池内保持于适合微生物生存繁殖的温度环境,具体埋于地下的程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可依据不同地域的环境温度变化程度决定。
54.进水管的第一端伸入河道内,并连接有水泵1,所述进水管第二端通入所述贮水池的内底部,具体地,水泵1为变频水泵1,通过变频水泵1控制抽入贮水池中的水量,便于通过抽水量的调节来控制入河的微生物数量。
55.出水管10的一端连接所述贮水池,另一端伸入河道内,且位于所述水泵1下游;具体地,出水管10的一端连通至所述贮水池侧壁上端液面处,另一端伸入河道中进水管第二
端的下游。
56.曝气装置的出气端设置于所述微生物载体9的底部,具体地,曝气装置包括:气泵5及若干曝气盘12,曝气盘12设置于所述微生物载体9的下方,所述曝气盘12通过气管6与所述气泵5连接,所述曝气盘12用于给所述微生物载体9提供压力气体,每个微生物载体9的下方设置至少两个曝气盘12,曝气盘12的出气端面对着微生物载体9的底面,以供压力空气,为固化微生物释放的微生物快速繁殖提供氧气,有效促进土著微生物生长。
57.通过微生物载体9将固化微生物布置于贮水池中,在通过进水管将河道中的水通过水泵1抽取通入贮水池底部,与固化微生物接触,将优势微生物再通过出水管10通入河道下游,并向河道目标断面大量扩散,放置在池内的固化土著优势微生物作为种源,扩繁增量经流水持续稳定带入目标水体,用于对水体的持续净化,其中,曝气装置为固化土著优势微生物释放的微生物快速繁殖提供氧气,有效促进土著微生物生长,固化微生物由工厂化生产,可以大量供应和方便存储。
58.还包括导向井7,设置于所述贮水池内侧壁上,其上端与所述进水管第二端对应设置,所述导向井7下端向下延伸至与所述贮水池内底面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在贮水池内部的导向井7,将进水管中的河水控制流入贮水池的底部,充分与固化微生物接触后从出水管10流入河道中。
59.所述进水管包括:进水软管2及进水固定管3,进水软管2第一端连接所述水泵1,进水固定管3固定于所述贮水池外侧,所述进水固定管3第一端与所述进水软管2第二端连接,所述进水固定管3第二端弯折通入所述导向井7的上端。
60.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污泵15,所述排污泵15入口通过排污管14连接所述贮水池的排污口13,所述排污泵15出口连接有外排污管16,利用排污泵15将贮水池中产生的污染物排出,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贮水池中水体的清洁度处于合适程度。
61.具体地,所述贮水池底部为漏斗状,所述排污口13设置在所述贮水池的最低处,将排污口13设置在贮水池的最低处,便于污物的排出。
62.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系统4,所述控制系统4与所述曝气装置及所述水泵1连接,所述控制系统4可采用电控箱,还连接排污泵15,具体地,控制系统4连接曝气装置中的气泵5,用于实现对气泵5、水泵1及排污泵15自动控制。
6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