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气泵用的气管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01: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泵领域,特指一种气泵用的气管。


背景技术:

2.气泵(q
ìbè
ng),air pump即“空气泵”,从一个封闭空间排除空气或从封闭空间添加空气的一种装置。气泵主要分为电动气泵和手动气泵,脚动气泵。电动气泵。以电力为动力的气泵,通过电力不停压缩空气,产生气压。主要用于打气、污水处理、电镀鼓气、沼气池曝气、隧道通风等。
3.传统气泵的气管为一条完整的密闭管,一端连接气泵,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接头,在对轮胎、汽艇等产品充气时,将连接头安装到被充气产品的气嘴上,通过气泵向产品内充入气体,由于不同产品及同一产品不同时间下所需气压不同,因此在充气过程中需要保证气压不高不低,但传统的气泵在气压过高后需要把气管拔掉,再通过产品气嘴进行放气,操作非常麻烦,且这种方式放气容易导致气压再次偏低,需要再次充气,导致需要反复调节才能达到合适的气压,极为不方便。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泵用的气管。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气泵用的气管,包括有管体及设置于所述管体上的换气组件,该换气组件包括有安装于所述管体上并连通两端的换气通气件、成型于所述换气通气件上并能够与外部连通放气的通孔、套设于所述换气通气件上并位于所述通孔两侧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及活动套设于所述换气通气件上并能够滑动打开所述通孔的换气活动件,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换气通气件与所述换气活动件之间,且所述换气活动件向一侧移动后能够于所述第一密封圈或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产生出气间隙。
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气活动件两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产生所述出气间隙的扩孔部,所述换气通气件一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换气活动件止位的轴肩,且当所述换气活动件与所述轴肩接触抵压后所述扩孔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脱离。
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气通气件至少一端设置有用于伸入所述管体内的第一连接气嘴,该第一连接气嘴外壁上成型有若干个用于与所述管体内壁紧密贴合的楔形环。
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体上套设有用于抱紧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气嘴的第一固定件,该第一固定件的外径大于所述换气通气件的外径,以便于对所述换气活动件移动进行限位,所述轴肩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分别位于所述换气活动件的两侧,且当所述换气活动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接触抵压后,所述扩孔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或所述第二
密封圈上并产生所述出气间隙。
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体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被充气件连接的第一连接头组件,该第一连接头组件包括有用于与连接所述管体的压气件、套设于所述压气件上并用于与所述被充气件连接的第一连接头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压气件之间的第三密封圈。
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气件的前端成型有向前凸出的出气嘴,该出气嘴上套设有第四密封圈,且所述第一连接头前端伸出所述压气件并罩设于所述第四密封圈上。
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气件的截面呈t字形,且所述压气件的后端成型有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头并插入所述换气通气件内的第二连接气嘴;所述第一连接头内壁上成型有用于定位所述第四密封圈的定位槽。
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气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头组件与所述管体之间,所述压气件的后端伸入所述换气通气件内,且所述第一连接头后端与所述换气通气件接触抵压。
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体另一端还设置有用于与气泵连接的第二连接头组件,该第二连接头组件包括有一端插入所述管体内的第二连接头及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另一端的第五密封圈,所述管体另一端上还套设有抱紧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头的第二固定件。
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头前端孔壁上成型有第一螺纹连接部,该第一螺纹连接部位于所述第四密封圈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后端外壁上成型有第二螺纹连接部,该第二螺纹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五密封圈的后端。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在管体上设置能够滑动放气的换气组件,在气泵充气过程中气压过大时,通过推动换气活动件向一侧移动,使换气活动件与第一密封圈或第二密封圈之间产生出气间隙,进而使得管体通过通孔与外部连通,实现快速放气调压,无需将气管从被充产品上取下,操作简单便捷,并且在气压达到合适时,通过推动换气活动件能够快速将出气间隙封死,阻挡管体与外部连通,保证实现准确调压,无需反复调节,实现高效充气。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9.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充气泵采用便携式电动充气泵。
21.见图1至图3所示,为一种气泵用的气管,其包括有管体1及设置于所述管体1上的换气组件2,该换气组件2包括有安装于所述管体1上并连通两端的换气通气件21、成型于所述换气通气件21上并能够与外部连通放气的通孔22、套设于所述换气通气件21上并位于所
述通孔22两侧的第一密封圈23和第二密封圈24及活动套设于所述换气通气件21上并能够滑动打开所述通孔22的换气活动件25,所述第一密封圈23和所述第二密封圈24位于所述换气通气件21与所述换气活动件25之间,且所述换气活动件25向一侧移动后能够于所述第一密封圈23或所述第二密封圈24之间产生出气间隙。采用在管体1上设置能够滑动放气的换气组件2,在气泵充气过程中气压过大时,通过推动换气活动件25向一侧移动,使换气活动件25与第一密封圈23或第二密封圈24之间产生出气间隙,进而使得管体1通过通孔22与外部连通,实现快速放气调压,无需将气管从被充产品上取下,操作简单便捷,并且在气压达到合适时,通过推动换气活动件 25能够快速将出气间隙封死,阻挡管体1与外部连通,保证实现准确调压,无需反复调节,实现高效充气。
22.所述换气活动件25两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密封圈23和所述第二密封圈24产生所述出气间隙的扩孔部251,所述换气通气件21一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换气活动件25止位的轴肩211,且当所述换气活动件25与所述轴肩211接触抵压后所述扩孔部251与所述第一密封圈23和所述第二密封圈24脱离。通过在换气活动件25两端设置扩孔部251,该扩孔部251的直径大于第一密封圈23和第二密封圈24的直径,当推动换气活动件25向一侧移动,使扩孔部251移动到第一密封圈23或第二密封圈24上后,由于扩孔部251大于第一密封圈23和第二密封圈24,因此在第一密封圈23和第二密封圈24位于扩孔部251时会产生出气间隙,此时,管体1内部经通孔22和出气间隙与外部连通,管体1内的气体会从出气间隙流出,从而实现放气。而在扩孔部251离开第一密封圈23和第二密封圈24后,第一密封圈23和第二密封圈24被紧密夹紧与换气通气件21与换气活动件25之间,使得通孔22与外部隔开。
23.所述换气通气件21至少一端设置有用于伸入所述管体1内的第一连接气嘴 212,该第一连接气嘴212外壁上成型有若干个用于与所述管体1内壁紧密贴合的楔形环213。
24.所述管体1上套设有用于抱紧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气嘴212的第一固定件26,该第一固定件26的外径大于所述换气通气件21的外径,以便于对所述换气活动件25移动进行限位,所述轴肩211与所述第一固定件26分别位于所述换气活动件25的两侧,且当所述换气活动件25与所述第一固定件26接触抵压后,所述扩孔部251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23或所述第二密封圈24上并产生所述出气间隙。
25.所述管体1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被充气件连接的第一连接头组件3,该第一连接头组件3包括有用于与连接所述管体1的压气件31、套设于所述压气件31上并用于与所述被充气件连接的第一连接头32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头32与所述压气件31之间的第三密封圈33。
26.所述压气件31的前端成型有向前凸出的出气嘴34,该出气嘴34上套设有第四密封圈35,且所述第一连接头32前端伸出所述压气件31并罩设于所述第四密封圈35上。
27.所述压气件31的截面呈t字形,且所述压气件31的后端成型有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头32并插入所述换气通气件21内的第二连接气嘴311;所述第一连接头 32内壁上成型有用于定位所述第四密封圈35的定位槽321。
28.所述换气组件2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头组件3与所述管体1之间,所述压气件31的后端伸入所述换气通气件21内,且所述第一连接头32后端与所述换气通气件21接触抵压。
29.所述管体1另一端还设置有用于与气泵连接的第二连接头组件4,该第二连接头组件4包括有一端插入所述管体1内的第二连接头41及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头41另一端的第五密封圈42,所述管体1另一端上还套设有抱紧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头41的第二固定件43。
30.所述第一连接头32前端孔壁上成型有第一螺纹连接部322,该第一螺纹连接部322位于所述第四密封圈35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头41的后端外壁上成型有第二螺纹连接部411,该第二螺纹连接部411位于所述第五密封圈42的后端。
3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第二连接头组件4与气泵安装连接,再将第一连接头组件3安装连接被充气产品的气嘴上,由气泵工作向产品内充气,当产品内气压超过指定值时,停止气泵停止充气,由于电动气泵在充气时为连续快速工作,因而常常在充气后气压偏高,此时通过推动换气活动件25向一侧移动,使换气活动件25与第一密封圈23或第二密封圈24之间产生出气间隙,进而使得管体1内经通孔22和出气间隙与外界连通,从而实现快速释放产品的内气体,调节产品内的压力,而当产品内的压力值达到合适值后,将换气活动件 25推回到原来位置即可封住通孔22。采用上述方案后,通常能够快速将产品气压调整到合适的值,无需反复充放气。
32.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