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评价方法

2022-09-01 08:39: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沥青混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2.我国修筑的高等级公路大多为沥青路面,沥青作为主要铺面原材料价格昂贵,依赖进口,集料、石矿大量开采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我国沥青路面已逐渐由以建为主转为建养并重,传统的铣刨重铺工艺会产生大量的rap旧料,旧料不能进行循环再生利用,会对经济、环境造成很大负担。废旧沥青混合料的高效循环再生利用,是我国固废资源化和路面再生养护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和迫切需求。
3.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高质量的道路养护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旧路面材料高效回收利用。目前,就地热再生和厂拌热再生是我国常用的两种热再生技术,但是就地和厂拌热再生技术中均存在新、旧沥青混溶不充分问题,减弱了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降低了热再生沥青路面的长期服役效果。在热再生沥青路面养护施工时,由于拌合时间较短,rap旧料的外层部分被新沥青包裹,新旧沥青之间存在界面过渡区,界面混溶程度难以判断,细观混溶机理不明确,阻碍了热再生沥青养护技术的效率进一步提升。
4.现有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研究集中于从宏观、细观、微观和分子四个层面来探索新旧沥青混溶的机理,未能提出精确度高的新旧沥青混溶程度的量化评价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6.鉴于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收集路面回收料,以获取旧沥青和rap旧料级配;确定新沥青和旧沥青比例,以制备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取所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逐层洗脱并分层抽提,获取逐层洗脱的再生沥青;将所述旧沥青和所述新沥青混溶并搅拌,获取完全混溶的再生沥青;分别测试所述旧沥青、所述新沥青、所述逐层洗脱的再生沥青和所述完全混溶的再生沥青,获取对数坐标下复数剪切模量曲线;计算所述复数剪切模量曲线的平均等值间距系数,以评价新旧沥青混溶程度。
8.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评价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获取旧沥青和rap旧料级配包括:铣铇旧沥青路面获取路面回收料,采用抽提、筛分获取旧沥青和rap旧料级配;抽提后的旧集料采用水洗筛分法,抽提后的旧沥青需要二次加热去除残留的三氯乙烯。
9.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评价方法的
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制备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包括:根据热再生施工工艺中的再生配比设计流程,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添加的新、旧料比例。
10.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评价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获取逐层洗脱的再生沥青包括:用不锈钢过滤网取所述热再生混合料,置于装有三氯乙烯溶液的洗脱器具中,进行逐层洗脱,利用高速旋转离心机和旋转蒸发仪分层抽提;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洗脱器具包括玻璃烧杯、不锈钢过滤网、玻璃搅拌棒和三氯乙烯溶液;所述不锈钢过滤网的筛孔尺寸为0.1mm;取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体积≤不锈钢过滤网容积的2/3;进行逐层洗脱时,洗脱层数n≥3,每次洗脱浸泡时长为10s。
11.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评价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获取对数坐标下复数剪切模量曲线包括:利用dsr动态剪切流变仪分别测试所述旧沥青、所述新沥青、所述逐层洗脱的再生沥青和所述完全混溶的再生沥青在多种温度下的复数剪切模量,以获取对数坐标下复数剪切模量曲线。
12.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评价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混溶并搅拌包括:搅拌温度>130℃,搅拌时间>10min。
13.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评价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平均等值间距系数包括:
14.计算对数坐标下复数剪切模量曲线的平均等值间距:
[0015][0016]
其中,为对数坐标下n层逐层洗脱的再生沥青与完全混溶的再生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曲线的平均等值间距,di为对数坐标下第i层逐层洗脱的再生沥青与完全混溶的再生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曲线等值间距;
[0017]
确定对数坐标下复数剪切模量曲线的平均等值间距取值范围:
[0018][0019]
其中,d

为对数坐标下新沥青与完全混溶的再生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曲线平均等值间距,d

为对数坐标下旧沥青与完全混溶的再生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曲线平均等值间距。
[0020]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评价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
[0021]
计算对数坐标下复数剪切模量曲线的平均等值间距系数λi:
[0022][0023]
由所述对数坐标下复数剪切模量曲线的平均等值间距取值范围,求得所述λi取值范围为0~1:
[0024][0025]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评价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评价新旧沥青混溶程度包括:根据平均等值间距系数的取值范围,将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沥青混溶程度以0.2为间隔幅度等分为五个水平,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0026]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评价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当平均等值间距系数λi∈[0,0.2]时,对应混溶程度为一级,代表新旧沥青接近完全混溶;当平均等值间距系数λi∈[0.8,1.0]时,对应混溶程度为五级,代表新旧沥青接近完全不混溶;所述平均等值间距系数等级越高,新旧沥青的混溶程度越差。
[002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选择可控性较大的沥青dsr流变性能试验进行混溶程度评价研究,进一步消除矿粉性质及掺量对试验精度的影响;从沥青层面探索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情况,给出适用于新旧沥青混溶程度评价的逐层洗脱室内试验过程;通过对动态剪切流变仪进行复数剪切模量流变试验,以实测的完全混溶的再生沥青复数剪切动态模量曲线为基准,计算对数坐标下复数剪切模量曲线的平均等值间距系数指标,以量化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程度的情况;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沥青混合料热再生养护技术中新旧沥青混溶程度无法精确量化表达的难题,为进一步提升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服役性能提供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002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9]
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于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0030]
图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于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评价方法的洗脱器具图;
[0031]
图3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于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评价方法的不锈钢过滤网图;
[0032]
图4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于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评价方法的新旧沥青混溶扩散程度示意图;
[0033]
图5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于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评价方法的平均等值间距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
[0035]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6]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37]
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38]
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的“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9]
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同样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或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0]
实施例1
[0041]
参照图1~5,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评价方法,包括:
[0042]
s1:收集路面回收料,以获取旧沥青和rap旧料级配。
[0043]
铣铇旧沥青路面获取路面回收料,采用抽提、筛分获取旧沥青和rap旧料级配;抽提后的旧集料采用水洗筛分法,抽提后的旧沥青需要二次加热去除残留的三氯乙烯。
[0044]
具体的,对旧沥青路面铣铇回收的rap旧料,采用抽提、筛分试验获取旧沥青和旧料级配;首先,将rap旧料放入120
±
5℃烘箱内加热至熔融状态,将其分散为颗粒状置于自动沥青混合料抽提仪中,并浸泡于三氯乙烯溶液中20min后进行抽提试验,加入400ml三氯乙烯溶液再次抽提,直至排出的滤液呈鹅黄色;将抽提的滤液置于高速旋转离心机中旋转15min,转速3000转/分钟,去除滤液中的矿粉,然后进行旋转蒸发沥青回收试验,获取的旧沥青用电炉加热并搅拌10min,去除残余三氯乙烯溶剂;将抽提后的rap旧料进行水洗筛分试验,得到相应的筛孔通过率,通过旧沥青、rap旧集料、矿粉计算旧料油石比。
[0045]
s2:确定新沥青和旧沥青比例,以制备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0046]
根据热再生施工工艺中的再生配比设计流程,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添加的新、旧料比例,制备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0047]
具体的,根据rap料级配和油石比选择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类型,按相应沥青混合料类型确定沥青型号;确定旧料掺配比率,通过调整各档新集料掺配比例,使再生沥青混合料
的级配接近目标级配,将新旧混合料比例转化为新沥青和旧沥青的比例,通过目标油石比、rap料掺量及旧料油石比确定需要添加的新沥青用量,设计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0048]
将新沥青放入163℃烘箱内加热至熔融状态,将rap料、新集料分别放入烘箱内加热至120
±
5℃保温4h待用,将拌锅a加热至175℃,将预热后的rap料放入拌锅拌合90s,保温待用;将拌锅b加热至175℃,将预热的粗细集料放于拌锅b拌合90s,加入熔融状态的新沥青拌合90s,然后加入预热后的矿粉拌合90s,得到新拌沥青混合料,将拌锅a中保温的rap料装入拌锅b拌合180s,制备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0049]
s3:取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逐层洗脱并分层抽提,获取逐层洗脱的再生沥青。
[0050]
用不锈钢过滤网取热再生混合料,置于装有三氯乙烯溶液的洗脱器具中,进行逐层洗脱,利用高速旋转离心机和旋转蒸发仪分层抽提,获取逐层洗脱的再生沥青。
[0051]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洗脱器具包括玻璃烧杯、不锈钢过滤网、玻璃搅拌棒和三氯乙烯溶液,见图2,图中

为不锈钢过滤网,

为三氯乙烯溶液,

为玻璃烧杯,

为玻璃搅拌棒,

为再生沥青混合料;见图3,不锈钢过滤网的筛孔尺寸为0.1mm;取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体积≤不锈钢过滤网容积的2/3;进行逐层洗脱时,洗脱层数n≥3,每次洗脱浸泡时长为10s。
[0052]
具体的,取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放入0.1mm筛孔的滤网,浸泡在三氯乙烯溶液中,浸泡时用玻璃棒搅拌使混合料与三氯乙烯完全接触,以10s为间隔逐层洗脱,洗脱层数n≥3,总共浸泡时间为10n s;将分层溶解的滤液用高速旋转离心沉淀机去除溶液中的矿粉,再通过旋转蒸发设备得到逐层洗脱的再生沥青,将电炉温度调整至163℃,加热搅拌至恒重,去除再生沥青中残留的三氯乙烯。
[0053]
本方法首次采用逐层洗脱的试验方法来分离旧料表面的沥青;如果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不均,采用逐层洗脱法可以很明显的分离出新沥青层、新旧沥青过渡区层以及旧集料表面包裹的旧沥青层,新旧沥青混溶扩散程度示意见图4。
[0054]
s4:将旧沥青和新沥青混溶并搅拌,获取完全混溶的再生沥青。
[0055]
搅拌温度>130℃,搅拌时间>10min。
[0056]
具体的,将旧沥青和新沥青分别放置在163℃的烘箱里加热至熔融状态,按比例混合,新旧沥青比例参照新、旧料掺配比率,用搅拌器搅拌15min直至新旧沥青完全混溶,获取完全混溶的再生沥青。
[0057]
s5:分别测试旧沥青、新沥青、逐层洗脱的再生沥青和完全混溶的再生沥青,获取对数坐标下复数剪切模量曲线。
[0058]
利用dsr动态剪切流变仪分别测试旧沥青、新沥青、逐层洗脱的再生沥青和完全混溶的再生沥青在多种温度下的复数剪切模量,以获取对数坐标下复数剪切模量曲线,见图5。
[0059]
s6:计算复数剪切模量曲线的平均等值间距系数,以评价新旧沥青混溶程度。
[0060]
计算对数坐标下复数剪切模量曲线的平均等值间距:
[0061][0062]
其中,为对数坐标下n层逐层洗脱的再生沥青与完全混溶的再生沥青的复数剪
切模量曲线的平均等值间距,di为对数坐标下第i层逐层洗脱的再生沥青与完全混溶的再生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曲线等值间距;
[0063]
确定对数坐标下复数剪切模量曲线的平均等值间距取值范围:
[0064][0065]
其中,d

为对数坐标下新沥青与完全混溶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曲线平均等值间距,d

为对数坐标下旧沥青与完全混溶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曲线平均等值间距。
[0066]
计算对数坐标下复数剪切模量曲线的平均等值间距系数λi:
[0067][0068]
由对数坐标下复数剪切模量曲线的平均等值间距取值范围,求得λi取值范围为0~1:
[0069][0070]
根据平均等值间距系数的取值范围,将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沥青混溶程度以0.2为间隔幅度等分为五个水平,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0071]
当平均等值间距系数λi∈[0,0.2]时,对应混溶程度为一级,代表新旧沥青接近完全混溶;当平均等值间距系数λi∈[0.8,1.0]时,对应混溶程度为五级,代表新旧沥青接近完全不混溶;
[0072]
平均等值间距系数等级越高,新旧沥青的混溶程度越差。
[0073]
实施例2
[0074]
为了对本方法中采用的技术效果加以验证说明,本实施例对本方法进行实验,以验证本方法所具有的真实效果。
[0075]
(1)rap旧料级配和油石比的确定
[0076]
本试验rap料采自扬州市宝应国省干线233路段的就地热铣铇沥青混合料,采用抽提、筛分试验获取旧沥青和rap旧料级配;首先,将热铣铇料放入120
±
5℃烘箱内加热至熔融状态,将其分散为颗粒状置于自动沥青混合料抽提仪中,并浸泡于三氯乙烯溶液中20min后进行抽提试验;待滤液排出后,加入400ml三氯乙烯溶液再次抽提,重复进行抽提试验,直至自动沥青混合料抽提仪排出的滤液呈鹅黄色;将抽提的滤液置于高速旋转离心机中旋转15min,转速3000转/分钟,去除滤液中的矿粉,然后进行旋转蒸发沥青回收试验,得到的沥青用电炉加热至163℃并用玻璃棒搅拌10min,直至沥青质量不变,去除残余的三氯乙烯;抽提后的rap料和矿粉进行水洗筛分试验,得到相应的筛孔通过率,得到的结果见表1,通过rap旧集料、矿粉和抽提的旧沥青,进行油石比计算。
[0077]
表1:旧料抽提试验结果。
[0078][0079]
对料场的矿料进行原材料筛分试验,得到1#、2#、3#、4#料和矿粉的筛孔通过率,见表2:
[0080]
表2:矿料筛分结果。
[0081][0082]
(2)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及制备
[0083]
rap料为sup-13级配,故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选定为sup-13,新沥青选用70#基质沥青,rap料的掺配比例为70%,根据马歇尔设计方法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获取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为4.67%,合成级配见表3;取3500grap料,1#料取540g,2#料取555g,3#料取75g,4#料取300g,矿粉取540g,放入烘箱内加热至120
±
5℃保温4h待用,新沥青放入163℃烘箱内加热至熔融状态;将拌锅a加热至175℃,将预热后的rap料放入拌锅拌合90s,保温待用;将拌锅b加热至175℃,将预热的粗细集料放于拌锅b拌合90s,加入76.7g沥青拌合90s,然后加入预热后的矿粉拌合90s,得到新拌沥青混合料,将拌锅a中保温的rap料装入拌锅b拌合180s,得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0084]
表3: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
[0085][0086]
(3)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逐层洗脱
[0087]
取再生沥青混合料放入0.1mm筛孔的滤网,使之浸泡在三氯乙烯溶液中,浸泡时用
玻璃棒搅拌使混合料与三氯乙烯完全接触,以10s为间隔,浸泡3次,总共浸泡时间为30s,将分层溶解的滤液用高速旋转离心沉淀机去除矿粉,再通过旋转蒸发设备得到逐层洗脱的沥青,将电炉温度调整至163℃,逐层洗脱的沥青经电炉加热搅拌至恒重,去除残留的三氯乙烯,得到逐层洗脱的再生沥青。
[0088]
(4)完全混溶再生沥青的制备
[0089]
将旧沥青和新沥青分别放置在163℃的烘箱里加热至熔融状态,取70g旧沥青、30g新沥青,用搅拌器搅拌15min直至新旧沥青完全混溶,搅拌时将沥青放于电炉之上保证沥青温度处于163℃,获取完全混溶的再生沥青。
[0090]
(5)新旧沥青及再生沥青流变参数确定
[0091]
将旧沥青、新沥青、逐层洗脱的热再生沥青和完全混溶的再生沥青加热至熔融状态下,浇筑试件,对其进行dsr试验,得到52~82℃的复数剪切模量见表4,获取对数坐标下复数剪切模量曲线。
[0092]
表4:不同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
[0093][0094]
(6)新旧沥青的混溶程度量化评价
[0095]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对数坐标下复数剪切模量曲线的平均等值间距系数:
[0096][0097]
对数坐标下复数剪切模量曲线的平均等值间距系数的计算结果见表5,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第1次洗脱沥青平均等值间距系数为0.25,第2次洗脱沥青平均等值间距系数为0.14,第3次洗脱沥青平均等值间距系数为0.46,3次洗脱总的平均等值间距系数为0.28。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扬州市宝应国省干线233路段的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新旧沥青混溶等级为2级,混溶程度良好。本方法也可以评价单次洗脱沥青的混溶程度,结果表明第1次洗脱沥青混溶等级为2级,第2次洗脱沥青混溶等级为1级,第3次洗脱沥青混溶等级为3级。
[0098]
表5:平均等值间距系数λi。
[0099]
再生沥青混合料第1次洗脱第2次洗脱第3次洗脱3次洗脱平均值平均等值间距系数0.250.140.460.28
[0100]
另采用红外光谱实验作为对比来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将旧沥青、新沥青、逐层洗
脱的再生沥青和完全混溶的再生沥青加热至熔融状态下,浇筑试样,并进行红外光谱实验,得到si即沥青的亚砜基指数,作为评价沥青混溶的指标。通过si值计算旧沥青流动率和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结果见表6:
[0101]
表6:逐层洗脱沥青的旧沥青流动率β和混溶程度η。
[0102][0103]
由表6可以得出第2次洗脱沥青混溶程度最好,其次是第1次洗脱沥青,而第3次洗脱沥青混溶程度最差;红外光谱实验和本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相同,因此本发明专利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新旧沥青混溶的评价方法具有很高的精确度。
[0104]
应当认识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由计算机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或者通过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来实现或实施。所述方法可以使用标准编程技术-包括配置有计算机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计算机程序中实现,其中如此配置的存储介质使得计算机以特定和预定义的方式操作——根据在具体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和附图。每个程序可以以高级过程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与计算机系统通信。然而,若需要,该程序可以以汇编或机器语言实现。在任何情况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或解释的语言。此外,为此目的该程序能够在编程的专用集成电路上运行。
[0105]
此外,可按任何合适的顺序来执行本文描述的过程的操作,除非本文另外指示或以其他方式明显地与上下文矛盾。本文描述的过程(或变型和/或其组合)可在配置有可执行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执行,并且可作为共同地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执行的代码(例如,可执行指令、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一个或多个应用)、由硬件或其组合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多个指令。
[0106]
进一步,所述方法可以在可操作地连接至合适的任何类型的计算平台中实现,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电脑、迷你计算机、主框架、工作站、网络或分布式计算环境、单独的或集成的计算机平台、或者与带电粒子工具或其它成像装置通信等等。本发明的各方面可以以存储在非暂时性存储介质或设备上的机器可读代码来实现,无论是可移动的还是集成至计算平台,如硬盘、光学读取和/或写入存储介质、ram、rom等,使得其可由可编程计算机读取,当存储介质或设备由计算机读取时可用于配置和操作计算机以执行在此所描述的过程。此外,机器可读代码,或其部分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当此类媒体包括结合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器实现上文所述步骤的指令或程序时,本文所述的发明包括这些和其他不同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和技术编程时,本发明还包括计算机本身。计算机程序能够应用于输入数据以执行本文所述的功能,从而转换输入数据以生成存储至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输出数据。输出信息还可以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如显示器。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转换的数据表示物理和有形的对象,包括显示器上产生的物理和有形对象的特定视觉描绘。
[0107]
如在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组件”、“模块”、“系统”等等旨在指代计算机相关实体,该计算机相关实体可以是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结合、软件或者运行中的软件。例
如,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处理、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中的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作为示例,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该计算设备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存在于执行中的过程和/或线程中,并且组件可以位于一个计算机中以及/或者分布在两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组件能够从在其上具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执行。这些组件可以通过诸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一个组件的数据,该组件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个组件进行交互和/或以信号的方式通过诸如互联网之类的网络与其它系统进行交互)的信号,以本地和/或远程过程的方式进行通信。
[0108]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