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及蓄排方法与流程

2022-09-07 13:10: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城镇排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及蓄排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城市雨水排除中,雨水蓄排结合是提高排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一种情况是建设区内铺设缓坡大容量蓄水管道负担雨水的蓄存和排水,为蓄住雨水,末端井溢流外排的连接管道要高于蓄水管道,但受覆土和外部其它管线高程限制,连接管道要降低高程;或者末端井通过井室内挡墙溢流外排雨水,但限于井室宽度使挡墙不能加长情况下,为防止溢流水高度超过井室顶,也要降低挡墙高度。另一种情况是从外部雨水管道检查井通过高位连接管道或设置挡墙后的连接管道向蓄水设施引入峰值雨水,同样涉及到管线交叉和溢流水高度过高问题,面临连接管道和挡墙高度降低的情况。这两种情况,均影响了蓄水高度和收集峰值雨水的效果,增加了投资和管理难度。还有一种情况,当蓄水湖从雨水管道收集雨水时,如果从高位连接管道进水,则起始低位雨水流不进,不能满足蓄水湖日常降雨的补水需求;如果从低位连接管道进水,则强降雨的峰值雨水来临时,蓄水湖已蓄满水,起不到调节峰值雨水的作用。在汛期降雨中,现有设施不能同时满足日常补水和峰值雨水收集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及蓄排方法,用于提高蓄水高度、降低溢流进出水厚度,满足高位蓄排水、峰值雨水收集、日常补水、连接管道交叉和实现重力流退水的需求。
4.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的排水方法,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包括:经由管道连接所述雨水检查井12 的排水室11;连通所述蓄排管道14的溢流室9;固定在井壁40内侧且位于溢流室9上部的两个平行的梯形溢流槽56,用于增加雨水溢流面积,降低雨水经由挡墙溢流的厚度;所述排水方法包括:降雨时,蓄排管道14中的雨水进入所述溢流室9;当从蓄排管道14流入所述溢流室9中的雨水的水位高于所述溢流室9的溢流高度时,利用所述梯形溢流槽56将蓄排管道14中的雨水溢流到排水室11,直至所述溢流室9中的雨水的水位低于溢流室9的溢流高度,以便蓄排管道14能够持续储蓄并排除地面雨水,避免地面积水;溢流到排水室11中的雨水经由管道排放到雨水检查井12。
5.本发明的排水方法还包括:在降雨结束后,在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中净化蓄排管道储蓄的雨水,利用净化后雨水清洁道路或进行绿化。
6.优选地,所述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还包括:分隔所述排水室与所述溢流室的挡墙,所述挡墙底部设有连通所述排水室与所述溢流室的通道;设置在所述溢流室内的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通道的插板闸;以及用于操纵插板闸的提手杆。
7.优选地,所述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还包括:位于溢流室内且垂直于梯形溢流槽的横向溢流槽,所述横向溢流槽连通所述梯形溢流槽。
8.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所述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还包括:位于所述排水室与所述溢流室之间的泵排室;分隔所述排水室与所述泵排室的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底部设有连通排水室和泵排室的通道;分隔所述泵排室与所述溢流室的第二挡墙;连接在井壁内侧且位于泵排室上部的两个平行的矩形溢流槽,所述梯形溢流槽连接所述矩形溢流槽;设置在泵排室内的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通道的插板闸;以及用于操纵插板闸的提手杆。
9.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室的底部设有连通泵排室的用于净化雨水的过滤箱;所述泵排室内设有用于将净化的雨水泵入到用于清洁道路或进行绿化的管道的潜水泵。
10.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中部高于其两侧高度,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两侧分别支撑两个平行的梯形溢流槽和两个矩形溢流槽。
11.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还包括:分隔所述排水室与所述溢流室的第三挡墙,所述第三挡墙底部设有连通排水室和溢流室的通道;设置在所述溢流室内的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通道的插板闸;用于操控所述插板闸的提手杆。
12.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挡墙中部高于第三挡墙两侧,所述第三挡墙两侧分别支撑两个平行的梯形溢流槽的出口。
13.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所述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还包括:位于所述排水室和所述溢流室下方的泵排室;分隔所述排水室与所述溢流室的第二挡墙,所述第二挡墙底部设有连通排水室与溢流室的通道;分隔所述排水室和所述溢流室与所述泵排室的隔板;设置在所述溢流室中的用于操纵插板闸的提手杆,所述插板闸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二挡墙中的通道。
14.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的排水方法,所述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包括:连通第一雨水管道的溢流室;连通第二雨水管道的排水室,所述第二雨水管道连接蓄水设施;固定在井壁内侧且位于溢流室上部的两个平行的梯形溢流槽,用于增加雨水溢流面积,降低雨水经由挡墙溢流的厚度;所述排水方法包括:降雨时,第一雨水管道的雨水流入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的溢流室;当从第一雨水管道流入溢流室中的雨水的水位高于溢流室的溢流高度时,溢流室利用所述梯形溢流槽将来自第一雨水管道的雨水溢流到排水室;溢流到排水室中的雨水经由所述第二雨水管道排放到蓄水设施,并使蓄水设施蓄存雨水管道的峰值雨水。
15.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包括:
16.经由管道连接所述雨水检查井的排水室;
17.连通所述蓄排管道的溢流室;
18.固定在井壁内侧且位于溢流室上部的两个平行的梯形溢流槽,用于增加雨水溢流面积,从而降低雨水经由挡墙溢流的厚度;
19.在降雨时,蓄排管道中的雨水进入所述溢流室;当从蓄排管道流入所述溢流室中
的雨水的水位高于所述溢流室的溢流高度时,利用所述梯形溢流槽将蓄排管道中的雨水溢流到排水室,直至所述溢流室中的雨水的水位低于溢流室的溢流高度,以便蓄排管道能够持续储蓄并排除地面雨水,避免地面积水;溢流到排水室中的雨水经由管道排放到雨水检查井。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建立蓄排管道、雨水管道与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的溢流排水联系,能够抬高蓄水高度,减小溢流厚度,使蓄排管道减少埋深、安全蓄排水和实现重力流退水;使雨水管道的高位峰值雨水有效收集,降低蓄水设施蓄存雨水规模,减少积水灾害的发生,并能发挥对大型蓄水湖的补水作用。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的设置满足连接管道的交叉条件,使蓄排和减灾设施的整体工程量减少,投资少,易实施,管理方便。
附图说明
22.本发明一种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及蓄排方法实施例图包括:
23.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的俯视图,图1b 是图1a的b1-b1的剖面图,图1c是图1a的c1-c1的剖面图,图1d是图1a的d1-d1的剖面图,图1e是图1a的e1-e1的剖面图;
24.图2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的俯视图,图2b 是图2a的b2-b2的剖面图,图2c是图2a的c2-c2的剖面图;
25.图3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的俯视图,图3b 是图3a的b3-b3的剖面图,图3c是图3a的c3-c3的剖面图,图3d是图3a的 d3-d3的剖面图,图3e是图3a的e3-e3的剖面图;
26.图4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的俯视图,图4b 是图4a的b4-b4的剖面图,图4c是图4a的c4-c4的剖面图,图4d是图4a的 d4-d4的剖面图,图4e是图4a的e4-e4的剖面图;
27.图5a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的俯视图,图5b 是图5a的b5-b5的剖面图,图5c是图5a的c5-c5的剖面图,图5d是图5a的 d5-d5的剖面图,图5e是图5a的e5-e5的剖面图;
28.图6a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的俯视图,图6b 是图6a的b6-b6的剖面图,图6c是图6a的c6-c6的剖面图,图6d是图6a的 d6-d6的剖面图;
29.图7a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的俯视图,图7b 是图7a的b-b的剖面图,图7c是图7a的c-c的剖面图,图7d是图7a的d-d 的剖面图;
30.图8a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的俯视图,图8b 是图8a的b7-b7的剖面图,图8c是图8a的c7-c7的剖面图;
31.图9a是过滤筒的俯视图,图9b是图9a的b45-b45的剖视图;
32.图10a是过滤箱的俯视图,图10b是图10a的b44-b44的剖视图;
33.图11a是门形槽的俯视图,图11b是图11a的b30-b30的示意图,图11c是图11a的c30-c30的剖视图;
34.图12a是直形槽的俯视图,图12b是图12a的b31-b31的剖视图,图12c 是图12a的c31-c31的剖视图;
35.图13a是防冒井盖的俯视图,图13b是图13a的b37-b37的剖视图,图13c 是图13a的c37-c37的剖视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2、3、4、5、6、7、8-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 9-溢流室;10-泵排室;11-排水室;12-雨水检查井;13-雨水管道;14-蓄排管道; 15-退水管;16-挡墙;17-挡墙;18-挡墙;19-分离器;20-浮筒;21-通道;22-通道;23-通道;24-溢流槽出口;25-通道;26-通道2;27-插板闸;28-潜水泵; 29-提手杆;30-门形槽;31-直形槽;32-储水管道;33-井盖;34-隔板;35-方形平台;36-沉泥坑;37-防冒井盖;38-圆井筒;40-井壁;41-井底;42-拍门;43
‑ꢀ
顶板;44-过滤箱;45-过滤筒;46-蓄水湖;47-常水位;48-蓄水位;49-补水位; 50-方形过滤网体;51-圆形过滤网体;52-滤料;53-直角挡板;54-直角挡;55
‑ꢀ
横向溢流槽;56-梯形溢流槽;57-矩形溢流槽;58-主板;59-边板;60-方筒管; 61-短轴;62-轴座;63-圆孔;64-弓形钩;65-防水垫。
具体实施方式
37.本发明通过图1a-图5e所示的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实施第一种排水方法。
38.图1a-图5e所示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1-5分别与雨水检查井12和蓄排管道14连通,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1-5包括:经由管道连接所述雨水检查井12的排水室11;连通所述蓄排管道14的溢流室9;固定在井壁40 内侧且位于溢流室9上部的两个平行的梯形溢流槽56,用于增加雨水溢流面积,降低雨水经由挡墙溢流的厚度;所述第一排水方法包括:降雨时,蓄排管道14 中的雨水进入所述溢流室9;当从蓄排管道14流入所述溢流室9中的雨水的水位高于所述溢流室9的溢流高度时,利用所述梯形溢流槽56将蓄排管道14中的雨水溢流到排水室11,直至所述溢流室9中的雨水的水位低于溢流室9的溢流高度,以便蓄排管道14能够持续储蓄并排除地面雨水,避免地面积水;溢流到排水室11中的雨水经由管道排放到雨水检查井12。
39.本发明的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的排水方法还包括:在降雨结束后,在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中净化蓄排管道14储蓄的雨水,利用净化后雨水清洁道路或进行绿化。
40.参见图1a-图5e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1-8 还包括:位于溢流室9内且垂直于梯形溢流槽56的横向溢流槽55,所述横向溢流槽55连通所述梯形溢流槽56。
41.参见图1a-图1e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1还包括:位于排水室11与溢流室9之间的泵排室10;分隔排水室11与泵排室10的第一挡墙17,第一挡墙17底部设有连通排水室11和泵排室10的通道22;分隔泵排室10与溢流室9的第二挡墙16;连接在井壁40内侧且位于泵排室10上部的两个平行的矩形溢流槽57,梯形溢流槽56连接所述矩形溢流槽57;设置在泵排室10内的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通道22的插板闸27;以及用于操纵插板闸27 的提手杆29。
42.参见图1a-图1b,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溢流室9的底部设有连通泵排室 10的用于净化雨水的过滤箱44;泵排室10内设有用于将净化的雨水泵入到用于清洁道路或进行绿化的管道的潜水泵28。
43.参见图1b,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挡墙17和第二挡墙11的中部高于其两侧高度,第一挡墙17和第二挡墙11两侧分别支撑两个平行的梯形溢流槽 56和两个矩形溢流槽57。
44.梯形溢流槽56和矩形溢流槽57的至少一个槽壁与挡墙的中部平齐,以便从蓄排管道14流入到溢流室内的雨水水位高于高围挡(由挡墙与溢流槽组成)的溢流水位时,蓄排管道14的雨水经由挡墙中部以及梯形溢流槽56和矩形溢流槽 57溢流到排水室11。作为选择,梯形溢流槽56和矩形溢流槽57的两个槽壁与挡墙的中部平齐。
45.参见图2a-图3e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本发明的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2-3还包括:分隔排水室11与溢流室9的第三挡墙(在图2中为挡墙18,在图3中为挡墙17),第三挡墙底部设有连通排水室11和溢流室9 的通道22;设置在溢流室9内的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通道22的插板闸27;用于操控插板闸27的提手杆29。第三挡墙中部高于第三挡墙两侧,第三挡墙两侧分别支撑两个平行的梯形溢流槽56的出口。
46.在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梯形溢流槽56至少一个槽壁与挡墙的中部平齐,以便当蓄排管道14的水位高于第二预定水位时,蓄排管道14的雨水经由挡墙中部以及梯形溢流槽56溢流到排水室11。作为选择,梯形溢流槽56的两个槽壁与挡墙的中部平齐。
47.参见图5a-图5e所示的第五实施例,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5还包括:位于排水室11和溢流室9下方的泵排室10;分隔排水室11与溢流室9的第二挡墙16,第二挡墙16底部设有连通排水室11与溢流室9的通道22;分隔排水室11和溢流室9与泵排室10的隔板34;设置在溢流室9中的用于操纵插板闸27的提手杆29,所述插板闸27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二挡墙16中的通道。
48.在第五实施例中,梯形溢流槽56至少一个槽壁与挡墙的中部平齐,以便从蓄排管道14流入到溢流室内的雨水水位高于高围挡的溢流水位时,蓄排管道14 的雨水经由挡墙中部以及梯形溢流槽56溢流到排水室11。作为选择,梯形溢流槽56的两个槽壁与挡墙的中部平齐。
49.本发明通过图6a-图7d所示的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实施第二种排水方法。
50.图6a-图7d所示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包括:连通第一雨水管道13 的溢流室9;连通第二雨水管道13’的排水室11,所述第二雨水管道13’连接蓄水设施;固定在井壁40内侧且位于溢流室9上部的两个平行的梯形溢流槽 56,用于增加雨水溢流面积,降低雨水经由挡墙溢流的厚度;所述排水方法包括:降雨时,第一雨水管道13的雨水流入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的溢流室9;当从第一雨水管道13流入溢流室9中的雨水的水位高于溢流室9的溢流高度时,溢流室9利用所述梯形溢流槽56将来自第一雨水管道13的雨水溢流到排水室 11;溢流到排水室11中的雨水经由所述第二雨水管道13’排放到蓄水设施,并使蓄水设施蓄存雨水管道13的峰值雨水。
51.下面结合本发明图1a-图13c所示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为了叙述方便,将第一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的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1至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8,分别称之为井1至井8。
52.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包
括:井筒38和井室。井室内有垂直水流的直形的挡墙16、17和其上的门形槽30(由横向溢流槽55、梯形溢流槽56、矩形溢流槽57组合而成),或靠一面井壁40处的门形的挡墙18和其上的梯形溢流槽56,或靠一面井壁40处的门形的挡墙18和横向溢流槽55等组成的高围挡。此高围挡顶部水平,其围合的面积和边长要大于蓄排管道14或雨水管道13的过水断面和边长,使雨水在此围合面上面积扩大和溢流长度加长,降低溢流进出水的厚度;同时,将水流量按高围合面的边长分配,保证从挡墙16或17加两侧溢流槽出口24、或从挡墙18加两侧溢流槽出口24所能溢流进出的流量要大于管道的排水量。其中,在同一系统蓄排管道14的末端、中间所设置的多个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井1-井5内的高围挡高度相同,以保证蓄水的高度和蓄水量。
53.在图1a-图1e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井1位于蓄排管道14末端处,如图所示为平层井,井内有直形挡墙16、17平均间距分隔井室为溢流室9、泵排室10、排水室11和各井室顶板43上的井筒38。
54.溢流室内由井壁40处的1-3个蓄排管道14、顶面高于蓄排管道14内顶的挡墙16、属于门形槽30的靠正面井壁40处的横向溢流槽55和靠两侧井壁40处的梯形溢流槽56及矩形溢流槽57、井底41、井底41上的方形平台35、挡墙16 下的通道21、方形平台35上放置的过滤箱44组成。其中方形平台35的顶面低于蓄排管道14内底而与通道21的底相平,并过滤箱44一端可伸入通道21内。
55.泵排室由挡墙16、两侧井壁40、挡墙17、靠两侧井壁40从挡墙16至17 属于门形槽30的两条矩形溢流槽57、井底41、井底41上放置的潜水泵28、挡墙17下平通道21底的通道22、靠在挡墙17内侧口径大于通道22的插板闸27、闸顶面至井盖下的提手杆29组成。
56.排水室由直形挡墙17、两个溢流槽出口24、三面井壁40、井底41、位于任一井壁40处的雨水管道13组成。其中雨水管道13内底平方通道22内底。
57.在图2a-图2c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井2位于蓄排管道14中途位置上,为平层井,井内有一面井壁40处的门形挡墙18分为挡墙外的溢流室9和挡墙内的排水室11和各井室顶板43上的井筒38。
58.溢流室9内由井壁40处的1-3个蓄排管道14、靠一面井壁40且顶面高于蓄排管道14内顶的门形挡墙18、靠门形挡墙18一侧井壁40为梯形溢流槽56的两个直形槽31、平蓄排管道14外底的井底41、门形挡墙18下平蓄排管道14 内底的方通道22、靠在门形挡墙18内侧口径大于方通道22的插板闸27、闸顶面至井盖下的提手杆29组成。
59.排水室11由挡墙18、两个溢流槽出口24、井底41、井壁40处与蓄排管道 14内底相平的雨水管道13组成。
60.在图3a-图3e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井3位于蓄排管道14中途位置上,为平层井,井内有溢流室9、排水室11和各井室顶板43上的井筒38。
61.溢流室9内由井壁40处的1-3个蓄排管道14、顶面高于蓄排管道14内顶的挡墙17、正面井壁40处为横向溢流槽55而靠两侧井壁处为梯形溢流槽56的门型槽30、平蓄排管道14外底的井底41、挡墙17下平蓄水管道14内底的通道 22、靠在直形挡墙17内侧口径大于通道22的插板闸27、闸顶面至井盖下的提手杆29组成。
62.排水室11由挡墙17、溢流槽出口24、三面井壁40、井底41、位于任一井壁40处与蓄排管道14内底相平的雨水管道13组成。
63.在图4a-图4e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井4位于蓄排管道14末端处,为双层井,井内有溢流室9、泵排室10、排水室11和各井室顶板43上的井筒38。
64.溢流室9内由井壁40处的1-3个蓄排管道14、顶面高于蓄排管道14内顶的挡墙16、属于门形槽30正面井壁40处的横向溢流槽55和靠两侧井壁40处的梯形溢流槽56、平蓄排管道14外底的隔板34、隔板34上的通道25组成。
65.泵排室10由挡墙16、挡墙16底部的隔板34、隔板34与井底41间通过通道25顶面平蓄排管道14内底而底部在隔板34和井底41间的过滤筒45、隔板 34下井壁40处的1个储水管道32、两侧井壁40、挡墙17、靠两侧井壁40从挡墙16至17属于门形槽30的两条矩形溢流槽57、与储水管道32外底相平的井底41、井底41上放置的潜水泵28、挡墙17下平储水管道32内底的方通道22、靠在挡墙17内侧口径大于通道22的插板闸27、闸顶面至井盖下的提手杆29组成。
66.排水室11由挡墙17、两个溢流槽出口24、三面井壁40、井底41、位于任一井壁40处与蓄排管道14内底相平的雨水管道13组成。
67.在图5a-图5e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井5位于蓄排管道14末端处,为双层井,井内有溢流室9、泵排室10、排水室11和各井室顶板43上的井筒38。
68.溢流室9内由井壁处的1-3个蓄排管道14、顶面高于蓄排管道14内顶的挡墙16、正面井壁处为横向溢流槽55而靠两侧井壁处为梯形溢流槽56的门型槽 30、挡墙16底部平蓄排管道14外底的隔板34、隔板34上的通道25、挡墙16 下平蓄排管道14内底的通道22、靠在挡墙16内侧口径大于通道22的插板闸27、闸顶面至井盖下的提手杆29组成。
69.泵排室10由直形挡墙16底部的隔板34、穿过隔板34通道25顶面平蓄排管道14内底而底部落在隔板34和井底41间的过滤筒45、覆盖在隔板34通道 26下的防冒井盖37、隔板34下井壁处的1个储水管道32、落在井底41的潜水泵28组成。
70.排水室11由挡墙16、三面井壁40、隔板34、隔板34上的通道26、位于任一井壁40处与蓄排管道14内底相平的雨水管道13组成。
71.在图6a-图6d所示的第六实施例中,井6位于雨水管道13上,为平层井,井内有溢流室9、排水室11和各井室顶板43上的井筒38。
72.溢流室9内由井壁40处的2-3个雨水管道13、顶面高于雨水管道13内顶的挡墙16、正面井壁40处为横向溢流槽55而靠两侧井壁40处为梯形溢流槽56 的门型槽30、平雨水管道13外底的井底41、挡墙16下平雨水管道13内底的通道22、靠在挡墙16通道22内侧的拍门42组成。
73.排水室11由挡墙16、三面井壁40、井底41、位于任一井壁40处接入蓄水设施的雨水管道13组成。
74.在图7a-图7d所示的第七实施例中,井7位于雨水管道13与蓄水设施连接的雨水管道13上,为平层井,井内有一面挡墙18分成的溢流室9、排水室11 和各井室顶板43上的井筒38。
75.溢流室9内由挡墙18、挡墙上的横向溢流槽55、井壁40处的雨水管道13 和井底41组成。
76.排水室11由挡墙18、井底41、井壁40处的雨水管道13组成。
77.在图8a-图8b所示的第八实施例中,井8位于连接蓄水湖46的雨水管道13 上,为双
层井,井内有溢流室9、排水室11和各井室顶板43上的井筒38。
78.溢流室9内由井壁40处的1个雨水管道13、顶面高于雨水管道13内顶的挡墙16、正面井壁40处为横向溢流槽55而靠两侧井壁处为梯形溢流槽56的门型槽30、平雨水管道13内底的隔板34、隔板34上的通道23、挡墙16下平雨水管道13内底的通道22、靠在挡墙16通道22内侧的拍门42组成。
79.排水室11由挡墙16、挡墙16底部的隔板34、附在隔板34通道23下的分离器19和浮筒20组成的浮筒阀、两侧井壁40、挡墙16对面井壁40处的退水管15、井底41组成。
80.此外,退水管15接入蓄水湖46,退水管15内底平蓄水湖46常水位47,浮筒20上部至分离器19间的水位为补水位49,直形挡墙16顶部高度为最高蓄水位48。
81.图11a至图12c显示了本发明的门形槽30和直形槽31的结构。高围挡的直形挡墙16、17和门形挡墙18为钢筋混凝土墙,门形槽30(由横向溢流槽55、梯形溢流槽56和矩形溢流槽57组成)和直形槽31(梯形溢流槽56)为不锈钢板制作,槽横切面为上开口的门形,槽沿井壁和挡墙固定,直形槽31一端封闭,而溢流槽出口24位于挡墙18上,溢流槽槽板厚度根据盛满水的承载力计算。
82.图10a-图10b显示了本发明的过滤箱44的结构,过滤箱44箱体为两端敞口的不锈钢方筒,一端伸进通道21;箱体里面有3个方形过滤网体50,滤网内填充不同颗粒度的滤料52,各滤料52粒径级配、厚度根据使用蓄存的水量、处理成回用水的要求进行计算和装配;箱体内前后有直角挡54固定3个方块形过滤网体50。
83.图9a-图9b显示了本发明的过滤筒45的结构,过滤筒45筒体为两端敞口的不锈钢圆筒,放置在隔板的通道25上,由筒外皮上的直角挡板53固定,筒内有 3个圆形过滤网体51,滤网内填充不同颗粒度的滤料52,各滤料52粒径级配、厚度根据使用蓄存的水量、处理成回用水的要求进行计算和装配;过滤筒45内下部有直角挡固定3个圆柱形过滤网体51。
84.图13a-图13c显示了本发明的防冒井盖37的结构,防冒井盖37由不锈钢圆板经两条平行玄线切开成一块主板58和对称的两块边板59、三条不锈钢方筒管 60、主板58一端的两个短轴61、固定两个短轴61的轴座62、另一端板上的圆孔63、穿在圆孔63上的弓形钩64和覆盖圆板的防水垫65组成。防冒井盖37 的外径大于隔板34上的通道26直径。由于主板58宽度较通道26小,因此,可将组成防冒井盖37的材料拿至泵排室内组装,由3条方筒管60固定主板58和两块边板59,并将主板58的一端的两个短轴61固定安装在两个轴座62上,装好后,人上至隔板34上,再用弓形钩钩住隔板34顶面,将防冒井盖37覆盖通道26后固定住。
85.优选地,插板闸为覆盖住方通道的定制产品,内有插板,插板顶连接提手杆 29,可在井盖33下由人员操作提手杆上下升降。
86.优选地,浮筒阀为覆盖住方通道的定制产品,有分离器19和浮筒20,可随水位自动打开和关闭。
87.优选地,潜水泵28按回用和冲洗水量选择型号。
88.利用本发明的加长高围挡溢流蓄排水控制井进行蓄排的原理如下所述:
89.雨水经井1——井5从蓄水管道14至雨水检查井12的单向排水过程;雨水经井6——井8从雨水管道13至蓄水设施的单向排水过程。
90.井1来自蓄排管道14的雨水进入溢流室9,一部分雨水经挡墙16下的过滤箱44、挡墙16顶进入泵排室10;泵排室10蓄满雨水后,雨水经挡墙17和门形槽30进入排水室11;流入
排水室11的雨水经雨水管道13排入外部雨水检查井 12。降雨结束后,日常会使用泵排室10潜水泵28和沿蓄排管道14布置的供水管道系统,将经过滤箱44过滤后的蓄排管道14内雨水用于绿地、道路浇洒用水;用完后,可用提手杆29打开泵排室10插板闸27重力流放空蓄排管道14内的余水;在蓄排管道14放空后,可使用供水管道系统用中水进行蓄排管道14的冲洗清淤。
91.井2来自蓄排管道14的雨水进入溢流室9,雨水经属于直形槽31的两个梯形溢流槽56和挡墙18顶进入排水室11;流入排水室11的雨水经雨水管道13 排入外部雨水检查井12。降雨结束后,此井的蓄水回用、放空和冲洗清淤随末端井的操作。此井位于蓄排管道14中途位置上,与蓄排管道14末端井设置的挡墙高度一致,主要是不影响其它管线综合布置情况下增加了蓄排水的排水出路。
92.井3来自蓄排管道14的雨水进入溢流室9,雨水经门形槽30和挡墙16顶进入排水室11;流入排水室11的雨水经雨水管道13排入外部雨水检查井12。降雨结束后,此井的蓄水回用、放空和冲洗清淤随末端井的操作。此井位于蓄排管道14中途位置上,与蓄排管道14末端和其它井设置的挡墙高度一致,主要是在多条蓄排管道汇交点处增加了蓄排水的排水出路。
93.井4来自蓄排管道14的雨水进入溢流室9,一部分雨水经隔板34过滤筒45、直形挡墙16顶进入泵排室10,另一部分雨水经门形溢流槽30进入排水室11;泵排室10和隔板34下的储水管道32蓄满雨水后,雨水经门形槽30和挡墙17 顶进入排水室11;流入排水室11的雨水经雨水管道13排入外部雨水检查井12。降雨结束后,日常会使用泵排室10潜水泵28和沿蓄排管道14布置的供水管道系统,将经过滤筒45过滤后的蓄排管道14内雨水用于绿地、道路浇洒用水;用完后,可用提手杆29打开泵排室10插板闸27重力流放空蓄排管道14内的余水;在蓄排管道14放空后,可使用供水管道系统用储水管道32存水进行蓄排管道 14的冲洗清淤;在雨季结束后,可用提手杆29打开泵排室10插板闸27重力流放空储水管道32内的余水。
94.井5来自蓄排管道14的雨水进入溢流室9,一部分雨水经隔板34上的过滤筒45进入泵排室10,另一部分雨水经门形槽30和挡墙16进入排水室11;流入排水室11的雨水经雨水管道13排入外部雨水检查井12。降雨结束后,日常会使用泵排室10潜水泵28和沿蓄排管道14布置的供水管道系统,将经过滤筒45 过滤后的蓄排管道14内雨水用于绿地、道路浇洒用水;用完后,可用提手杆29 打开泵排室10插板闸27重力流放空蓄排管道14内的余水;在蓄排管道14放空后,可使用供水管道系统用储水管道32存水进行蓄排管道14的冲洗清淤;在雨季结束后,可用潜水泵28将泵排室10和储水管道32内存水打入雨水管道13 排走。
95.井6内一般流经溢流室9的雨水经雨水管道13排走,但雨水水位升高时,超过门形槽30和挡墙16顶的雨水会进入排水室11;进入排水室11的雨水经雨水管道13排入蓄水设施(蓄排管道14、蓄水池、蓄水湖46等)。降雨结束后,蓄水设施存蓄的峰值雨水经使用后,余水回经挡墙16下的拍门42退到雨水管道 13排走。
96.井7内一般流经溢流室9的雨水经雨水管道13排走,但雨水水位升高时,超过挡墙18和横向溢流槽55顶的雨水会进入排水室11;进入排水室11的雨水经雨水管道13排入蓄水设施(蓄排管道14、蓄水池、蓄水湖46等)。降雨结束后,蓄水设施存蓄的峰值雨水经使用后,余水经泵抽升或重力流退入河道。
97.井8来自雨水管道13的雨水进入溢流室9,雨水先经隔板34上的通道23 进入排水室11;排水室11雨水经退水管15进入蓄水湖46,蓄水湖46水位升高,当水位升高至浮筒20顶在分离器19上时,通道23进水停止,此时蓄水湖46 处于补水位49;其后随雨水管道13来水的水位继续升高,超过溢流室9门形槽 30和挡墙16顶的雨水再次进入排水室11,直至蓄水湖46水位升高到蓄洪水位 48。降雨结束后,蓄水湖46的蓄洪雨水回经退水管15和挡墙16下的拍门42 退入雨水管道13排走,直至回落到补水位49,此后,经过一段时间,随湖水的蒸发入渗,补水位49渐渐回落至常水位47,而排水室11的浮筒20下落,方便下一场降雨的雨水再次进入蓄水湖。
98.尽管上述对本发明做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