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宝石底托和装饰件的制作方法

2022-09-02 21:27: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承钻石等宝石的宝石底托以及在该宝石底托上配置有宝石的装饰件。


背景技术:

2.支承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等宝石的宝石底托需要如下结构:除了可靠地固定宝石以外,设计性优异、不会损害宝石的亮度。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宝石保持框,其在用于保持宝石的保持框中具有内表面为镜面的反射底。
3.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宝石安装结构,其将宝石简单且准确地固定于增强宝石的亮度且使宝石看起来更大的金属框,并且将该装饰框相对于装饰品的宝石安装台准确且可靠地固定于正确的位置。
4.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具备多个装饰用滚珠和将该多个装饰用滚珠卡定的多个爪部的装饰件中,上述多个装饰用滚珠中的至少一个装饰用滚珠由相邻的多个装饰用滚珠卡定。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299036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19699号公报
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3674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0.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11.在宝石底托中,宝石的支承部分越细,越能够增强宝石的存在感,并且能够将较多的光传递到宝石上以赋予宝石更大的亮度。但是,支承部分越细,越会导致宝石支承的稳定性、强度的降低。
1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宝石底托,其具有可靠地支承固定宝石,且设计性优异,不会损害宝石的亮度的结构。
13.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14.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宝石底托,其支承宝石,具备:环状部,其在中央具有开口部;多个支承片,其从环状部在开口部一侧的边缘朝向开口部的中央突出,并且沿着边缘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以及多个第一按压爪,其从环状部向上方延伸,并且配置在开口部的周围,其中,由多个支承片支承配置于开口部的宝石的下方,并且由所述多个第一按压爪按压宝石的外周。
15.在这样的结构,当将宝石配置于环状部的开口部时,由从开口部的边缘延伸的多个支承片从下方支承宝石。即,由多个支承片进行对宝石的下方的支承,因此不需要由环状部的整个边缘支承宝石。由此,能够扩大开口部,因此不仅能够从宝石的上方传递充分的
光,而且能够从其下方、侧方传递充分的光。进一步地,宝石的外周被多个第一按压爪按压,因此能够可靠地固定宝石。
16.在上述宝石底托中,优选地,多个支承片分别被设置为向斜上方延伸。由此,配置于环状部的开口部的宝石被支承为在开口部内悬空。
17.在上述宝石底托中,优选地,多个第一按压爪相互等间隔地配置在开口部的周围。由此,能够利用多个第一按压爪以良好的平衡按压宝石。
18.在上述宝石底托中,优选地,从上方观察环状部时,在多个支承片各自的两侧配置有第一按压爪。由此,能够利用一个支承片和配置在该支承片两侧的两个第一按压爪上下三点支承宝石。
19.在上述宝石底托中,优选地,在第一按压爪上设置有供宝石的外周部分嵌入的槽部。
20.由此,宝石的外周部分嵌入第一按压爪的槽部,能够进行可靠地固定。也可以是,在上述宝石底托中,环状部具有用于配置小宝石的凹部。由此,能够利用配置于凹部的小宝石来装饰配置于环状部的开口部的宝石。
21.也可以是,在上述宝石底托中,具有第二按压爪,从上方观察环状部时该第二按压爪设置在凹部的与开口部相反的一侧,其中,在第一按压爪与第二按压爪之间按压配置于凹部的小宝石的外周。由此,能够将按压宝石的第一按压爪共用为按压小宝石的爪,以有效地固定宝石和小宝石。
22.也可以是,在上述宝石底托中,环状部具有多个凹部和多个第二按压爪。由此,能够在宝石的周围配置多个小宝石。
23.在上述宝石底托中,优选地,从上方观察环状部时,在凹部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孔。由此,能够从配置于凹部的小宝石的下方传递充分的光。
24.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一种装饰件,其具备上述宝石底托和配置于宝石底托的宝石。根据这样的结构,实现了一种装饰件,其能够可靠地固定宝石,并且不仅能够从宝石的上方传递充分的光,而且能够从其下方、侧方传递充分的光。
25.发明效果
26.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宝石底托,其具有可靠地支承固定宝石,且设计性优异,不会损害宝石的亮度的结构。
附图说明
27.图1是例示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的结构的从上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28.图2是例示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的结构的从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29.图3(a)和(b)是例示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的结构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30.图4是例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上配置有宝石的状态的立体图。
31.图5(a)和(b)是例示装饰件的制作方法的图。
32.图6(a)和(b)是例示装饰件的制作方法的图。
33.图7是装饰件的俯视图。
34.图8是从下方观察装饰件的立体图。
35.图9是例示比较例的宝石底托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对于已说明过一次的部件,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37.(宝石底托的结构)
38.图1是例示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的结构的从上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39.图2是例示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的结构的从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40.图3(a)和(b)是例示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的结构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41.图4是例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上配置有宝石的状态的立体图。
4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配置宝石的一侧设为“上”。此外,宝石也包括仿造宝石。
43.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1具备:环状部10,其在中央具有开口部10h;多个支承片20,其从环状部10在开口部10h一侧的边缘朝向开口部10h的中央突出;以及第一按压爪31,其从环状部10向上方延伸。
44.环状部10是在开口部10h中配置有宝石s1的状态下成为支承宝石s1的宝石座的部分。也可以是,在环状部10上设置有凹部15。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方观察时,在环状部1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凹部15。在凹部15中配置有小宝石s2,能够对配置于中央的开口部10h的宝石s1的周围进行装饰。
45.当将宝石s1配置于环状部10的开口部10h时,由从环状部10在开口部10h一侧的边缘突出的多个支承片20支承宝石s1的下方。在宝石底托1中,由多个支承片20进行对宝石s1的下方的支承,因此不需要由环状部10在开口部10h一侧的整个边缘支承宝石s1。由此,能够缩小支承宝石s1的下方的部件的面积,并且使开口部10h的面积相应地扩大。能够扩大开口部10h,由此,能够从宝石s1的下方向宝石s1传递充分的光。此外,光也从相邻的支承片20之间送达,因此也能够将充分的光传递到宝石s1的侧方。
4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环状部10上设置有四个支承片20。从上方观察时,四个支承片20以90度间隔配置。由此,由四个位置的支承片20支承宝石s1的下方。支承片20的数量越少,越能够扩大开口部10h的面积,但支承强度降低。另一方面,当支承片20的数量变多时,虽然支承强度提高,但开口部10h的面积变窄。因此,支承片20的数量优选为约三个以上八个以下。
47.优选地,多个支承片20分别被设置为从环状部10在开口部10h一侧的边缘向斜上方延伸。由此,当由多个支承片20支承宝石s1的下方时,宝石s1被支承为在开口部10h内悬空。
48.设置于环状部10的多个第一按压爪31按压配置于开口部10h的宝石s1的外周。在宝石底托1中,由多个支承片20支承配置于开口部10h的宝石s1的下方,由多个第一按压爪31按压宝石s1的外周,从而能够可靠地固定宝石s1。
49.优选地,多个第一按压爪31相互等间隔地配置在开口部10h的周围。由此,能够利用多个第一按压爪31以良好的平衡按压宝石s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四个支承片20各自的两侧配置有第一按压爪31。即,在四个支承片20各自的两侧各配置有一个第一按压爪31,因此,总共设置有八个第一按压爪31。从上方观察时,八个第一按压爪31等间隔(45度地间隔)地配置。由此,能够可靠地固定宝石s1,并且能够得到设计上的稳定感。
50.第一按压爪31具备供配置于开口部10h的宝石s1的外周部分嵌入的槽部31a。例如,在宝石s1为多面琢磨钻石的情况下,根据腰棱部分形成槽部31a。由此,第一按压爪31的槽部31a嵌入腰棱部分,能够可靠地按压宝石s1的外周来将其固定。
51.在环状部10上设置有凹部15的情况下,从上方观察环状部10时,在凹部15的与开口部10h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按压爪32。第二按压爪32竖立设置在环状部10的外周侧,起到将小宝石s2按压在与竖立设置在环状部10的内周侧的第一按压爪31之间的作用。
5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环状部10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八个凹部15,且与各凹部15对应地设置有第二按压爪32。当从环状部10的上方观察时,八个第二按压爪32处于与八个第一按压爪31在周向上偏移半个间距的位置。由此,能够在凹部15中配置有小宝石s2的状态下,以两个第一按压爪31和一个第二按压爪32这三个点按压一个小宝石s2。
53.例如,如图1和图3(b)所示,第一按压爪31具备供配置于凹部15的小宝石s2的外周部分嵌入的槽部31b。配置于凹部15的小宝石s2的外周部分嵌入面向该凹部15设置的两个第一按压爪31的槽部31b。例如,在小宝石s2为多面琢磨钻石的情况下,根据腰棱部分形成槽部31b。由于第一按压爪31在用作宝石s1的按压件的同时也用作小宝石s2的按压件,所以能够通过第一按压爪31的共用来有效地固定宝石s1和小宝石s2。
54.此外,在凹部15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孔15h。由此,能够从配置于凹部15的小宝石s2的下方向小宝石s2传递充分的光。
55.在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1上配置宝石s1和小宝石s2,由此构成装饰件100(参照图4)。在使用宝石底托1的装饰件100中,由多个支承片20进行对宝石s1的下方的支承,因此能够从宝石s1的下方、侧方将充分的光传递到宝石s1。此外,实现了装饰件100,其能够通过支承片20和第一按压爪31可靠地固定宝石s1,能够通过第一按压爪31和第二按压爪32可靠地固定小宝石s2,并且不仅能够从宝石s1和小宝石s2的上方传递充分的光,而且能够从其下方、侧方传递充分的光。
56.(装饰件的制作方法)
57.图5和图6是例示装饰件的制作方法的图。
58.首先,如图5(a)所示,准备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1。接着,如图5(b)所示,将宝石s1配置于宝石底托1的环状部10的中央处设置的开口部10h。此时,第一按压爪31的前端部分未弯曲,将宝石s1从上方压入多个第一按压爪31的内侧,由此宝石s1的外周部分嵌入第一按压爪31的槽部31a。此外,将小宝石s2配置于环状部10的多个凹部15的每一个。
59.接着,如图6(a)和(b)所示,向宝石s1侧弯折第一按压爪31的前端部分以按压宝石s1。由此,宝石s1的下方由支承片20支承,宝石s1的上方由第一按压爪31按压。此外,向小宝石s2侧弯折第二按压爪32的前端部分以按压小宝石s2。由此,小宝石s2被按压在第一按压爪31上,并且被第二按压爪32固定。将宝石s1和小宝石s2固定在宝石底托1上,由此完成装饰件100。
60.图7是装饰件的俯视图。
61.图8是从下方观察装饰件时的立体图。
62.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1的装饰件100具有中央配置有宝石s1且其周围配置有八个小宝石s2的设计。当从上方观察时,宝石s1和小宝石s2由八个第一按压爪31和八个第二按压爪32以良好的平衡固定。
63.此外,当从下方观察装饰件100时,配置于开口部10h的宝石s1由四个支承片20支承,因此,光不仅从开口部10h的中央送达宝石s1,而且从各支承片20之间送达宝石s1。光从凹部15的孔15h送达小宝石s2。由此,宝石s1和小宝石s2的支承部件不会过多地遮挡光,不仅从宝石s1和小宝石s2的上方传递充分的光,而且能够从其下方、侧方传递充分的光以得到宝石s1和小宝石s2的亮度。
64.(比较例)
65.图9是例示比较例的宝石底托的立体图。
66.比较例的宝石底托1b具备:环状部10b,其在中央具有开口部10h;多个第一按压爪31b,其从环状部10b向上方延伸,并且配置在开口部10h的周围;多个凹部15b,其设置在环状部10b上;以及第二按压爪32b,从上方观察环状部10b时,其设置在凹部15的与开口部10h相反的一侧。在宝石底托1b中,当将宝石s1配置于开口部10h时,成为由环状部10在开口部10h一侧的整个边缘支承宝石s1的下方的结构。即,在宝石底托1b中,未设置如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1那样的支承片20。
67.在比较例的宝石底托1b中,由环状部10b在开口部10h一侧的整个边缘支承宝石s1,因此与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1相比,开口部10h的面积变小。由此,在比较例的宝石底托1b中,从宝石s1的下方、侧方摄取的光量与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1相比变小。
68.此外,采用由环状部10b在开口部10h一侧的整个边缘支承宝石s1的结构,因此环状部10b的材料的量比环状部10多。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1与比较例的宝石底托1b相比变轻。作为一例,由银构成的比较例的宝石底托1b的重量为0.4g,而同样由银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1的重量为0.17g。根据设计,本实施方式的宝石底托1能够相对于比较例的宝石底托1b实现30%至60%左右的轻量化。
69.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宝石底托1,其具有可靠地支承固定宝石s1,且设计性优异,不会损害宝石s1的亮度的结构。
70.另外,以上,对本实施方式及其应用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能够在宝石s1的周围配置多个小宝石s2的宝石底托1,但也可以是能够配置一个小宝石s2的宝石底托1,还可以是仅能够配置宝石s1的宝石底托1。
71.此外,对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或其应用例,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地进行构成要素的追加、删除、设计变更而得到的方案、对各实施方式的特征进行适当组合而得到的方案,只要具备本发明的主旨,则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72.符号说明
73.1、1b

宝石底托,10、10b

环状部,10h

开口部,15、15b

凹部,15h

孔,20

支承片,31、31b

第一按压爪,31a、31b

槽部,32、32b

第二按压爪,100

装饰件,s1

宝石,s2

小宝石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