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模块式铁路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2022-08-31 04:33: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屏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式铁路声屏障。


背景技术:

2.铁路网的日趋完善给人们交通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噪声污染对铁路沿线周边居民的工作、生活造成了极大不良影响,利用声屏障对铁路噪声进行隔离吸收是防止噪声污染主要的措施之一。现有的铁路声屏障一般主要由整体式隔声板和吸声材料构成,通过配套h钢立柱、连接螺栓、橡胶条、角钢等配件进行连接安装。
3.如专利号为cn208869959u中介绍的声屏障装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相邻两隔音板共同围合形成出风口,可以形成风导流的通道,从而可以使得作用在声屏障装置上的风载荷减小,从而使得结构受力更小,结构更加稳定,另外,通过相邻两隔音板共同围合形成出风口,可以减轻隔音板的重量,同时减少制作隔音板的材料,提高装配和运输效率,降低成本。最后,隔音板层叠设置可以使得声屏障装置更加有层次感,更加美观。
4.现有的一些模块式铁路声屏障有以下缺陷:
5.1、目前模块式铁路声屏障结构笨重、配件多,对声屏障的安装、拆卸、运输、维护带来了不便,在遇到应急事件时,也难以及时抢修;
6.2、目前模块式铁路声屏障一旦建成,功能便已固定,难以增加或修改声屏障功能,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对声屏障的新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模块式铁路声屏障。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式铁路声屏障,包括混凝土地梁,所述混凝土地梁的上表面设置有混凝土地梁插孔,所述混凝土地梁插孔的上表面设置有吸隔声模块;
9.所述吸隔声模块的数量为多个且阵列分布,左侧第一所述吸隔声模块的左表面设置有左侧板右侧第一所述吸隔声模块的右表面设置有右侧板,上侧第一所述吸隔声模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多功能模块插头,所述多功能模块插头的上表面设置有功能模块。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吸隔声模块包括吸隔声模块滑块、吸隔声模块滑槽、吸隔声模块插头、吸隔声模块插孔。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吸隔声模块滑块与吸隔声模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隔声模块滑槽位于吸隔声模块左表面。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吸隔声模块插孔位于吸隔声模块的上表面,所述吸隔声模块插头与吸隔声模
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左侧板、右侧板的下表面与混凝土地梁接触,所述左侧板的右表面设置有左侧板滑块,所述右侧板的左表面设置有右侧板滑槽,所述多功能模块插头的数量为两个且左右分布。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封顶模块,所述封顶模块包括封顶,所述封顶的下表面与多功能模块插头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1.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景观生态模块,所述景观生态模块由种植箱、排水孔组成,所述种植箱的下表面与多功能模块插头固定连接,所述排水孔位于种植箱的侧表面。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3.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吸隔声效果增强模块,所述吸隔声效果增强模块的内部设置有干扰器。
2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模块式铁路声屏障,通过设计若个相同尺寸的吸隔声模块通过滑动燕尾榫及管脚榫的方式实现了无缝连接,取消了传统声屏障中h钢立柱、连接螺栓、橡胶条、角钢等配件,同时可根据用户所需长度及高度。
26.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模块式铁路声屏障,采用若干个吸隔声模块自由拼接成不同高度及长度的声屏障;在声屏障的两侧利用左侧板及右侧板进行包边,加强了声屏障的抗风强度及美观性。
27.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模块式铁路声屏障,在声屏障的上部可根据用户所需选配不同的顶部功能模块实现声屏障功能增强。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模块式铁路声屏障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实施例1中吸隔声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实施例1中混凝土地梁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实施例1中左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实施例1中右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实施例1中顶部功能模块中封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种模块式铁路声屏障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实施例2中顶部功能模块中景观生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一种模块式铁路声屏障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实施例3中顶部功能模块中吸隔声效果增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8.图例说明:
39.1、混凝土地梁;101、混凝土地梁插孔;2、吸隔声模块;201、吸隔声模块滑块;202、吸隔声模块滑槽;203、吸隔声模块插头;204、吸隔声模块插孔;3、左侧板;301、左侧板滑块;4、右侧板;401、右侧板滑槽;5、封顶模块;501、多功能模块插头;502、封顶;6、景观生态模
块;601、种植箱;602、排水孔;7、吸隔声效果增强模块;701、干扰器。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实施例一:
42.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块式铁路声屏障:包括混凝土地梁1,用于对上侧的装置进行支撑,混凝土地梁1的上表面设置有混凝土地梁插孔101,混凝土地梁插孔101的上表面设置有吸隔声模块2,吸隔声模块2的数量为多个且阵列分布,用于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装置的高度,左侧第一吸隔声模块2的左表面设置有左侧板3右侧第一吸隔声模块2的右表面设置有右侧板4,用于增加美观性,相邻两个吸隔声模块2之间,左右侧通过滑动燕尾榫结构连接,上下侧通过管脚榫结构连接,不需螺丝固定即可实现相邻吸隔声模块2的无缝连接,吸隔声模块2包括吸隔声模块滑块201、吸隔声模块滑槽202、吸隔声模块插头203、吸隔声模块插孔204,吸隔声模块滑块201与吸隔声模块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吸隔声模块滑槽202位于吸隔声模块2左表面,吸隔声模块插孔204位于吸隔声模块2的上表面,吸隔声模块插头203与吸隔声模块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吸隔声模块2通过管脚榫结构实现与混凝土地梁1的无缝连接,左侧板3与右侧板4通过滑动燕尾榫结构与拼接好的吸隔声模块2整体连接。
43.左侧板3、右侧板4的下表面与混凝土地梁1接触,左侧板3的右表面设置有左侧板滑块301,右侧板4的左表面设置有右侧板滑槽401,多功能模块插头501的数量为两个且左右分布,上侧第一吸隔声模块2的上表面设置有多功能模块插头501,多功能模块插头501与吸隔声模块插孔深度204相同,避免产生漏水,多功能模块插头501的上表面设置有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包括封顶模块5,封顶模块5包括封顶502,封顶502的下表面与多功能模块插头5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44.实施例二:
45.参照图2-5、图7-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块式铁路声屏障:包括混凝土地梁1,用于对上侧的装置进行支撑,混凝土地梁1的上表面设置有混凝土地梁插孔101,混凝土地梁插孔101的上表面设置有吸隔声模块2,吸隔声模块2的数量为多个且阵列分布,用于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装置的高度,左侧第一吸隔声模块2的左表面设置有左侧板3右侧第一吸隔声模块2的右表面设置有右侧板4,用于增加美观性,相邻两个吸隔声模块2之间,左右侧通过滑动燕尾榫结构连接,上下侧通过管脚榫结构连接,不需螺丝固定即可实现相邻吸隔声模块2的无缝连接,吸隔声模块2包括吸隔声模块滑块201、吸隔声模块滑槽202、吸隔声模块插头203、吸隔声模块插孔204,吸隔声模块滑块201与吸隔声模块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吸隔声模块滑槽202位于吸隔声模块2左表面,吸隔声模块插孔204位于吸隔声模块2的上表面,吸隔声模块插头203与吸隔声模块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吸隔声模块2通过管脚榫结构实现与混凝土地梁1的无缝连接,左侧板3与右侧板4通过滑动燕尾榫结构与拼接好的吸隔声模块2整体连接。
46.左侧板3、右侧板4的下表面与混凝土地梁1接触,左侧板3的右表面设置有左侧板滑块301,右侧板4的左表面设置有右侧板滑槽401,多功能模块插头501的数量为两个且左右分布,上侧第一吸隔声模块2的上表面设置有多功能模块插头501,多功能模块插头501与吸隔声模块插孔深度204相同,避免产生漏水,多功能模块插头501的上表面设置有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包括景观生态模块6,景观生态模块6由种植箱601、排水孔602组成,种植箱601的下表面与多功能模块插头501固定连接,排水孔602位于种植箱601的侧表面。
47.实施例三:
48.参照图2-5、图9-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块式铁路声屏障:包括混凝土地梁1,用于对上侧的装置进行支撑,混凝土地梁1的上表面设置有混凝土地梁插孔101,混凝土地梁插孔101的上表面设置有吸隔声模块2,吸隔声模块2的数量为多个且阵列分布,用于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装置的高度,左侧第一吸隔声模块2的左表面设置有左侧板3右侧第一吸隔声模块2的右表面设置有右侧板4,用于增加美观性,相邻两个吸隔声模块2之间,左右侧通过滑动燕尾榫结构连接,上下侧通过管脚榫结构连接,不需螺丝固定即可实现相邻吸隔声模块2的无缝连接,吸隔声模块2包括吸隔声模块滑块201、吸隔声模块滑槽202、吸隔声模块插头203、吸隔声模块插孔204,吸隔声模块滑块201与吸隔声模块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吸隔声模块滑槽202位于吸隔声模块2左表面,吸隔声模块插孔204位于吸隔声模块2的上表面,吸隔声模块插头203与吸隔声模块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吸隔声模块2通过管脚榫结构实现与混凝土地梁1的无缝连接,左侧板3与右侧板4通过滑动燕尾榫结构与拼接好的吸隔声模块2整体连接。
49.左侧板3、右侧板4的下表面与混凝土地梁1接触,左侧板3的右表面设置有左侧板滑块301,右侧板4的左表面设置有右侧板滑槽401,多功能模块插头501的数量为两个且左右分布,上侧第一吸隔声模块2的上表面设置有多功能模块插头501,多功能模块插头501与吸隔声模块插孔深度204相同,避免产生漏水,多功能模块插头501的上表面设置有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包括吸隔声效果增强模块7,吸隔声效果增强模块7的内部设置有干扰器701。
50.工作原理:将混凝土地梁1安装在适当的位置,并根据需要安装对应数量的吸隔声模块2,根据并通过左侧板3与右侧板4与吸隔声模块2的侧表面进行固定,根据需要选择在多功能模块插头501的上侧安装封顶模块5、景观生态模块6或吸隔声效果增强模块7。
5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