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2 18:39: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输液装置在使用时需要通过支架等方式将贮液器置于高位,以使贮液器中的液剂借由重力作用流入到人体血管内。但这种输液方式只适用于静止状态下的输液操作,导致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行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3.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可供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行动自由的输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输液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装置,应用于具有输液口的输液袋,所述装置包括:容置结构,其具有容置腔;以及弹性件,其设于所述容置结构上并连接所述输液袋;其中,所述弹性件可根据所述输液袋的当前体积牵引所述输液袋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容置腔中,使得所述输液袋的至少一部分受到所述容置腔的压力而驱使所述输液袋中的所述液剂向所述输液口移动。
6.可选地,所述容置腔具有第一侧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所述输液袋位于所述容置腔的所述第一侧。
7.可选地,所述弹性件的固定端设于所述容置腔的所述第二侧,所述弹性件的自由端经由所述第二侧穿过所述容置腔且自所述第一侧伸出,以连接所述输液袋远离所述输液口的一侧;其中,所述弹性件用于根据所述输液袋的当前体积牵引所述输液袋由所述第一侧进入所述容置腔并向所述第二侧逐渐移动,以借由所述容置腔在所述输液袋的相对两侧施加压力。
8.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恒力弹簧。
9.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装置,应用于具有输液口的输液袋,所述装置包括:容置结构,其用于容置所述输液袋;施压件,其可相对于所述容置结构移动;以及弹性件,其设于所述容置结构上,并可根据所述输液袋的当前体积驱使所述施压件相对于所述容置结构移动,使得所述输液袋的至少一部分受到所述施压件的压力而驱使所述输液袋中的液剂向所述输液口移动。
10.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恒力弹簧。
11.可选地,所述容置结构具有用于承载所述输液袋的承载件,其中,所述输液袋夹设在所述承载件和所述施压件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根据所述输液袋的当前体积控制所述施压件相对于所述承载件移动,以借由所述施压件与所述承载件协同配合在所述输液袋的相对两侧对所述输液袋施加作用力。
12.可选地,所述施压件与所述承载件各自为施压板和承载板;且其中,所述弹性件的
固定端设于所述容置结构上,所述弹性件的自由端穿过所述承载板而连接所述施压板,用于控制所述施压板朝接近所述承载板的方向移动。
13.可选地,所述施压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其中,所述输液袋夹设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所述弹性件包括夹设在所述容置结构和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的第一弹性单元以及夹设在所述容置结构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的第二弹性单元,所述第一弹性单元和所述第二弹性单元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各自相对于所述容置结构移动,借以在所述输液袋的相对两侧施加作用力。
14.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各自为板件。
15.可选地,所述容置结构具有邻近所述输液口的第一侧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所述施压件可在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之间滑移;其中,所述弹性件分别连接所述容置结构和所述施压件,并可根据所述输液袋的当前体积,控制所述施压件自所述第二侧向所述第一侧逐渐滑移,借以对所述输液袋的所述至少一部分施加压力。
16.可选地,所述施压件在由所述第二侧向所述第一侧逐渐滑移的过程中,可在所述输液袋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施加压力,以驱使所述输液袋中的液剂向所述输液口移动。
17.可选地,所述施压件包括滑块、滚轮中的任一个。
18.可选地,所述弹性件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施压件上,且所述弹性件的自由端连接至所述容置结构的第一侧,以驱使所述施压件自所述第二侧向所述第一侧逐渐滑移;或者所述弹性件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容置结构的第一侧,且所述弹性件的自由端连接至所述施压件,以驱使所述施压件自所述第二侧向所述第一侧逐渐滑移。
19.可选地,所述施压件包括:滑移单元,其可在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之间滑移;施压单元,其分别连接所述滑移单元和所述容置结构的所述第二侧,并压设在所述输液袋的上方,且所述施压单元可在卷绕状态与平铺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其中,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容置结构的第一侧与所述滑移单元,以驱使所述滑移单元由所述第二侧向所述第一侧逐渐滑移,而令所述施压单元逐渐由所述卷绕状态切换至所述平铺状态,借以在所述输液袋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施加压力,而驱使所述输液袋中的液剂向所述输液口移动。
20.可选地,所述输液装置还包括本体和枢接至所述本体的盖体,所述本体用于容纳所述容置结构、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弹性件,所述盖体可相对于所述本体枢转以外露或遮蔽所述容置结构、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弹性件。
21.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装置,应用于具有输液口的输液袋,所述装置包括:弹性件,其呈卷绕状态,并可产生形变而形成不同的卷绕间隙;其中,所述输液袋的至少一部分夹设于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卷绕间隙中,所述弹性件可根据所述输液袋的当前体积而产生相应的形变以形成不同的所述卷绕间隙,借以对所述输液袋的所述至少一部分施加压力而驱使所述输液袋中的液剂向所述输液口移动。
22.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卷簧。
23.可选地,呈卷绕状态的所述弹性件包括邻近所述输液袋的输液口的自由端和相对于所述自由端的固定端,且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驱动轴,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固定端,所述驱动轴可受力而周向旋转以控制所述弹性件形成不同的所述卷绕间隙。
24.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各实施例的输液装置利用弹性件可根据输液袋的当前体积,而直接或间接地针对输液袋的至少一部分施加压力,以驱使输液袋中的液剂向输
液口移动,借此,本技术无需利用重力即可实现对患者进行持续输液,可提供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行动自由,并具有便于携带的优点。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a和图1b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a至图2c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a至图4f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a至图5b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元件标号1:输液装置(第一实施例);11:容置结构;111:容置腔;111a:第一侧(容置腔);111b:第二侧(容置腔);12:弹性件;12a:固定端;12b:自由端;2:输液装置;21:容置结构;211:承载件(承载板);22:施压件(施压板);23:弹性件;23a:固定端;23b:自由端;24:本体;25:盖体;3:输液装置(第三实施例);31:容置结构;32:弹性件;321:第一夹持件(第一夹持板);322:第二夹持件(第二夹持板);33:弹性件;331:第一弹性单元;332:第二弹性单元;4:输液装置(第四实施例);41:容置结构;41a:第一侧(容置结构);41b:第二侧(容置结构);411:滑槽;42:施压件;421:滑移单元;422:施压单元;43:弹性件;43a:固定端;43b:自由端;5:输液装置;51:弹性件;51a:固定端;51b:自由端;52:驱动轴;9:输液袋;91:输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33.承上如本技术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的输液装置在输液病人进行移动时,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助高举输液瓶与病人同步移动,否则将无法正常进行输液。此外,在输液病人的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输液管路扭曲、弯折而导致输液不畅,回血后堵的问题;或者出现管路脱出而导致患者血液、液剂外渗的问题。
34.此外,茂非氏滴管的倒置也会导致空气进入而引起空气栓塞等问题,造成病人的二次伤害,且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使病人陷入危险。
35.有鉴于此,本技术各实施例提出一种输液装置,可以克服上述种种技术问题。
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的具体实现。
37.第一实施例
38.图1a和图1b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本实施例的输液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b为本实施例的输液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39.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装置1应用于具有输液口91的输液袋9,主要包括容置结构11和弹性件12。
40.容置结构11具有容置腔111,弹性件12设于容置结构11上并连接输液袋9,其中,弹性件11可根据输液袋9的当前体积牵引输液袋9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容置腔111中,以借由容置腔111对输液袋9的至少一部分施加作用力,而驱使输液袋9中的液剂向输液口91移动,从而实现在无重力的情况下对病人进行持续输液。
41.于本实施例中,容置腔111具有第一侧111a和相对于第一侧111a的第二侧111b,其中,输液袋9设于容置腔111的第一侧111a。
42.于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2包括有固定端12a和自由端12b,其中,弹性件12的固定端12a设于容置结构11上并位于容置腔111的第二侧111b,弹性件12的自由端12b经由容置腔111的第二侧111b穿过容置腔111且自容置腔111的第一侧111a伸出,以连接输液袋9远离输液口91的一侧。
43.可选地,弹性件12可包括恒力弹簧,例如卷簧,但并不以此为限,其他可提供恒定弹性作用力的弹性元件均可适用于本技术。再者,连接部122可为任意连接元件,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44.具体而言,弹性件12可提供弹性回复力以牵引输液袋9由第一侧111a进入容置腔111并向第二侧111b逐渐移动,使得输液袋9由远离输液口91的一侧逐渐进入容置腔111内,并借由容置腔111的内壁针对位于容置腔11内的部分输液袋9的相对两侧施加作用力,而促使输液袋9内的液剂向输液口91移动。
45.第二实施例
46.图2a和图2c示出了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为本实施例的输液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b为本实施例的输液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c为本实施例的输液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47.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装置2主要包括容置结构21、施压件22和弹性件23。
48.容置结构21用于容置输液袋9,施压件22可相对于容置结构21移动;弹性件23设于容置结构21上,用于根据输液袋9的当前体积而控制施压件22相对于容置结构21移动,使得输液袋9的至少一部分受到施压件22的压力,而驱使输液袋9中的液剂向输液口91移动。
49.于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3包括恒力弹簧(例如卷簧)。
50.于本实施例中,容置结构21具有用于承载输液袋9的承载件211。
51.于本实施例中,输液袋9可夹设在承载件211和施压件22之间,弹性件23用于根据输液袋9的当前体积,而控制施压件22相对于承载件211移动,以使施压件22和承载件211协同配合在输液袋9的相对两侧对输液袋9施加作用力,以驱使输液袋9中的液剂向输液口91移动。
52.可选地,施压件22和承载件211可为设置在输液袋9的相对两侧的施压板22和承载板211。
53.于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3的固定端23a设于容置结构21上,弹性件23的自由端23b穿过承载板211而连接施压板22(参考图2c),用于控制施压板22朝接近承载板211的方向移动。
54.于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3包括有四个恒力弹簧,其分设在施压板22的四个端部,以
对施压板22施加均衡的作用力,而令施压板22在相对于承载板211移动的过程中,确保施压板22和承载板211之间保持平行。
55.于本实施例中,输液装置2还包括有本体24和枢接至本体24的盖体25,其中,本体24用于容纳容置结构21、施压件22和弹性件23,盖体25可相对于本体24枢转,其中,当盖体25盖合于本体24上时,可遮蔽容置结构21、施压件22和弹性件23而仅外露输液袋9的输液口91,当盖体25相对于本体24呈开启状态时,即图2a、图2c所示状态,可外露容置结构21、施压件22和弹性件23,以供输液袋9装配于容置结构21中或从容置结构31中卸除输液袋9。借由此结构设计,可使得本实施例的输液装置2便于携带,以利于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行动自由。
56.第三实施例
57.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输液装置3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输液装置2的主要架构基本相似,包括有容置结构31、弹性件32和弹性件33,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弹性件32包括有第一夹持件321和第二夹持件322。
58.其中,输液袋9夹设于第一夹持件321和第二夹持件322之间,弹性件33用于控制第一夹持件321和第二夹持件322各自相对于容置结构31移动以使二者相互接近,借以在输液袋9的相对两侧施加压力。
59.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321和第二夹持件322各自为板件,弹性件33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持件321和容置结构31之间的第一弹性单元331以及设置在第二夹持件322和容置结构31之间的第二弹性单元331,借由第一弹性单元331和第二弹性单元332提供的弹性作用力,使得第一夹持件321和第二夹持件322相向移动,以于输液袋9的相对两侧施加作用力,进而驱使输液袋9中的液剂向输液口91移动。
60.第四实施例
61.图4a至图4f示出了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62.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装置4包括有容置结构41、施压件42和弹性件43,其中,容置结构41用于容置输液袋9并外露输液袋9的输液口;施压件42可相对于容置结构21移动;弹性件43设于容置结构41上,用于根据输液袋9的当前体积而控制施压件42相对于容置结构41移动,借以对输液袋9的至少一部分施加作用力,而驱使输液袋9中的液剂向输液口91移动。
63.于本实施例中,容置结构41具有邻近输液袋9的输液口91的第一侧41a以及相对于第一侧41a的第二侧41b,施压件42可在容置结构41的第二侧41b与第一侧41a之间滑移。
64.例如,容置结构41中设有从第一侧41a延伸至第二侧41b的滑槽411(参考图4a),施压件42可滑设于滑槽411中。
65.于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3分别连接容置结构41和施压件42,并可根据输液袋9的当前体积控制弹性件(弹性件)42自容置结构41的第二侧41b向第一侧41a逐渐滑移,借以对输液袋9的至少一部分施加作用力,而驱使输液袋9中的液剂向输液口91移动。
66.于本实施例中,施压件42压设在输液袋9的上方,以于施压件42在由容置结构41的第二侧41b向第一侧41a逐渐滑移的过程中,在输液袋9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施加作用力,以驱使输液袋9中的液剂向输液口91移动。
67.可选地,施压件42包括滑块、滚轮中的任一个,但并不以此为限,亦可设计为滑板
等,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68.于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3可包括恒力弹簧(例如卷簧)。
69.请参考图4a和图4b,于一实施例中,弹性件43的固定端43a设置在施压件42上,弹性件43的自由端43b连接至容置结构41的第一侧41a,以借由弹性件43提供的弹性回复力,驱使施压件42自容置结构41的第二侧41b向第一侧41a逐渐滑移。
70.请参考图4c和图4d,于另一实施例中,弹性件43的固定端43a可设置在容置结构41的第一侧41a,且弹性件43的自由端43b连接至施压件42,以借由弹性件43提供的弹性回复力,驱使施压件42自容置结构41的第二侧41b向第一侧41a逐渐滑移。
71.请配合参阅图4e和图4f,于一实施例中,施压件42包括有滑移单元421和施压单元422,其中,滑移单元421可在容置结构41的第一侧41a和第二侧41b之间滑移,施压单元422分别连接滑移单元421和容置结构11的第二侧41b,并压设在输液袋9的上方,且施压单元422可在卷绕状态与平铺状态之间切换。
72.其中,弹性件43分别连接容置结构41的第一侧41a与滑移单元421,以驱使滑移单元421由容置结构41的第二侧41b向第一侧41a逐渐滑移,而令施压单元422逐渐由卷绕状态切换至平铺状态,借以在输液袋9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施加作用力,而驱使输液袋9中的液剂向输液口91移动。
73.可选地,弹性件43包括恒力弹簧(例如卷簧)。
74.可选地,施压单元422可包括卷帘。
75.第五实施例
76.图5a,5b示出了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装置5包括有弹性件51。
77.如图所示,弹性件51可呈卷绕状态,并可产生形变而形成不同的卷绕间隙。
78.输液袋9的至少一部分夹设于弹性件51的卷绕间隙中并外露输液口91,且弹性件51可根据输液袋9的当前体积而产生相应的形变,以形成不同的卷绕间隙,借以对输液袋9的至少一部分施加作用力而驱使输液袋9中的液剂向输液口91移动。
79.参考图5a,于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1为卷簧,其可产生弹性作用力,以根据输液袋9的当前体积而形成不同的卷绕间隙。
80.于本实施例中,随着输液袋9中的液剂逐渐减少,输液袋9的体积亦随之逐渐缩小,并借由弹性件51自身的弹性回复力,使得弹性件51所形成的卷绕间隙亦随之逐渐变小,借以对被夹设在卷绕间隙中的输液袋9的相对两侧施加作用力,以驱使输液袋9中的液剂向输液口91移动。
81.参考图5b,于另一实施例中,呈卷绕状态的弹性件51包括有邻近输液袋9的输液口91的自由端51b和相对于自由端51b的固定端51a,且输液装置5还包括有驱动轴52,其连接弹性件51的固定端51a,其中,驱动轴52可受力而周向旋转,以控制弹性件51形成不同的卷绕间隙。
82.例如,当图5b中的驱动轴52受力而沿顺时针方向周向旋转时,可使弹性件51所形成的卷绕间隙越来小,反之,当图5b中的驱动轴52受力而沿逆时针方向周向旋转时,可使弹性件51所形成的卷绕间隙越来大。
83.综上所述,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输液装置利用弹性件以根据输液袋的当前体积
而直接或间接地针对输液袋的至少一部分施加压力,从而驱使输液袋中的液剂朝输液口移动,借此,本技术可在无重力情境下为患者持续输液,以便于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行动自由,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84.再者,本技术的输液装置具有小巧便携的优点,以便于患者移动时携带,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使用感受。
8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