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四指马鲅的高位池生态育苗方法

2022-09-01 04:49: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海水鱼类种苗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四指马鲅的高位池生态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2.四指马鲅是马鲅科、四指马鲅属鱼类。体延长而侧扁。为暖温性海产鱼类,具广盐性,在淡水、咸淡水和海水环境中均可生活。喜栖于沙底或泥底,水深23米以内沿岸浅水区和河口,亦进入河流下游江段。食性杂,主要摄食底栖生物。幼鱼在河口栖息,以枝角类、桡足类、端足类和等足类等无脊椎动物为食;体长50毫米的幼角以箭虫、头足类虾的幼体和多毛类为食。
3.由于四指马鲅的应激反应,使得四指马鲅的鱼苗通常在转运期间或者放入高位池内1-2天内死亡超过30%,对养殖户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因此发明了一种四指马鲅的高位池生态育苗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指马鲅的高位池生态育苗方法,解决了四指马鲅鱼苗在转运期间因为应激反应而导致存活率偏低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四指马鲅的高位池生态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步骤一:高位池建设
9.建设面积1-3亩、底部向中心倾斜且铺设水产养殖薄膜的高位池,在抽入海水后向对水体进行育肥,高位池的平均水位为2m,在距离水面0.5m和1.8m处进行双高度增氧,使高位池的溶氧量有上到下呈现由低到高的梯度,在高位池0.5高度处安装进水口;
10.步骤二:四指马鲅孵化
11.在四指马鲅的鱼苗孵化地在孵化中期将鱼苗孵化地对应的孵化池的溶氧量增加千分之五,并按中期到后期的孵化时间均匀将水温下降2摄氏度,在孵化后保持水温恒定,之后投喂渔液肽美增强四指马鲅鱼苗的免疫能力;
12.步骤三:鱼苗运输
13.在运输前1-2天停止投喂,并使用无节尼龙密网捕捞在孵化池内进行捕捞,收网时形成一个网囊,并在孵化池内转入充氧双层鱼苗袋内,之后将充氧双层鱼苗袋需平稳、恒温运送到高位池;
14.步骤四:放养前适应
15.将充氧双层鱼苗袋开袋加入渔液肽美并将充氧双层鱼苗袋内的充氧量降为95%,在20分钟后将充氧量降为92%,并将充氧双层鱼苗袋从高位池水的1.8m水位处在10分钟内
匀速下降到1.2m处;
16.步骤五:鱼苗放养
17.在充氧双层鱼苗袋内水温与高位池内水温温差1摄氏度范围时开袋,由鱼苗自由游到高位池内,在经过12小时后将充氧双层鱼苗袋取出。
18.优选的,所述高位池的溶氧量的梯度范围为6.5-8.2mg/l。
19.优选的,所述高位池的建设场地选择昼夜温差小于5摄氏度的自然盆地或人工盆地,所述高位池距离四指马鲅的鱼苗孵化地的距离小于20公里。
20.优选的,所述充氧双层鱼苗袋按每袋250-350尾/袋装,所述充氧双层鱼苗袋在抽出空气后充入纯氧再完成包装。
21.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在12小时内缓慢将充氧双层鱼苗袋的充氧量下降到55%。
22.优选的,所述鱼苗孵化对应的孵化池的水温与高位池的水温温差不超过3摄氏度。
23.优选的,所述高位池中每亩的放养量为6000-10000尾。
24.(三)有益效果
2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指马鲅的高位池生态育苗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6.本发明中,通过四指马鲅孵化过程中的内容,可以提高鱼苗的耐低温以及免疫能力,通过四指马鲅孵化、放养前适应和鱼苗放养对应的过程的配合可以减少运输和放入高位池时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存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
2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四指马鲅的高位池生态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步骤一:高位池建设
31.建设面积1-3亩、底部向中心倾斜且铺设水产养殖薄膜的高位池,在抽入海水后向对水体进行育肥,高位池的平均水位为2m,在距离水面0.5m和1.8m处进行双高度增氧,使高位池的溶氧量有上到下呈现由低到高的梯度,对应的溶氧量梯度范围为6.5-8.2mg/l,在高位池0.5高度处安装进水口,在将海水抽入后,在高位池内水的作用,高位池内的水温变化范围在1.5摄氏度范围内,同时也保证了溶氧量梯度的基本不变,适合四指马鲅鱼苗的存活,在高位池底部排水时可以将沉到水底的排泄物排出,进而实现高位池内的水的净化,在四指马鲅鱼苗的食物:枝角类、桡足类、端足类和等足类等无脊椎动物、体长50毫米的幼角以箭虫、头足类虾的幼体和多毛类随海水进入高位池内后,可以在溶氧量梯度的水体内生存繁殖,也方便四指马鲅鱼苗在捕食时适应多种溶氧量环境,有利于促进鳃的发育;
32.步骤二:四指马鲅孵化
33.在四指马鲅的鱼苗孵化地在孵化中期将鱼苗孵化地对应的孵化池的溶氧量增加千分之五,并按中期到后期的孵化时间均匀将水温下降2摄氏度,通过缓慢降温,使得鱼苗孵化后具有一定的低温适应能力,由于温度下降范围比较小,因此对孵化率影响也较小,即
孵化率依旧可达到92%,在孵化后保持水温恒定,之后投喂渔液肽美增强四指马鲅鱼苗的免疫能力;
34.步骤三:鱼苗运输
35.在运输前1-2天停止投喂,并使用无节尼龙密网捕捞在孵化池内进行捕捞,收网时形成一个网囊,并在孵化池内转入充氧双层鱼苗袋内,充氧双层鱼苗袋按每袋250-350尾/袋装,充氧双层鱼苗袋在抽出空气后充入纯氧再完成包装,之后将充氧双层鱼苗袋需平稳、恒温运送到高位池,通过运输前的停止投喂可以减少运输期间的排泄,而运输前以渔液肽美为主要饲喂原料,因此鱼苗在充氧双层鱼苗袋内依旧可以保证充足的活性;
36.步骤四:放养前适应
37.将充氧双层鱼苗袋开袋加入渔液肽美并将充氧双层鱼苗袋内的充氧量降为95%,在20分钟后将充氧量降为92%,并将充氧双层鱼苗袋从高位池水的1.8m水位处在10分钟内匀速下降到1.2m处,这样可以减缓鱼苗进入高位池水时的应激反应;
38.步骤五:鱼苗放养
39.在充氧双层鱼苗袋内水温与高位池内水温温差1摄氏度范围时开袋,由鱼苗自由游到高位池内,在经过12小时后将充氧双层鱼苗袋取出,在12小时的时间范围内缓慢将充氧双层鱼苗袋的充氧量下降到55%,高位池中每亩的放养量为6000-10000尾。
40.高位池的建设场地选择昼夜温差小于5摄氏度的自然盆地或人工盆地,高位池距离四指马鲅的鱼苗孵化地的距离小于20公里。
41.鱼苗孵化对应的孵化池的水温与高位池的水温温差不超过3摄氏度。
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四指马鲅的高位池生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高位池建设建设面积1-3亩、底部向中心倾斜且铺设水产养殖薄膜的高位池,在抽入海水后向对水体进行育肥,高位池的平均水位为2m,在距离水面0.5m和1.8m处进行双高度增氧,使高位池的溶氧量有上到下呈现由低到高的梯度,在高位池0.5高度处安装进水口;步骤二:四指马鲅孵化在四指马鲅的鱼苗孵化地在孵化中期将鱼苗孵化地对应的孵化池的溶氧量增加千分之五,并按中期到后期的孵化时间均匀将水温下降2摄氏度,在孵化后保持水温恒定,之后投喂渔液肽美增强四指马鲅鱼苗的免疫能力;步骤三:鱼苗运输在运输前1-2天停止投喂,并使用无节尼龙密网捕捞在孵化池内进行捕捞,收网时形成一个网囊,并在孵化池内转入充氧双层鱼苗袋内,之后将充氧双层鱼苗袋需平稳、恒温运送到高位池;步骤四:放养前适应将充氧双层鱼苗袋开袋加入渔液肽美并将充氧双层鱼苗袋内的充氧量降为95%,在20分钟后将充氧量降为92%,并将充氧双层鱼苗袋从高位池水的1.8m水位处在10分钟内匀速下降到1.2m处;步骤五:鱼苗放养在充氧双层鱼苗袋内水温与高位池内水温温差1摄氏度范围时开袋,由鱼苗自由游到高位池内,在经过12小时后将充氧双层鱼苗袋取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指马鲅的高位池生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池的溶氧量的梯度范围为6.5-8.2mg/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指马鲅的高位池生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池的建设场地选择昼夜温差小于5摄氏度的自然盆地或人工盆地,所述高位池距离四指马鲅的鱼苗孵化地的距离小于20公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指马鲅的高位池生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氧双层鱼苗袋按每袋250-350尾/袋装,所述充氧双层鱼苗袋在抽出空气后充入纯氧再完成包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指马鲅的高位池生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在12小时内缓慢将充氧双层鱼苗袋的充氧量下降到5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指马鲅的高位池生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苗孵化对应的孵化池的水温与高位池的水温温差不超过3摄氏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指马鲅的高位池生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池中每亩的放养量为6000-10000尾。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四指马鲅的高位池生态育苗方法,涉及海水鱼类种苗培育技术领域。该四指马鲅的高位池生态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高位池建设;步骤二,四指马鲅孵化;步骤三,鱼苗运输;步骤四,放养前适应;步骤五、鱼苗放养。通过四指马鲅孵化过程中的内容,可以提高鱼苗的耐低温以及免疫能力,通过四指马鲅孵化、放养前适应和鱼苗放养对应的过程的配合可以减少运输和放入高位池时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存活率。有利于提高存活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良 黄建盛 施钢 吴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海洋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7.05
技术公布日:2022/8/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