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钥匙启动与有钥匙启动相结合的点火开关锁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16:53: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火开关锁,具体涉及一种无钥匙启动与有钥匙启动相结合的点火开关锁。


背景技术:

2.无钥匙系统的点火开关锁适用于摩托车或电动车的点火、熄火及锁定使用,这种点火开关和传统的同类产品一样具备成车所要求的“on、off、lock”三档基本功能,然而无钥匙系统存在缺陷,当接收电子信号的电磁控制器发生故障时,摩托车或电动车将无法启动,于是出现了无钥匙启动与有钥匙启动相结合的点火开关锁,相关文献公告号为cn212195372u,公开了一种无钥匙启动与有钥匙启动相结合的点火开关锁,其通过在电磁控制器的输出轴上连接一锁块,通过带动锁块铰接转动,来解除或限制转轴的旋转实现无钥匙状态下的解锁或锁定。同时,上述文献中还公开了当电磁控制器在对转轴锁定后出现故障时通过插入钥匙来实现解锁的驱动机构,即有钥匙启动的结构,上述文献中的该部分驱动机构包括锁芯、与锁芯相配合的钥匙、以及套设在锁芯外的锁芯套,锁芯套上设置有第一、二、三档位区,锁芯上对应设置有与第一、二、三档位区相配合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初始状态位于第一档位区,此时无法解锁;当凸出部随锁芯转动至第二档位区时,人们通过按压锁芯,可推动锁块从转轴的插槽内脱出,即实现解锁;而当凸出部随锁芯转动至第三档位区时,即人们在按压锁芯后,再转动一定角度,通过相应的限位结构,使得锁芯保持在按压状态,以方便人们松开对锁芯的按压而去操作旋钮实现点火。综上所述,上述驱动机构在通过插入钥匙解锁时,在转动锁芯的同时需要按压锁芯,使锁芯克服弹簧作用力轴向移动后才能实现解锁,操作起来十分费力且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钥匙启动与有钥匙启动相结合的点火开关锁,其在通过钥匙解锁启动时,操作上更为方便省力。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钥匙启动与有钥匙启动相结合的点火开关锁,包括锁体、转轴、限位块,转轴转动设置在锁体内,转轴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块上连接有用于驱动其插入限位槽内或离开限位槽的电磁控制器,且当限位块插入限位槽内时,所述限位块对应限制转轴转动,锁体上装设有用于推动限位块离开限位槽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锁芯、与锁芯相配合的钥匙、驱动轴,锁芯周向可转动且轴向不可移动地设置在锁体内,驱动轴轴向可移动且周向不可转动地设置在锁体内,驱动轴与锁芯之间设置有通过转动锁芯来推动驱动轴轴向移动的引导结构,所述驱动轴上对应设置有用于推动限位块离开限位槽的推动部。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当电磁控制器出现故障需要钥匙解锁时,钥匙插入后带动锁芯旋转,在引导结构的作用下可相应带动驱动轴轴向移动,驱动轴上的推动部会相应推动限位块离开限位槽,实现解锁。即本实用新型只需要通过钥匙转动锁
芯便可实现解锁,而现有技术在转动锁芯的同时还要推动锁芯克服弹簧作用力轴向移动才能实现解锁,因此本实用新型操作上更为方便省力。
6.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锁芯的轴向内端面一部分为平面,另一部分沿轴向呈螺旋状凹陷构成螺旋面,驱动轴上设置有与螺旋面相适配的螺旋状凸块,所述凸块与锁芯的轴向内端面轴向相抵接构成所述引导结构,且所述驱动轴上连接有用于促使所述凸块与锁芯轴向内端面保持轴向抵接的弹簧。这样设置,锁芯转动后,驱动轴上的凸块会沿锁芯的螺旋面移动,从而带动驱动轴轴向移动。此外,当驱动轴上的凸块从锁芯的螺旋面移动至平面上时,驱动轴上的推动部将停留在将限位块推出限位槽外的状态,此时人们可以去操作旋钮实现点火。
7.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转轴上形成有用于容置锁芯和驱动轴的轴套,且所述轴套与限位槽保持轴向连通,所述推动部穿出轴套外并与限位槽保持轴向滑动配合,锁芯转动设置在轴套内,锁芯上设有叶片槽,叶片槽内设有与钥匙相匹配的叶片,轴套的内环面上设置有与叶片相匹配的卡槽,锁芯上同轴开设有弧形槽,轴套上径向穿设有与弧形槽构成插接配合并可沿弧形槽周向转动的定位销。这样设置,结构合理可靠。
8.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锁体上设置有用于定位轴套的卡接套,限位块的中部铰接装设在所述卡接套上,限位块的一端为与限位槽构成插接配合的插接端,限位块的另一端与电磁控制器相连接。这样设置,结构上更为简凑可靠。
9.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限位块的另一端上开设有连接孔,电磁控制器的输出轴上对应形成有插接在所述连接孔内的插接柱,且插接柱的中心轴线与电磁控制器输出轴的中心轴线相垂直。这样设置,无论电磁控制器的输出轴向外伸出或向内收缩,都能带动限位块铰接转动,即无论电磁控制器正转或反转都能带动限位块锁定或解锁,通用性更好,电磁控制器驱动所需的电流也较小,结构上也更稳定。
10.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锁芯和驱动轴之间设置有导向定位结构,所述导向定位结构包括相互构成轴向插接配合的导向柱和导向槽,所述导向柱和导向槽分别同轴设置在锁芯和驱动轴上。通过导向定位结构的设置,使得锁芯和驱动轴能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联动。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轴部分的结构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锁芯与驱动轴相配合的结构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锁芯与驱动轴分解开的结构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锁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如图1-6所示给出了一种无钥匙启动与有钥匙启动相结合的点火开关锁,包括锁体1、转轴2、限位块3,转轴2转动设置在锁体1内,转轴2上设置有限位槽21,限位块3上连接有用于驱动其插入限位槽21内或离开限位槽21的电磁控制器4,且当限位块3插入限位槽21
内时,所述限位块3对应限制转轴2转动,锁体1上装设有用于推动限位块3离开限位槽21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锁芯5、与锁芯5相配合的钥匙6、驱动轴7,锁芯5周向可转动且轴向不可移动地设置在锁体1内,驱动轴7轴向可移动且周向不可转动地设置在锁体1内,驱动轴7与锁芯5之间设置有通过转动锁芯5来推动驱动轴7轴向移动的引导结构,所述驱动轴7上对应设置有用于推动限位块3离开限位槽21的推动部71。
18.采用上述结构,当电磁控制器4出现故障需要钥匙6解锁时,钥匙6插入后带动锁芯5旋转,在引导结构的作用下可相应带动驱动轴7轴向移动,驱动轴7上的推动部71会相应推动限位块3离开限位槽21,实现解锁。即本实用新型只需要通过钥匙6转动锁芯5便可实现解锁,而现有技术在转动锁芯的同时还要推动锁芯克服弹簧作用力轴向移动才能实现解锁,因此本实用新型操作上更为方便省力。
19.锁芯5的轴向内端面一部分为平面51,另一部分沿轴向呈螺旋状凹陷构成螺旋面52,驱动轴7上设置有与螺旋面52相适配的螺旋状凸块72,所述凸块72与锁芯5的轴向内端面轴向相抵接构成所述引导结构,且所述驱动轴7上连接有用于促使所述凸块72与锁芯5轴向内端面保持轴向抵接的弹簧8。这样设置,锁芯5转动后,驱动轴7上的凸块72会沿锁芯5的螺旋面52移动,从而带动驱动轴7轴向移动。此外,当驱动轴7上的凸块72从锁芯5的螺旋面52移动至平面51上时,驱动轴7上的推动部71将停留在将限位块3推出限位槽21外的状态,此时人们可以去操作旋钮实现点火。
20.转轴2上形成有用于容置锁芯5和驱动轴7的轴套22,且所述轴套22与限位槽21保持轴向连通,所述推动部71穿出轴套22外并与限位槽21保持轴向滑动配合,锁芯5转动设置在轴套22内,锁芯5上设有叶片槽53,叶片槽53内设有与钥匙6相匹配的叶片54,轴套22的内环面上设置有与叶片54相匹配的卡槽23,锁芯5上同轴开设有弧形槽55,轴套22上径向穿设有与弧形槽55构成插接配合并可沿弧形槽55周向转动的定位销24。这样设置,结构合理可靠。
21.锁体1上设置有用于定位轴套22的卡接套11,限位块3的中部铰接装设在所述卡接套11上,限位块3的一端为与限位槽21构成插接配合的插接端31,限位块3的另一端上开设有连接孔32,电磁控制器4的输出轴41上对应形成有插接在所述连接孔32内的插接柱42,且插接柱42的中心轴线与电磁控制器输出轴41的中心轴线相垂直。锁芯5和驱动轴7之间设置有导向定位结构,所述导向定位结构包括相互构成轴向插接配合的导向柱56和导向槽73,所述导向柱56和导向槽73分别同轴设置在锁芯5和驱动轴7上。通过导向定位结构的设置,使得锁芯5和驱动轴7能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联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