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纵向按摩枕具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09:28: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枕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纵向按摩枕具。


背景技术:

2.枕头,一种睡眠工具。
3.颈椎按摩器将中低频脉冲、磁疗、红外热灸、枕式牵引四种理疗方式集中在一起,利用传统中医原理,形成一个高效复合能量场,可以舒筋活络,帮助改善颈部血液循环,有效缓解颈部肌肉僵直、疼痛问题。
4.当然,也可以采用振动方式进行按摩,一缓解用户的疲劳,但是,现有的振动结构复杂,且难以实现纵向按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纵向按摩枕具,解决现有的振动结构复杂,且难以实现纵向式振动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纵向按摩枕具,包括:
7.面壳,所述面壳包括颈部容纳区域;
8.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固设在面壳上;
9.至少一个顶针,所述顶针布设在颈部容纳区域上,且与第一固定架固定设置;
10.外罩,所述外罩盖设在顶针上,形成颈部接触面;
11.纵向振动结构,所述纵向振动结构包括转动电机和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与转动电机的旋转轴固设,所述偏心轮的侧边与第一固定架抵靠设置。
12.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第一固定架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纵向振动结构也至少设置有两个,每一所述偏心轮均与对应的第一固定架抵靠设置。
13.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颈部容纳区域为内凹弯月结构,且所述内凹弯月结构的横截面为中间凸起的弧形;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架对称设置在颈部容纳区域的两边,且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形状与对应颈部容纳区域的形状匹配。
14.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多个安装座,所述面壳在安装座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缺口,每一所述顶针固设在安装座上,并穿过第一缺口顶出面壳外侧;其中,所述偏心轮与一安装座顶靠设置。
15.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安装座设置螺钉孔,所述顶针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孔,螺丝的螺钉穿过螺钉孔与安装座内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16.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第一固定架为导电材质,所述顶针为导电材质,所述外罩为导电材质,所述纵向按摩枕具包括与第一固定架电连接的供电模块。
17.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外罩为导电软胶,所述导电软胶的外形与颈部容纳区域匹配,所述导电软胶上设置有多个与顶针位置对应的凸起接触头,每一所述凸起接触头覆盖在对应的顶针上。
18.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纵向按摩枕具还包括设有第二缺口的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外形与颈部容纳区域匹配,所述第二固定架固设在面壳上,所述第二固定架设置在颈部容纳区域与导电软胶之间,所述顶针穿过第一缺口、第二缺口并伸入凸起接触头中。
19.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顶针包括基座、探针和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设置在探针和基座之间,所述探针活动限位设置在基座的腔体内,所述基座与第一固定架固设。
20.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顶针包括探针和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探针的延长杆上,所述探针直接或间接活动限位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或者,所述顶针包括探针和弹性圈,所述弹性圈套设在探针的延长杆上,所述探针直接或间接活动限位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电机带动偏心轮进行偏心转动,带动第一固定架产生振动,第一固定架与偏心轮的上侧边抵靠,为第一固定架产生上下位移的振动,满足颈部容纳区域具有贴合、振动、脉冲按摩等多功能要求,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22.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纵向按摩枕具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纵向按摩枕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纵向振动结构与第一固定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一;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纵向振动结构与第一固定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二;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纵向振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顶针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顶针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顶针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33.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纵向按摩枕具的优选实施例。
34.一种纵向按摩枕具,包括面壳100、第一固定架500、至少一个顶针600、外罩200和纵向振动结构400,所述面壳100包括颈部容纳区域101,所述第一固定架500固设在面壳100上,所述顶针600布设在颈部容纳区域101上,且与第一固定架500固定设置,所述外罩200盖设在顶针600上,形成颈部接触面,所述纵向振动结构400包括转动电机410和偏心轮420,所述偏心轮420与转动电机410的旋转轴固设,所述偏心轮420的侧边与第一固定架500抵靠设置。
35.具体地,面壳100是纵向按摩枕具的上表面,是用户直接接触的结构;在纵向按摩枕具中,包括头部枕靠区域102和供脖子贴合的颈部容纳区域101,在颈部容纳区域101中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架500,以及将顶针600通过安装在第一固定架500,实现多个顶针600布设在颈部容纳区域101处,形成一个具有产生脉冲电能的区域,为脖子进行脉冲按摩;以及,为
了使电流更好覆盖在脖颈表面,或者使脖颈贴合处更舒服,在顶针600外侧设置外罩200,形成与脖颈皮肤接触的颈部接触面,在用户枕在纵向按摩枕具时,特别是脖颈表面贴合外罩200。
36.顶针600、外罩200和人体形成一个导电回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使其收缩,刺激肌肉及肌肉内神经末梢感觉接受器,使得因疲惫或受伤而引起酸痛的肌肉、神经放松,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得以减轻或舒缓疼痛。
37.通过转动电机410带动偏心轮420进行偏心转动,带动第一固定架500产生振动,第一固定架500与偏心轮420的上侧边抵靠,为第一固定架500产生上下位移的振动,满足颈部容纳区域101具有贴合、振动、脉冲按摩等多功能要求,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适应性。
38.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固定架500的较佳实施例。
39.所述第一固定架500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纵向振动结构400也至少设置有两个,每一所述偏心轮420均与对应的第一固定架500抵靠设置。每一个纵向振动结构400的电机可同时转动,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控制方案进行联动,如一个电机工作,另一个电机不工作,又如两个电机交替工作,又如两个电机在大转速工作和低转速工作中交替。
4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颈部容纳区域101为内凹弯月结构,且所述内凹弯月结构的横截面为中间凸起的弧形;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架500对称设置在颈部容纳区域101的两边,且所述第一固定架500的形状与对应颈部容纳区域101的形状匹配。横截面为内凹弯月结构中部最低位置下切所对应的截面,下切导致内凹弯月结构对称设置。
4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架500包括包括多个安装座501,所述面壳100在安装座501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缺口5011,每一所述顶针600固设在安装座501上,并穿过第一缺口5011顶出面壳100外侧;其中,所述偏心轮420与一安装座501顶靠设置。其中,第一缺口5011可以为设置在面壳100上的多个镂空结构,如每一顶针600的布局位置均设置有一个对应的镂空结构,第一缺口5011可以为一个较大的镂空缺口,即面壳100设置一个供多个顶针600穿过巨大镂空口。所述面壳100在颈部容纳区域101设置有多个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作为第一缺口5011,所述第一穿孔与对应的第一固定架500位置匹配。
4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501设置螺钉孔,所述顶针600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孔,螺丝的螺钉穿过螺钉孔与安装座501内的螺纹孔螺纹连接。螺丝的螺母卡设在安装座501的端部位置,实现将顶针600固定在安装座501中。第一固定架500作为安装基座,设置在面壳100的颈部容纳区域101中,可以与面壳100直接固定,也可以与其他结构固定,并设置在颈部容纳区域101上。
4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500的结构与颈部容纳区域101或颈部容纳区域101及其其他外围区域相匹配,第一固定架500贴合在面壳100的颈部容纳区域101中,且第一固定架500的安装座501的中心孔洞与对应的第一穿孔对齐,形成一个连贯的孔洞。
44.所述面壳100在颈部容纳区域101处设置有多个的凸起柱体110,所述第一穿孔设在凸起柱体110的中心位置。通过设置凸起柱体110,用于容纳顶针600,为顶针600在周侧提供对应的支撑力。实际的,所述螺丝的螺钉穿过安装座501、第一穿孔进入凸起柱体110的腔体中,与凸起柱体110腔体内的顶针600进行螺纹连接。
4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架500为导电材质,所述顶针600为导电材质,所述
外罩200为导电材质,所述纵向按摩枕具包括与第一固定架500电连接的供电模块。
4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罩200为导电软胶,所述导电软胶的外形与颈部容纳区域101匹配,所述导电软胶上设置有多个与顶针600位置对应的凸起接触头210,每一所述凸起接触头210覆盖在对应的顶针600上。
47.在一个实施例中,纵向按摩枕具的供电模块包括电池和电源管理电路,电池通过电源管理电路提供电流,或者,供电模块包括电池、电源管理电路和控制电路,电池通过电源管理电路提供电流,控制电路通过电源管理电路进行控制,控制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电流,提供两种放电方案。供电模块产生电流,如脉冲电流,电流经过第一固定架500、顶针600、外罩200向外放电,特别是人体接触到外罩200后,与人体形成一个通电回路;或者,电流经过一个第一固定架500、顶针600、外罩200、顶针600和另一个第一固定架500形成通电回路,当人体接触到外罩200后,电流还会经过人体循环。
4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按摩枕具还包括设有第二缺口310的第二固定架300,所述第二固定架300的外形与颈部容纳区域101匹配,所述第二固定架300固设在面壳100上,所述第二固定架300设置在颈部容纳区域101与导电软胶之间,所述顶针600穿过第一缺口5011、第二缺口310并伸入凸起接触头210中。
49.当然,第二缺口310也可以为一个巨大缺口,所述第二固定架300为环形结构,第二缺口310为环形结构内圈口。或者,第二缺口310为多个口结构,每一顶针600对应一个第二缺口310。
50.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优选结构(从下到上),第一固定架500的第一固定架500贴合在面壳100内侧,设置在颈部容纳区域101内侧,面壳100的颈部容纳区域101中设置有多个带有腔体的凸起柱体110,且底部设置有与凸起柱体110的腔体连通的第一穿孔,第一固定架500的安装座501的孔洞与第一穿孔连通对齐,顶针600设置在凸起柱体110的腔体中,顶针600竖直且探头朝上设置,在面壳100的颈部容纳区域101外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架300,固设在面壳100上,导电软胶设置在第二固定架300上,可粘黏设置,所述顶针600穿过第二固定架300的第二缺口310深入导电软胶的凸起接触头210中,使凸起接触头210形成具有弹性恢复力的适应头部。
51.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顶针600的较佳实施例。
52.顶针600提供三套较佳方案。
53.方案一、参考图7,所述顶针600包括基座612、探针611和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设置在探针611和基座612之间,所述探针611活动限位设置在基座612的腔体内,所述基座612与第一固定架500固设。探针611可在基座612的腔体内上下运动,并且在弹性结构的弹性恢复作用下,探针611可弹性向上顶,通过多个顶针600的缓冲结构,配合导电套,在颈部容纳区域101上形成一个缓冲层,使导电套更符合用户的脖颈表面,更贴合脖颈表面。
54.方案二、参考图8,所述顶针600包括探针621和弹簧622,所述弹簧622套设在探针621的延长杆上,所述探针621直接或间接活动限位设置在第一固定架500上。
55.方案三、参考图9,所述顶针600包括探针631和弹性圈632,所述弹性圈632套设在探针631的延长杆上,所述探针631直接或间接活动限位设置在第一固定架500上。
56.方案二和方案三,相对于方案一而言,可以不设置顶针600基座612,通过探头直接与第一固定架500进行连接。使用户有更好的颈部贴合感,用探针611和弹性结构,颈部接触
产品时下压探针,探针611向下压缩弹性结构,弹性结构伸缩变形实现探针和颈部完美的贴合。其中,方案二和方案三由于采用的弹性结构是不同的,其探头的端部厚度也不同,以适应弹簧622或弹性圈632。
57.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