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行车车梁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03:17: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梁折叠结构。


背景技术:

2.中国是全球第一的自行车生产国与出口国,全球自行车贸易量中超过60%来自于中国。在全球低碳政策的号召与需求之下,自行车愈发受到消费者追捧。
3.折叠自行车以其便于收纳、占地小深得消费者青睐,已经成为自行车中的一个重要品类。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01255435.9公开了“一种折叠接头”,其通过两个连接板以及手柄将两段管件进行连接,后来这种折叠接头被普遍用于折叠自行车的车梁结构,使得自行车能够快速折叠以减小占地。目前的折叠车都是使用快锁,可达到快速折叠或展开的作用,但骑行的时候不适合高强度的运动冲击。如果是比较专业的折叠车,平时不经常折叠,但要求骑行的时候车架要有足够的强度。如何让车梁兼具牢固可靠、不易损坏、满足专业折叠车的折叠需求,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车梁造型简洁、强度高、适用于专业折叠车的自行车车梁折叠结构。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自行车车梁折叠结构包括头管固定于车梁前端,中管固定于车梁尾端,车梁包括均设有相配合结合端的前臂和后臂,所述前臂与后臂通过设置于结合端的铰轴铰轴连接;前臂结合端具有第一凹槽通孔和第二凹槽通孔,后臂结合端具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在前臂与后臂结合位置,所述第一凹槽通孔与第一螺纹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凹槽通孔与第二螺纹孔位置对应;第一凹槽通孔内设第一螺钉,第一螺钉前端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第二凹槽通孔内设第二螺钉,第二螺钉前端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第一螺钉、第二螺钉外围分别套设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前臂结合端顶侧固定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覆盖第一凹槽通孔和第二凹槽通孔;盖板在第一凹槽通孔处设有第一工具孔,第一工具孔内径小于第一螺钉尾端外径,盖板在第二凹槽通孔处设有第二工具孔,第二工具孔内径小于第二螺钉尾端外径。
6.所述后臂结合端具有第三凹槽通孔,铰轴前端穿过所述第三凹槽通孔连接于前臂的内螺纹孔;转轴弹簧一端抵接于铰轴尾端,转轴弹簧另一端抵接于压紧螺帽,压紧螺帽固定于第三凹槽通孔下端开口处。
7.所述铰轴轴心线与车梁横截面中心线具有间距。
8.所述前臂结合端顶侧设有凹槽,盖板容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盖板顶侧表面与前臂结合端顶侧表面齐平。
9.所述前臂结合端具有第一结合面,后臂结合端具有第二结合面,所述第一结合面与第二结合相贴合。
10.所述后臂的第二结合面固定设置有卡轴,前臂的第一结合面设置有限位凹槽,所
述卡轴上端伸入限位凹槽内。
11.所述第一螺钉轴心线、第二螺钉轴心线均垂直于前臂结合端第一结合面;铰轴轴心线垂直于后臂结合端第二结合面。
12.所述前臂结合端具有第三结合面,后臂结合端具有第四结合面,第三结合面与第四结合相贴合,第三结合面与第一结合面夹角为钝角;所述前臂结合端具有第五结合面,后臂结合端具有第六结合面,第五结合面与第六结合相贴合,第六结合面与第二结合面夹角为钝角。
13.所述前臂结合端第三结合面平行于第五结合面,后臂结合端第四结合面平行于第六结合面。
14.所述第一螺钉尾端、第二螺钉尾端均开设有工具槽。
15.本实用新型自行车车梁折叠结构包括均设有相配合结合端的前臂和后臂,前臂与后臂通过设置于结合端的铰轴铰轴连接,这使得车梁表面无明显凸出物,也不会影响车梁的原有造型,风格简洁;车梁前臂和后臂的结合端通过第一螺钉、第二螺钉固定连接,使得车梁强度高,同时也避免了传统外漏手柄对顶型折叠接头容易松脱、断裂的风险;第一螺钉、第二螺钉均属内藏式设计、不会被磕碰到,同时在需要折叠车梁时,使用工具可旋转松开,然后再对车梁进行折叠,可满足专业折叠车的稳固又可折叠的需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车梁折叠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车梁折叠结构的车架爆炸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车梁折叠结构的车架局部剖面示意图;
19.图4为3图中a-a截面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车梁折叠结构的车架折叠状态俯视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车梁折叠结构的配合工具打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自行车车梁折叠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如图1至5所示,本自行车车梁折叠结构包括头管固定于车梁前端,中管固定于车梁尾端,车梁包括均设有相配合结合端的前臂1和后臂2,该前臂和后臂整体呈贴合设置,外表面齐平;所述前臂与后臂通过设置于结合端的铰轴3铰轴连接;前臂结合端具有第一凹槽通孔11和第二凹槽通孔12,后臂结合端具有第一螺纹孔21和第二螺纹孔22,在前臂与后臂结合位置,所述第一凹槽通孔与第一螺纹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凹槽通孔与第二螺纹孔位置对应。第一凹槽通孔内设第一螺钉13,第一螺钉前端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第二凹槽通孔内设第二螺钉14,第二螺钉前端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第一螺钉、第二螺钉外围分别套设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6。该第一弹簧15一端抵接于第一凹槽通孔11的凹槽,另一端抵接于第一螺钉13尾端的前侧面,当第一螺钉锁紧时第一弹簧被压缩,当第一螺钉松开时第一弹簧将第一螺钉弹起一段距离。该第二弹簧16与第二螺钉14的设置及关系与第一弹簧、第一螺钉相同。
24.前臂结合端顶侧固定设有盖板4,所述盖板覆盖第一凹槽通孔和第二凹槽通孔;盖
板在第一凹槽通孔处设有第一工具孔41,第一工具孔内径小于第一螺钉尾端外径,盖板在第二凹槽通孔处设有第二工具孔42,第二工具孔内径小于第二螺钉尾端外径。该盖板4可通过多个螺钉固定于前臂,这样,使得第一螺钉13、第二螺钉14始终位于盖板之下不会逃逸或被甩出;在需要更换螺钉时,需要先打开该盖板4的多个固定螺钉。
25.如图4,所述后臂结合端具有第三凹槽通孔23,铰轴前端穿过所述第三凹槽通孔连接于前臂的内螺纹孔;转轴弹簧32一端抵接于铰轴尾端,转轴弹簧另一端抵接于压紧螺帽33,压紧螺帽固定于第三凹槽通孔下端开口处。进一步地,该铰轴3尾端具有台阶,该台阶容置于第三凹槽通孔内的凹槽内,这种安装使得前臂与后臂始终不会松脱,具有安全性。该铰轴3尾端台阶的前侧面距离第三凹槽通孔内的凹槽面就有一段活动间隙,当前臂与后臂沿铰轴3轴心线方向分开一小段距离的状态,该铰轴3仍然能够很好地连接前臂与后臂。该转轴弹簧32的作用是始终顶住铰轴3尾端,在需要折叠时,会先松脱第一螺钉、第二螺钉,此时转轴弹簧32会将铰轴3往上顶起一小段距离,例如3-4mm,以便于前臂与后臂进行转动折叠,实践中可通过选用合适型号的弹簧来控制弹簧的推顶力,最终就可以控制前臂相对于后臂被弹起的距离。
26.所述铰轴3轴心线l1与车梁横截面中心线l2具有间距,其目的是使前臂相对于后臂进行转动折叠时可以获得一个理想的较大的转动角度,而不会被铰轴的位置所限制,折叠方式是前臂相对于后臂朝向铰轴侧旋转。
27.所述前臂1结合端顶侧设有凹槽,盖板容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盖板顶侧表面与前臂结合端顶侧表面齐平。
28.所述前臂结合端具有第一结合面10,后臂结合端具有第二结合面20,所述第一结合面与第二结合相贴合。所述前臂结合端具有第三结合面17,后臂结合端具有第四结合面27,第三结合面与第四结合相贴合,第三结合面与第一结合面夹角为钝角;所述前臂结合端具有第五结合面18,后臂结合端具有第六结合面28,第五结合面与第六结合相贴合,第六结合面与第二结合面夹角为钝角。所述前臂结合端第三结合面平行于第五结合面,后臂结合端第四结合面平行于第六结合面。
29.所述后臂的第二结合面固定设置有卡轴5,前臂的第一结合面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卡轴上端伸入限位凹槽内。该卡轴5起到转动限位的作用,当前臂相对于后臂进行转动达到一定角度时,卡轴5会抵接限位凹槽内壁,从而使转动停止。通过合理设置卡轴的位置以及限位凹槽的位置,就可以将前臂相对于后臂的转动极限角度控制在恰当范围。
30.所述第一螺钉轴心线、第二螺钉轴心线均垂直于前臂结合端第一结合面;铰轴轴心线垂直于后臂结合端第二结合面。使得安装更加方便,同时第一螺钉、第二螺钉、铰轴受力分布更加合理。
31.如图6,所述第一螺钉尾端、第二螺钉尾端均开设有工具槽,例如该工具槽为内六角槽。使得用户手持工具时,工具前端可以深入第一工具孔、第二工具孔分别拧动第一螺钉、第二螺钉。
32.在需要折叠收纳时,具体操作为:使用工具分别伸入第一工具孔、第二工具孔,分别拧松第一螺钉、第二螺钉,该第一螺钉、第二螺钉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推顶力作用下往上移动一段距离,最终会与后臂松脱,此时第一螺钉、第二螺钉仍然留在盖板下;同时,经转轴弹簧推顶,前臂相对于后臂被弹起一小段距离,此时可沿铰轴手动转动前臂,达到极限位
置后停止转动。在需要展开车梁骑行时,同样借助工具反向操作即可。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