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大豆种质资源高效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1 04:52: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大豆种质资源高效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遗传育种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各种各样的农作物进行培育,从而针对这些农作物进行遗传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改进作物水平。
3.现有技术中,育种一般将种子种植在外部的田地中,但是外部探底中的环境不可控制,因此,不便于根据实验要求对环境进行调节,所以需要设计用于大豆种质资源高效培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环境不能根据需要调节的问题,而提出的用于大豆种质资源高效培育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用于大豆种质资源高效培育装置,包括底座,还包括:套接在所述底座顶部的透明罩;所述底座从上之下依次开设有用于存放土壤的种植槽、安装腔和蓄水腔;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腔顶部的电加热板;所述透明罩的顶开设有分水槽,所述分水槽上开设有与透明罩内部连通的分流孔,所述分水槽上固定连接有中转箱,所述中转箱的侧壁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分水槽相连通的扁平的排水槽,所述中转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导流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侧壁上的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设置有用于将蓄水腔内的水送入中转箱内的送水机构。
7.为了便于为豆苗施水,优选地,所述送水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箱内的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水管与中转箱相连通,所述活塞筒的输入端通过第二水管与蓄水腔相连通,所述活塞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上转动连接有曲柄,所述安装箱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曲柄往复移动的驱动部。
8.为了便于使曲柄往复移动,优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箱内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曲轴,所述曲轴与曲柄转动相连。
9.为了便于将安装腔内的热量送入透明罩内,优选地,所述安装腔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转轴通过齿轮组与所述驱动轴同步相连,所述安装腔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孔,所述透明罩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分流箱,所述分流箱上固定连接有延伸至透明罩外的管接头,所述安装腔的排气口固定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的输出端卡接在管接头上。
10.为了便与实时监测土壤的温度与湿度,优选地,所述透明罩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的感应端插接在土壤内。
11.为了便于自动控制透明罩内的温度与湿度,优选地,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固定连接
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固定连接一体机电脑,所述电机和所述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和电加热板均与一体机电脑信号连接。
12.为了便于使送水机构与扇叶分开工作,优选地,所述曲轴与驱动轴之间设置有棘轮机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大豆种质资源高效培育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土壤的温度与湿度,从而实验种子在各个环境下的生长情况,从而得到更准确的实验数据,然后通过该数据调节土壤湿度与土壤温度,使该土壤的环境达到该种子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从而提高培育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大豆种质资源高效培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大豆种质资源高效培育装置的主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大豆种质资源高效培育装置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大豆种质资源高效培育装置图2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大豆种质资源高效培育装置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00、底座;101、蓄水腔;102、安装腔;103、种植槽;105、电加热板;200、透明罩;201、分水槽;202、分流孔;203、中转箱;204、排水槽;205、导流板;300、安装箱;301、电机;302、驱动轴;303、曲轴;3031、棘轮机构;304、齿轮组;305、活塞筒;306、活塞板;307、曲柄;308、第一水管;309、第二水管;400、安装盒;401、一体机电脑;500、转轴;501、扇叶;502、气管;503、分流箱;504、管接头;601、土壤温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实施例:参照图1-图5,用于大豆种质资源高效培育装置,包括底座100,还包括:套接在底座100顶部的透明罩200;底座100从上之下依次开设有用于存放土壤的种植槽103、安装腔102和蓄水腔101;固定连接在安装腔102顶部的电加热板105;透明罩200的顶开设有分水槽201,分水槽201上开设有与透明罩200内部连通的分流孔202,分水槽201上固定连接有中转箱203,中转箱203的侧壁底部开设有与分水槽201相连通的扁平的排水槽204,中转
箱2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导流板205;固定连接在底座100侧壁上的安装箱300,安装箱300内设置有用于将蓄水腔101内的水送入中转箱203内的送水机构。
24.为电加热板105通电,电加热板105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并将热量通过安装腔102与种植槽103之间的隔板将热量倒入种植槽103内部的泥土中,从而模拟地热,为种子或者生长期的植物以及成熟的植物提供相应的地热环境,通过送水机构将蓄水腔101内的水送入中转箱203内,水在中转箱203内向四周逸散,然后通过扁平排水槽204排入分水槽201内,使其通过分流孔202落入种植槽103内,从而模拟降雨为种植槽103内部的土壤补水,需要说明的是,透明罩200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玻璃罩,更进一步的是,还可以在透明罩200上安装植物补光灯模拟光照(图中未显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控制土壤的温度与湿度,从而为种子生长提供所需的条件,从而提高培育效果,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土壤的温度以及湿度得出该种子在各个环境中的成活率以及结果率的实验数据,从而找出最佳的种植所需的环境数据,从而提高作物的结果率。
25.参照图2和图3,送水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箱300内的活塞筒305,活塞筒305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水管308与中转箱203相连通,活塞筒305的输入端通过第二水管309与蓄水腔101相连通,活塞筒305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306,活塞板306上转动连接有曲柄307,安装箱300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曲柄307往复移动的驱动部,驱动部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箱300内的电机301,电机3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302,驱动轴302上设置有曲轴303,曲轴303与曲柄307转动相连,曲轴303与驱动轴302之间设置有棘轮机构3031。
26.启动电机301,使电机301的输出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使驱动轴302转动,驱动轴302通过棘轮机构3031使曲轴303转动(在此不做赘述),曲轴303通过曲柄307使活塞板306在活塞筒305内往复滑动,使活塞筒305内往复产生正压和负压,负压通过第二水管309将蓄水腔101内的水吸入活塞筒305内,正压通过第一水管308将活塞筒305内的水送入中转箱203内,从而使水通过分流孔202落入种植槽103内,从而模拟降雨,通过控制降水量来将土壤调节至种子发芽生长所需的最佳湿度。
27.参照图2和图3,安装腔102内转动连接有转轴500,转轴500上固定连接有扇叶501,转轴500通过齿轮组304与驱动轴302同步相连,安装腔102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孔,透明罩200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分流箱503,分流箱503上固定连接有延伸至透明罩200外的管接头504,安装腔102的排气口固定连接有气管502,气管502的输出端卡接在管接头504上。
28.驱动轴302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与使送水机构工作的转向相反),在棘轮机构3031的作用下,曲轴303不转动,驱动轴302通过齿轮组304使转轴500转动,转轴500使扇叶501转动,扇叶501转动通过进气孔吸取外部空气,然后吹向安装腔102内,将吸收了电加热板105热量的空气通过气管502将温热空气送入透明罩200内,以此控制透明罩200内部的温度,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电加热板105设有两个,其中一个电加热板105的发热面与安装腔102和种植槽103之间的夹板向贴,另一个电加热板105的发热面面向扇叶501。
29.参照图2和图3,透明罩200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土壤温湿度传感器601,土壤温湿度传感器601的感应端插接在土壤内,安装箱30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盒400,安装盒400内固定连接一体机电脑401,电机301和土壤温湿度传感器601和电加热板105均与一体机电脑401信号连接。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土壤温湿度传感器601检测土壤中的温度和湿度,并将土壤
温度与湿度的实时数据传送至一体机电脑401中,一体机电脑401内的对比模块对预设的土壤所需的温度与湿度的数据与土壤中的温度与湿度的实时数据进行对比,当实时数据小于预设数据时,一体机电脑401内部的控制模块控制电机301或者电加热板105工作,增加土壤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31.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