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酒类生产用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6 18:48: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酒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酒类生产用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2.酒类是指酒精度(乙醇含量)达到一定量的含酒精饮料,酒类是人们经常消费的一种饮品,在逢年过节、亲朋聚会时,饮酒助兴更是不可或缺,据统计,仅啤酒一项,我国2007年的人均消费量就超过了40瓶,消费量如此之大,说明酒类与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为此,商务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对酒类的管理进行规定。
3.酒类在生产发酵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发酵装置,但现有的技术中,通常是采用柴火等进行加热发酵,然而酒类的发酵温控一般应该控制在五十到六十五摄氏度,如果内部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酒酿的发酵,故而提出一种酒类生产用发酵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酒类生产用发酵装置,具备温度可控制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技术中,通常是采用柴火等进行加热发酵,然而酒类的发酵温控一般应该控制在五十到六十五摄氏度,如果内部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酒酿的发酵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酒类生产用发酵装置,包括发酵装置本体,所述发酵装置本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发酵装置本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料管,所述发酵装置本体的左侧设置有水箱,所述发酵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机构;
6.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进口处连接有吸水管,所述水泵的出口处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发酵装置本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保温层,所述发酵装置本体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电加热管,所述容纳腔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电加热管上方的水位传感器,所述发酵装置本体内部的顶壁转角处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7.进一步,所述水泵分布在水箱的顶部,所述吸水管的底部深入水箱的内部,水箱的顶部开设有注水口。
8.进一步,所述发酵装置本体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与导流管相适配的圆孔,导流管的右端贯穿圆孔并延伸至容纳腔的内部。
9.进一步,所述容纳腔分布在发酵装置本体内部的左侧和底部,容纳腔的右端卡接有位于发酵装置本体右侧的密封活塞,所述出料管的顶部设置有开关按钮。
10.进一步,所述发酵装置本体的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处固定安装有活动棍,活动棍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杆。
11.进一步,所述发酵装置本体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水泵之间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与两个电加热管之间电性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酒类生产用发酵装置,通过设置进料口,方便了将酿酒原料从进料口处倒入发酵装置本体的内部,通过设置出料管和在出料管上设置开关按钮,方便了将搅拌装置内搅拌完成的原料取出,通过设置搅拌电机,方便了带动活动棍和搅拌杆转动对发酵装置本体内的原料进行搅拌均匀,通过设置水箱、水泵和吸水管,方便了将水箱内的水抽取到吸水管内,通过设置导流管,方便了将水输送至容纳腔的内部,通过设置两个电加热管,方便了对容纳腔内各处的水进行快速加热,通过设置水位传感器,方便了控制水泵的开启与关闭,从而方便了控制容纳腔内的水量,防止了容纳腔内的水过多满溢,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方便了控制两个电加热管的加热与关闭,从而方便了控制发酵装置本体内部的温度,通过设置保温层,避免了发酵装置本体内部的温度流失,延长保温时间,通过在容纳腔的右侧设置密封活塞,方便了对容纳腔内的水进行更换;通过在水箱的顶部开设注水口,方便了往水箱内加水;
14.2、该酒类生产用发酵装置,通过设置加热机构,在使用时,首先设定好发酵装置本体内部的所需要的温度和容纳腔内的水量,然后启动水泵,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抽取到容纳腔内,当容纳腔内的水量达到预设值时,在水位传感器的作用下,将信号传递给水泵,水泵停止工作,容纳腔内停止注水,再启动两个电加热管对容纳腔内的水进行加热,当达到预设值时,在温度传感器的作用下,将信号传达给电加热管,电加热管停止加热,如此循环,确保了发酵装置本体内部所需要的温度,相比通过人工手动添加柴火,在节省人力的同时使温度更准确更容易控制。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18.图中:1、发酵装置本体;2、进料口;3、出料管;4、水箱;5、加热机构;501、水泵;502、吸水管;503、导流管;504、保温层;505、容纳腔;506、电加热管;507、水位传感器;508、温度传感器;6、搅拌电机;7、活动棍;8、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酒类生产用发酵装置,包括发酵装置本体1,发酵装置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2,发酵装置本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料管3,出料管3的右端设置有位于发酵装置本体1右侧的密封活塞,发酵装置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水箱4,水箱4的顶部开设有注水口,发酵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机构5,发酵装置本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6,搅拌电机6的输出轴处固定安装有活动棍7,活动棍7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杆;
21.加热机构5包括水泵501,水泵501的进口处连接有吸水管502,水泵501的出口处连接有导流管503,发酵装置本体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保温层504,发酵装置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505,容纳腔50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电加热管506,容纳腔505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电加热管506上方的水位传感器507,发酵装置本体1内部的顶壁转角处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08,吸水管502的底部深入水箱4的内部,导流管503的右端深入容纳腔505的内部,水位传感器507与水泵501之间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508与两个电加热管506之间电性连接。
22.在实施时,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23.1)先设定好发酵装置本体1内部的所需要的温度和容纳腔505内的水量;
24.2)然后启动水泵501,水泵501将水箱4内的水抽取到容纳腔505内,当容纳腔505内的水量达到预设值时,在水位传感器507的作用下,将信号传递给水泵501,水泵501停止工作,容纳腔505内停止注水;
25.3)再启动两个电加热管506对容纳腔505内的水进行加热,当达到预设值时,在温度传感器508的作用下,将信号传达给电加热管506,电加热管506停止加热;
26.4)最后如此循环,确保了发酵装置本体1内部所需要的温度。
27.综上所述,该酒类生产用发酵装置,通过设置进料口2,方便了将酿酒原料从进料口2处倒入发酵装置本体1的内部,通过设置出料管3和在出料管3上设置开关按钮,方便了将搅拌装置1内搅拌完成的原料取出,通过设置搅拌电机6,方便了带动活动棍7和搅拌杆8转动对发酵装置本体1内的原料进行搅拌均匀,通过设置水箱4、水泵501和吸水管502,方便了将水箱4内的水抽取到吸水管502内,通过设置导流管503,方便了将水输送至容纳腔505的内部,通过设置两个电加热管506,方便了对容纳腔506内各处的水进行快速加热,通过设置水位传感器507,方便了控制水泵501的开启与关闭,从而方便了控制容纳腔505内的水量,防止了容纳腔506内的水过多满溢,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508,方便了控制两个电加热管506的加热与关闭,从而方便了控制发酵装置本体1内部的温度,通过设置保温层504,避免了发酵装置本体1内部的温度流失,延长保温时间,通过在容纳腔505的右侧设置密封活塞,方便了对容纳腔505内的水进行更换;通过在水箱4的顶部开设注水口,方便了往水箱4内加水;
28.进一步,通过设置加热机构5,在使用时,首先设定好发酵装置本体1内部的所需要的温度和容纳腔505内的水量,然后启动水泵501,水泵501将水箱4内的水抽取到容纳腔505内,当容纳腔505内的水量达到预设值时,在水位传感器507的作用下,将信号传递给水泵501,水泵501停止工作,容纳腔505内停止注水,再启动两个电加热管506对容纳腔505内的水进行加热,当达到预设值时,在温度传感器508的作用下,将信号传达给电加热管506,电加热管506停止加热,如此循环,确保了发酵装置本体1内部所需要的温度,相比通过人工手动添加柴火,在节省人力的同时使温度更准确更容易控制。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