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目AR眼镜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17:15: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双目ar眼镜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增强现实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目ar眼镜。


背景技术:

2.ar技术是增强现实技术,随着该技术的发展,ar产品作为虚拟显示设备,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ar眼镜是一种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的头戴智能眼镜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游戏、娱乐、工业中。ar眼镜还可以实现诸多功能,可以看作是一台微型的手机,通过跟踪眼球视线轨迹判断用户目前处于的状态,并且可以开启相应功能,如果需要打电话或者发短信只需要开启google voice语音输入信息即可。
3.而目前市面上的ar眼镜的波导镜片镀有十几层甚至几十层薄膜,在使用或收纳过程中很容易被误刮碰到,造成损伤。此外,目前市面上的ar眼镜结构中镜腿和镜框主框直接相连。配戴过程中,镜腿受到向外张力会发生弹性形变,形变力量会顺镜腿传递到双目镜片位置,使原本相对平行的左右两镜片形成不同成程度夹角。ar双目眼镜的左右镜片都有显示图像,两个镜片需要在xyz三个维度精准对位,左右两镜片要一直保持相对平面平行,稍有形变即会造成双目图像不能合像,进而导致使用者无法看到正确显示内容,左右图像会产生不同程度重合,错位,倾斜等状况,使用者易产生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所以需要解决外力和形变对左右镜片精准对位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双目ar 眼镜。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目ar眼镜,包括:
6.光学显示组件,包括镜框本体、安装于所述镜框本体的波导镜片以及安装于所述镜框本体且与所述波导镜片一一对应的光机盒;
7.悬挂梁组件,包括悬挂梁以及与所述悬挂梁端部连接的镜腿,所述悬挂梁中部与所述镜框本体连接;
8.第一功能镜,置于所述波导镜片的近眼侧,所述第一功能镜与所述镜框本体可拆卸连接;
9.第二功能镜,置于所述波导镜片远离所述第一功能镜的一侧,所述第二功能镜与所述镜框本体可拆卸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框本体包括两个眼镜框架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眼镜框架之间的鼻梁架,所述波导镜片的外边缘至少部分与所述眼镜框架连接,所述光机盒安装于所述眼镜框架的端部,所述悬挂梁中部与所述鼻梁架上部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挂梁中部设有贯穿孔,所述鼻梁架上部的相应位置设有螺纹孔,利用固定销穿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挂梁由钛合金或者其他不锈钢材料制成。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眼镜框架上开设第一过孔,所述第一功能镜对应位置
上设有第一安装柱,通过将所述第一安装柱按压进所述第一过孔,实现所述第一功能镜与所述镜框本体可拆卸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柱包括上弹性柱和下弹性柱,所述上弹性柱和所述下弹性柱之间具有空气间隙,当按压所述第一安装柱进入所述第一过孔过程中,所述上弹性柱和所述下弹性柱均向所述空气间隙处偏移,之后分别与所述第一过孔的孔壁抵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弹性柱的外表面设有多个上凸弧,所述下弹性柱的外表面对应位置上设有多个下凸弧,一个上凸弧与一个与其对应的下凸弧组成一个凸环。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眼镜框架上还开设第二过孔,所述第二功能镜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二安装柱,通过将所述第二安装柱插接进所述第二过孔,实现所述第二功能镜与所述镜框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功能镜上还设有安装挂钩,所述第二安装柱插接进所述第二过孔时,所述安装挂钩挂设于所述悬挂梁的上边沿。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镜包括屈光度镜片或者平光镜片。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功能镜包括遮阳镜片或者变色镜片。
19.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技术中,波导镜片置于第一功能镜和第二功能镜之间,此种设计可以利用两个功能镜保护脆弱的波导镜片。并且,波导镜片安装于镜框本体,镜腿安装于悬挂梁,之后悬挂梁中部与镜框本体连接,此种结构可以使得眼镜在使用过程中,镜腿受力导致镜腿形变时,力量和形变会控制在镜腿与悬挂梁这个模组之内,不会传递到镜框本体,波导镜片与波导镜片一一对应的光机盒形成的光学显示模组也不会受力变形,左右光学显示模组的精准对位即得以持续保证,从而保证了双目ar眼镜双目合像的精准度和使用者的观看舒适度。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对第一功能镜和第二功能镜进行赋能,使其在具有保护功能以外,具有更多样的功能,并且两个功能镜的安装方式灵活。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目ar眼镜的结构图;
2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目ar眼镜的爆炸结构图;
23.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目ar眼镜的另一种视角的爆炸结构图;
24.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功能镜的结构图;
25.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ar眼镜的再一种视角的爆炸结构图。
26.图例说明:
27.10、光学显示组件;11、镜框本体;111、鼻梁架;1113、螺纹孔;112、眼镜框架;1121、第一过孔;1122、第二过孔;12、波导镜片;13、光机盒; 20、悬挂梁组件;21、悬挂梁;211、贯穿孔;22、镜腿;30、第一功能镜; 31、第一安装柱;311、上弹性柱;312、下弹性柱;313、上凸弧;314、下凸弧;40、第二功能镜;41、第二安装柱;42、安装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下面结合图1-图5描述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双目ar眼镜。
31.双目ar眼镜包括光学显示组件10、悬挂梁组件20、第一功能镜30以及第二功能镜40。
32.光学显示组件10包括镜框本体11、安装于所述镜框本体11的波导镜片 12以及安装于所述镜框本体11且与所述波导镜片12一一对应的光机盒13。所述光机盒13发出的图像光线耦入进所述波导镜片12,并经所述波导镜片 12和所述第一功能镜30调整后摄入佩戴者眼中。悬挂梁组件20包括悬挂梁 21以及与所述悬挂梁21端部连接的镜腿22,所述悬挂梁21中部与所述镜框本体11连接。第一功能镜30置于所述波导镜片12的近眼侧。所述第一功能镜30与所述镜框本体11可拆卸连接。第二功能镜40置于所述波导镜片12 远离所述第一功能镜30的一侧。所述第二功能镜40与所述镜框本体11可拆卸连接。
33.可以理解的是,镜框本体11的外形类似于普通近视镜。波导镜片12固定安装或可拆卸安装于镜框本体11。一个光机盒13耦合于与其对应的波导镜片12。可选地,镜框本体11包括两个眼镜框架112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眼镜框架112之间的鼻梁架111。两个眼镜框架112和鼻梁架11可以一体成型。所述波导镜片12的外边缘至少部分与所述眼镜框架112连接。所述光机盒13 安装于所述眼镜框架112的端部,所述悬挂梁21中部与所述鼻梁架111上部连接。
34.波导镜片12的外边缘至少部分与所述眼镜框架112连接可以指的是波导镜片12的上边缘与眼镜框架112的内框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以形成半框结构。波导镜片12的外边缘至少部分与所述眼镜框架112连接还可以指的是波导镜片12的全部边缘与眼镜框架112的内框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以形成全框结构。
35.悬挂梁中部21与所述鼻梁架111上部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悬挂梁21中部设有贯穿孔211,所述鼻梁架111上部的相应位置设有螺纹孔1113,利用固定销穿过所述贯穿孔211与所述螺纹孔1113 螺纹连接。所述悬挂梁21由钛合金或者其他不锈钢材料制成。悬挂梁21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使用过程中,镜腿22受力导致镜腿22形变时,力量和形变会控制在镜腿22与悬挂梁21这个模组之内,不会传递到镜框本体11,波导镜片12与波导镜片12一一对应的光机盒13形成的光学显示模组也不会受力变形,左右光学显示模组的精准对位即得以持续保证,从而保证了双目ar 眼镜双目合像的精准度和使用者
的观看舒适度。
36.当佩戴者使用双目ar眼镜时,第一功能镜30置于所述波导镜片12的近眼侧指的是,第一功能镜30置于波导镜片12与佩戴者眼睛之间。第二功能镜40置于所述波导镜片12远离所述第一功能镜的一侧指的是,第二功能镜 40置于与波导镜片1220的近眼侧相对的一侧,即,第二功能镜40和第一功能镜30分别位于波导镜片12的两侧。
37.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功能镜30和第二功能镜40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如图5所示,为示例性的展示了第二功能镜40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仅展示了第二功能镜40的部分外形及功能形式,其并不能作为限制ar眼镜结构的依据。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的结构方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中,波导镜片12置于第一功能镜30和第二功能镜40之间,此种设计可以利用两个功能镜保护脆弱的波导镜片12。并且,由于两个功能镜均可拆卸的与镜框本体1110连接,便于更换,增加了使用的多样性。
3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功能镜30包括平光镜片。此时,第一功能镜30起到保护波导镜片12的作用。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功能镜 30包括屈光度镜片。此时,第一功能镜30兼具保护波导镜片12和矫正佩戴者视力的作用。
3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功能镜40包括遮阳镜片。此时,第二功能镜40兼具保护波导镜片12和遮阳的作用。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功能镜40包括变色镜片。此时,第二功能镜40兼具保护波导镜片 12和缓解视觉疲劳,保护眼睛的作用。
40.可以理解的是,光机盒13至少包括可以向波导镜片12提供图像光线的光机模组及其光机驱动板。光机模组包括图像源和成像系统。可以理解的是,图像源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硅基液晶(liquidcrystal on silicon,lcos)显示芯片、基于数字光处理技术(digital lightprocessing,dlp)投影技术的数字微镜晶片(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 显示芯片等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图像源。成像系统用于将图像源发出的图像光线放大、成像于无穷远处并将图像光线耦入进波导镜片12中。
41.光机盒13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元器件、摄像头驱动模组、micphone元器件及其驱动模组、手势识别模组等少量体积较小且重量较轻的功能模组。
4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眼镜框架112上开设第一过孔1121,所述第一功能镜30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一安装柱31,通过将所述第一安装柱31按压进所述第一过孔1121,实现所述第一功能镜30与所述镜框本体1110可拆卸连接。
4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柱31的结构、形状及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其可以与第一过孔1121配合,起到可拆卸安装第一功能镜30的作用即可。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柱31的截面为圆形。第一方安装柱的数量为两个。
4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柱31为弹性柱。具体的,第一安装柱31包括上弹性柱311和下弹性柱312,所述上弹性柱311和所述下弹性柱 312间隔设置(即所述上弹性柱311和所述下弹性柱312之间具有空气间隙),当按压所述第一安装柱31进入所述第一过孔1121过程中,所述上弹性柱311 和所述下弹性柱312均向所述空气间隙处偏移,之后分别与所述第一过孔1121 的孔壁抵接。
45.本实施例中,当按压所述第一安装柱31进入所述第一过孔1121时,上、下弹性柱向中部挤压,以实现分别与所述第一过孔1121的孔壁抵接,进而保证第一安装柱31安进第一过孔1121后,不易掉出,且又能保证稍用力就能摘取下来进行更换。
4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弹性柱311的外表面设有多个上凸弧313,所述下弹性柱312的外表面对应位置上设有多个下凸弧314,一个上凸弧313 与一个与其对应的下凸弧314组成一个凸环。具体请参见图4,在第一安装柱 31上设置多个凸环,每一个凸环相当于一个卡位。当第一功能镜包括屈光度镜片时,由于不同度数的屈光度镜片的厚度不同,在第一安装柱31上设置多个卡位,便于佩戴者根据屈光度镜片的厚度调节第一安装柱进入第一过孔 1121的深度。
4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眼镜框架112上还开设第二过孔1122,所述第二功能镜40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二安装柱41,通过将所述第二安装柱41插接进所述第二过孔1122,实现所述第二功能镜40与所述镜框本体11可拆卸连接。
48.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安装柱41的结构、形状及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其可以与第二过孔1122配合,起到可拆卸安装第二功能镜40的作用即可。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柱41的截面为圆形。第二方安装柱的数量为两个。
4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功能镜40上还设有安装挂钩42,所述第二安装柱41插接进所述第二过孔1122时,所述安装挂钩42挂设于所述悬挂梁21的上边沿。
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