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保护电机轴承的实心接地环的制作方法

2022-09-06 20:51: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心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保护电机轴承的实心接地环。


背景技术:

2.实心环是一种可以对轴承工作时产生的电荷进行导出,避免电荷聚集产生事故,同时可以对轴承提供有效的保护的实心环,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实心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越来越复杂的使用需求,因而需要对实心环进行改进,以方便在机械工作时实心环可以提供更好的传动和保护功能,保证装置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3.现有的用于保护电机轴承的实心接地环在长时间使用后受到磨损、侵蚀、锈蚀等情况需要进行更换保养时,一般需要通过固定安装结构来对实心环接触固定工作状态,进而实现对实心环的更换,而现有的固定机构的固定效果不够稳定,降低了实心环在进行高强度工作时的稳定性,如公开号为cn20804636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护电机轴承的实心接地环,该装置通过外部设置的固定钩来对实心环主体进行固定卡紧,而在实心接地环在进行高强度的运作时,实心接地环容易出现上下或左右的运动趋势,导致实心接地环无法保证一个较为稳定的工作状态,降低了装置的工作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保护电机轴承的实心接地环,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保护电机轴承的实心接地环,包括实心环主体,所述实心环主体侧壁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座,所述固定座内部设置有卡紧组件,所述固定座内壁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旋杆,所述卡紧组件包括:
8.第一螺纹传动板,所述固定座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螺纹传动板,所述第一螺纹传动板侧壁固定连接有传动杆的左端,所述传动杆右端固定连接有下夹块;
9.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螺旋杆贯穿有第一锥齿轮,所述限位座内壁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旋杆的顶端,所述第二螺旋杆贯穿有第二锥齿轮。
10.第二螺纹传动板,所述第二螺旋杆外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传动板,所述第二螺纹传动板右端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上夹块,所述限位座内壁固定安装有导向杆。
11.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上表面转动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贯穿有蜗杆,所述第一螺旋杆贯穿有蜗轮。
12.优选的,所述上夹块与下夹块均采用外层包裹橡胶层的金属块。
13.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传动板内壁开设有与导向杆端部大小相等的限位孔。
14.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内部设置有防误触组件,所述防误触组件包括有旋转钮,所述
旋转钮贯穿有第三螺旋杆,所述第三螺旋杆外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滑块,所述螺纹滑块侧壁铰接有拉杆的一端,所述拉杆另一端铰接在卡紧滑块外壁上。
15.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杆左端外壁开设有与卡紧滑块大小相等的限位卡槽。
16.(三)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保护电机轴承的实心接地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用于保护电机轴承的实心接地环在使用时,为了保证实心环主体在高强度使用时仍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有卡紧组件,配合第一螺纹传动板与第二螺纹传动板,使得下夹块与上夹块对实心环主体的顶部与侧表面均保持较好的夹紧效果,避免在高强度的运作中实心环主体出现抖动的情况。从而保证实心环主体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19.(2)、该用于保护电机轴承的实心接地环在使用时,通过设置有防误触组件,配合卡紧滑块,避免装置在安装完毕后由于外界的人为因素或其他机械运动碰撞而使得转盘受到外力作用,导致第一螺旋杆出现转动,降低卡紧组件的卡紧状态,从而保证装置在安装完毕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区域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固定座;2、限位座;3、卡紧组件;31、第一螺纹传动板;32、传动杆;33、下夹块;34、第一锥齿轮;35、第二锥齿轮;36、第二螺旋杆;37、第二螺纹传动板;38、上夹块;39、导向杆;4、实心环主体;5、转盘;6、蜗杆;7、第一螺旋杆;8、蜗轮;9、防误触组件;91、旋转钮;92、第三螺旋杆;93、螺纹滑块;94、拉杆;95、卡紧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保护电机轴承的实心接地环,包括实心环主体4,实心环主体4侧壁设置有固定座1,固定座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座2,固定座1内部设置有卡紧组件3,固定座1上表面转动安装有转盘5,转盘5贯穿有蜗杆6,且蜗杆6顶端与转盘5固定连接,固定座1内壁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旋杆7,第一螺旋杆7贯穿有蜗轮8,且蜗轮8与第一螺旋杆7固定连接。
2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卡紧组件3包括:
27.第一螺纹传动板31,固定座1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螺纹传动板31,第一螺纹传动板31侧壁与传动杆32左端固定连接,传动杆32右端固定连接有下夹块33;
28.第一锥齿轮34,第一螺旋杆7贯穿有第一锥齿轮34,且第一锥齿轮34与第一螺旋杆7固定连接,限位座2内壁顶部与第二螺旋杆36顶端转动连接,第二螺旋杆36贯穿有第二锥齿轮35,且第二锥齿轮35与第二螺旋杆36底端固定连接。
29.第二螺纹传动板37,第二螺旋杆36外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传动板37,第二螺纹传动板37右端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上夹块38,限位座2内壁固定安装有导向杆39。
30.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卡紧组件3包括第一螺纹传动板31、第一锥齿轮34与第二螺纹传动板37,固定座1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螺纹传动板31,限位座2内壁顶部与第二螺旋杆36顶端转动连接,第二螺旋杆36贯穿有第二锥齿轮35第二螺旋杆36外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传动板37,第二螺纹传动板37右端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上夹块38。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固定座1数量设置有四组,且四组固定座1以实心环主体4中心为圆心呈圆周阵列分布在实心环主体4的外壁上,另外,转盘5上表面转动设置有把手,以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转动,进一步的,蜗轮8与蜗杆6相啮合,通过蜗杆6的转动,使得蜗轮8带动第一螺旋杆7进行转动,具体的,第一螺纹传动板31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旋杆7的外壁上,使得在第一螺旋杆7在转动时,第一螺纹传动板31可以沿着固定座1内壁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运动,进一步的,上夹块38与下夹块33均设置为外层包裹橡胶层的金属块,以提高上夹块38和下夹块33与实心环主体4表面的摩擦力,进而提高装置在对实心环主体4进行夹紧时的稳定性,另外,第二锥齿轮35与第一锥齿轮34相啮合,在第一螺旋杆7转动时,配合第一锥齿轮34,使得第二锥齿轮35带动第二螺旋杆36进行转动,进一步的,第二螺纹传动板37内壁开设有大小与导向杆39端部相等的限位孔,并且导向杆39贯穿该限位孔并与第二螺纹传动板37滑动连接。
32.另外,为了避免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外界环境中人为或非人为的碰撞,导致转盘5受到外力的影响,进而而使卡紧组件3无法对实心环主体4保持较好的卡紧状态,固定座1内部设置有防误触组件9,防误触组件9包括有旋转钮91,旋转钮91贯穿有第三螺旋杆92,且第三螺旋杆92端部与旋转钮91固定连接,第三螺旋杆92外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滑块93,螺纹滑块93侧壁与拉杆94一端铰接,拉杆94另一端与卡紧滑块95外壁铰接。
3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旋转钮91转动安装在固定座1的侧壁上,进一步的,第三螺旋杆92中心线与第一螺旋杆7中心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另外,卡紧滑块95侧壁与固定座1内壁滑动连接,具体的,卡紧滑块95仅能沿着固定座1内壁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运动,进一步的,第一螺旋杆7左端外壁开设有大小与卡紧滑块95相等的限位卡槽。
34.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设置有卡紧组件3,通过转动转盘5,配合蜗杆6,使得蜗轮8带动第一螺旋杆7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螺纹传动板31沿着固定座1内壁在水平方向上运动,配合传动杆32,使得下夹块33与实心环主体4侧壁紧密贴合,与此同时,通过第一螺旋杆7的转动,配合第一锥齿轮34,使得第二锥齿轮35带动第二螺旋杆36进行转动,进一步的,使得第二螺纹传动板37沿着限位座2内壁在竖直方向上向下运动,进而使得上夹块38与实心环主体4的上表面相贴合,进而使得实心环主体4在水平方向上与竖直方向上均能得到较好的夹紧效果,保证实心环主体4在安装完毕后的稳定性,避免在高强度的运作中实心环主体4出现抖动的情况,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有防误触组件9,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旋转钮91,配合第三螺旋杆92与螺纹滑块93,使得拉杆94带动卡紧滑块95沿着固定座1内壁在竖直方向上向第一螺旋杆7的端部中心一侧运动,从而使卡紧滑块95进入到第一螺旋杆7左端外壁开设的限位插槽内部,并对第一螺旋杆7左端进行夹紧,使第一螺旋杆7与固定座1保持相对固定状态,避免装置在安装完毕后由于外界的人为因素或其他机械运动碰撞而使得转盘5受到外力作用,导致第一螺旋杆7出现转动,降低卡紧组件3的卡紧状态,从而保证装置在
安装完毕后的稳定性。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