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直加水塞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9-08 01:01: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杯瓶壶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直加水塞子结构。


背景技术:

2.热水壶又称热水瓶也叫保温瓶,是英格兰的科学家杜瓦发明的。在真空的隔层里又涂了一层银或反射涂料,把热辐射挡回去。再用一个塞子把瓶口堵住。这样热传导的三个方式都被切断了,瓶外胆能长时间保持温度。他就用这种瓶子储存液态氢。得到广泛的应用,几乎每家都有保温瓶即热水瓶,对壶体的封口方式多采用瓶塞或者通过翻转式的壶盖进行封闭。
3.然而,现有的壶体塞口的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采用独立瓶塞进行封口的方式,操作较为繁琐,每次注水前后需要将塞子取下和插入,在插拔的过程中容易导致热水外渗而出现安全性问题,采用翻转式的壶盖封闭方式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对于壶口的密封性较差,容易出现漏气漏水的情况,影响保温效果。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加水塞子结构,解决了采用独立瓶塞进行封口的方式,操作较为繁琐,每次注水前后需要将塞子取下和插入,在插拔的过程中容易导致热水外渗而出现安全性问题,采用翻转式的壶盖封闭方式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对于壶口的密封性较差,容易出现漏气漏水的情况,影响保温效果,这一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加水塞子结构,包括壶口外壳和活动安装于壶口外壳右上角的壶盖,所述壶口外壳的上端加工成型有入水漏斗且下端开设有导水流道,所述入水漏斗和导水流道相连通,所述壶口外壳的左侧加工成型有辅槽一且右侧加工成型有辅槽二,所述辅槽一、辅槽二与入水漏斗相连通,所述辅槽一的内侧有密封圈一,所述辅槽二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圈二,所述辅槽二内滑动设置有杠杆推动机构,所述杠杆推动机构包括水平穿插于辅槽二内的推动块和位于推动块右侧的顶杆,所述壶口外壳的右侧固定有安装盘,所述壶盖的右下角形成有压块,所述压块的一侧形成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通过销栓转动穿插于安装盘上,所述顶杆的上端与安装盘转动连接。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入水漏斗呈漏斗状结构且上端规格大于下端规格,所述入水漏斗的左侧壁倾斜度大于右侧壁倾斜度。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辅槽一的下方形成有挤压口,所述挤压口开设于导水流道的内壁上且呈内凹的弧面结构。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推动块的左端加工成型有挤压角,所述挤压角呈三角状结构且端部呈弧面结构,所述挤压角配合挤压口使用。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顶杆呈l型结构,所述顶杆的内端与推动块相抵触且上端配合压块使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方案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壶体的水塞子结构,该直加水塞子无需拧下塞子,打开盖子后,出水口敞开,可直接加水,关闭盖子后,利用杠杆原理,顶杆封住出水密封圈,防止出水,一方面简化了对壶体注水的操作步骤,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壶体的密封效果。
12.2.本方案所设计的直加水塞子操作方式简单,通过杠杆的方式对壶口处的密封圈进行位置调节,方便伴随着塞子的闭合而同步使得壶口密封,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壶体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所述壶盖打开状态示意图;
14.图2为本发明所述壶盖闭合状态示意图。
15.图中:1、壶口外壳;2、壶盖;3、入水漏斗;4、导水流道;5、辅槽一;6、辅槽二;7、密封圈一;8、密封圈二;9、推动块;10、顶杆;11、安装盘;12、压块;13、转动盘;14、挤压口;15、挤压角。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直加水塞子结构,包括壶口外壳1和活动安装于壶口外壳1右上角的壶盖2,壶口外壳1的上端加工成型有入水漏斗3且下端开设有导水流道4,入水漏斗3和导水流道4相连通,壶口外壳1的左侧加工成型有辅槽一5且右侧加工成型有辅槽二6,辅槽一5、辅槽二6与入水漏斗3相连通,辅槽一5的内侧有密封圈一7,辅槽二6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圈二8,辅槽二6内滑动设置有杠杆推动机构,杠杆推动机构包括水平穿插于辅槽二6内的推动块9和位于推动块9右侧的顶杆10,壶口外壳1的右侧固定有安装盘11,壶盖2的右下角形成有压块12,压块12的一侧形成有转动盘13,转动盘13通过销栓转动穿插于安装盘11上,顶杆10的上端与安装盘11转动连接。
18.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入水漏斗3呈漏斗状结构且上端规格大于下端规格,入水漏斗3的左侧壁倾斜度大于右侧壁倾斜度,便于注水时下流。
19.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辅槽一5的下方形成有挤压口14,挤压口14开设于导水流道4的内壁上且呈内凹的弧面结构,这样的设计方式便于配合挤压角15对壶口进行密封。
20.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推动块9的左端加工成型有挤压角15,挤压角15呈三角状结构且端部呈弧面结构,挤压角15配合挤压口14使用,推动块9的端部抵触密封圈二8并使得密封圈二8发生形变,最终使得密封圈二8的形变部位移动至挤压口14内,达到对导水流道4封口的目的。
21.具体地,顶杆10呈l型结构,顶杆10的内端与推动块9相抵触且上端配合压块12使用,这样的设计方式便于配合壶盖2的转动而进行适应性调节。
22.在使用时:本发明当需要对壶体进行注水时,使用者可以翻转壶盖2并打开,在翻转的过程中压块12与顶杆10相分离,当注水完毕后,使用者翻转壶盖2并闭合,在对壶盖2进行翻转的过程中压块12下压并压制顶杆10翻转,在翻转的过程中顶杆10的下端施力推动块9向左侧移动,并通过推动块9抵触密封圈二8并发生形变,最终使得挤压角15挤压的密封圈二部分移动至挤压口14内,从而达到对导水流道4封口的目的。
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直加水塞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壶口外壳(1)和活动安装于壶口外壳(1)右上角的壶盖(2),所述壶口外壳(1)的上端加工成型有入水漏斗(3)且下端开设有导水流道(4),所述入水漏斗(3)和导水流道(4)相连通,所述壶口外壳(1)的左侧加工成型有辅槽一(5)且右侧加工成型有辅槽二(6),所述辅槽一(5)、辅槽二(6)与入水漏斗(3)相连通,所述辅槽一(5)的内侧有密封圈一(7),所述辅槽二(6)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圈二(8),所述辅槽二(6)内滑动设置有杠杆推动机构,所述杠杆推动机构包括水平穿插于辅槽二(6)内的推动块(9)和位于推动块(9)右侧的顶杆(10),所述壶口外壳(1)的右侧固定有安装盘(11),所述壶盖(2)的右下角形成有压块(12),所述压块(12)的一侧形成有转动盘(13),所述转动盘(13)通过销栓转动穿插于安装盘(11)上,所述顶杆(10)的上端与安装盘(11)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加水塞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漏斗(3)呈漏斗状结构且上端规格大于下端规格,所述入水漏斗(3)的左侧壁倾斜度大于右侧壁倾斜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加水塞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槽一(5)的下方形成有挤压口(14),所述挤压口(14)开设于导水流道(4)的内壁上且呈内凹的弧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加水塞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9)的左端加工成型有挤压角(15),所述挤压角(15)呈三角状结构且端部呈弧面结构,所述挤压角(15)配合挤压口(14)使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加水塞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10)呈l型结构,所述顶杆(10)的内端与推动块(9)相抵触且上端配合压块(12)使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加水塞子结构,包括壶口外壳和活动安装于壶口外壳右上角的壶盖,壶口外壳的上端加工成型有入水漏斗且下端开设有导水流道,入水漏斗和导水流道相连通,壶口外壳的左侧加工成型有辅槽一且右侧加工成型有辅槽二,辅槽一、辅槽二与入水漏斗相连通,辅槽一的内侧有密封圈一,辅槽二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圈二,辅槽二内滑动设置有杠杆推动机构,杠杆推动机构包括水平穿插于辅槽二内的推动块和位于推动块右侧的顶杆。本发明设计的直加水塞子无需拧下塞子,打开盖子后,出水口敞开,可直接加水,关闭盖子后,顶杆封住出水密封圈,防止出水,一方面简化了对壶体注水的操作步骤,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壶体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壶体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壶体的密封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蔡云华 袁冬林 张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思乐得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9
技术公布日:2022/9/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