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流体控制装置及血压计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06:39: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及血压计。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日益发展,通过气压方式进行动作的各类产品大幅增加,当其作用时,仍须通过一泄压阀使得产品内的气体得以排出。目前人们常使用单独泄压阀来进行排气的控制,多为线圈电动式,导致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及血压计,该流体控制装置及血压计无需设置专门的泄压阀,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实用性。
4.为此,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具有空腔,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导入通道,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导出通道和泄压通道;以及弹性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空腔内,且所述弹性体将所述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导出通道和所述泄压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导入通道连通,所述弹性体上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泄压通道的回弹结构,所述弹性体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槽,并在弹性槽处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连通孔,所述第二腔室包括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输出端位于所述弹性槽的下方且与所述连通孔错开设置。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弹性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弹性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室。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腔室还包括:第一分室,与所述导入通道连通;第二分室,与所述弹性体的所述回弹结构相对应;以及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分室和所述第二分室;其中,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分室连通。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体上设置有圆形孔,所述回弹结构设置于所述圆形孔内,且所述回弹结构包括环形回弹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环形回弹体中部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封堵所述泄压通道。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形回弹体为弧面结构。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弹性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肋板,所述弹性体的一面抵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支撑肋板上,另一面抵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体的外周侧设置有双层密封圈。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体上设置有偏心装配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偏心装配孔配合的定位柱。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体采用橡胶材质。
13.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压计,包括:如前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以
及供气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供气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导入通道连通。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控制装置,该流体控制装置通过导入通道将流体通入第二腔室内,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存在压差,在压差的作用下使得回弹结构变形并将泄压通道封住,第二腔室内的流体通过第一通道将弹性体的弹性部位顶开一定间隙,通过连通孔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流体进入第二腔室内并通过导出通道导出至目的地,当停止流体导入时,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不再存在压差,回弹结构的自身形变作用下复位,从而解除对泄压通道的封堵,泄压通道打开,目的地的流体回流并通过泄压通道排出,进行泄压,通过截流一部分流体的压力用作封堵泄压通道,机械式结构实现流体的供给和泄压,无需专门的泄压组件,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6.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体控制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7.图2示出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体控制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体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压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壳体;11、导入通道;12、导出通道;13、泄压通道;14、第一腔室;15、第二腔室;151、第一通道;152、第一分室;153、第二分室;154、第二通道;16、第一壳体;161、支撑肋板;17、第二壳体;171、定位柱;
24.2、弹性体;21、回弹结构;211、环形回弹体;212、密封件;22、弹性槽;23、连通孔;24、双层密封圈;25、偏心装配孔;
25.3、供气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体控制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体控制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体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和弹性体2。
29.壳体1具有空腔,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导入通道11,另一端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导出通道12和泄压通道13。
30.弹性体2设置于壳体1的空腔内,且弹性体2将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5,第一腔室14与导出通道12和泄压通道13连通,第二腔室15与导入通道11连通,弹性体2上设置有用于封堵泄压通道13的回弹结构21,弹性体2朝向第一腔室14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槽22,并在弹性槽22处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5的连通孔23,第二腔室15包括第一通道151,第一通道151的输出端位于弹性槽22的下方且与连通孔23错开设置。具体的,平时连通孔23为封闭的状态,即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5是隔开的,保证第二腔室15中的流体可以将回弹结构21顶起将泄压通道13封住,当第二腔室15和第一腔室14之间的压差达到一定值时,由于弹性槽22的内底壁会朝向第一腔室14发生凸起变形,使得弹性体2与第二壳体17在弹性槽22处出现间隙,第一通道151中的流体可以通过连通孔23进入第一腔室14内。
31.本技术中,通过导入通道11将流体通入第二腔室15内,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5之间存在压差,在压差的作用下使得回弹结构21变形并将泄压通道13封住,第二腔室15内的流体通过第一通道151将弹性体2的弹性部位顶开一定间隙,通过连通孔23将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5连通,流体进入第二腔室15内并通过导出通道12导出至目的地,当停止流体导入时,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5不再存在压差,回弹结构21的自身形变作用下复位,从而解除对泄压通道13的封堵,泄压通道13打开,目的地的流体回流并通过泄压通道13排出,进行泄压,通过截流一部分流体的压力用作封堵泄压通道13,机械式结构实现流体的供给和泄压,无需专门的泄压组件,降低生产成本。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6和第二壳体17,第一壳体16与弹性体2之间形成第一腔室14,第二壳体17与弹性体2之间形成第二腔室15。
33.本技术中,通过将壳体1设置成第一壳体16和第二壳体17并与弹性体2配合,方便进行装配。
3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腔室15还包括:第一分室152、第二分室153和第二通道154。
35.第一分室152与导入通道11连通。
36.第二分室153与弹性体2的回弹结构21相对应。
37.第二通道154连通第一分室152和第二分室153。
38.其中,第一通道151与第二分室153连通。
39.本技术中,第二腔室15包括第一分室152、第二分室153、第一通道151和第二通道154,导入通道11导入的流体首先进入第一分室152,然后通过第二通道154进入第二分室153,第二分室153与回弹结构21对应,第二分室153中的流体可以将回弹结构21顶起,使得回弹结构21发生变形从而封堵柱泄压通道13,第二分室153中的流体还进入第一通道151,流体在第一通道151的输出端将弹性体2的弹性槽22部分顶开一定间隙,进而通过连通孔23进入第一腔室14内。
40.具体的,第一分室152、第二分室153、第一通道151和第二通道154均为第二壳体17上的槽结构与弹性体2围合而成。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体2上设置有圆形孔,回弹结构21设置于圆形孔内,且回弹
结构21包括环形回弹体211以及设置于环形回弹体211中部的密封件212,密封件212用于封堵泄压通道13。
42.本技术中,自然状态下,密封件212与泄压通道13分离,当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5之间的压差达到一定值时,流体的压力推动密封件212,使得环形回弹体211发生变形,密封件212封堵住泄压通道13,具体的,本技术在应用于血压计时,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5之间的压差达到50mm汞柱时,可以使得环形回弹体211发生变形,进而密封件212封堵住泄压通道13。
43.具体的,密封件212为圆形板,泄压通道13的输入端为伸入至第一腔室14内的圆管,密封件212的直径与圆管的外径相等,当密封件212将泄压通道13的圆管封堵住后,密封件212位于第一腔室14的一面不会受到流体的压力作用,可以保证密封件212对泄压通道13的密封效果,而不会出现流体进入第一腔室14后密封件212两侧压差变小而使密封件212复位的情况。
44.进一步的,环形回弹体211为弧面结构。
45.本技术中,弧面结构的环形回弹体211可以为密封件212的移动提供伸缩空间,保证密封件212可以在封堵泄压通道13和离开泄压通道13之间切换,在停止流体导入后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5之前的压差快速变小,在环形回弹体211的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从而使得密封件212复位,打开泄压通道13。
4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6朝向弹性体2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肋板161,弹性体2的一面抵接于第一壳体16的支撑肋板161上,另一面抵接于第二壳体17上。
47.本技术中,弹性件设置于第一壳体16和第二壳体17之间,由于弹性体2的两面分别与第一壳体16的支撑肋板161和第二壳体17贴紧,所以弹性体2本身不会发生形变,但是朝向第一腔室14的弹性槽22处由于存在一定的活动空间,所以当第一通道151与弹性槽22内部之间的压差达到一定值时,可以使得弹性槽22发生弹性形变,连通孔23将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5连通,具体的,本技术在应用到血压计时,压差大于50mm汞柱时,即可使弹性槽22发生弹性形变,即回弹结构21将泄压通道13封堵住后,弹性槽22被顶开。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体2的外周侧设置有双层密封圈24。
49.本技术中,通过弹性体2外周侧的双层密封圈24,保证弹性体2安装的密封性,进而保证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5之间的密封性。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体2上设置有偏心装配孔25,壳体1上设置有与偏心装配孔25配合的定位柱171。
51.本技术中,通过定位柱171对弹性体2进行定位固定,而本技术通过采用偏心装配孔25的设计,保证弹性体2安装时角度对准。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体2采用橡胶材质。
53.本技术中,弹性体2采用橡胶材质,可以保证密封效果,弹性体2的两面分别与第一壳体16的支撑肋板161和第二壳体17贴紧,使得弹性体2除了弹性槽22和回弹结构21处之外不会发生弹性形变。
54.而且弹性体2一体成型,方便生产加工。
55.可选的,弹性体2还可以只在回弹结构21和弹性槽22处采用橡胶材质,其余部分采用其它材质,这样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56.该流体控制装置,通过导入通道11将流体通入第二腔室15内,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5之间存在压差,在压差的作用下使得回弹结构21变形并将泄压通道13封住,第二腔室15内的流体通过第一通道151将弹性体2的弹性部位顶开一定间隙,通过连通孔23将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5连通,流体进入第二腔室15内并通过导出通道12导出至目的地,当停止流体导入时,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5不再存在压差,回弹结构21的自身形变作用下复位,从而解除对泄压通道13的封堵,泄压通道13打开,目的地的流体回流并通过泄压通道13排出,进行泄压,通过截流一部分流体的压力用作封堵泄压通道13,机械式结构实现流体的供给和泄压,无需专门的泄压组件,降低生产成本。
57.图6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压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58.如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血压计,包括:
59.如前的流体控制装置;以及供气机构3,设置于壳体1上,且供气机构3的输出端与导入通道11连通。
60.本技术中,通过供气机构3向导入通道11中通入气体,气体首先进入第二腔室15的第一分室152内,然后由第二通道154进入第二分室153,在第二分室153中将回弹结构21的密封件212顶起,使得密封件212对泄压通道13进行封堵,其余气体通过第一通道151并在第一通道151的输出端对弹性体2的弹性槽22施加压力,直至将弹性体2的弹性槽22部位顶起一定间隙,使得气体通过连通孔23进入第一腔室14内,气体再通过导出通道12导出进入袖带,进行血压的检测,检测完毕后,供气机构3停止供气,导入通道11中的压力骤降,并伴随着回弹结构21的反作用力使得密封件212与泄压通道13分离,袖带中的气体通过导出通道12回流进第一腔室14,并通过泄压通道13排出,采用机械式结构实现供气和泄压。
6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控制装置不限于应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血压计,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对流体进行控制的设备中,不再赘述。
62.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63.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
……
上”、“在
……
以上”和“在
……
之上”,以使得“在
……
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
……
以上”或者“在
……
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64.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6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
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