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高效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10:21: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因此可将医疗药液或电子烟液等雾化液加热而产生气溶胶的雾化装置开始用于医疗及烟草替代产品等不同领域中,从而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雾化装置的一般原理为,通过发热体对雾化液进行加热,使其变为蒸汽状,然后通过管道排出供用户吸食。现有技术中的雾化装置,其由于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气溶胶不能迅速有效排出,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3.故需要提供一种高效雾化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雾化装置,其由于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气溶胶不能迅速有效排出,导致用户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高效雾化装置,其包括:
7.吸嘴,其包括主体部、吸食部和两个第一出气管;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中空,且其上下端均开口;所述吸食部的内部中空,其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上端的开口;两个所述第一出气管沿所述吸食部的竖向凸出于所述吸食部的内表面;以及,
8.雾化芯,其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下端,所述雾化芯包括液杯、储液棉、两个通气管和两个加热组件;所述液杯呈筒状,其两端开口;所述储液棉用于储存雾化液,其填充在所述液杯内,所述储液棉沿其竖向设置有两条并行的定位通道;两个所述通气管分别定位设置在两个所述定位通道中,且两个所述通气管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出气管直线连通;两个所述加热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定位通道内,且两个所述加热组件的上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通气管的下端定位连接。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雾化装置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上密封塞,其设置为硅胶材质的密封塞,所述上密封塞的下端过盈连接在所述液杯的上端内,所述上密封塞的上端过盈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下端内,所述上密封塞沿其竖向设置有两个凸出的第二出气管,两个所述第二出气管的下端分别过盈连接在两个所述通气管的上端中,且所述第二出气管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出气管直线连通。
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雾化装置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下密封塞,其设置为硅胶材质的密封塞,所述下密封塞的上端过盈连接在所述液杯的下端内,所述下密封塞沿其竖向设置有两个凸出的进气管,两个所述进气管分别过盈连接在两个所述加热组件内,两个所述进气管分别与两个所述通气管直线连通。
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雾化装置中,所述上密封塞的上端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容纳
腔,所述容纳腔的中部设置有隔板,使所述容纳腔形成两个定位腔,两个所述第二出气管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定位腔的底部,两个所述定位腔内均定位设置有过滤棉,两个所述过滤棉均设置有贯穿的出气通道,两个所述出气通道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出气管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出气管之间,且直线连通。
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雾化装置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限位密封塞,其设置为硅胶材质的密封塞,所述限位密封塞的下端过盈连接在所述容纳腔的上端内,所述过滤棉与所述限位密封塞的下端的下表面限位抵接,两个所述第一出气管穿设于所述限位密封塞。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雾化装置中,所述限位密封塞沿其周向设置有限位缘,所述上密封塞的上端与所述限位缘的下表面限位抵接。
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雾化装置中,所述限位密封塞的下端设置有定位槽,所述隔板定位卡接在所述定位槽内。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雾化装置中,所述限位密封塞设置有两个贯穿的定位孔,两个所述第一出气管分别定位安装在两个所述定位孔中。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雾化装置中,所述定位孔靠近所述吸食部的一端设置为便于所述第一出气管插入的喇叭状。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雾化装置中,所述第二出气管靠近所述过滤棉的一端为喇叭状,所述定位孔靠近所述过滤棉的一端为倒喇叭状。
18.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其通过储液棉储存雾化液,通过两个加热组件将雾化液加热为蒸汽状,并通过两个通气管和两个第一出气管将蒸汽状的雾化液直线输送到外部。其结构设计合理,蒸汽状的雾化液能迅速有效排出,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的吸嘴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的上密封塞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的上密封塞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的限位密封塞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的下密封塞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其中,
29.11、吸嘴,
30.111、主体部,112、吸食部,113、第一出气管,
31.12、雾化芯,
32.121、液杯,
33.122、储液棉,1221、定位通道,
34.123、通气管,
35.124、加热组件,
36.13、上密封塞,
37.131、第二出气管,
38.132、容纳腔,1321、定位腔,
39.133、隔板,
40.134、限位边,
41.135、第一密封圈,
42.136、第二密封圈,
43.14、下密封塞,141、进气管,
44.15、过滤棉,151、出气通道,
45.16、限位密封塞,161、限位缘,162、定位槽,163、定位孔。
46.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8.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顶部」以及「底部」等词,仅是参考附图的方位,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49.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5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1.现有技术中的雾化装置,其由于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气溶胶不能迅速有效排出,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52.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雾化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53.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其包括吸嘴11和雾化芯12。吸嘴11包括主体部111、吸食部112和两个第一出气管113。主体部111的内部中空,且其上下端均开口,上端的开口小于其下端的开口。吸食部112的内部中空,其凸出于主体部111的上端的开口。两个第一出气管113沿吸食部112的竖向凸出于吸食部112的内表面。雾化芯12连接在主体部111的下端,雾化芯12包括液杯121、储液棉122、两个通气管123和两个加热组件
124。液杯121呈筒状,其两端开口。储液棉122用于储存雾化液,其填充在液杯121内,储液棉122沿其竖向设置有两条并行的定位通道1221。两个通气管123分别定位设置在两个定位通道1221中,且两个通气管123分别与两个第一出气管113直线连通。通气管123可以为玻璃纤维材质。两个加热组件124分别设置在两个定位通道1221内,且两个加热组件124的上端分别定位设置在两个通气管123内。
54.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其通过储液棉122储存雾化液,通过两个加热组件124将雾化液加热为蒸汽状,并通过两个通气管123和两个第一出气管113将蒸汽状的雾化液直线输送到外部。其结构设计合理,蒸汽状的雾化液能迅速有效排出,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
55.请参照图1,同时请结合图2和图5。雾化装置还包括上密封塞13,其设置为硅胶材质的密封塞,上密封塞13的下端过盈连接在液杯121的上端内,上密封塞13的上端过盈连接在主体部111的下端内。上密封塞13沿其竖向设置有两个凸出的第二出气管131,两个第二出气管131的下端分别过盈连接在两个通气管123的上端中,且第二出气管131与对应的第一出气管113直线连通。该结构在通过上密封塞13密封连接吸嘴11和液杯121的同时,可以通过第二出气管131直线输送蒸汽状的雾化液,使得蒸汽状的雾化液能迅速有效排出。
56.请参照图1、图2和图7,雾化装置还包括下密封塞14,其设置为硅胶材质的密封塞,下密封塞14的上端过盈连接在液杯121的下端内,下密封塞14沿其竖向设置有两个凸出的进气管141,两个进气管141分别过盈连接在两个圆柱状的加热组件124内,且两个进气管141分别与两个通气管123直线连通。该结构在通过下密封塞14密封液杯121的下端的同时,可以通过两个进气管141沿直线输入气流,使得蒸汽状的雾化液能迅速有效排出。
57.请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上密封塞13的上端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容纳腔132,容纳腔132的中部设置有隔板133,使容纳腔132形成两个定位腔1321。两个第二出气管131分别位于两个定位腔1321的底部。两个定位腔1321内均定位设置有过滤棉15,两个过滤棉15均设置有贯穿的出气通道151,两个出气通道151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出气管113和对应的第二出气管131之间,且直线连通。上述结构,不仅可以通过过滤棉15过滤凝结的雾化液和杂质,而且可以通过两个出气通道151直线输送蒸汽状的雾化液,使得蒸汽状的雾化液能迅速有效排出。
58.请参照图1、图2、图4和图6,雾化装置还包括限位密封塞16,其设置为硅胶材质的密封塞,限位密封塞16的下端过盈连接在容纳腔132的上端内,过滤棉15与限位密封塞16的下端的下表面限位抵接,两个第一出气管113穿设于限位密封塞16。该结构可以使得过滤棉15安装稳定。
59.请参照图1和图6,限位密封塞16沿其周向设置有限位缘161,上密封塞13的上端与限位缘161的下表面限位抵接。该结构便于限位安装限位密封塞16。
60.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6,限位密封塞16设置有两个贯穿的定位孔163,两个第一出气管113分别定位安装在两个定位孔163中。该结构便于将安装有限位密封塞16的上密封塞13与吸嘴11定位安装。
61.请参照图1,同时请结合图6。定位孔163靠近吸食部112的一端设置为便于第一出气管113插入的喇叭状。该结构使得第一出气管113更容易插入到定位孔163中。
62.请参照图4和图6,同时请结合图1。限位密封塞16的下端设置有定位槽162,隔板133定位卡接在定位槽162内。该结构使得限位密封塞16固定稳定。
63.请参照图4和图5,第二出气管131靠近过滤棉15的一端为喇叭状,定位孔163靠近过滤棉15的一端为倒喇叭状。上述结构便于蒸汽状的雾化液顺利通过。
64.请参照图1和图2,储液棉122横向的长度为70mm-80mm,纵向的宽度为7mm-8mm,两个定位通道1221的内径为5mm-6mm,两个定位通道1221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为10mm-20mm。上述结构可以使得定位通道1221周边的雾化液供给均匀。
65.请参照图2和图3,吸食部112的横截面为椭圆形。该结构便于使用者放入口腔中。
66.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吸食部112横向的长度为10mm-30mm,纵向的宽度为6mm-12mm,竖向的高度为9mm-18mm。该结构进一步便于使用者放入口腔中。
67.请参照图1和图3,两个第一出气管113的直径均为2mm-4mm。该结构可以排出使用者能够感觉适宜的一定量的蒸汽状的雾化液。
68.请参照图2和图3,吸食部112的上端的边缘设置为倒圆边。该结构可以提高吸食部112放入使用者口中的用户体验度。
69.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吸食部112的上端的表面设置为圆弧面,其两端的高度低于中间的高度。该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吸食部112放入使用者口中的用户体验度。
70.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吸食部112从靠近主体部111的一端到远离主体部111的一端的尺寸逐渐变小。该结构可以再进一步提高吸食部112放入使用者口中的用户体验度。
71.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吸食部112的周向的侧面设置为曲面。该结构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吸食部112放入使用者口中的用户体验度。
72.请参照图2,储液棉122竖向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为圆弧面,液杯121的内腔的形状与储液棉122的形状匹配。
73.请参照图1和图2,储液棉122竖向的高度为20mm-50mm。该结构便于储存适量的雾化液,以与其他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相匹配。
74.请参照图1和图5,上密封塞13的中部沿其周向设置有限位边134,液杯121的上端与限位边134的下表面抵接,吸嘴11的下端与限位边134的上表面抵接。上述结构便于将吸嘴11的下端和液杯121的上端与上密封塞13定位安装。
75.请参照图5,同时请结合图1。上密封塞13的下端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密封圈135,第一密封圈135与液杯121的上端的内壁过盈连接。该结构可以提高液杯121的上端的密封效果。
76.请继续参照图5,同时请结合图1。上密封塞13的上端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密封圈136,第二密封圈136与吸嘴11的下端的内壁过盈连接。该结构可以提高吸嘴11的下端的密封效果。
77.请继续参照图5,同时请结合图1。第一密封圈135设置为平行的两条,第二密封圈136设置为平行的两条。该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78.请参照图1、图2和图8。加热组件124包括固定筒1241、导液棉(图中为示意)和发热丝1242。固定筒1241为不锈钢材质,其上下两端开口,其侧壁设置有上端开口的进液槽12411。导液棉包括主体部和导液部。主体部呈筒状,其设置在固定筒1241内。导液部凸出于主体部的一侧,导液部穿设于进液槽12411,并缠绕在固定筒1241的外部,导液部与定位通道1221接触。发热丝1242呈螺旋状,其支撑在主体部内。上述结构可以增大发热丝1242与雾化液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雾化效率。
79.请参照图8,进液槽12411设置为对称的两个。上述结构便于加工人员安装导液棉,不需要繁琐的调整位置,同时也便于将固定筒1241插入到通气管123内,还便于对主体部供给雾化液。
80.请继续参照图8,固定筒1241的侧壁设置有对称的两个进液孔12412,两个进液孔12412与两个进液槽12411交替分布。上述结构可以进一步使得主体部的雾化液供给均匀。
81.请继续参照图8,固定筒1241的上端设置为便于插入导液棉的倒圆角结构,进液槽12411的上端设置为便于插入导液棉的斜角结构。上述结构使得加工人员插入导液棉时更加便捷。
82.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的组装过程:
83.1、将储液棉122装入液杯121内;
84.2、将两个通气管123分别插入到储液棉122的两个定位通道1221中;
85.3、将两个加热组件124分别定位安装在两个通气管123中;
86.4、先将过滤棉15分别安装到上密封塞13的两个定位腔1321中,再将限位密封塞16定位安装到上密封塞13的容纳腔132中;
87.5、将上密封塞13的上端塞入到吸嘴11的下端内,并将两个第一出气管113分别定位插入到两个定位孔163中;
88.6、将上密封塞13的下端塞入到液杯121的上端内;
89.7、将下密封塞14的上端塞入液杯121的下端内,并将两个进气管141分别插入到两个加热组件124内。
90.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组装过程。
91.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的工作原理:
92.1、储液棉122中的雾化液流动到定位通道1221下端的周围;
93.2、加热组件124对雾化液进行加热,使其变为蒸汽状;
94.3、气流从两个进气管141输入,使得蒸汽状的雾化液先后通过通气管123和第二出气管131进行输送,并经过过滤棉15过滤后,再通过第一出气管113排出,进入到使用者的口中。
95.以上即为本优选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工作原理。
96.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其通过储液棉储存雾化液,通过两个加热组件将雾化液加热为蒸汽状,并通过两个通气管和两个第一出气管将蒸汽状的雾化液直线输送到外部。其结构设计合理,蒸汽状的雾化液能迅速有效排出,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
97.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