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17:01: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元器件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


背景技术:

2.低压电器行业,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组件,静触点通常焊接在静触头块上,静触头块通过螺钉固定在后底板上,且上出线排通过螺钉与静触头块固定。这种情况下,出线排、静触头块用铜量很大,导致成本提高,且产品前后尺寸较大。
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如公开号为cn21334026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断路器静触头,包括静触头和静触点,所述静触头包括静触头本体和辅助引弧块,所述静触头本体包括静触头板体部,静触头板体部端部通过冲裁压弯形成相对应的静触头引弧部和分流口,静触头引弧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弧连接部、圆弧过渡部和引弧头,引弧连接部与所述静触头板体部连接,引弧头上设有所述静触点,引弧头上且靠近所述静触点的两侧设有圆弧凹口,分流口的两端设有引弧块安装口,辅助引弧块为u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提高了静触头的引弧效果和可靠性,延长了静触头的使用寿命。
4.又如公开号为cn20665004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塑壳断路器静触头,包括静触头本体、引弧片、银点和磁轭,其中静触头本体是不规则的折弯结构,其静触头端子上表面设置引弧片和银点,下表面设置磁轭,其中引弧片和磁轭通过铆钉和静触头端子铆合在一起,银点紧邻引弧片焊接在静触头端子上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洁、紧凑,便于加工,安装便捷,工作性能稳定等优点。
5.目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述专利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上述两份现有技术虽然结构较简洁,工作性能稳定,但都含有静触头本体,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发生故障维修较困难,使用寿命相对较低,现有技术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包括出线排、引弧片、隔弧板、折弯件、静触点和后底板。所述静触点与出线排连接,所述引弧片与折弯件分别位于出线排的上、下两侧并与出线排连接,所述引弧片与隔弧板相连,所述引弧片和折弯件两者与后底板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引弧片包括引弧片前侧、引弧片后侧和引弧片下侧。
10.进一步的,所述引弧片前侧包括引弧面和前侧孔特征,所述前侧孔特征有一个,位于引弧片前侧上方,所述引弧面位于前侧孔特征的下方。
11.进一步的,所述前侧孔特征通过螺钉a将引弧片与隔弧板连接后安装在后底板上。
12.进一步的,所述引弧片后侧的两个后侧孔特征通过螺钉b将引弧片与后底板固定。
13.进一步的,所述引弧片下侧的两个下侧孔特征通过螺钉c将引弧片与出线排固定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折弯件呈l型,包含上侧孔特征和左侧孔特征各两个,所述上侧孔特征通过螺钉d与与出线排相连接,所述左侧孔特征通过螺钉e 与后底板固定。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去除传统的静触头块零件,直接将静触点焊接在出线排上。 j型折弯引弧片,不仅发挥引弧的功能,还设置将引弧片与出线排固定的下侧孔特征,以及与后底板固定的后侧孔特征,同时,l型折弯件两侧的孔特征,一侧与出线排固定,另一侧与后底板固定,从而将静触头装置与后底板可靠固定,本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不仅大大减少了用铜量,减少零件数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同时还缩小了产品的尺寸,性能稳定可靠,结构简洁故障率低,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引弧片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装配安装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包括出线排1、引弧片2、隔弧板3、折弯件4、静触点5和后底板6。其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21.将静触点5焊接在出线排1上:使用焊接机将静触点5焊接在出线排1上,所述静触点5选用以金属铜为基体添加了钨金属及其他元素的合金材质,通过粉末压制烧结工艺技术制成的薄合金片,由于添加了金属钨,提高了静触点5 的熔点,从而降低了烧结缺陷,且合金片的强度和硬度都远远高于纯铜,从而大大提高了触点的使用寿命。
22.将引弧片2和折弯件4固定到出线排1上:如图2所示,将所述引弧片2加工成j型折弯形状,所述引弧片2包括引弧片前侧201、引弧片后侧202、引弧片下侧203,所述引弧片前侧201包括引弧面204和前侧孔特征205,所述前侧孔特征205位于引弧片前侧201的上部,所述引弧面204正面呈弧面,位于前侧孔特征205的下方,所述引弧片2不仅发挥引弧的功能,还设置有一个前侧孔特征205,两个后侧孔特征206,两个下侧孔特征207。
23.如图3所示,使用螺钉c303穿过引弧片2的下侧孔特征207与出线排1固定,使用螺钉d304穿过折弯件4的上侧孔特征与出线排1固定。
24.将引弧片2和折弯件4与后底板6固定:如图3所示,使用螺钉a301穿过引弧片2的前侧孔特征205和隔弧板3固定到后底板6上,所述隔弧板3位于引弧片 2的外侧,所述隔弧板3的作用是阻断断路器送断电及跳闸时,产生的电孤引起短路,使用螺钉b302通过引弧片2的后侧孔特征将引弧片2固定在后底板6上;使用螺钉e 305将折弯件4固定在后底板6上。
25.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与操作机构、动触头、灭弧机构、连
杆、电流互感器、智能脱扣器等零部件组成新型万能式断路器,用来分配电能和保护线路及电源设备的过载、欠电压、短路等。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出线排(1)、引弧片(2)、隔弧板(3)、折弯件(4)、静触点(5)、后底板(6),所述静触点(5)与出线排(1)连接,所述引弧片(2)位于出线排(1)的上侧并与出线排(1)连接,所述折弯件(4)位于出线排(1)的下侧并与出线排(1)连接,所述引弧片(2)与隔弧板(3)相连,所述引弧片(2)和折弯件(4)两者与后底板(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片(2)包括引弧片前侧(201)、引弧片后侧(202)和引弧片下侧(2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片前侧(201)包括引弧面(204)和前侧孔特征(20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孔特征(205)设有一个,位于引弧片前侧(201)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面(204)位于前侧孔特征(205)的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板(3)位于引弧片(2)的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片(2)上的前侧孔特征(205)通过螺钉a(301)与隔弧板(3)连接后与后底板(6)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片后侧(202)上设有两个后侧孔特征(206),两个后侧孔特征(206)通过螺钉b(302)将引弧片(2)与后底板(6)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片下侧(203)设有两个下侧孔特征(207),两个下侧孔特征(207)通过螺钉c(303)将引弧片(2)与出线排(1)固定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件(4)呈l型,其上设有两个上侧孔特征和两个左侧孔特征,所述上侧孔特征通过螺钉d(304)与出线排(1)相连接,所述左侧孔特征通过螺钉e(305)与后底板(6)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包括出线排、引弧片、隔弧板、折弯件、静触点、后底板,去除传统静触头块,直接将静触点焊接在出线排上,所述引弧片采用J型折弯引弧片,引弧片与隔弧板相连,不仅发挥引弧的功能,还设置将引弧片与出线排固定的下侧孔特征,及与后底板固定的后侧孔特征,所述折弯件位于出线排的下侧并与出线排连接,L型折弯件两侧的孔特征,一侧与出线排固定,另一侧与后底板固定,所述引弧片和折弯件都与后底板连接,实现了静触头装置各部件与后底板的可靠固定,本新型万能式断路器静触头装置大大减少了用铜量和零件数量,降低成本,还缩小了产品尺寸,性能稳定可靠,结构简洁,故障率低,延长了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潘璇 侯魁 刘丰丰 王忠 李涛 韩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大全凯帆开关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4
技术公布日:2022/9/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