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分段阻尼方法与流程

2022-09-08 00:55: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智能马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段阻尼方法。


背景技术:

2.智能马桶通常设有座圈和盖板,座圈可以盖设于便池上以供用户坐便,盖板可以盖设于座圈上以封闭便池内的空间,防止臭味泄露。随着智能马桶技术领域的发展,出现了以自来水作为动力源驱动座圈或盖板打开的动力模组,当自来水进入动力模组中时,动力模组能够借助自来水的水压实现座圈或盖板的自动化打开操作,而当通过马达或电机等驱动元件驱动座圈或盖板盖合时,需要排出动力模组中的自来水。然而,目前的智能马桶,座圈或盖板的盖合过程容易损坏驱动元件。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座圈或盖板的盖合过程容易损坏驱动元件的问题,提供一种分段阻尼方法。
4.一种分段阻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提供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大于所述第二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
6.通过所述第一排水通道排水;
7.通过所述第二排水通道排水。
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提供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的步骤中,提供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
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所述第一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排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所述第二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所述第一管道排水。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提供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的步骤中,所述第一管道的瞬时排水量小于所述第二管道的瞬时排水量。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提供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的步骤中,所述第一管道的瞬时排水量小于所述第二管道的瞬时排水量;
13.在通过所述第一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所述第二管道排水;
14.在通过所述第二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所述第一管道排水。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提供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的步骤中,提供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瞬时排水量大于所述第二段的瞬时排水量。
16.在一些实施例中,
17.在通过所述第一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所述第一段排水;
18.在通过所述第二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所述第二段排水。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段阻尼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20.提供驱动元件和进水空间,所述进水空间内储存有液体;
21.并且,在通过所述第一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所述驱动元件驱使所述进水空间内的液体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排出;
22.在通过所述第二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所述驱动元件驱使所述进水空间内的液体从所述第二排水通道排出。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段阻尼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24.提供马桶,所述马桶包括主体和活动元件,所述活动元件转动连接所述主体,所述活动元件处于打开状态;
25.在通过所述第一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所述驱动元件驱使所述活动元件相对所述主体转动直至越过竖直线,所述活动元件驱使所述进水空间内的液体排出;
26.在通过所述第二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所述活动元件在重力作用下相对主体转动,所述活动元件驱使所述进水空间内的液体排出。
27.上述分段阻尼方法,先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水,再通过第二排水通道排水,由于第一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大于第二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水时,驱动元件的负载更小,从而有利于降低开始排水时驱动元件的负载,进而降低驱动元件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28.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盖合状态时马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打开状态时马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盖合状态时动力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31.图4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打开状态时动力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32.图5为图2所示的马桶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图6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盖合状态时动力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处于打开状态时动力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图7所示的动力模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37.图10为图9所示的动力模组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8.图11为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2为一些实施例中分段阻尼阀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3为一些实施例中分段阻尼阀的剖面示意图;
41.图14为一些实施例中分段阻尼阀另一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42.图15为一些实施例中分段阻尼阀的爆炸示意图;
43.图16为一些实施例中挡水部和弹性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7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8为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9为一些实施例中分段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7.图20为一些实施例中分段阻尼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8.图21为一些实施例中分段阻尼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49.图22为一些实施例中分段阻尼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50.图23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51.图24为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52.其中,10、马桶;11、主体;110、便池;111、安装面;112、容置槽;12、活动元件;120、转轴;13、传动元件;14、套管;15、第一隔板;16、第二隔板;17、水箱;18、动力模组;180、本体;181、固定座;182、安装座;183、第二固定槽;184、第一转动结构;185、限位部;186、第一限位面;187、第二限位面;188、转动部;189、进水结构;191、移动元件;1910、通孔;1911、绑定孔;1912、第一固定槽;1913、第二转动结构;192、形变元件;193、进水空间;194、第一固定部;195、第二固定部;196、自来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5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
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59.请参见图1和图2,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马桶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马桶1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马桶10包括主体11以及转动连接主体11的活动元件12,主体11设有便池110,活动元件12相对便池110具有打开状态和盖合状态。具体而言,当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活动元件12盖设于便池110上,当活动元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至远离便池110的位置。例如,活动元件12可以为马桶10的座圈,当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活动元件12盖设于便池110上以供用户坐便。又如,活动元件12也可以为马桶10的盖板,当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活动元件12盖设于便池110上以封闭便池110内的空间,防止便池110内的臭味泄露。
60.一并参考图1-图4所示,马桶10还具有传动元件13以及动力模组18,动力模组18包括本体180和移动元件191,本体180固定设置于主体11上,移动元件191转动连接本体180,传动元件13的一端连接活动元件12,另一端连接移动元件191。可以理解的是,当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时,能够通过传动元件13带动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从而使得活动元件12由盖合状态向打开状态切换。
6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模组18还包括形变元件192,形变元件192连接本体180和移动元件191,本体180、移动元件191和形变元件192共同围设形成进水空间193。例如,本体180可大致呈单侧敞口的中空结构,移动元件191转动连接本体180并对应本体180的敞口位置,形变元件192位于本体180和移动元件191之间,并连接本体180和移动元件191,从而将本体180的部分中空空间界定为进水空间193。
6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自来水管道196可连通市政供水管网,则从自来水管道196流入进水空间193的自来水的水压可在0.5公斤-0.7公斤之间。当自来水由自来水管道196流入进水空间193时,会对移动元件191施压,从而推动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朝远离本体180的方向转动,且在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的过程中,形变元件192发生形变。
63.上述马桶10,借助自来水的水压驱使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从而通过传动元件13带动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而打开,进而实现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打开操作。同时,由于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的动力来源于水的压力,相对于电机或马达驱使活动元件12打开的方式而言,动力模组18的运行成本低,能够实现节能环保的设计。
64.在一些实施例中,形变元件192的材质可以为弹性伸缩材质,例如可以为橡胶。则形变元件192具有初始状态和弹性拉伸状态,当形变元件192受到外力作用而处于弹性拉伸状态时,形变元件192具有复原至初始状态的趋势。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形变元件192处于初始状态,当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而拉动活动元件12打开时,形变元件192处于弹性拉伸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至活动元件12恰好处于打开状态时,形变元件192处于最大拉伸量。由此,形变元件192还能够限制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的最大转动量,避免移动元件191脱离本体180,同时,也有利于活动元件12切换至打开状态。
65.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元件13可以为绳索。当然,传动元件13还可以为传送带、连
杆等任意适用的传动结构,只要移动元件191能够通过传动元件13拉动活动元件12打开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元件12通过转轴120转动连接主体11,移动元件191位于本体180背离活动元件12的一侧,传动元件13的一端缠绕于转轴120上,另一端固定连接移动元件191。由此,当移动元件191在自来水的压力作用下相对本体180朝远离活动元件12的方向转动时,能够通过传动元件13拉动活动元件12沿转轴120转动而相对主体11打开。
66.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元件13可滑动地穿设本体180。由此,本体180能够对传动元件13起到限位作用,有利于提升传动过程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使得传动元件13不容易脱离动力模组18。
67.一并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元件191设有穿设移动元件191的通孔1910,移动元件191背离本体180的一侧还设有绑定孔1911。动力模组18包括绑定元件(图未示出),传动元件13依次穿设本体180和通孔1910,且传动元件13的端部位于移动元件191背离本体180的一侧。绑定元件穿设传动元件13的端部以及绑定孔1911,以将传动元件13与移动元件191固定连接。具体地,绑定元件可以为螺钉,绑定孔1911可以为螺纹孔。当然,传动元件13固定连接移动元件191的方式还可有其他任意适用的连接方式,例如,在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传动元件13穿设移动元件191的通孔1910,且传动元件13的端部位于移动元件191背离安装座182的一侧,传动元件13的端部的尺寸大于通孔1910的径向尺寸,传动元件13的端部卡接于移动元件191背离本体180的一侧而实现传动元件13和移动元件191的固定连接。
68.参考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马桶10还包括套管14、第一隔板15以及第二隔板16,第一隔板15与第二隔板16均固定设置于主体11上,套管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传动元件13的一端穿设第一隔板15并缠绕于转轴120上,传动元件13的另一端穿设第二隔板16并与移动元件191固定连接,传动元件13位于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之间的部分位于套管14内,传动元件13与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以及套管14均滑动配合。可以理解的是,若只设置传动元件13,为保证移动元件191能够通过传动元件13有效带动活动元件12打开,传动元件13需沿直线延伸。而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套管14与传动元件13配合,使得传动元件13无需沿直线延伸,可以沿任意适用曲线延伸,从而使得动力模组18的位置设置能够适应马桶10更多不同的结构设计,提升马桶10的空间利用率。
69.举例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1具有安装面111,活动元件12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面111上。安装面111还设有容置槽112,至少部分的动力模组18和第二隔板16容置于容置槽112内。由此,通过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套管14以及传动元件13的配合,使得动力模组18与转轴120在竖直方向上可位于不同的水平线上,从而适应马桶10不同的结构设计,提升马桶10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压缩马桶10的体积。动力模组18容置于容置槽112内的设计还有利于保护动力模组18,使得动力模组18不容易因刮碰而损坏。
70.一并参考图7、图8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80包括固定座181和安装座182,固定座181固定连接主体11,安装座182设于固定座181的中空空间内,并固定连接固定座181朝向移动元件191的一侧,形变元件192分别连接安装座182与移动元件191,移动元件191与安装座182转动连接。具体地,安装座182可通过卡扣、嵌合、螺纹连接等任意适用的连接方式与固定座181可拆卸连接。由此,当固定座181固定设置于主体11上时,安装座182、形变元件192以及移动元件191三者相互连接形成一结构整体,便于将安装座182、形变元件
192以及移动元件191三者安装至固定座181上或者从固定座181上拆卸,从而有利于动力模组18的安装和维护。
71.结合图4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形变元件192分别套设于安装座182和移动元件191上。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元件191的外周面沿周向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912,安装座182的外周面沿周向开设有第二固定槽183,形变元件192的内周面沿周向凸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固定部194和第二固定部195,第一固定部194和第二固定部195均大致呈环状结构。第一固定部194嵌入第一固定槽1912内,第二固定部195嵌入第二固定槽183内。由此,安装座182、形变元件192以及移动元件191能够相互连接形成以结构整体,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转动也能够有效驱使形变元件192拉伸。
7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94和第二固定部195分别设于形变元件192的两端,换言之,形变元件192的两端部分别套设于安装座182和移动元件191上,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形变元件192的结构,提升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最大转动量。
73.一并参考图4、图10和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82朝移动元件191凸设有第一转动结构184,移动元件191朝安装座182凸设有第二转动结构1913,安装座182与移动元件191通过第一转动结构184和第二转动结构1913转动连接。当然,第一转动结构184与第二转动结构1913的转动连接方式不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模组18还可包括转动元件(图未标出),转动元件穿设第一转动结构184和第二转动结构1913,以使得安装座182和移动元件191可转动地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元件可以为销钉,当然,安装座182和移动元件191还可通过铰链连接等任意适用方式转动连接。
74.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82设有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一转动结构184,移动元件191设有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二转动结构1913,两个第二转动结构1913均位于两个第一转动结构184之间,且两个第二转动结构1913与两个第一转动结构184一一对应,每个第二转动结构1913转动连接对应的一个第一转动结构184。由此,两组第一转动结构184和第二转动结构1913能够相互限位,使得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转动更加稳定。
75.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结构184包括限位部185以及由限位部185朝移动元件191凸设的转动部188,转动元件穿设转动部188和第二转动结构1913,以使得移动元件191和安装座182转动连接。限位部185包括相互倾斜的第一限位面186和第二限位面187,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转动具有两个极限位置,且在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转动的其中一个极限位置处,第二转动结构1913朝向安装座182的表面抵接第一限位面186,在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转动的另外一个极限位置处,第二转动结构1913朝向安装座182的表面抵接第二限位面187。换言之,第二转动结构1913与第一限位面186和第二限位面187的配合,使得第一转动结构184能够对移动元件191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限定出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转动的两个极限位置。
76.结合图3和图10所示,当活动元件12处于盖合状态时,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位于其中一个极限位置,第二转动结构1913与第一限位面186抵接。结合图4和图10所示,当活动元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位于另外一个极限位置,第二转动结构1913与第二限位面187抵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面186与第二限位面187之间的角度决定了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最大转动量,第一限位面186与第二限位面187之间的角度越大,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最大转动量最大。第一限位面186与第二限位
面187之间的具体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只要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两个极限位置能够与活动元件12的盖合状态和打开状态相对应,从而顺利实现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打开操作即可。
7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结构184设于安装座182朝向移动元件191的表面的边缘区域,第二转动结构1913设于移动元件191朝向安装座182的表面的边缘区域,移动元件191与安装座182转动连接的位置设于两者的边缘区域,能够增大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的最大转动量,避免转动过程中移动元件191和安装座182之间相互干扰。
78.一并参考图4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82朝固定座181凸设有进水结构189,进水结构189可以大致呈管状结构。进水结构189连通进水空间193并穿设固定座181,进水结构189部分外露于固定座181背离安装座182的一侧,自来水管道196套设于进水结构189上。市政供水管网的自来水能够经自来水管道196和进水结构189进入进水空间193,在自来水的水压作用下,移动元件191相对安装座182朝远离安装座182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传动元件13移动,进而驱使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而打开。
7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动力模组18,可仅用于实现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打开操作,而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盖合操作可通过电机、马达等其他驱动元件实现。可以理解的是,当动力模组18驱使活动元件12切换至打开状态时,自来水填充进水空间193,而当活动元件12在其他驱动元件的驱动下实现自动化盖合操作时,传动元件13能够带动移动元件191朝靠近安装座182的方向相对安装座182转动,从而将自来水挤出进水空间193。
80.需要说明的是,动力模组18驱使活动元件12打开的动力来源于自来水的压力,并不意味着本技术的动力模组18在运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损耗电能等其他能源。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80还设有连通进水空间193的排水流道(图未示出),本体180与自来水管道196以及排水流道的连接处均设有电磁阀。当需要打开活动元件12时,电磁阀控制进水空间193与自来水管道196导通而阻断进水空间193与排水流道,自来水进入进水空间193内,并推动移动元件191相对本体180转动。当需要盖合活动元件12时,电磁阀阻断进水空间193与自来水管道196,并控制进水空间193与排水流道导通,使得自来水能够从排水流道排出。
81.通过对动力模组18结构的设计,配合电磁阀等控制元件,即可实现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打开操作,相对于传统的电机驱动活动元件12打开的设置,电磁阀耗电量显著减小,从而达到节能效果。再者,由于电磁阀耗电量小,可通过电池等蓄电元件对电磁阀供电,因而动力模组18在停电状态下也能够正常运作,从而使得活动元件12的自动化打开操作更加稳定可靠。
82.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动力模组18,当自来水进入动力模组18的进水空间193时,动力模组18能够驱使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而向打开状态切换。而当活动元件12需要由打开状态切换为盖合状态时,则需要排出动力模组18中的自来水。其中,活动元件12由打开状态向盖合状态切换的动力源可来源于动力模组18本身,或者来源于马桶10的其他电机或马达等驱动结构。在活动元件12从打开状态切换为盖合状态的过程中,需要逐步排出动力模组18中的自来水,而刚开始排水时动力模组18内的自来水的容量较大,容易对马桶10的管道或驱动元件产生过大的冲击,从而损坏管道或驱动元件。为解决此问题,以下提供一种分段阻尼方法。
83.一种分段阻尼方法,用于在动力模组18中自来水容量较大时增大马桶10对动力模
组中的自来水的排水能力,从而降低自来水对管道、驱动元件等构件的冲击,同时也能够降低驱动元件的负载,提升驱动元件的寿命。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段阻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4.提供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第一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大于第二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可以理解的是,瞬时排水量更大的第一排水通道的排水能力大于第二排水通道的排水能力,换言之,在同一时间段内,第一排水通道的排水量大于第二排水通道。其中,使得第一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大于第二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的手段不限,例如,第一排水通道可以由多个子通道构成,第一排水通道中子通道的数量大于第二排水通道中子通道的数量,或者,第一排水通道的内径大于第二排水通道的内径等。
85.活动元件12由打开状态向盖合状态切换,以使得动力模组18开始排水。
86.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水。
87.通过第二排水通道排水。
88.上述分段阻尼方法,在动力模组18的排水过程中,先通过瞬时排水量较大的第一排水通道排水,有利于在动力模组18中自来水容量较大的时候提升排水能力,从而降低驱动元件驱动活动元件12盖合的负载,也能够降低自来水对管道和驱动元件的冲击,从而避免管道和驱动元件损坏。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至进水通道内的自来水容量较少时,例如容量为活动元件12处于打开状态的一半时,改用瞬时排水量较少的第二排水通道,能够避免自来水容量较少时排水速度过快导致活动元件12盖合速度加快的情况。从而有利于使得活动元件12的整个盖合过程速度较为平均,避免活动元件12速度过快而撞击主体11的情况。
89.以下提供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在不同实施例中的设置方式,更多的设置方式可参考本技术的记载推得,只要能够实现分段阻尼,以使得马桶10在不同阶段对动力模组18具有不同的排水能力即可。
9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提供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的步骤中,提供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其中,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共同构成第一排水通道,第一管道单独构成第二排水通道。当然,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瞬时排水量关系不限,只要使得第一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大于第二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即可。
91.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同时进行排水。在通过第二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封堵第二管道,单独通过第一管道排水。
92.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的瞬时排水量小于第二管道的瞬时排水量。由此,能够有效限制动力模组18中自来水容量较小时的排水能力,进一步降低活动元件12转动至靠近主体11时的转动速度,避免活动元件12与主体11发生撞击而导致活动元件12或主体11损坏。
9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提供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的步骤中,提供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且第一管道的瞬时排水量小于第二管道的瞬时排水量。例如,第一管道的口径小于第二管道的口径。
94.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第二管道排水。在通过第二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第一管道排水。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管道构成了第一排水通道,第一管道构成了第二排水通道,通过口径的差异设计实现了第一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大于第二排水通道的瞬时排水量。
95.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在提供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的步骤中,提供排水通
道。其中,排水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瞬时排水量大于第二段的瞬时排水量。例如,第一段的口径大于第二段的口径。第一段构成了第一排水通道,第二段构成了第二排水通道。
96.在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第一段排水。
97.在通过第二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第二段排水。
98.具体地,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可以由一个管道中相连接的两段分别构成,且在排水时,自来水由第一段远离第二段的一端流向第二段远离第一段的一端,从而能够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交界处由第一排水通道切换至第二排水通道。如此设置,排水过程中第一排水通道至第二排水通道的切换能够由排水通道本身的结构设计形成,而无需人工或通过电驱动切换,有利于节省运行成本。
9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分段阻尼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100.提供驱动元件。
101.在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驱动元件驱使进水空间193内的液体从第一排水通道排出。
102.在通过第二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通过驱动元件驱使进水空间193内的液体从第二排水通道排出。
103.具体地,驱动元件可以连接活动元件12,驱动元件驱使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而由打开状态向盖合状态切换,活动元件12在转动的过程中驱使动力模组18排水。驱动元件可以为活动元件12的盖合的整个过程提供动力,驱动元件也可以只为活动元件12提供作用力使得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而越过竖直线,进而使得活动元件12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而切换至盖合状态。
104.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驱动元件驱使活动元件12相对主体11转动直至越过竖直线,活动元件12驱使进水空间193内的液体排出。
105.在通过第二排水通道排水的步骤中,活动元件12在重力作用下相对主体11转动,活动元件12驱使进水空间193内的液体排出。由此,当驱动元件驱使活动元件12排水时,能够提升动力模组18的排水能力,从而降低驱动元件的负载,避免驱动元件损坏。而当活动元件12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能够降低动力模组18的排水能力,避免活动元件12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过快而撞击主体11。
106.当然,上述记载仅对分段阻尼方法在部分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的举例,实际上,分段阻尼方法还可以用于其他的卫浴设备中,或者用于其他需要排水的场景中,只要分段阻尼方法的应用能够减小管道、驱动元件等构件损坏的风险即可。
107.请再参见图12、图13和图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分段阻尼阀,以实现上述的分段阻尼方法。分段阻尼阀包括阀体21和限流元件30,阀体21具有连通动力模组18的进水空间193的第一出水口212以及连通马桶10的水箱17的第一排水口211。阀体21设有排水通道214,排水通道214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215和第二段216,在第一出水口212流至第一排水口211的方向上,第一段215和第二段216依次排列。其中,第一段215的瞬时排水量大于第二段216的瞬时排水量。限流元件30可滑动地设于排水通道214内,限流元件30的位置与第一段215远离第二段216的一端相对应,限流元件30还设有限流孔31,限流孔31的位置与第二段216相对应。
108.可以理解的是,当动力模组18排水时,自来水从动力模组18由第一出水口212流经排水通道214,进而流至水箱17中,并且,在流经排水通道214时,自来水由第一段215远离第二段216的一端流进排水通道214,依次经第一段215和第二段216后由第二段216远离第一段215的一端流出排水通道214。当自来水由第一段215远离第二段216的一端流入排水通道214时,会推动限流元件30朝靠近第二段216的方向沿排水通道214移动,且在限流元件30的移动过程中,自来水填充限流元件30背离第二段216一侧的空间。此时,可以理解为动力模组18通过排水通道214的第一段215排水。参考图14所示,当限流元件30沿排水通道214移动至第二段216靠近第一段215的一端而无法继续移动时,限流孔31的位置与第二段216相对应,自来水由限流孔31流过限流元件30,进而经第二段216流出排水通道214。此时,可以理解为动力模组18通过排水通道214的第二段216排水。
109.由此,本实施例中的分段阻尼阀能够实现上述的分段阻尼方法,其中,第一段215构成了上述分段阻尼方法中的第一排水通道214,第二段216构成了上述分段阻尼方法中的第二排水通道214。因此,上述分段阻尼阀能够降低驱动元件的负载,以及自来水对管道、驱动元件的冲击,从而有利于降低驱动元件和管道等构件损坏的风险。
1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215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段216的径向尺寸,以使得第一段215的瞬时排水量大于第二段216的而瞬时排水量。
111.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段阻尼阀还包括弹性元件33,弹性元件33设于限流元件30朝向第二段216的一侧,且弹性元件33的两端分别抵接阀体21的内壁面和限流元件30。由此,在动力模组18的排水过程中,当自来水推动限流元件30朝靠近第二段216的方向移动时,限流元件30和阀体21会压缩弹性元件33。而当动力模组18完成排水,自来水不再对限流元件30施加由限流元件30指向第二段216的作用力时,限流元件30能够在弹性元件33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回到第一段215远离第二段216的位置,以便在动力模组18下一次排水时实现分段阻尼的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3可以为弹簧、橡胶等任意适用的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构件。
112.一并参见图15和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流元件30包括相互连接的挡水部32和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可由挡水部32朝向弹性元件33的一侧凸设形成。具体地,卡接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322和卡接部323,连接部322固定连接挡水部32朝向第二段216的一侧,卡接部323设于连接部322远离挡水部32的一端,并与挡水部32间隔设置,弹性元件33卡接于卡接部323和挡水部32之间。例如,弹性元件33可以为弹簧,弹性元件33最靠近挡水部32的一圈环形结构位于卡接部323和挡水部32之间。
113.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38设有多个卡接结构,多个卡接结构沿挡水部32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卡接部323所在的圆周位于连接部322所在的圆周的外侧,换言之,卡接部323位于连接部322背向挡水部32的中心轴的一侧。弹性元件33最靠近挡水部32的一圈环形结构卡接于多个卡接部323和挡水部32之间,从而能够有效将弹性元件33与限位元件38固定。
114.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部32朝向第二段216的一侧设有凹槽321,卡接结构设于凹槽321所在的范围内,既有利于减小限位元件38的轴向尺寸,也有利于对卡接结构形成保护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部3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而参考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部32也可以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构件包裹另一个构件的一部分,另一构件未被
包裹的部分对应形成凹槽321。
115.参考图14、图17和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21包括第一阀结构22和第二阀结构23,第二阀结构23包括第一板体部230以及由第一板体部230朝向第一阀结构22凸设的第一嵌合部232,第一嵌合部232嵌入第一阀结构22内,以与第一阀结构22围设形成第一段215。第一嵌合部232还用于与限流元件30抵接,具体地,当限流元件30沿排水通道214移动至第一段215靠近第二段216的一端时,挡水部32抵接第一嵌合部232的端面,以使得限流元件30无法再继续朝靠近第二段216的方向移动。
1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结构23还包括由第一板体部230朝向第一阀结构22凸设的通道部233,通道部233设于第一嵌合部232的内侧,第二段216设于通道部233内。当限流元件30沿排水通道214移动至与第一嵌合部232抵接时,限流孔31与通道部233的端口相对应,自来水经限流孔31进入通道部233内。
11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嵌合部232的外周面与第一阀结构22的内周面密封连接。例如,分段阻尼阀还可包括多圈第一密封圈34,第一密封圈34设于第一嵌合部232的外周面与第一阀结构22的内周面之间,且多圈密封圈沿通道部233的轴向间隔设置,以提升第一嵌合部232与第一阀结构22之间的密封性能。
118.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3远离限位元件38的一端位于第一嵌合部232和通道部233之间,且套设于通道部233的外周面。由此,通道部233还能够对弹性元件33的弹性形变路径起到限位作用,并使得弹性元件33不容易脱离通道部233,以提升分段阻尼阀运行的稳定性。
119.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21还设有出水孔231,出水孔231的位置与第二段216远离第一段215的一端相对应,例如,出水孔231设于第一板体部230与通道部233的内侧位置相对应的部分。并且,出水孔231的瞬时排水量小于第二段216的瞬时排水量,例如,出水孔231的孔径小于通道部233的内径。由此,出水孔231的排水能力弱于第二段216的排水能力,当动力模组18通过第二段216排水,直至自来水流至出水孔231处时,出水孔231能够进一步限缩动力模组18的排水速率,从而在活动元件12转动至靠近主体11的位置时进一步降低活动元件12的转动速度,进而能够避免活动元件12速度过快而撞击主体11。
120.在一些实施例中,限流孔31的瞬时排水量小于第二段216的瞬时排水量。例如,限流孔31的孔径小于通道部233的内径。由此,在通过第一段215排水,即自来水推动限位元件38朝靠近通道部233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自来水不容易从限流孔31流至第二段216,而是当限位元件38移动至抵接第一嵌合部232时,自来水方从限流孔31流至第二段216,通过第二段216排水。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分段阻尼阀充分发挥分段阻尼的作用,从而有效减小自来水对管道和驱动元件的冲击。
121.参考图19、图20和图21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分段阻尼组件,分段阻尼组件也能够实现上述的分段阻尼方法,分段阻尼组件包括阀主体41、第一控制元件27和第二控制元件28。阀主体41设有第二出水口210和第二排水口311,第二出水口210连通上述的动力模组18的进水空间193,第二排水口311连通上述马桶10的水箱17。阀主体41还设有第一管道213和第二管道215,第一管道213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出水口210和第二排水口311,第二管道215的两端也分别连通第二出水口210和第二排水口311。第一控制元件27连接阀主体41,并能够导通或阻断第一管道213,以使得第二出水口210与第二排水口311在第一管道213处连
通或隔绝。第二控制元件28连接阀主体41,并能够导通或阻断第二管道215,以使得第二出水口210与第二排水口311在第二管道215处连通或隔绝。
122.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机或马达等驱动元件驱使活动元件12盖合,进而驱使动力模组18排水时,先使得第一控制元件27导通第一管道213,第二控制元件28导通第二管道215,以使得动力模组18能够同时通过第一管道213和第二管道215向第二排水口311排水。然后,再使得第二控制元件28阻断第二管道215,动力模组18仅通过第一管道213排水。由此,上述的分段阻尼组件能够实现上述的分段阻尼方法,第一管道213和第二管道215共同构成了上述分段阻尼方法的第一排水通道,第一管道213单独构成了上述分段阻尼方法的第二排水通道。
123.在动力模组18中自来水的容量较大时,提升分段阻尼组件的排水能力,从而降低驱动元件驱动活动元件12盖合的负载,同时也能够降低自来水对马桶10中各管道及阀元件的冲击,进而有效降低驱动元件和管道、阀元件等构件损坏的风险。同时,在动力模组18排水至动力模组18中自来水的容量较小时,降低分段阻尼组件的排水能力,从而抑制动力模组18的排水速率,进而能够抑制活动元件12的盖合速度,防止活动元件12的盖合速度过快而撞击马桶10的主体11。
124.结合图22、图23和图2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主体4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阀构件24和第二阀构件25,第一管道213和第二管道215均设于第一阀构件24内。第二阀构件25包括第二板体部251以及由第二板体部251朝第一阀构件24凸设的第二嵌合部252和第三嵌合部253,第二嵌合部252和第三嵌合部253间隔设置。并且,第二嵌合部252至少部分嵌入第一管道213,第三嵌合部253至少部分嵌入第二管道215。
125.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主体41还包括排水管道26,排水管道26设于第二板体部251背离第一阀构件24的一侧,且排水管道26连通第一管道213和第二排水口311,以及第二管道215和第二排水口311。可以理解的是,在图2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13和第二管道215于排水管道26内汇流,换言之,经第一管道213和第二管道215流向排水管道26的水会在排水管道26汇流到一个管道中。
126.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管道26包括第一支路261和第二支路262,第一支路261连通第一管道213和第二排水口311,第二支路262连通第二管道215和第一支路261。第一支路261与第二支路262可以交叉设置,进一步地,第一支路261可以垂直于第二支路26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路261的一端口可形成第二排水口311,或者,第一支路261与水箱17之间的其他构件形成第二排水口311。
127.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13和第二管道215也可以分别通过两条互不干涉的支路与第二排水口311连通,则经过第一管道213的自来水与经过第二管道215的自来水通过两条支路分别从第二排水口311排出。
128.参考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主体41还设有位于第一管道213和第二排水口311之间的阻尼孔314,阻尼孔314的瞬时排水量小于第一管道213的瞬时排水量。例如,阻尼孔314的孔径小于第一管道213的内径。由此,当第二管道215被阻断,动力模组18通过第一管道213排水时,阻尼孔314能够进一步减小分段阻尼组件的排水能力,从而进一步抑制活动元件12的盖合速度,防止活动元件12盖合速度过快而撞击主体11,导致主体11或活动元件12损坏。
129.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孔314设于第二板体部251对应第二嵌合部252的位置。例如,第二嵌合部252为中空结构,阻尼孔314设于第二板体部251对应第二嵌合部252的中空空间的位置,流经第一管道213的自来水经第二嵌合部252后由阻尼孔314流至排水管道26。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阻尼孔314也设于排水管道26和第二排水口311之间的其他构件上。
13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13和第二管道215的瞬时排水量相同,例如,第一管道213的内径与第二管道215的内径相等。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管道213和第二管道215同时排水,以及第一管道213单独排水两种状态的切换实现排水能力的调整。
13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13的瞬时排水量小于第二管道215的瞬时排水量,例如,第一管道213的内径小于第二管道215的内径。由此,也能够减小单独通过第一管道213排水时动力模组18的排水速度,从而进一步抑制活动元件12的盖合速度。
132.参考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道215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管道213的轴向长度。如此设置,既有利于在实现分段阻尼功能的同时缩小分段阻尼组件的体积,同时还有利于提升自来水从第二管道215排至排水管道26的速度,从而进一步降低通过第一管道213和第二管道215同时排水的排水速度,避免驱动元件损坏。
13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元件27为常开电磁阀,第二控制元件28为常闭电磁阀。需要说明的是,常开电磁阀指的是在不通电时导通,而在通电时阻断的电磁阀,常闭电磁阀指的是在不通电时阻断,而在通电时导通的电磁阀。可以理解的是,当未开始排水时,对第一控制元件27供电,使得第一管道213和第二管道215均处于阻断状态。当动力模组18开始排水时,停止对第一控制元件27供电,对第二控制元件28供电,使得第一管道213与第二管道215均导通,动力模组18同时通过第一管道213和第二管道215排水。然后,停止对第二控制元件28供电,也不对第一控制元件27供电,使得第一管道213导通而第二控制元件28阻断,单独通过第一管道213供电。由此可知,通过对第一控制元件27和第二控制元件28的设计,在未开始排水以及刚开始排水时均只需要对第一控制元件27和第二控制元件28的其中一者供电,当通过第一管道213排水时,无需对第一控制元件27和第二控制元件28供电,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分段阻尼组件运行过程中第一控制元件27和第二控制元件28的耗电量,实现马桶10的节能设计。
13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