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有机肥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8-28 00:44: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lh-1 使用 na 培养基活化,微白黄链霉菌 g-1 使用 pda 培养基活化;活化后的菌株接入液体培养基进行扩繁培养, 解淀粉芽孢杆菌 cm3 和解淀粉芽孢杆菌 lh-1 培养条件为 30 ℃、200 r/min,发酵 36 h;微白黄链霉菌 g-1 培养条件为 30 ℃、200 r/min,发酵 48 h。
7.优选的,步骤二中:发酵罐具体包括:发酵罐壳体,所述发酵罐壳体外壁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上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发酵罐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发酵罐壳体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转动连接有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贯穿发酵罐壳体顶部与发酵罐壳体内相通,所述发酵罐壳体顶端设有排气口、进料口,所述排气口、进料口与发酵罐壳体内相通,所述中心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扇叶,所述发酵罐壳体底部连通有出料口,所述中心转轴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所述发酵罐壳体底部设有气腔,所述气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下端面设有多个上齿,所述第二转盘上端面设有多个下齿,所述上齿、下齿相匹配且一一对应,所述发酵罐壳体内设有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与气腔相通,所述进气腔内设有第一单向气阀,所述第二转盘上设有第二单向气阀,所述进气腔通过气腔、第二单向气阀与发酵罐壳体内相通,所述气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转盘、气腔内壁上。
8.优选的,所述第二转盘侧壁设有四个滑槽,所述每个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每个所述活动板远离第二转盘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板,每个所述刮板滑动连接在发酵罐壳体内壁上。
9.优选的,所述第二转盘与气腔接触面设有密封o型圈。
10.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用复合菌剂发酵酒糟生产生物有机肥并对其肥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已经完全腐熟;盆栽试验表明,相较于其他处理,施加生物有机肥后,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类群和放线菌类群数量显著提高而真菌类群数量降低,生物有机肥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环境,提高了植株的抗氧化保护酶活性,植株长势明显优于对照组,肥效显著;2、本方案所使用发酵罐可在发酵搅拌过程中自动注氧,氧气由底部注入,提高了发酵效率,同时控制电机反向转动时,可带动发酵罐壳体内壁上的刮板转动,将粘附于内壁的发酵原料刮下,实现对内壁的清洁。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发酵罐清洁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发酵罐注氧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发明图2中b部分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连接图。
12.图中:101、发酵罐壳体;102、排气口;103、进料口;104、出料口;105、套环;106、支脚;107、固定架;108、电机;109、中心转轴;201、搅拌扇叶;202、刮板;203、活动板;204、气腔;205、第一转盘;206、第二转盘;207、弹簧;208、进气腔;209、第一单向气阀;301、第二单向气阀;302、滑槽;303、上齿;304、下齿。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肥生产工艺,包括粪污,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粪污经过沼气发酵,取沼渣;步骤二:沼渣混合谷壳、秸秆、糠进行搅拌,放入发酵罐中,48小时内线性的将罐体内温度升到45摄氏度,升温过程保持匀速搅拌,同时保证通风,气体通过除臭装置处理之后排放;步骤三:在5天内线性的将罐体内温度从45摄氏度升到65摄氏度,同时保持匀速搅拌,与通风;步骤四:2天内将罐体内温度从65摄氏度线性的降低到40摄氏度,同时保持匀速搅拌与通风;步骤五:罐体内温度保持40摄氏度24小时,保证通风与匀速搅拌;步骤六:将解淀粉芽孢杆菌 cm3、解淀粉芽孢杆菌 lh-1 与微白黄链霉菌 g-13种菌悬液按 1∶1∶2的比例混合均匀, 然后按 3%(v/w)的接种量接种到酒糟中混匀,在低于 45 摄氏度的条件下发酵 8天,总菌量> 109 cfu/g 备用;步骤七:步骤五中的物料与步骤六中的酒糟同时放入石灰粉0.9%,混合,取出后堆肥三天。
15.具体的,步骤二中:沼渣、谷壳、秸秆、糠混合质量份数为:沼渣50-60份、谷壳80-90份、秸秆15-20份、糠30-40份,步骤二中:转速为50转每分钟,步骤七中:酒糟为30质量份,步骤七中:堆肥温度控制在28摄氏度到36摄氏度,步骤二中:谷壳、秸秆、糠经过处理为碎末状,步骤六中:的微生物菌接入斜面培养基活化, 解淀粉芽孢杆菌 cm3 和解淀粉芽孢杆菌 lh-1 使用 na 培养基活化,微白黄链霉菌 g-1 使用 pda 培养基活化;活化后的菌株接入液体培养基进行扩繁培养, 解淀粉芽孢杆菌 cm3 和解淀粉芽孢杆菌 lh-1 培养条件为 30 ℃、200 r/min,发酵 36 h;微白黄链霉菌 g-1 培养条件为 30 ℃、200 r/min,发酵 48 h。
16.具体的,步骤二中:发酵罐具体包括:发酵罐壳体101,所述发酵罐壳体101外壁固定连接有套环105,所述套环105上固定连接有支脚106,所述发酵罐壳体101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07,所述发酵罐壳体101通过固定架107固定连接有电机108,所述电机108上转动连接有中心转轴109,所述中心转轴109贯穿发酵罐壳体101顶部与发酵罐壳体101内相通,所述发酵罐壳体101顶端设有排气口102、进料口103,所述排气口102、进料口103与发酵罐壳体101内相通,所述中心转轴109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扇叶201,所述发酵罐壳体101底部连通有出料口104,所述中心转轴109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205,所述发酵罐壳体101底部设有气腔204,所述气腔204内滑动连接有第二转盘206,所述第一转盘205下端面设有多个上齿303,所述第二转盘206上端面设有多个下齿304,所述上齿303、下齿304相匹配且一一对应,所述发酵罐壳体101内设有进气腔208,所述进气腔208与气腔204相通,所述进气腔208内设有第一单向气阀209,所述第二转盘206上设有第二单向气阀301,所述进气腔208
通过气腔204、第二单向气阀301与发酵罐壳体101内相通,所述气腔204内设有弹簧207,所述弹簧20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转盘206、气腔204内壁上。
17.具体的,所述第二转盘206侧壁设有四个滑槽302,所述每个滑槽302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动板203,每个所述活动板203远离第二转盘206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板202,每个所述刮板202滑动连接在发酵罐壳体101内壁上。
18.具体的,所述第二转盘206与气腔204接触面设有密封o型圈。
19.实施例:在营养钵(装土 300 g)中 进行黄瓜育苗,待出苗后将黄瓜苗移栽入盆钵(装土 10 kg)中进行培养。试验设计为 3 个试验组,每组分 为 3 个试验小区,共 9 个试验小区(完全随机分布), 每个试验小区内放置盆钵 30 个:(1)对照组(ck), 不添加任何肥料;(2)试验组 1(t1)以 2%(w/w) 的施入量向土壤中添加自然放置的清香型白酒糟并 混合均匀;(3)试验组 2(t2)以 2%(w/w)的施入 量向土壤中添加经二次发酵的清香型白酒糟生物有 机肥并混合均匀。筛选均一度好的黄瓜种子,一粒黄 瓜种子穴播于不同处理的营养钵中进行育苗,淘汰不 出苗的营养钵,瓜苗长出 4 ~ 5 片真叶后移栽至对应 的盆钵中进行常规盆栽试验,定期观测记录。
20.待温室内的黄瓜苗定植 40 d 后,在每个小区内以
ꢀ“
s”形随机取样的方式采取黄瓜植株 5 株,并收集该 黄瓜植株的根际土壤样品 100 g,用于后续各项检测。 黄瓜植株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检测:将每份 根际土壤样品混合均匀后放入自封袋中,4 ℃条件下 运回实验室,采用梯度稀释法,分别对样品中的细菌、 放线菌与真菌进行统计计数。
21.黄瓜叶片理化指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 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与超氧化物 歧化酶(sod)活性黄瓜生长指标:黄瓜植株的鲜重、干重、叶面积和株高。植株干重采用烘干法,叶面积采用叶面积仪测 定法,株高采用直尺测量法。
22.实验例1:步骤一:粪污经过沼气发酵,取沼渣;步骤二:沼渣混合谷壳、秸秆、糠进行搅拌,放入发酵罐中,48小时内线性的将罐体内温度升到45摄氏度,升温过程保持匀速搅拌,同时保证通风,气体通过除臭装置处理之后排放;步骤三:在5天内线性的将罐体内温度从45摄氏度升到65摄氏度,同时保持匀速搅拌,与通风;步骤四:2天内将罐体内温度从65摄氏度线性的降低到40摄氏度,同时保持匀速搅拌与通风;步骤五:罐体内温度保持40摄氏度24小时,保证通风与匀速搅拌;步骤六:步骤五中的物料放入石灰粉0.9%,混合。
23.步骤七:取出后堆肥三天。
24.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沼渣、谷壳、秸秆、糠混合质量份数为:沼渣50-60份、谷壳80-90份、秸秆15-20份、糠30-40份。
25.进一步的,步骤二中转速为50转每分钟。
26.进一步的,步骤六中堆肥温度控制在28摄氏度到36摄氏度。
27.进一步的,步骤二谷壳、秸秆、糠经过处理为碎末状。
28.进一步的,步骤六中将解淀粉芽孢杆菌 cm3、解淀粉芽孢杆菌 lh-1 与微白黄链霉菌 g-13种菌悬液按 1∶1∶2的比例混合均匀, 然后按 3%(v/w)的接种量接种到物料中混匀,在低于 45 摄氏度的条件下发酵 8天。
29.实施例2:步骤一:粪污经过沼气发酵,取沼渣;步骤二:沼渣混合谷壳、秸秆、糠进行搅拌,放入发酵罐中,48小时内线性的将罐体内温度升到45摄氏度,升温过程保持匀速搅拌,同时保证通风,气体通过除臭装置处理之后排放;步骤三:在5天内线性的将罐体内温度从45摄氏度升到65摄氏度,同时保持匀速搅拌,与通风;步骤四:2天内将罐体内温度从65摄氏度线性的降低到40摄氏度,同时保持匀速搅拌与通风;步骤五:罐体内温度保持40摄氏度24小时,保证通风与匀速搅拌;步骤六:将解淀粉芽孢杆菌 cm3、解淀粉芽孢杆菌 lh-1 与微白黄链霉菌 g-13种菌悬液按 1∶1∶2的比例混合均匀, 然后按 3%(v/w)的接种量接种到酒糟中混匀,在低于 45 摄氏度的条件下发酵 8天,总菌量> 109 cfu/g 备用。
30.步骤七:步骤五中的物料与步骤六中的酒糟同时放入石灰粉0.9%,混合,取出后堆肥三天。
31.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沼渣、谷壳、秸秆、糠混合质量份数为:沼渣50-60份、谷壳80-90份、秸秆15-20份、糠30-40份。
32.进一步的,步骤二中转速为50转每分钟。
33.进一步的,步骤七中酒糟为30质量份。
34.进一步的,步骤七中堆肥温度控制在28摄氏度到36摄氏度。
35.进一步的,步骤二谷壳、秸秆、糠经过处理为碎末状。
36.进一步的,步骤六中的微生物菌接入斜面培养基活化, 解淀粉芽孢杆菌 cm3 和解淀粉芽孢杆菌 lh-1 使用 na 培养基活化,微白黄链霉菌 g-1 使用 pda 培养基活化;活化后的菌株接入液体培养基进行扩繁培养, 解淀粉芽孢杆菌 cm3 和解淀粉芽孢杆菌 lh-1 培养条件为 30 ℃、200 r/min,发酵 36 h;微白黄链霉菌 g-1 培养条件为 30 ℃、200 r/min,发酵 48 h。
37.实施例3:步骤一:粪污经过沼气发酵,取沼渣;步骤二:沼渣混合谷壳、秸秆、糠进行搅拌,放入发酵罐中,48小时内线性的将罐体内温度升到45摄氏度,升温过程保持匀速搅拌,同时保证通风,气体通过除臭装置处理之后排放;步骤三:在5天内线性的将罐体内温度从45摄氏度升到65摄氏度,同时保持匀速搅拌,与通风;步骤四:2天内将罐体内温度从65摄氏度线性的降低到40摄氏度,同时保持匀速搅拌与通风;
步骤五:罐体内温度保持40摄氏度24小时,保证通风与匀速搅拌;步骤六:步骤五中的物料放入石灰粉0.9%,混合。
38.步骤七:取出后堆肥三天。
39.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沼渣、谷壳、秸秆、糠混合质量份数为:沼渣50-60份、谷壳80-90份、秸秆15-20份、糠30-40份。
40.进一步的,步骤二中转速为50转每分钟。
41.进一步的,步骤六中堆肥温度控制在28摄氏度到36摄氏度。
42.进一步的,步骤二谷壳、秸秆、糠经过处理为碎末状。
43.表1微生物多样性检测表2物有机肥理化指标检测如表 1 所示,实施例2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变,细菌数量与放线菌数量较 实施例1显著提高并成为绝对优势群落;由于复合菌剂中没有真菌,实施例2中的真菌数量显著降低。
44.如表 2 所示,实施例2 含水率较 实施例1下降了。这是因为水分是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活跃程度的重要反映指标之一,微生物的扩繁与代谢等活动会持续消耗水分,从而使水分减少。ph 值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添加复合菌剂进行二次发酵后物料由中性向偏碱性转变,其 ,符合腐熟肥料的酸碱度要求。电导率(ec)是反映肥料浸提液中的有机酸盐类和无机盐含量的指标,一般而言肥料电导率< 9.0 ms/cm,不会抑制种子发
芽,实施例2处理相较于实施例1 而言,电导率显著下降。吸光度(od665)的值可以作为肥料腐殖化程度的参考指标,通常腐熟有机肥料的 od665 < 0.008。由表 2 可知,实施例1 的吸光度值未达到腐熟标准,而实施例2 的吸光度值符合腐熟肥料的标准。 种子发芽指数(gi)是农业生产中反映肥料腐熟与否的权威标准,gi < 50% 说明肥料中有毒物质的含量超过了植物可以承受的范围,gi 值为 50% ~ 85% 时说明该肥料还没有完全腐熟,肥料中仍有部分有害 物质会对植株的生长造成影响,gi > 85% 说明该肥料已经达到完全腐熟状态,可以进行施用。实施例1 的 gi 值为表示酒糟没有腐熟,对植株生长有影响;实施例2 的 gi 值说明二次发酵后的酒糟有机肥已经达到完全腐熟状态。
45.发酵罐工作原理:发酵罐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进料口103向发酵罐壳体101内注入发酵原料,启动电机108,此时电机108带动中心转轴109转动,此时固定连接在中心转轴109上的搅拌扇叶201对发酵罐壳体101内原料进行搅拌,同时第一转盘205底部上齿303与第二转盘206顶部下齿304相互错位,在第一转盘205转动下,上齿303推动下齿304下移,即第二转盘206下移,当上齿303与下齿304再次错位时,在弹簧207推动下,第二转盘206上移复位,即第二转盘206做上下往复运动,同时,当第二转盘206下移时,气腔204内气压升高,气腔204内气体通过第二单向气阀301进入发酵罐壳体101内,当第二转盘206上移时,气腔204内气压降低,外接空气通过第一单向气阀209进入气腔204内补充气压,即随着中心转轴109、第一转盘205不停转动,第二转盘206不停向发酵罐壳体101内补充发酵用氧气,提高发酵效率,同时,发酵罐壳体101内废气通过排气口102排出;当电机108反转时,即中心转轴109带动第一转盘205反转,此时第一转盘205下端面上齿303与第二转盘206上端面下齿304相匹配,相互限位,此时随着第一转盘205转动,第二转盘206随之反转,此时滑动连接在第二转盘206侧壁的四个活动板203随之转动,即固定在活动板203上的刮板202沿中心转轴109转动,此时刮板202对发酵罐壳体101内壁进行刮擦,清理粘附于发酵罐壳体101内壁的发酵原料;当发酵结束后,打开出料口104,发酵罐壳体101内原料沿出料口104排出即可。
4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